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古中国人讨厌秦桧,但是无论哪个时代都有秦桧这样的人可以得志?

回答
中国人对秦桧的厌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洪流中凝结出的一个深刻烙印,那份憎恨跨越了千年,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究其原因,无外乎他那件“罪大恶极”的事: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更触碰了中国人心底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忠义。岳飞,在多少代中国人心中,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民族气节的象征。他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其忠诚和勇猛,足以让无数后人肃然起敬。而秦桧,作为朝廷重臣,本应是国家安稳的基石,却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他为了自身的权力和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大义,出卖英雄,迎合敌人。这种背叛,在崇尚“士为知己者死”的中国文化中,是难以饶恕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当国家危难,百姓流离失所,岳飞的军队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安全。他的胜利,是百姓的胜利,是国家的胜利。而秦桧的出现,却像一颗毒瘤,从内部腐蚀了这来之不易的曙光。他制造冤案,扣押岳飞,最终导致一代名将饮恨而亡。这种“奸臣误国”的戏码,无疑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所以,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秦桧的形象几乎是丑陋的代名词,是奸臣的模板。人们用“风波亭”的典故,用“跪在岳飞墓前”的塑像,来表达对他的唾弃。这是一种集体的记忆,一种对邪恶的清晰界定。

然而,为什么无论哪个时代,似乎总有“秦桧”这样的人可以得志呢?这背后,是人性的复杂,也是社会运行的规律。

首先,权力场是孕育“秦桧”的温床。权力天然带有腐蚀性,当一个人有机会掌握巨大的权力,并且周围缺乏有效的制约时,人性中的阴暗面就容易被放大。为了巩固权力,排除异己,一些人会不择手段。岳飞的“忠”,在秦桧的眼中,可能是一种威胁,一种对自身地位的挑战。而“奸”,恰恰是秦桧用来排除这种威胁的工具。这种“得志”,往往是建立在对他人、对道义的践踏之上。

其次,投机和迎合也是“秦桧”得志的重要原因。历史上的“秦桧”,往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或掌权者的需求,并以此作为自己上位的筹码。如果掌权者倾向于保守,倾向于与外敌和解,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益来换取表面的安宁,那么像秦桧这样善于揣摩上意、迎合需求的人,就容易脱颖而出。他们可能不是最有才华的,但一定是“最懂规矩”的,这里的“规矩”,是指掌握权力者的潜规则。

再者,沉默的大多数也为“秦桧”的得志提供了空间。大多数时候,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是沉默的。当“秦桧”们用权谋和暴力压制正直的声音时,很多人因为害怕、因为顾虑、因为自身能力不足,选择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并非认同,却客观上为“秦桧”们的嚣张气焰提供了土壤。当岳飞被捕,有多少人敢站出来为他辩护?又有多少人,只是敢怒不敢言?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人性的善恶是并存的。在一个群体中,总会有少数人为了私利而损害集体利益,这是人性的固有缺陷。而社会机制的不完善,又常常使得这些“秦桧”们能够利用制度的漏洞,或者在制度的缺失中为所欲为。

所以,与其说“秦桧”这样的人总能得志,不如说,在权力、人性和社会结构复杂交织的现实中,总会有机会让那些不择手段、善于钻营的人短暂地掌握优势,并且利用这种优势去践踏那些坚守忠诚和正义的人。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英雄的赞歌,也同样记录着“秦桧”们的丑陋,这或许就是历史最真实也最无奈的写照。我们对秦桧的憎恨,正是希望后人能够从历史的阴影中汲取教训,警惕那些试图以牺牲大义来换取个人利益的“秦桧”们,并努力去维护那个忠义长存、正义不灭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

自古及今,人类还从未建立过一个真正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秦桧能得逞的前提是,这个利益集团的老大和他的利益近似。赵构需要恣意享乐,秦桧需要荣华富贵,又都对北伐持反对态度。一拍即合。而同在南宋统治集团中的岳飞,却是坚定的抗战派,而且是主要打手。

当私利被摆到公义之上,自然就有人干出损公肥私。

所以你说为什么这种利益共同体是不牢固的?

