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公知和过去的红卫兵有什么区别?

回答
公知和红卫兵是两个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群体。要详细讲述他们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 定义与基本身份

红卫兵 (Red Guards): 指的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出现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拥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他们的行动是当时政治运动的产物,具有官方的组织性和号召力。
公知 (Public Intellectual): 在中国语境下,通常指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声望和知识背景,经常在公共领域发表言论,评论时事,并试图影响公众舆论和社会议程的知识分子或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词语的出现和流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二三十年。

二、 核心思想与价值取向

红卫兵:
核心思想: 高度信奉毛泽东思想,将其视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强调“阶级斗争”、“造反有理”、“破四旧”。
价值取向: 极端的革命主义、理想主义。对“旧社会”、“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等充满仇恨和批判。追求“纯洁”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革命的彻底性”为最高标准。
公知:
核心思想: 倾向于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强调批判性思维,对现有体制和政策进行审视和质疑。
价值取向: 追求个人权利、社会公正、民主进步。对国家发展模式、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常常借鉴西方或其他国家的经验。强调理性、常识和进步。

三、 行动方式与社会影响

红卫兵:
行动方式: 以“革命行动”为名,进行大规模的街头运动、集会游行、批斗大会、抄家、武斗等。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冲击国家机构,打倒“走资派”和“牛鬼蛇神”。他们的行动具有破坏性,常常伴随暴力和人身攻击。
社会影响: 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文化断裂和人道灾难。在当时是“政治正确”的代表,但从历史角度看,其行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公知:
行动方式: 主要通过撰写文章、发表评论、接受采访、参与论坛、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发声。他们的“行动”主要是通过思想的传播和舆论的引导。他们的批评更多是基于逻辑和事实的辩驳。
社会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例如民主、法治、人权、教育改革等。他们是公共讨论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公知”群体也面临争议,其言论有时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煽动情绪或“反华”。

四、 政治立场与权力关系

红卫兵:
政治立场: 极度拥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毛泽东)。他们的行为在特定时期得到了官方的默许甚至鼓励。他们是政治权力的一部分,是政治运动的执行者。
权力关系: 处于权力链条的“执行”端,虽然在群众运动中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其行动的根源和方向都来自最高政治意志。他们崇拜权力,并渴望成为维护革命权力的一份子。
公知:
政治立场: 通常是批判性的,对执政党和国家政策持不同意见。他们不是权力体系内的成员,而是在体制外进行评价和监督。
权力关系: 试图通过舆论和思想来影响权力,但并不直接拥有政治权力。他们往往被认为是“在野”的,甚至可能与权力发生冲突,成为批评的对象。

五、 历史背景与时代语境

红卫兵:
历史背景: 诞生于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旨在巩固权力、清除异己和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时代。
时代语境: 强调阶级斗争高于一切,社会处于极度的政治狂热和动荡之中。信息被严格控制,思想高度统一。
公知:
历史背景: 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开始接触外部世界,思想逐渐多元化。国家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问题也随之涌现。
时代语境: 互联网和信息传播的普及为他们提供了发声的平台。社会更加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批评和讨论。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过滤和舆论引导的复杂局面。

六、 个人自由与集体主义

红卫兵:
个人自由: 个人自由被极度压抑,服从组织和领袖的命令是首要的。个人思想必须与集体保持一致,否则可能被打成“反革命”。
集体主义: 极端的集体主义,个人价值完全融入集体和革命事业之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公知:
个人自由: 强调个人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认为个人权利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集体主义: 对绝对的集体主义持警惕态度,认为集体主义不应以牺牲个人权利为代价。

七、 批判的对象与方式

红卫兵:
批判对象: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四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地富反坏右”等被划定为敌对分子的人群。批判方式是运动式的、口号式的,往往缺乏理性和实证。
批判方式: 棍棒、口号、批斗会、公开羞辱,以及抄家、破坏财产等暴力行为。
公知:
批判对象: 现有体制中的弊端、社会不公、腐败现象、政策失误、某些历史解读等。他们通常会引用事实、数据、逻辑和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批判。
批判方式: 以文章、评论、辩论为主,强调理性分析和事实依据,但有时也因其立场或表达方式受到争议。

总结一下最核心的区别:

