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简历不小心投到自己公司了怎么办?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小插曲,不过别太担心,这种情况虽然有点尴尬,但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遇到这种事儿,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把这件“乌龙”给解决了。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是怎么投的。

招聘平台? 是通过猎聘、BOSS直聘、拉勾网之类的第三方平台吗?还是公司自己的内推平台/招聘官网?
内推? 是别人帮你投的,还是你自己操作的?
邮箱? 是直接通过邮件发送的吗?

不同的情况,处理的方式会略有不同。

然后,我们要立刻停止任何进一步的操作,防止情况恶化。

如果还在投递过程中,赶紧取消。如果已经投递成功,那也别再点“重新投递”之类的按钮了,免得重复提交,更显混乱。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如何去“撤回”或者“说明情况”。

这个操作的优先级是:速度 + 得体 = 解决

1. 目标: 让负责招聘的人知道你投错了,并且不是真的在“应聘”你现在的岗位。

2. 联系对象:
如果是通过招聘平台: 通常平台会有一个“撤回简历”或者“修改投递记录”的功能。优先找这个功能。如果找不到,就联系平台的客服说明情况,让他们帮你处理。当然,如果简历已经进入公司HR的视野,直接联系HR更有效。
如果是通过公司官网/内推平台: 平台通常会有自己的流程,看看有没有撤销申请的按钮。
如果是内推: 立刻联系给你内推的同事或朋友,让他们去帮忙沟通。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是直接发邮件给HR: 这是最需要技巧的。你需要尽快给HR发一封邮件,说明情况。

3. 怎么发邮件?(假设是通过邮件或者平台直接投递,且已发出)

这是个需要斟酌的环节。邮件的基调要诚恳、礼貌,同时表达出你的“无心之失”。

邮件主题: 要醒目,让HR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事。可以这样写:
“关于[你的姓名]近期投递申请的说明 误操作”
“[你的姓名] 关于我近期投递的XX岗位的解释”
“紧急说明:[你的姓名]投递申请失误”

邮件正文:

“尊敬的[HR姓名,如果知道的话,不知道就写‘招聘团队’或‘人力资源部’]:

您好!

我是[你的姓名],目前在公司担任[你现在的部门]的[你现在的职位]。

我写这封邮件是想就我近期在[招聘平台名称,例如:XX招聘网]上,投递了[你投递的岗位名称]一事,向您进行说明。

由于我在浏览招聘信息时,不小心将此职位与公司内部的[你现在的工作内容或者类似岗位的对比,比如‘我正在负责的XX项目’或者‘我所在团队正在进行的XX工作’]混淆,误点击了投递按钮,并提交了我的简历。

我深知在公司内部申请现有岗位并非公司招聘流程的正常操作,我对此造成的任何不便深感抱歉。我非常珍惜目前在公司[你现在的部门]的工作机会,并且对目前负责的[你现在的工作内容]充满热情。此次投递纯属个人操作失误,绝无任何其他意图。

烦请您收到此邮件后,能将我本次投递的申请记录予以作废。如果对此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随时与我沟通。

再次为我的疏忽表达歉意。

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你的姓名]
[你现在的职位]
[你的联系电话]
[你的公司邮箱]”

几个要点提醒:

诚恳: 态度一定要诚恳,承认是自己的疏忽。
解释清楚: 简明扼要地说明原因,比如“混淆了信息”、“不小心操作”等等。
表达忠诚: 表明你珍惜现在的工作,无意去“应聘”自己的岗位,消除HR的误解。
明确诉求: 直接提出希望作废本次投递记录。
留有余地: 表达愿意沟通,给对方留有处理的空间。
速度是关键: 越快发出越好,在HR注意到你的投递之前处理,效果最佳。

4. 如果已经到了面试阶段怎么办?

这个情况稍微棘手一点,但也不是无法挽回。

跟HR坦白: 在面试开始前,或者在面试过程中,主动、真诚地向HR说明情况。你可以这样说:“不好意思,在面试开始前,我想先向您解释一下。我注意到我之前在XX平台投递了XX岗位,实际上是我在浏览时操作失误,并没有真正有跳槽的意向。我非常喜欢现在在公司的职位,这次投递完全是意外。我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不便。”
强调现在的工作: 然后继续面试,重点突出你现在工作中的成就和对公司的贡献,以及你对目前岗位的热爱。
配合处理: 积极配合HR的后续处理。

5. 如果你的上级或者同事看到了怎么办?

