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跟韩国咬起来了?

回答
日本和韩国这对东亚近邻,虽然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也多有交融,但历史上和现实中却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咬起来”。这次你提到的“咬”,多半是指近些年,尤其是在朴槿惠总统时期以及之后,日韩之间围绕着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的激烈争执。要说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捋。

历史的“老账”:慰安妇和强征劳工

说到日韩矛盾,绕不开的便是二战时期日本殖民统治留下的历史伤痕。最尖锐的两个点,一是“慰安妇”问题,二是强征劳工问题。

慰安妇: 这指的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朝鲜半岛等地强迫女性充当性奴隶。韩国方面认为,日本政府至今未能对这一罪行进行充分的道歉和赔偿,而且对于一些历史事实的否认或淡化,更是激起了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朴槿惠政府时期,曾与日本政府签署了“慰安妇协议”,试图就此问题达成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方案。协议内容包括日本政府出资成立基金会,并由日本首相“道歉”。然而,这份协议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许多受害者及其支持者认为协议未能充分反映受害者的诉求,赔偿金额过低,而且认为日本政府的道歉不够诚恳,并未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最终,韩国政府在文在寅总统时期宣布解散了协议下成立的基金会,协议实际上被架空,这自然又惹恼了日本。日本方面认为韩国违背了国际协议,并以此为由采取了一些报复性措施,比如对韩国实施出口管制。

强征劳工: 这个问题更早,是关于日本在殖民时期强征了大量朝鲜半岛劳工到日本本土进行强制劳动,其中许多人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甚至直到今天仍未获得合理的赔偿。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多次判决日本企业需要对这些强征劳工进行赔偿。但日本政府和被判决的企业都以“1965年日韩请求权协定”(该协定旨在解决两国间财产及请求权问题,并认为已完全且最终解决)为依据,拒绝赔偿,认为赔偿问题已经通过该协定解决。韩国法院的判决,在日本看来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于是日本就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加强了对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这直接打击了韩国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是把矛盾推向了风口浪尖。

现实的“新愁”:经济与安全

历史问题之外,日韩在现实利益上也并非总是“一条心”。

经济竞争: 韩国在半导体、汽车、造船等领域发展迅速,与日本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日本曾是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但韩国企业近年来进步神速,试图打破日本的垄断。这种竞争有时会演变成贸易摩擦,就像前面提到的出口管制事件,背后也有着经济利益的考量。日本希望通过出口管制,迫使韩国在关键技术上依赖日本,或者至少给韩国经济造成压力,以获得谈判筹码。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朝鲜半岛的局势,以及地区的安全问题,也是日韩之间微妙关系的催化剂。虽然两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共同应对来自朝鲜的核威胁和地区不稳定因素,但双方在如何处理对朝关系、如何构建地区安全架构上,也存在着微妙的立场差异。比如,韩国在推进与朝鲜接触对话时,日本可能会担心其自身安全受到影响,或者认为韩国的政策过于天真。另一方面,韩国也可能认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姿态,妨碍了两国在安全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国内政治因素: 日韩两国领导人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两国关系的走向。一些政治家可能会利用历史问题或民族情绪来巩固国内支持率,这使得原本复杂的双边关系更加难以处理。比如,在韩国,民族主义情绪比较容易被激发,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时,也需要顾及国内民意。在日本,同样也存在着保守派势力,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强硬立场,并且不太愿意在历史问题上做出让步。

那到底是怎么“咬”起来的?