时代背景和性质: 红卫兵是特定历史时期(文革)的政治运动产物,是意识形态的狂热执行者;公知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和思想多元化背景下的公共意见表达者。
权力关系: 红卫兵是权力体系内的“造反派”(被官方默许或利用),是政治运动的工具;公知是体制外的批评者,试图影响舆论。
价值追求: 红卫兵追求的是一种极端的革命理想,其行动带有破坏性;公知追求的是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其作用是促进社会讨论和反思。
行动方式: 红卫兵的行为多是暴力和破坏性的群众运动;公知的行动主要是通过思想传播和舆论监督。

可以说,红卫兵代表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极左政治狂热和非理性行动,而公知则代表了在相对开放环境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性(或至少是试图理性)批判的知识分子群体。两者在思想根源、行动方式、价值导向以及与权力的关系上,都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公知”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近年来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常常被用来标签化或攻击那些持批判性观点的知识分子。但这并不改变“公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公共领域表达意见这一事实本身。而红卫兵则是明确的历史定位,其行为在当代中国被普遍认为是历史的错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红卫兵只是打死了人,公知可是迫害了我的思想啊!

user avatar

你搞错了吧,小粉红才是

user avatar

别侮辱红卫兵了行吗?

红卫兵是一群有梦想,有目标的人。是真的愿意为了社会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牺牲的一群人。

他们的方法可能不对,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错误,但最起码,他们的初心是高尚的,是希望人人平等,实现共产主义!


公知是什么人?那就是一群寄生虫,在本质上,他们觉得自己高贵,比人民群众高贵,因为他们掌握了相对多的知识,有相对多的视野,但是他们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一群慕洋犬,对着洋人跪着,对着国内只想压迫。

为什么他们最怀念民国?因为民国有买办,他们是高贵的人上人,出卖整个国家的利益养肥自己,一块大洋一个的黄花闺女,谁不想要

user avatar

当然不是一回事了,能称得上公知一般都是社会精英,红卫兵是以学生为主的基层平民群体。

红卫兵并没有发动舆论的能力,只能靠人海战术暴力手段强制教化。

公知是利用新媒体调动舆论发动群众间接教化,能和他类比的是以前依赖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只是当代媒介更多更广泛。

能和红卫兵类比的是公知粉丝,各种网爆人肉和抄家批斗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爱国贼这个词很少听到了,当年可是被公知直接盖在五毛身上,在他们看来和极左红卫兵是一回事。可所谓不值得为了东南小岛大动干戈,爱国贼只是拖后腿帮倒忙,当年挑起钓鱼岛事件的却是所谓的卖国贼。

汪精卫前半生是革命家和爱国者,后半生成了反动派和汉奸。没立场的精英脑子里只有投机站队,还真以为是铁杆五毛美分。

对这些人来说,雕像换成自由女神像也好,换成列宁也好。托物言志,想要的只是站在雕像旁罢了。

user avatar

红卫兵敢去死 公知不敢

公知敢吃屎 红卫兵不敢

user avatar

公知对应的是右派,粉红和孝子才是红卫兵。

现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已经到了这么粗糙的地步了吗

user avatar

吹水

公知的短板在于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大众逆反起来就直接被一波冲垮了。

红卫兵的短板在于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没有装成红卫兵自己人的恶势力不够用,只好到处搞扩大化,最后被自噬。

user avatar

黄金海回忆:“1 月 16 日,上钢三厂二转炉车间造#队接管了生产指挥权。18 日凌晨 1 点30 分就恢复了生产,19 日产量超过 1600 吨。

1 月 18 日,杨浦发电厂造#队接管了全厂生产指挥权后,造#队员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工人们干劲十足,担起了 31 号和 18 号汽轮发电机组的大修任务, 并提前完成,在用电量大增的情况下,保证了全市的安全用电。他们原计划用 36 小时卸完的煤车,仅用 18 小时就完成了。

经过短短半个月,在上海工人造#派和红#兵的努力下,上海经济发生明显好转,货运、客运、海运、空运均恢复正常,滞港的十几艘外轮全部进、出 港,港口压积的几十万吨物资全部疏散,上海运往全国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 发出。”​

