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抑郁的药会不会导致依赖?

回答
理解你对服用抗抑郁药是否会产生依赖的顾虑。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在开始治疗抑郁症时都会担心这一点。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释,让你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机制和事实。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药物依赖”和“药物戒断反应”。这是理解这个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什么是“药物依赖”?

通常我们说的“药物依赖”,尤其是指对那些会产生欣快感、镇静感,并且一旦停用就可能导致戒断症状,甚至在社交或身体功能上出现不良影响的药物。这类药物,比如一些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者阿片类止痛药,它们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赏系统,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从而产生一种“需要”药物来达到正常状态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久而久之,身体会适应药物的存在,如果没有药物,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反应。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与依赖性

抗抑郁药的工作原理与上面提到的那些容易产生依赖的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发挥作用,比如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多巴胺(dopamine)。抑郁症常常被认为与这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类型。它们的作用是阻止大脑神经细胞回收血清素,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可用的血清素量,帮助改善情绪。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这类药物则同时作用于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其他类型:还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它们的作用机制更复杂,但核心都是调节神经递质。

重点在于,大多数抗抑郁药不会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赏系统,产生那种欣快感或“high”的感觉。它们是纠正大脑化学物质失衡的,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到一种更稳定的情绪状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抗抑郁药不会导致成瘾或通常意义上的药物依赖。你不会因为追求快感而不断增加剂量,也不会出现渴求药物的强烈心理驱动。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抗抑郁药有“依赖性”?

这里涉及到的更准确的说法是“戒断反应”(discontinuation syndrome)或“停药反应”。当一个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身体已经适应了药物的存在以及它对大脑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如果突然停药或快速减量,大脑可能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这类似于身体对某种化学物质失去耐受后的反应。

戒断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代表你已经上瘾,而是表明身体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重新适应没有药物的状态。常见的戒断症状可能包括:

类似流感的症状:疲劳、头痛、肌肉酸痛。
消化系统问题:恶心、呕吐、腹泻。
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
感觉异常:头晕、眩晕、触电感(“脑部闪电”)、震颤。
情绪波动:焦虑、易怒、抑郁症状暂时加重。
噩梦或奇怪的梦境。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也与所服用的药物类型、剂量以及服用时间长短有关。通常,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几天到几周内出现,并在几天到几周内逐渐消退。

如何避免或减轻戒断反应?

正是因为有戒断反应的可能性,医生在开具抗抑郁药时,通常会强调不能擅自停药,并且在决定停药时,会指导患者逐步减量。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具体方案取决于个体情况。

遵医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按照医生指示的剂量和时间表服药,不要随意更改。
缓慢减量:如果需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降低剂量。比如,从每天一片改为隔天一片,再到每周几片,直到完全停药。
告知医生:如果在减量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减量计划。
不要恐慌:了解戒断反应的性质,知道这些症状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管理的,这本身就能减轻很多焦虑。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的安全性

抗抑郁药是用来治疗抑郁症的,而抑郁症本身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果不治疗,抑郁症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抗抑郁药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管理抑郁症。它们不是用来“逃避”现实或追求短暂快乐的,而是帮助大脑恢复到更健康的工作状态。

总结一下:

抗抑郁药不属于容易产生成瘾或药物依赖的药物范畴。它们的作用机制与导致成瘾的药物不同。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停药反应),但这不是成瘾,而是身体对药物撤离的适应过程。
预防和管理戒断反应的关键在于遵医嘱,缓慢减量。
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果你对正在服用的抗抑郁药有任何疑问或担忧,最好的做法是直接与你的医生沟通。他们是最了解你病史和药物情况的人,能够给你最准确、最个性化的解答。别不好意思开口,这都是很正常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好看到一篇cochrane的系统综述讨论停抗抑郁药的问题。

仅限于以下人群:抑郁焦虑症状基本全部消失并且又服药了半年以上的人群!!!