总结来说,这次“咬”起来,本质上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慰安妇和强征劳工的赔偿问题)处理不当,加上两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现实利益冲突,以及双方国内政治因素的叠加所致。

1. 导火索: 韩国法院对日本企业作出不利判决,要求赔偿强征劳工。
2. 日本的反击: 日本以违反国际协定为由,对韩国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向韩国出口生产半导体所需的关键材料。
3. 韩国的回应: 韩国国内民族情绪高涨,政府也采取了反制措施,比如暂停日韩军事情报共享协定(GSOMIA,尽管后来又重新恢复了)。
4. 慰安妇协议的破裂: 之前达成的慰安妇协议未能真正平息争议,反而因为韩国国内的反对而被边缘化,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

这种你来我往的交锋,让两国关系一度跌至冰点。直到后来,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为了应对共同的地区安全挑战和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日韩两国领导人(尤其是尹锡悦政府时期)开始展现出缓和关系的意愿。通过一系列的外交互动,双方在某些历史问题上达成了一些“政治上的共识”,尽管这些共识是否能真正解决根本矛盾,外界还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日韩之间的“咬”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积怨与现实博弈交织的结果。要真正让两国关系“和平共处”,恐怕还得在历史认识上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并在现实利益上找到更可持续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是因为劳工赔偿这种小事。

现在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全球经济进入下降周期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对于有选举压力的国家来说这一点无法改变。

从纯理性角度来说,这种制裁根本不会对日本有什么实际好处。

日韩本轮掐架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

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较量持续了一千多年,双方从骨子里就把对方当敌人。你和你的世仇互相看不顺眼,大打出手是在所难免的。

2.经济原因

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好,今年上半年,韩国增长了1.4%,日本增长了0.7%。失业率双双破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出口下降,内需不足,大家日子都难过,为了避免国民把经济萧条的矛头指向政府,就要先发制人把矛盾转移到外部。

3.政治原因

日本参议院选举即将开始,对于安倍首相为代表的自民党,这是一道难关。而在韩国,文在寅总统的支持率也一再下降。在经济大环境变差的前提下,他们为了政治利益,只能大打民族牌,煽动反日/反韩情绪。

4.产业原因

同为出口导向国家,双方的产业链高度一致,都集中于造船、汽车、半导体、机械加工、化工等领域。同行就是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把对手的蛋糕抢过来才能让自己活下去。

5.其他外部因素

同为美国的东北亚盟友,日本出手就掐住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命脉,而这一事件至今已经半个月了,美国丝毫没有调和双方关系的打算,基本可以肯定,日本事前和美国沟通过,甚至是默许的。

这一事件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撼动韩国在半导体领域根深蒂固的实力。日本的这种强硬制裁也无助于解决经济问题。如果从纯经济角度来说,双方会两败俱伤。