————————————————————

user avatar

从个体层面讲,大多数红卫兵本身都是不关心不参与政治斗争的逍遥派。

user avatar

红卫兵和公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往往都特别坚信自己是践行的道路是正确的。

红卫兵是对红宝书的内容深信不疑,公知则是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深信不疑。

然而区别就在于,公知自**之后,就彻底失去了任何实际改变社会的能力,只能在思想舆论方面动弹,甚至在近几年连思想舆论方面都败下阵来。

而红卫兵则“武德充沛”得多。他们是真的真枪实干的“火并”的……

当然了,在思想上到底谁错,或者是都是错误的,这些都需要去看看分辨。然而仅从行为上讲,公知可没有因为自以为的正确的事情而去打着“正确”的名号打砸抢。

红卫兵当年可真是拿着红宝书干着最反人类的事情的……

和红卫兵类似的绝不是公知,而是过去宗教信徒。打着宗教的名号,通过教义的“正确”来抹去人最基本的良知,以至于能够毫无顾忌的干着屠杀等最为罪恶的事情。

古代的十字军东征如此,当代的人肉炸弹也如此。红卫兵与他们能够比肩,公知则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归根结底,教徒也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罢了。凡是试图利用民众的人,最终都会被民众真正暴烈性摧毁性的一面给反噬。红卫兵作为民众固有的暴烈性摧毁性一面的结果,是不应受到指责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地区,鼓动起来的民粹运动结果都是相似的。只要鼓动民众,那就必然要承担后果。宗教如此,思想也如此。

而公知试图做的则完全是反面的事。尽管他们有部分人是用造谣等很下作的办法,但是也不能改变其性质——那就是公知恰恰是希望民众能够自我认识,彻底的摆脱作为工具被利用的命运。

user avatar

我就想问问

有几个答主知道红卫兵分几种几派的?

user avatar

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对那段时期总是打一个固定的印象标签。

实际上,所谓的“红卫兵”要复杂一些,至少比公知复杂的多。

红卫兵的组成成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有很大区别。

并非所有时间段上的红卫兵都“武斗”,也并非所有地区的红卫兵都“武斗”。

总的来说,整个红卫兵里面成分复杂得很:有忠于热爱革命的、有盲目崇拜的、有浑水摸鱼的、有名左实右的。

至少,历史上的红卫兵实际上比公知强一万倍,公知可能连人家的小脚指头都比不上。

这么说是因为人家红卫兵是真正做过事儿的。

在1966年时,整体来说还算不错。红卫兵还只是一个宽泛的代指,这个“组织”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反对修正主义及反对右倾主义的任务。

但在1967年时,红卫兵内部就开始分化,开始出现派系,别有用心者开始在内部争夺权力。

毛主席这一时期曾经说过:

“现在是小将犯错误的时候了”。

所以,在1968年,就解散掉了红卫兵。按道理来说,到此为止红卫兵就应该结束了。

但到了1969年,wg小组上台后,又重新开始组建“红卫兵”。这里注意,实际上这还不是红卫兵。因为红卫兵被解散了,但就好像刘邦当上了皇帝总要找个借口“君权天授”的借口。这里“红卫兵”实际上是被借名,而非真正的红卫兵。

然而除了时间上的分别。实际上不同地区的红卫兵差距也是较大的。其中派别林立,造反派、保守派、极左派各派烂七八糟。所以各地区老人对文革时期,以及红卫兵的回忆实际上是存在差别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有很多人在吹红卫兵是如何如何好,对此,文化大gm时期首批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北京某女中卞仲耘的丈夫有话说,请阅读:

王晶垚:宋彬彬没有参与打人 但她是一伙儿的

王晶垚:关于宋彬彬刘进虚伪道歉的声明

后来这些红卫兵大多去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附图宋彬彬〈宋要武〉的父亲,这是卞仲耘去世之后的事了

user avatar

公知不打人。

不会用皮鞭抽自己的妈。

也不会让你跪玻璃渣,更不会把你逼的自杀。

user avatar

此问题下答案可以生动反映官方搅混cr叙事之后实现的丰硕“警R防L”成果。

一代的卫兵和造派在他们那都是一个意思,就像二代的新左和目田都是一团一样。这怎么能不托出中道的整个伟光正呵!

且这道程序已智能到随实时局势、此消彼长而灵活调整警、防的主次与重心。有此良策百年不动摇,何愁不中道掌舵一路向后呢。

很期待下个周期类似问题底下拥簇出的一堆“公知兹油皿煮,卫兵都是什么土包子刁民”的回答来跟着摇摆助兴。

接着奏乐接着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