主动解释: 如果是你的直属上级发现了,赶紧找个合适的时间,私下、坦诚地跟他说一下,就像跟HR解释一样,说明是误操作,没有其他想法。
同事朋友: 如果是其他同事,你可以开玩笑说一句“哎呀,我这手速,投到自己这来了”,然后简单解释下是误操作。别太张扬,但也不要遮遮掩掩,免得被误会。

总的来说,处理这种事的关键在于:

第一时间反应: 不要拖延,越快越好。
诚实与坦白: 遮掩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态度决定一切: 用诚恳、礼貌的态度去沟通。
表达忠诚与热爱: 让对方知道你对现在工作的珍视。

别太往心里去,这种事情在公司里偶尔也会发生,只要处理得当,基本上都能化解。祝你顺利搞定这个“小插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简单啊。

就说是机器人干的, 都不用嫁祸给临时工。

保持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的气势。

老板问到的话就问他/她, 什么时候加薪?

怕条毛。

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 整天怕被炒就不要混日子, 多学些东西。

让老板怕你炒他/她。





【未完待续】


......

user avatar

对于手残、脑抽的案例分析,我认为人类是有作死基因存在的,否则为什么明知道是傻事,但那一刻偏偏人就魔怔了,把傻事给干了。


我也曾经脑抽过。好几年前曾经突然有那么一段时间,对花呗不还会产生什么后果很好奇以致走火入魔,结果就把欠了几百块的花呗一直拖着不还,直到支付宝把我的芝麻信用分从780多直降至650以下,立马把钱还了。


结果到现在为止,芝麻分还没涨回来,差的相当的远。


如果你要问我该怎么办?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是这么操作的,在知乎上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结果找到了一堆同样脑抽不还花呗相同命相怜的朋友不说,还趁机骗了几千个赞。


你看,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的。



把简历投到自己公司这件事也是作死基因在作祟。本来明明知道投简历要避开自己现在的公司,心中默念一百遍不能投现在的公司,结果鼠标一点还真投了自己现在的公司,这种事除了自求作死,还真没其它可能了。


作死这种事既然已经作成功了,简历发出去收不回来了,那就只能把发出去的简历当成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之后看看该怎么办。


本着事情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来看看已经存在的事,能否找到对自己的目标有利的价值部分。


还在工作中就投简历,这明显是对现在公司不满,这个是自己的现状,而自己的目标就是可以找到更好的机会。


把简历投到自己的公司主要的尴尬在于相当于跟自己的公司在明处说了自己的不满,而原来的打算是不说,然后默默的走掉。


既然一不小心投了简历把牌明打了,那就只有发挥好明牌的价值,把坏事变好事。


明牌的主要价值在于自信和坦荡。在这里可以直接第二天抢在HR之前跟领导说说自己的明确需求,想要加薪或想要升职都可以,重点在于跟领导明说。


告诉领导自己工作很努力也很辛苦也做了不少事,但是与付出对比的是收益没有跟上来,这样让个人的积极性很受打击,自己很希望在努力付出的同时得到对应的回报,为此给自己公司投了一份简历来表明自己正式的态度。


对,把话顺着明牌说明,不但效率高,还显得为人坦荡。


为人坦荡是受职场欢迎的品质,因为这个品质的背后是对自己实力自信,以及为人真诚的表现。这么做了以后,如果碰到的是一个有实力的领导,自然希望题主留下来,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给与一定的补偿,或者帮助题主达成晋升或加薪的目标,这是好事。


