问题

若能回到过去,该掐死襁褓中的希特勒吗?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充满哲学思考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我们对因果、道德以及历史的理解。如果真的能够回到过去,面对襁褓中的希特勒,是否应该“掐死”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支持“掐死”的论点(基于功利主义和结果导向):

避免二战的巨大灾难: 如果希特勒在襁褓中就被阻止,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数千万人死亡、无数城市毁灭、种族灭绝(犹太人大屠杀)、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剧烈动荡,都可能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掐死希特勒似乎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极端选择,以避免更广泛、更严重的苦难。
阻止纳粹主义的兴起: 希特勒是纳粹党的核心和灵魂,他的个人魅力、煽动性演讲和极端思想是纳粹主义得以在德国广泛传播并最终掌握政权的关键。除掉他,可能就从根本上消灭了这一股极端的意识形态的强大推动力。
拯救无数生命: 这无疑是最直接和最动人的理由。掐死一个婴儿,可以拯救几千万在二战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以及那些在纳粹统治下遭受迫害、奴役和死亡的人们。

反对“掐死”的论点(基于道德、因果以及不可预测性):

道德上的绝对禁忌: 无论后果多么严重,杀害一个无辜的婴儿在绝大多数道德体系中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婴儿在出生时没有罪过,他还没有表现出任何邪恶的倾向,将他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而剥夺其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行为。
“杀婴”行为的性质: 即使是为了“更大的善”,亲手杀死一个无助的婴儿也是一种极其沉重的心理负担,会使实施者变成杀人犯,即使其动机是“救世”。这种行为本身就改变了实施者的道德属性。
历史的复杂性与“替代者”的可能性:
历史的非线性与“希特勒”的出现: 希特勒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经济危机、政治动荡、社会不满以及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等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希特勒不存在,是否意味着德国会找不到另一个同样极端、同样能煽动民众的领导人?极有可能,历史的洪流会推举出另一个“希特勒”,或者以另一种形式的极端主义爆发。
其他潜在的危险: 即使避免了希特勒和纳粹主义,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停止。是否会有其他同样具有毁灭性的冲突或意识形态出现?我们无法预测。也许一个被阻止的希特勒,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我们无法理解的历史逻辑,而强行改变这个节点,可能会引发更糟糕、更不可控的后果。
“蝴蝶效应”的不可预测性: 改变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其“蝴蝶效应”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可能以为阻止了希特勒就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实际情况可能完全相反。
也许没有希特勒,但另一个同样残酷的政权会崛起。
也许二战未能发生,但全球化进程会延缓,科技发展会停滞,或者出现其他形式的全球危机。
盟军的团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虽然过程极其痛苦。如果战争没有发生,这些“成果”是否也会被推迟或根本不会出现?
科学和医学的进步: 战争也常常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例如雷达、喷气式飞机、原子能等。尽管这些技术可能被用于毁灭,但它们也为后来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时间旅行本身的悖论和哲学问题:
祖父悖论: 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父,那么你就不会出生,也就无法回到过去杀死你的祖父。这种逻辑上的矛盾使得对历史的干预成为一个难题。
“宿命论”的观点: 有些观点认为历史事件是注定的,无论你如何干预,最终的结果都会殊途同归,或者你的干预本身就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总结: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掐死襁褓中的希特勒似乎是能够避免巨大灾难的“最优解”。然而,从伦理、道德和对历史复杂性的认知来看,这个选择是极其危险且不可取的。

道德上,这是对生命权的根本性侵犯。
历史逻辑上,我们无法确定移除希特勒就能完全避免相似的悲剧,反而可能引发更不可预测、甚至更糟糕的后果。

这个问题真正指向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责任、如何面对历史的创伤、以及在面对看似邪恶的源头时,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它迫使我们思考:

1. 我们是否有权以牺牲一个无辜个体的生命为代价,去“预判”和“阻止”未来的灾难?
2. 历史是由个体塑造,还是由更宏大的社会经济政治力量驱动?
3. 如果我们改变了历史,我们是否有能力预见并控制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

