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远途作战中,在粮草运送的同时是否蔬菜肉食之类的也会一并运送?

回答
古时候远途作战,粮草的运送绝不仅仅是谷物这么简单,新鲜的蔬菜和肉食也同样是行军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们不像粮食那样占绝对主力,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在行军中运送这些“鲜活”的物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维持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长途跋涉,身体消耗巨大,如果长期只依靠干粮,士兵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而适时补充蔬菜和肉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这对于士兵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敏锐的反应至关重要。想想看,在战场上,一个因为缺乏维C而坏血病的士兵,和一个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士兵,他们的战斗表现会有天壤之别。

那么,这些娇贵的食材是如何在那个年代进行长途运送的呢?这背后是一套相当成熟但又充满挑战的后勤体系。

肉食方面,通常有几种主要的方式:

活畜运输: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军队会赶着牛、羊、猪等牲畜随军行动。这就像一个流动的养殖场。士兵们每天宰杀一部分,保证新鲜度。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肉食来源最直接、最充足,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这些牲畜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活的储备”。然而,弊端也很明显:活畜需要消耗额外的草料和水,它们自身也会消耗体力,而且赶着大批牲畜行动会减缓军队的行进速度,也更容易暴露行踪。
腌制和风干: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军队也会提前将肉类进行腌制(用盐)或风干处理。虽然新鲜度不如现宰的,但经过处理的肉类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体积也相对缩小,方便运输。这些腌制或风干的肉干,就像我们现在理解的牛肉干一样,是重要的补充。
狩猎和捕捞: 在行军过程中,如果途径森林、河流或湖泊,士兵们也会就地取材,通过狩猎野味或捕捞鱼虾来补充肉食。这需要一部分擅长打猎和捕鱼的士兵,但它极大地减轻了后勤的压力,并且能提供新鲜的肉类。

蔬菜方面,其运输和保鲜就更显复杂和巧妙:

就近采集和种植: 和肉食类似,军队也会在行进过程中,利用当地的资源。侦察兵会提前探查沿途是否有可供采集的野菜、野果,或者是否有村庄可以进行交易或征用。如果行军路线相对固定,且时间允许,甚至会在途中开辟临时菜地,种植一些易生长、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如萝卜、白菜苗等。
随行携带的简易蔬菜: 一些耐储存的蔬菜,比如根茎类蔬菜(土豆、萝卜、山药等)和一些经过初步处理的蔬菜,也是可以随军携带的。当然,这和我们现代冷藏运输下的蔬菜保鲜是无法比拟的。这些蔬菜很可能无法保持绝对新鲜,但至少能提供一定的水分和维生素。士兵们也懂得一些简单的保鲜方法,比如用湿布包裹,或者放在阴凉处。
腌制和发酵: 腌菜、泡菜等,是古人保存蔬菜的经典方法。军队的后勤队伍中,也一定会有腌制好的酱菜、泡菜等。这些东西不仅能提供维生素,还能增加口感,开胃下饭,对于长期吃干粮的士兵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慰藉。

粮草运送的具体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规划与储备是关键。远征前,军需官会根据远征的距离、时间、兵力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粮草总量。但这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运过去。
其次,分批次运输。由于古代运输能力有限,粮草会分成几批,有计划地向前线输送。第一批可能包含大部分的干粮和一些易储存的肉类、蔬菜。后续的批次则会根据前线消耗和情况,补充新鲜物资或者其他必需品。
第三,运输工具与人员。主要依靠畜力(马匹、牛、驴等)拉载的车辆(如牛车、马车),或者直接由士兵背负(背包、扁担)。护卫粮草的队伍也必不可少,以防盗匪袭击。
第四,补给站的设置。在漫长的运输线上,会设置一些固定的补给站或中转站,在那里会有预先储备的粮草和水源,供运输队伍和前线士兵轮换和补充。这些补给站也扮演着分拣和转运物资的角色。

总而言之,古代远途作战的粮草运送,远不止我们想象中的一袋袋谷子。它是将生存必需品(谷物、水)和维持身体健康、提升士气所需的食品(肉食、蔬菜)进行一个有机结合的复杂工程。这背后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战争后勤的深刻理解,即使条件艰苦,他们也想方设法让士兵们能吃饱、吃好,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以稻米为主粮的,所以不存在都吃白米饭的说法。

至于长途作战,如何解决肉食供应,其实做法很简单粗暴,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就是很单纯的把肉食带着走。