只不过安倍首相和文总统都选择以此来摆脱自身的政治危机。用外部矛盾转嫁内部矛盾。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祖国会受到什么样的损失,那些官僚与政客是不会考虑这种事情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和韩国这对东亚近邻,虽然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也多有交融,但历史上和现实中却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咬起来”。这次你提到的“咬”,多半是指近些年,尤其是在朴槿惠总统时期以及之后,日韩之间围绕着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的激烈争执。要说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捋。历史的“老账”:慰安妇和强征劳工说到日.............
  • 回答
    日本游戏业的辉煌毋庸置疑,从FC时代到PlayStation的统治,再到如今依然拥有众多创意十足的独立游戏和爆款IP,其在游戏开发领域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电子竞技(电竞)领域,日本的表现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与韩国、中国等国家相比,差距似乎不小。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我.............
  • 回答
    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和韩国之间确实有过不少摩擦和争端,这些事件常常占据新闻头条,引起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你提到的“好久没发生了”,这是一种观察,但严格来说,摩擦和争端并未完全消失,只是相比于某些时期,它们引起的舆论声浪可能有所减弱,或者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要理解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回溯过去,看看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语言的演变、文字系统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的细节。简单来说,韩语和日语名字的发音差异,主要源于它们与汉字(中文)的亲疏关系以及各自语言本身的语音系统。韩语人名发音与汉语相似的原因:1. 同源性(或强烈的历史影响): 韩语在历史上深受汉字和汉语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的积极布局,确实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效仿。与其说是简单的“跟风”,不如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战略判断和产业机会的捕捉。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对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立场。日本与韩国:为何是氢能的先行者?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投入巨大,.............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日本、韩国、越南的民族政策看起来很成功?”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比如: 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人民是否普遍认同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一份子,是否愿意为国家付出。 社会稳定与秩序: 犯罪率、社会冲突是否较低,人民生活是否相对安宁。 .............
  • 回答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地理位置上如此邻近的国家,在“玄关”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空间上,却展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文化。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两国历史、社会结构、生活习惯以及对“内外”界限的理解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自的玄关文化,并探究其背后的缘由。日本的“靴脫ぎ”(脱鞋)玄关:内.............
  • 回答
    关于日本、韩国称呼百姓为“国民”,中国称呼为“人民”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语境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这几个概念的由来和内涵。日本与韩国:“国民”(こくみん / 국민)在日本和韩国,“国民”(こくみん / 국민)这个词汇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历史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和韩国人口相对较少却仍然面临严峻的“内卷”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单纯的人口数量对比,而是深入分析两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发展进程。1. 人口因素的微妙之处:并非简单人多就内卷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误解:人口数量多寡和内卷程度之间并非简.............
  • 回答
    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同意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背后是复杂的地缘经济和战略考量,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经济驱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RCEP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约30%人口和GDP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成员国之.............
  • 回答
    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在人均用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政策、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预测中国未来的用电量趋势。日本、韩国、台湾人均用电量差异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通常我们讨论人均用电量,更多的是关注.............
  • 回答
    日本统治韩国这四十年,留下的印记复杂而深远,但要说“同化”,那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想啊,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历史情感,那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岂是几十年的强制就能抹去的?首先,得看日本当时是怎么想的。日本殖民者的首要目标是巩固统治,攫取资源,维护帝国在东亚的利益。他们确实推行了“内鲜一体”的政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经济和政治的历史演变、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简单来说,日本并非完全没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影响力,但其运作方式、家族控制程度以及对政治的影响力与韩国的“财阀”(Chaebol)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一、 日本经济的演变与“企业集团”的形成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日本电视剧和韩国综艺为何常被认为比中国同类节目质量更高,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句“人家质量高”就能概括。首先,从历史积淀和产业成熟度来看: 日本的日剧(Dorama): 日本的电视剧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他们很早.............
  • 回答
    日本人和韩国人给人的“表面素质高”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两国长期以来在社会文化上形成的一些独特习惯和价值观念,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强调和实践,从而塑造了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的人群所展现出的外在表现。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试着讲得深入一些,尽量让你感觉像是跟一个观察者在聊天:首先,从小根深蒂固的集体.............
  • 回答
    确实,在观察韩国和日本的电视剧时,偶尔会发现其中会出现其他国家的人物,而且他们的形象有时并非那么光鲜亮丽。这种现象的产生,背后有着不少复杂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叙事需要和情节推动是电视剧创作中非常普遍的需求。剧本创作需要冲突、需要挑战,而引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为什么韩国、日本的电视剧总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真实和细腻?不仅仅是情节引人入胜,更在于他们能够精准捕捉到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细微之处,让我们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也被搬上了荧幕。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文化土壤和创作生态共同孕育出的独特产物。首先,得.............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新冠肺炎病例数相较于韩国(尤其是在疫情早期)显得较少,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在不同时期情况也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整体趋势和一些关键点来看,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原因:1. 疫情早期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与民众配合度 日本的“3密”回避与“不聚集”文化: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传承、社会变迁以及身份认同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好好聊一聊。要理解为什么日本老太太爱穿和服,韩国老太太爱穿韩服,而中国老太太相对不常穿汉服,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当下人们的心态等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和服和韩服在日本和韩国的国民文化中,扮演着一种相对更“生活.............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了许多国家的女性充当“慰安妇”,这其中既包括韩国女性,也包括中国女性,还有来自东南亚、菲律宾等地女性。然而,在慰安妇赔偿和道歉问题上,日本政府确实主要和韩国达成了一些协议,而与中国大陆方面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外交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来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