因此,即使拥有回到过去的能力,也几乎没有哪个负责任的、真正理解历史复杂性和道德底线的人会选择掐死一个无辜的婴儿。历史的教训更多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反思过去,并努力在当下和未来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试图通过抹杀“罪恶之源”来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对因果、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与其穿越回去刺杀希特勒,不如让一战后的欧洲领导们同意凯恩斯削减德国赔款的建议。当英法等战胜国要求战死200万劳动力且割地的德国,还要给出数倍GDP的赔款后,这样的停战协议基本就是把德国往绝路上逼。

很多人对当年德国赔款数额根本没有概念。1920-1930十一年间,赔款平均占德国联邦政府支出的15%以上,其中1922年占到35%。这是什么概念?2016年中国中央本级支出的15%是4000亿,而去年中国只有3000多亿是还债的,就这样我们还觉得债务增长太快,可能会引发高通货膨胀。想想吧,德国联邦政府当年仅仅承受战争债就超过15%,而这部分债务是根本不投资到民生的。

因此这样的赔款要求,德国政府短期还能通过通货膨胀应付,但长期必然导致财政紧缩居民福利。所以民选政府根本无法得到大众的支持,那么民粹主义肯定会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包装下盛行,结果只有独裁且推翻停战协议。

德国当时盛行的不止是纳粹(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而是所有共产主义谱系包装下的民粹主义。对犹太人的仇视也根本不是希特勒的个人思想。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没有希特勒,还会有王特勒的。由于德国体量欧洲单个国家根本无法应对,因此德国拒绝接受协议,且滑向战争,自然会导致多国战争,因此战胜国要求匪夷所思的战争协议只会把欧洲大陆再次引入大战。

唯一能缓解当时局势的,战胜国只有听凯恩斯的意见,削减德国赔款,且有大批像二战后弗莱堡学派一样的经济学家,治理必然出现的匪夷所思的通货膨胀。

道理很简单,不要把别人逼得狗急跳墙,明白么?

user avatar

很多独裁者之所以那么残忍,不过是想把他认为对社会有害的人扼杀于萌芽状态罢了。

很多发动侵略战争的人,也不过是想赶在别人侵略自己之前先下手罢了。

user avatar

光杀希特勒不杀希姆莱?

全球跑步前进提前20年进入超国社主义时代,全面消灭贫困人口和饥饿问题:

“我们可以每天吃蘑菇,也可以每天吃蘑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充满哲学思考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我们对因果、道德以及历史的理解。如果真的能够回到过去,面对襁褓中的希特勒,是否应该“掐死”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支持“掐死”的论点(基于功利主义和结果导向): 避免二战的巨大灾难: 如果希特勒在襁褓中就被阻止,那么第二次世.............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心头一震,直击灵魂深处。回到过去掐死襁褓中的李森科……这是一个何等沉重且极端もしもの話(如果说)啊。抛开一切道德和人性的枷锁,纯粹从“如果能回到过去”这个假设出发,我们得先弄明白,“掐死李森科”这个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阻止他后来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科学理论”对苏联农业乃至.............
  • 回答
    崇祯皇帝若能联合所有藩王一起抵抗李自成和满清,他能否成功,这是一个充满“如果”的复杂历史假设,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历史的进程受到无数因素的影响,而这个假设触及了明末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一、 联合藩王的可能性与障碍: 藩王的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人类未来的终极想象。如果人类文明真的能够永续发展,有没有一个必然的归宿是“走向宇宙深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其中的逻辑和可能性。首先,得承认“无限发展”这个前提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何为“无限发展”?是指科技上的飞跃?还是社会形态的完美?抑或是.............
  • 回答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这部动画,说实话,初看之下,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词是——“夏日限定”。它有一种非常鲜明的时令和地域特征,那种阳光照在皮肤上的灼热感,海风拂过脸颊的清爽,还有年轻人之间那种懵懂又炽烈的情感,都仿佛被浓缩进了这个夏天,然后随着海浪一同涌来。抛开那些可能有人会觉得“套路”的设定不.............
  • 回答
    想象一下,在绿茵场上,出现了一支由11个一模一样、但又都是各自位置上顶尖的球员组成的队伍,这画面简直能让所有教练和球迷都心潮澎湃。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复制人”技术,那这支队伍的实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选择复制谁。咱们得一项一项来分析。1. 如果复制一个历史级的门将?比如,如果咱们有11个卡西利.............
  • 回答
    郑洞国在驻守长春期间,能否通过果断突围来改变东北战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军事形势、郑洞国及其部队的实力、以及突围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与长春的困境1948年底,东北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抛出来,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就像两幅画,一幅是沉甸甸的金色奖杯,一幅是绿茵场上飞驰的身影,每一个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光芒的质地却天差地别。如果真的让我选择,我会更倾向于那一个在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那个19岁就在广州恒大踢绝对主力的小伙子。让我细细道来,为何我会这样选,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选项摆在我面前,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冬眠,听起来就像是给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能够大大减少新陈代谢,这听起来绝对是个充满诱惑力的事情,尤其是在我考虑的几个方面。首先,时间管理上的解放绝对是我最先想到的。想想看,如果我能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冬眠期,比如几个月甚至一年,那么那.............
  • 回答
    甲午战争海战若胜,能否挽回陆战颓势?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历史的岔路口,我们忍不住去想象另一条可能被踏上的道路。从我个人的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来看,海战的胜利,虽然会极大地提振士气、改变战局的走向,但要说“挽回”陆战的颓势,恐怕也并非易事,其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北洋海军作为大清.............
  • 回答
    这句话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把“知道”和“做”的概念混淆了,从而制造了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陷阱。要反驳它,我们需要一点点拆解,然后用更清晰的思路来回应。核心问题点在哪儿?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不去做”等同于“做过这种错误的行为”。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打个比方,我们来“解.............
  • 回答
    “恐龙演化成鸟”这个说法,在科学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经过无数证据支持的稳固理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猜想,而是我们理解生命演化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篇章。所以,要说它“成立”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证据之多,足以让最挑剔的科学家信服。那么,当我们说“恐龙演化成鸟”时,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并不是说某一只恐龙突.............
  • 回答
    蒙古人有没有一套精密、系统的兵法?这问题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有”或“没有”来回答,因为“兵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不同的理解维度。如果说“精密、系统”是指像《孙子兵法》那样,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体系、条文章法,从兵制、作战原则、谋略战术,到后勤保障、军队建设,都有详细的论述,那么蒙古人在成.............
  • 回答
    韩信做齐王时,拥兵30万,占据齐、燕、赵、韩、魏大半个中国,麾下能臣武将众多。如果他选择叛汉,其胜算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韩信拥有的优势:1. 强大的军事实力: 兵力: 30万大军,这是刘邦阵营在早期也难以企及的庞大数字。这支军队久经沙场,.............
  • 回答
    远离酒色,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并非意味着生活的乏味或枯燥,反而是一种更深刻、更纯粹的体验。它鼓励我们去发掘生活中那些不依赖于感官刺激,却同样能够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源泉。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打开新的视角,去探索和拥抱那些更健康、更充实、更具意义的乐趣。一、 提升精神世界的丰富度,从内在汲取快.............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很多养狗人士的终极梦想。简单来说,如果排除重大基因突变,想通过选育让狗的聪明程度达到与人类相当的水平,难度极高,几乎不可能。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理解“聪明”这个概念。对狗而言,我们通常说的聪明,是指它们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理解指令的能力,以及社交.............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设想!如果中国明天就掌握了《流浪地球》里那种能烧一切的聚变反应堆,那影响可就太大了,绝不仅仅是能源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会从根本上改写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对中国自身的影响:涅槃重生首先,我们自己绝对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源的绝对自由与廉价: 想象一下,家里电器随便开,夏天空调.............
  • 回答
    问“若法正在,夷陵之战刘备能不能赢”,这其实是在问一个关于历史假设的很有趣的问题。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过去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基于史实和当时的客观条件,来推演一下如果诸葛亮当时真的在刘备身边,夷陵之战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夷陵之战是刘备一生中非常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
  • 回答
    好嘞,哥们儿,两千块想淘个音质顶级的真无线蓝牙耳机,这预算在现在算是相当充裕了,能挑出不少好东西。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得明明白白,不绕弯子。说实话,两千块的档次,很多耳机都能做到“好听”,但要说“最好”,这玩意儿有点玄学,每个人耳朵听的感觉不一样。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硬指标和口碑公认的优秀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