比如汉武帝远征大宛,拢共就六万大军(不算私人自备装备和粮草随军出征)就直接带了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数万。

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前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原文里的“赍粮”,你可以理解为携带粮食,也可以理解为所带的牲畜本身就是粮食。但不管是怎样的解释,反正李广利的部队是不可能缺肉吃的了。

像蒙古当年西征,更是直接驱赶着羊群远征。

而且古代也有比较完善的肉食保存方法,比如腊肉,比如风干肉。

至于蔬菜,也简单,行军过程中,沿途供应,到了国外,属国供应,到了敌国,直接抢呗。

另外,像柑橘类的,维生素含量高又易于保存的水果也是不错的蔬菜替代品。后来还有茶叶用于补充维生素。

实在供应不上新鲜蔬菜,水果时,用泡菜,酱菜也是可以的。

更困难的情况下,一两个月不能充足供应蔬菜也死不了人。

user avatar

白米饭?老哥,你是不是想多了,白米饭能给古代远途作战的士兵吃?有粟(小米)吃就顶天了,还吃鲜菜,鲜肉?上哪找去。

先秦时期,大部分为黍米,又称为粟米、小米,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谓「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也可做成干饼、熬粥、蒸干饭等,较容易携带。

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到了汉魏时期,稻米、小麦等加入军粮队伍。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熟悉,江东孙权以稻米为军粮;诸葛亮、曹操打仗,则用小麦等军粮屡出奇谋。甚至还传说,诸葛亮在南征时,因杀人过多,导致怨气冲天,于是用面粉做成人头形状,代替真的人头献祭,又被后世称为馒头,以后渐渐成为军粮。 来到唐宋年间,像是烧饼、麻饼、杂面饼之类,也都是重要的军粮,还有明代戚继光部队,所发明的「光饼」,其实就是当时的野战食品。据说「锅盔」也是诸葛亮发明的,也是为了用作军粮,方便携带及食用。从这里不难看出,古代所时用的军粮,多半是用面粉、小麦、稻米等,做成保存期较长的硬面、干饼等等。

像是古代北方游牧部族的军粮,主要是以风干肉为主,这种军粮耐贮存、热量高,不过对于中原农耕民族,没有条件大量使用,一般是犒赏三军时,才会有酒喝有肉吃,例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这里说的八百里,指的就是牛,又泛指酒肉。至于军纪混乱的时候,士兵抢掠老百姓的猪羊,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比较珍贵的肉类、鱼类,古人一般是用盐腌渍起来,便于行军携带。明朝以后,随着玉米、番薯之类作物的推广种植,也逐渐进入军粮的行列。另外,「汤泡饭」也是明代的一大发明。不过古时候战乱频发,于兵荒马乱之际,军中缺粮经常发生,像是草根、树皮、野菜,杀战马、吃蛇鼠、各种昆虫等,饿急了都是难得的美味。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醋布”?就是用醋和盐水等泡的布,在军队大灶煮饭吃的时候剪下来一条混在饭里煮,调味。这个远比风干肉、干菜要更普及。