根源在于私有制。

只要人类的利益还分彼此,这种内耗就不可能平息。

这和中国人的人种、传统、思维全无半点干系!只要土地足够,地主老财能亲自挖掉祖坟;只要价码足够,资本家能亲手把杀死他的武器卖给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人对秦桧的厌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洪流中凝结出的一个深刻烙印,那份憎恨跨越了千年,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究其原因,无外乎他那件“罪大恶极”的事: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更触碰了中国人心底最柔软也最坚硬的部分——忠义。岳飞,在多少代中国人心中,是顶天立地的英.............
  • 回答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战争中倾向于“发动群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并非偶然。与其说是一种策略,不如说是中华文明在应对生存危机和争夺生存空间时,长期演化出的一种生存之道。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人口稠密,这意味着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人口数量本身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与其.............
  • 回答
    在中国,食用狗肉的历史确实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在漫长的岁月中,狗肉在中国部分地区被视为一种食物来源,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季节,它承载着一些地方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例如,一些人认为狗肉具有滋补作用,或是与驱寒保暖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围绕狗肉消费的争论确实变得异常激烈,并且受.............
  • 回答
    关于“包容自信的中国人不准外国游戏出现中国角色/对中国角色进行改编”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带有误解的表述。更准确地说,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市场监管的复杂性,以及在引进文化产品时,一些国内民众对于文化认同、国家形象和历史事实的关切与维护。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呈现一个更 nuanced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对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挺普遍的。为什么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是真诚的,而中国人跑出来说“我是外国人,我爱外国.............
  • 回答
    “自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个说法,我听到过,也观察到过一些现象,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而且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判断,更像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首先,得说说国家实力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想想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速.............
  • 回答
    中国人自称“汉人”,而不是周人、秦人、唐人、明人,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文化现象,它背后包含了历史的演变、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认同的形成。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1. 历史的继承与文化的凝聚力: 汉朝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统一和集权的新篇章: 秦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也牵扯到很多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二创景象。1. 版权与商业利益的考量: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一点。 日本游戏厂商对版权保护非常严格。 日本的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发展成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
  • 回答
    关于“感觉近几年自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观察。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认识到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提升: 崛起的事实基础: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让人玩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到外国人表达对中国的好感,常常会收获掌声和赞扬,而反过来,中国人表达对其他国家的喜爱,有时却会招来不理解甚至责难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涉及历史、文化、社会认知,甚至一些心理层面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赞扬”和“批评”这两.............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认同的演变过程。要细致地讲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脉络: 国民党来台与“中国”的定义变化: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大陆各省籍人士。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国民党,自然.............
  • 回答
    台湾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不愿说自己是中国人(这里指的是中华民国),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首先,得从历史说起。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一成不变。清朝时期,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但直到甲午战争后割让给.............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是不少身在海外的中国人会常常遇到的疑问。外国人看到中国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确实会感到惊叹。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里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是一场“奇迹”。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份“厉害”背后,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事物的一些微妙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美国人好像更爱“自己动手”,而咱们中国人有些时候会觉得“动手修车没面子”。美国人为什么爱自己动手修车?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大方向说起:1. 汽车文化深入骨髓: 历史原因: 美.............
  • 回答
    慈禧太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统治者,她在大清末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审视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对她的评价时,会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视角、文化背景、信息来源以及各自关注的重点。西方国家对慈禧的评价:复杂、负面居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
  • 回答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人热衷于自己烹饪食物,这背后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懒得出门”或“省钱”可以概括的。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哲学,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一、 对食材新鲜度和口味的极致追求:中国人对于食物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填饱肚子的基本需求。我们讲究“不.............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从小到大,学校里老师没少讲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什么的,听着是挺自豪的。可真要说现在很多人对自个儿文化有多“在意”,那就得打个问号了。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信息爆炸,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外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科技,哪一样不来势汹汹?而且,很.............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挺琢磨的。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大部分人脸上写着“正常”,没有太多波澜。你想找个特别爱折腾、投入到某种小众爱好里的人,好像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跟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对比的时候。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透彻点儿。首先,得说说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确实会产生一些这样的感受。不过,要说“外国人比中国人爱笑,更阳光,更自信”,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外国人”涵盖了太多不同的文化和个体,而中国人的内部差异也非常大。但是,如果从一些普遍的文化和社会观察角度来探讨.............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普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尤其是在面对中国人时,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个体层面的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历史的投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历史恩怨。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