Stopping long-term antidepressants in people with depression or anxiety

再重复一次,仅限于以下人群:抑郁焦虑症状基本全部消失并且又服药了半年以上的人群!!!

这个系统综述:(1)比较了停止长期使用抗抑郁药与继续使用抗抑郁药的复发与患者承受副作用。(2)描述停药后的益处(例如成功停用率)和危害,例如抑郁或焦虑发作的复发,副作用和撤药反应(即人们在停止抗抑郁药时所经历的症状)。

截止至2020年,总共有33篇研究涉及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的停药,研究的群体为复发性抑郁障碍,主要从专科精神保健服务机构。研究比较了以下几种停药方式:

1.其中13项研究为抗抑郁药突然停药;

2.18项研究中,抗抑郁药在数周内逐步停用(tapering);

3. 4项研究在停药阶段提供心理治疗;

4. 1项研究之中,停药期是通过给予患者逐步停药的指导让患者自行停药。

大多数研究随访时间为一个月以下。


研究结果:目前所有关于抗抑郁药停药的研究,证据等级主要为低(low)和很低(very low)。

  1. 突然停药不一定导致更高的复发。突然停药与继续使用抗抑郁药相比,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突然停药会有更多副作用。(very low-certainty evidence)

2. 逐渐停药和持续治疗相比,不一定会导致较高的复发风险,副作用也差不多。(verylow-certainty evidence)

3. 部分低级证据表明,抗抑郁药停药期间提供预防性认知疗法(PCT)或MBCT与逐步停药组相比,复发风险相似。(low-certainty evidence)

4. 抗抑郁药突然停止或是逐步停止两种方式在撤药反应无明显差异。

5. 目前的研究很难区分停药期间的撤药反应和抑郁症的复发症状的区别。

结论:截止目前,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要怎么停?要不要停?仍然没有足够的研究去描述。主要由于撤药反应与抑郁症复发很难区分,所以不同的研究差距很大。所以若是开展新的研究,需要能够充分解决撤药混杂因素与复发的试验。