军队本身就是很苦的,古代难民参军更是为了吃饱饭罢了,有吃的就比没吃的,吃人肉强,想要享受,你得有足够的钱、足够的权,同时还要有一个安稳的治世做背景,不然有钱有权你也吃不到好饭。说起这个,你可以看看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黄巢起义的时候“齐军”既是起义军在作战时曾经吃人肉,就是专门建个舂寨,压碎人肉吃,当然古代史书说的恐怖夸张一点,说是一天吃三千死尸,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就连安史之乱时也有守城将领杀自己的小妾、仆人给军民吃,那位是谁我就不提了,但是原先4万人的城池,破城后只剩下400人,你想想刨去阵亡死伤的,这些人都去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时候远途作战,粮草的运送绝不仅仅是谷物这么简单,新鲜的蔬菜和肉食也同样是行军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们不像粮食那样占绝对主力,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在行军中运送这些“鲜活”的物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维持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长途跋涉,身体消耗巨大,如果长期只依靠干粮.............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为什么古代人造反比现代人容易得多?古代社会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造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1. 信息传播的壁垒极低,但真相却难以辨别: 古代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书信.............
  • 回答
    要论中国古代精英与日本战国时代精英谁更胜一筹,这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难以直接比拟的问题,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文化理念以及精英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非要尝试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精英”的定义。在中国古代,精英的范畴相当广泛,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些通过.............
  • 回答
    古代弓箭的射程,这是一个让许多人好奇又充满想象的问题。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里看到,一支箭划破长空,精准地命中远处的目标,仿佛神乎其技。但究竟古代的弓箭能射多远?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也更具魅力。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弓箭的射程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就好比你问“一辆.............
  • 回答
    “伯邑考”这个名字,相较于“杨戬”或“黄飞虎”,确实能让一些人产生更古老、更古朴的联想。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几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与这些名字背后的文化积淀和命名习惯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从名字的构成说起。“伯邑考”三个字,拆开来看,都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味。 “伯”: 这个字本身就指向一种古.............
  • 回答
    说起补碘,咱们现代人可是方便得很,盐里面就有,吃菜时加点,想不补碘都难。但要说起古人,甚至更早的远古人类,他们可没这福气,那时候可没有精炼加工的碘盐。那他们是怎么在没有这些现代“外挂”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身体对碘的需求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大自然本身说起。一、自然馈赠:大海的恩赐与陆地的差异碘这种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演化中最核心、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之一。我们要理解“森林古猿”为何要付出“惨痛代价”,将许多与生俱来的本能转化为后天经验和意识行为,首先得抛开“惨痛代价”这个字面上的负面联想,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 “必须付出的转型成本”,是为了适应一个不断变化、日益复杂的世界所必需的进化策略。想象一下,.............
  • 回答
    小米将古巴用户手机远程上锁的事件,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对智能手机厂商的服务边界产生了疑问。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小米公司的角度来看,这种操作背后可能的逻辑是什么?通常,手机厂商拥有远程控制用户设备的功能,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维护用户权益和安全。比如,.............
  • 回答
    在武侠小说爱好者的社群里,金庸的名字确实如雷贯顶,讨论的热度常常能压倒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三位大家。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金庸的“群众基础”:大众的认同与情感连接首先,得承认金庸作品的受众之广,几乎是“通杀”。他不像古龙那样,.............
  • 回答
    听到古巴等国的小米手机被远程上锁变砖的消息,确实让人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问题相当复杂,也挺让人担忧的。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些。首先,咱们得明确这“远程上锁变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手机制造商或者授权方,通过网络指令,让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屏幕黑着,什么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将历史上的一个具体事件与一个宏大的地理想象相结合,试图探讨古代后勤能力对国家疆域的影响。不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仅仅依靠诸葛亮北伐的“资助”物资来推断古代中国的版图能推多远,这种思路是存在逻辑上的偏差的。原因如下:1. “资助”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于支撑全国扩张的后勤能力: 诸葛亮.............
  • 回答
    关于“九族”制度和古代人是否能逃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社会结构和执行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系统性的解释: 一、九族制度的起源与含义“九族”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残酷刑罚制度,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的“九族”通常指:1. 父族:祖父、父亲、兄弟、伯叔(父系直系和旁系);2. 母族:母亲.............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 回答
    古代大规模军队行军时,排泄物处理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问题。由于军队规模庞大(如数十万兵力),每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假设每人每天约5001000克粪便)在长期行军中会形成巨大的污染源,对环境、士兵健康及战争后勤构成严重威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排泄物总量与污染规模1. 数量级计.............
  • 回答
    古代的“屠城”是指在战争或政治冲突中,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或毁灭的行为,但其具体实施方式和结果因历史背景、目的、执行者等因素而异,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被处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屠城的定义与目的1. 战争报复 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可能被彻底毁灭,以消除敌方的军事或政治存在.............
  • 回答
    古代女子在清白被毁后是否还能嫁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受到 时代、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毁坏清白的原因、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要求极为严苛,清白被毁对女子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其婚嫁的可能。 但并非所有.............
  • 回答
    古代士兵的伙食,可以说是战争年代他们生存的基石,也是影响士气、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士兵的体能、精神状态,甚至是整个战役的走向。因此,不同朝代、不同军队、不同战役时期的士兵伙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了解:一、 主食:填饱肚子是关键 谷物为主: 这是.............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和亲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她们是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肩负着维系和平、巩固联盟的重任。因此,她们的遭遇和结局,往往与她们所嫁的民族、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和亲公主的遭遇和结局:一、 和亲的背.............
  • 回答
    古代人算出一年 365 天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探索,它经历了不同文明的观察、记录和推算,最终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历。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渐精确化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和文明贡献:一、 最初的观察与朴素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