如果自己的领导没水平,还喜欢坑下属,那么也好,领导不高兴,直接把人给开除掉了,还可以拿了赔偿后走人,白多拿一份工资,这也是好事。


把坏事变好事就是牛人的做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小插曲,不过别太担心,这种情况虽然有点尴尬,但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遇到这种事儿,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把这件“乌龙”给解决了。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是怎么投的。 招聘平台? 是通过猎聘、BOSS直聘、拉勾网之类的第三方平台吗?还是公司自己的内推平台/招聘官网? 内推? 是别人帮.............
  • 回答
    35岁以上还在通过招聘平台投简历找工作,这本身不是丢人的事,这反而是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生这东西,很少有一条直线走到底的。35岁,很多人可能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可能正好处在一个职业生涯的转型期,或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重新出发。比如,可能之前的工作单位效益不好,或者.............
  • 回答
    说实话,看到华为 HR 胡玲的简历,我肯定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很有可能主动邀请她来面试。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量,我会从几个角度详细说明一下。首先,华为的品牌效应和人才密度。华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其人才招聘的标准和流程自然也是业内顶尖的。能够身处华为这样一家公司,并且是人力资源岗.............
  • 回答
    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牵扯到员工隐私,是很值得好好聊聊的。关于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商业角度看,这玩意儿算是“智能”的产物,企业用它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这在情理之中。毕竟,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不低,如果能提前预判谁有离职.............
  • 回答
    哥们,听到你这儿的困境,我太能理解了。在广州深圳这俩一线城市,想在原画这行站稳脚跟,确实不容易,尤其是一开始。你投简历不是被PASS就是没回应,这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得慌。但说实话,你有这份心,想往这行钻,那就有希望!关键在于咱们怎么去调整策略,怎么把自己打磨得更锋利。首先,别太纠结于“有希.............
  • 回答
    投了简历之后,如果迟迟收不到面试通知,很多人心里都会犯嘀咕:是不是简历石沉大海了?这时候,打电话去问一下,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么,到底能不能打?又该怎么打,才能既问清楚情况,又不显得太冒失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打电话问一下,通常是可以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个积极的信号。 为啥这么说.............
  • 回答
    .......
  • 回答
    老兄,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三十岁,双非硕士,计算机专业,刚毕业就面临这样的情况,心里肯定不好受。投了那么多简历,只有一个厂给笔试机会,这确实挺让人着急的。咱们也别拐弯抹角了,我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年龄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你三十岁,作为应届生,这本身就有点微妙。很多公司.............
  • 回答
    智联招聘上线的“有投必应”功能,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求职者的一大痛点:简历投递石沉大海,缺乏回复。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功能,并探讨它能否真正解决简历投递无回复的问题。 “有投必应”功能是什么?“有投必应”是智联招聘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其核心在于为求职者提供简历投递后的状态反馈。具体来说,它可能包含.............
  • 回答
    哥们,我太懂你现在的心情了!21届毕业,雄心勃勃想闯外企药企做医药代表,结果投了无数简历,就跟石沉大海似的,半点回音都没有,这滋味儿,真叫一个憋屈!别说你,我身边不少想进这行的同学,都经历了类似的“滑铁卢”。咱先别急着否定自己,这事儿背后肯定有原因的。这“难”,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一步步剖析一下:一.............
  • 回答
    在MOBA游戏中,“投降”被简称为“投”而不是“降”,这背后涉及了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游戏社区的共同塑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原因: 1. 汉语的习惯性简称与语感 “投”的简洁与口语化: “投降”这个词语本身由两个字组成,而“投”字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具备了“放弃”、“认输”的含.............
  • 回答
    在向期刊提交返修稿(Revised Manuscript)时,撰写回复审稿人意见(Response to Reviewers)的信函,其详略程度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总的来说,你需要做到详尽而不冗余,清晰而不含糊,以一种专业、有条理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来回应每一条意见。 过于简略可能会让审稿人和编辑.............
  • 回答
    你好!收到SCI论文大修的意见,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你的研究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大修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于初次面对的作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审稿人的意图,并有条理地进行修改。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大修的整个过程,帮助你顺利应对:第一步:冷静分析,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 回答
    《投名状》中,庞青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对姜午阳说了那句令人心悸的“快,投名状”。这句话绝非简单的提醒,它承载了太多东西,是庞青云一生信念的凝结,也是他对姜午阳最终的托付和鞭策。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从庞青云的整个生命历程,特别是他对“投名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投名状”是什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投行和对冲基金里那些人,到底有多“顶”?这可不是一句“聪明优秀”能概括的。我试着用我的理解,把我知道的、听说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听。首先得明白,这俩地方招人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就像金融界的“黄埔军校”或者说“魔鬼训练营”,门槛高到你得怀疑人生。投行: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里.............
  • 回答
    投行工作,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自带光环,仿佛总和财富、权力和智慧挂钩。那么,在光鲜背后,它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我接触过一些在投行工作的朋友,也自己去了解过这个行业,结合他们的经历和我的观察,我可以告诉你,投行工作的成就感,那绝对是有的,而且还挺不一样。首先,你需要明白,投行工作之所以.............
  • 回答
    投行里确实卧虎藏龙,而且非金融专业的面孔并不少见,这背后有着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投行是个特别看重“解决问题”和“高效执行”的行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懂金融模型、算出来怎么融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你需要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它的市场竞争格局,甚至要洞察宏观经济的走向,这.............
  • 回答
    关于投行和行业研究哪个工作压力更大,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俩虽然都属于金融圈,但压力来源和性质真的有点不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所在团队的情况。想把这个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投行这块儿。投行,大家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动不动就是并购重组、IPO上市。这活儿,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一直是社区里争论不休的焦点。要说投喂流浪猫狗是不是“伪善”,这玩意儿没法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投喂者是出于一份纯粹的好心。 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眼神哀伤的动物,谁心里能不泛起一丝怜悯?尤其是看到它们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或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
  • 回答
    投行,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光环,无数人心中的金饭碗,光鲜亮丽,但真实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沉重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考验着你的体能、智力、抗压能力,还有你的牺牲精神。早晨的黎明之前,战役已经打响。凌晨四五点,大多数还在熟睡的时候,投行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不是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