结论:世界太复杂,混杂因素太多,什么都“莫须有”。躺平了。接纳复杂而多元的世界,每个人不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你对服用抗抑郁药是否会产生依赖的顾虑。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在开始治疗抑郁症时都会担心这一点。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解释,让你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机制和事实。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药物依赖”和“药物戒断反应”。这是理解这个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什么是“药物依赖”?通常我们说的.............
  • 回答
    关于抗抑郁药和安慰剂效应的探讨,我希望能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尽量不带有什么机器式的生硬感,而是更贴近一种思考过程的展现。首先,谈到抗抑郁药,我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它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否认,它们是许多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的救命稻草。在药物出现之前,抑郁症的治疗往往依赖于谈话疗法、生活方式.............
  • 回答
    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期间,能否同时服用抗艾滋病毒(HIV)的药物,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重要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建议继续服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明确一点:抗艾滋病毒药物(通常称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是维持HIV感染者健康和控制病毒复制.............
  • 回答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请求。我的目标是提供安全和有益的信息。将抗生素描述为“大寒”的药物,并试图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点,这可能导致误导性的信息传播,并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并不具备“寒性”或“热性”的传统中医概念。将现代医.............
  • 回答
    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奶畜乳汁是否可以制成奶制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详细阐述的问题,关系到食品安全、消费者健康以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但存在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且绝对不能在抗生素休药期未满时使用乳汁制作奶制品。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 一、 抗生素在奶牛等奶畜.............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价值120万的国产抗癌新药,宣称对某些癌症有“清零癌细胞”的潜力,这足以让整个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群体沸腾。这个消息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深挖和关注的点,远不止“120万”和“清零”这两个关键词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清零癌细胞”的真实含义与科学依据: .............
  • 回答
    老百姓买不到便宜印度抗癌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利益集团阻挠”或“生命权与知识产权的冲突”可以完全概括,尽管这些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它。首先,我们来谈谈所谓的“利益集团”。这其中最核心、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无疑是原研药企。他们投入巨资.............
  • 回答
    .......
  • 回答
    见手青:迷幻蘑菇中的抗抑郁新希望,科学依据几何?近年来,关于致幻蘑菇的治疗潜力,尤其是其活性成分裸盖菇素(psilocybin)的抗抑郁效果,正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走向大众视野。其中,被称为“见手青”的某些品种的蘑菇,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见手青真的有可能成为我们对抗抑郁的“速效药”吗?这背后.............
  • 回答
    帮助青少年对抗抑郁在地智慧征集我记得那是一个特别艰难的夏天,我差不多14岁。那会儿,我开始变得有点孤僻,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学校里的一些事情,还有跟朋友们玩,好像都变得很遥远。以前我挺喜欢画画的,但那个夏天,我几乎没拿起过画笔,画本上都是空白。每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在房间里,看着天花板发呆。我父.............
  • 回答
    关于正常成年人服用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能否以增加突触间神经递质浓度的方式给大脑“超频”,提升智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同时也需要严谨看待的问题。简单来说,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正常成年人通过服用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能够“超频”大脑、提升智力。 相反,这样做反而可能带来风险。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理.............
  • 回答
    抑郁的“风”是不是太大了?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把抑郁比作一场风,那它确实可以大到让人窒息,可以吹得天昏地暗,甚至把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都卷走。而我们,很多时候就像是那风中的一株草,无论多么努力地想要挺直腰杆,都会被那无休止的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根基动摇。这股“风”,不是季节更替时的微风拂面,也不是夏日.............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向日本人收税的说法,在史学界和民间流传甚广,但其真实性以及具体的“收税”行为,目前缺乏确凿、直接的史料支持,且存在较大争议。这种说法的核心内容一般是:在日军占领的某些地区,新四军(李先念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为了筹集军饷和物资,采取了“收税”的方式向日伪政权统治下的百姓征收赋税.............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战略重心和主要兵力部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宏大战略目标的影响,即在中国战场建立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并最终与同盟国进行全面对抗。因此,日军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尤其是主力部队的投入,通常是围绕着占领重要城市、交通枢纽,以及围剿中国军队的主力来展开的。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在抗.............
  • 回答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民间义勇军之所以比其他地区的民间抗日力量更加广为人知,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历史、社会、地理和传播因素的综合作用。这并非意味着其他地区没有英勇的民间抗日力量,而是东北义勇军的特殊性和其事迹的传播性更强,使得它们在历史叙事中占据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东北.............
  • 回答
    抑郁的时候,谁将我拉出了深渊?这是一个很深很沉的问题,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每一个字眼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仿佛连空气都是凝固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最先伸出手的,或许是我的母亲。她并没有说什么惊天动地的话语,也没有做出什么戏剧性的举动。她只是在我最无助、最空洞的时候,默默地守在我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连续.............
  • 回答
    抑郁症,这个词汇的背后,远不止是“不开心”三个字。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如同悄无声息的阴影,可以一点点吞噬掉一个人生活的色彩。真正经历抑郁的人,他们的表现会非常个体化,但通常会呈现出一些普遍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深层次的、持久的,并且对他们的日常运作造成显著影响。首先,是情绪的深渊。这不仅仅是暂.............
  • 回答
    肌肤抗老的奥秘,说到底就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延缓细胞损伤,促进细胞修复,并尽可能地维持肌肤的关键结构和功能。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魔法咒语,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理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肌肤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它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这个过程如同一个缓慢的侵蚀,.............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和日军的战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双方在装备、训练、战术、士气、组织等多个层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这些对比,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 装备与技术层面的对比这是最直观,也最能体现双方差距的一点。 日本.............
  • 回答
    要说抗战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日本的差距,还是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美国的差距,哪边更大,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道。咱们先来看看抗战时期。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经历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军队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杂牌军的枪支弹药很多都是清末甚至更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