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喂流浪猫狗是一种伪善行为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一直是社区里争论不休的焦点。要说投喂流浪猫狗是不是“伪善”,这玩意儿没法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投喂者是出于一份纯粹的好心。 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眼神哀伤的动物,谁心里能不泛起一丝怜悯?尤其是看到它们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或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种不忍心是真实的。这份不忍心驱使我们去买猫粮狗粮,或者把家里吃剩的肉菜打包送过去。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对生命基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可能觉得,至少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这些小生命不至于饿死、冻死,这是他们内心道德感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称之为“伪善”似乎有点过于苛责了。

但是,为什么会有“伪善”的说法呢?这背后确实有几个挺现实的问题:

治标不治本的尴尬。 你喂了它一次,它知道这里有好吃的,可能会继续赖在这里。如果大家都这么喂,结果就是动物数量不减反增,而且它们越来越依赖人类的食物,野外生存能力反而下降。这就像给一个癌症病人喂止痛药,能暂时缓解痛苦,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流浪动物的根本问题是数量过剩、缺乏稳定的生存环境和医疗保障。单凭投喂,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给后续的收容、救助带来更大的负担。

“好心办坏事”的风险。 喂食不当,比如喂了不适合动物食用的食物,或者食物变质,反而会害了它们。而且,如果你喂食的地方环境脏乱,或者喂食的行为吸引了大量动物聚集,就容易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甚至引发卫生问题和冲突。这种情况下,投喂者的“好心”就可能变成扰民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制造麻烦。

功利性或表演性。 有些人投喂,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或者想在朋友圈里晒一下自己的“爱心”。他们的行为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表演,而非真正从动物的长远福祉出发。一旦遇到真正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联系救助站、绝育等),他们就可能悄悄退场了。这种动机上的不纯粹,确实容易被贴上“伪善”的标签。

可能助长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 如果大家觉得总有人会去喂流浪动物,那自己丢弃的宠物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心态无形中会降低人们对弃养行为的羞耻感,间接加剧了流浪动物的产生。

所以,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与其简单地贴标签,不如讨论 “负责任的投喂” 和 “不负责任的投喂” 之间的区别。

负责任的投喂 可能包括:
考虑数量控制: 如果有能力,可以考虑联系当地的动保组织,参与TNR(捕捉、绝育、放归)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
科学喂养: 喂食适合动物的食物,并注意保持喂食点和食物的新鲜度。
环境卫生: 尽量保持喂食点的清洁,不给周边环境造成负担。
与社区沟通: 如果喂食行为可能引起争议,可以尝试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解释自己的意图,寻求理解和支持。
提供更长远的帮助: 如果有余力,可以考虑救助、领养,或者提供医疗救助。

不负责任的投喂 往往是指那种只是随意丢下一堆食物,然后就走人,对动物的长期生存和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的行为。

总的来说,投喂流浪猫狗的行为本身,其背后动机可能是复杂的。 有真诚的怜悯,也可能有其他掺杂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认为所有投喂者都是伪善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行为背后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比如数量失控、卫生隐患,以及对动物自身生存能力的负面影响。

与其简单地用“伪善”来评判,不如我们多一份理解和 理性思考。对于投喂者,提醒他们注意 科学喂养和负责任的行为;对于流浪动物的问题,则需要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源头减少弃养,加强救助体系建设,才能真正解决这些可怜生命所面临的困境。这才是更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6.22 由于被举报 所以进行了修改

既然被举报为辱骂骚扰歧视 那么去掉这部分内容 不过最先开始骂我的那位 我就留着了

说来也是奇妙 只能当不友善行为举报我 我还以为会被当做事实错误呢 那么看起来各位自己清楚 事实错误这条路行不通

顺带再说一遍对于人的问题

流浪猫抓伤人咬伤人 各位会对此负责吗?不会的吧 那就不要在这为流浪猫说话 安全隐患不能一直留下来 流浪猫就是一个 既能闯祸又可以逃走的东西 不会为任何事负责

当年流浪狗是怎么处理的?打狗队听说过吧?没必要护着一个存在危害的东西 在中国 猫只能是财产 不要把你的钱 丢在路上 既然丢出去了 就不要再说是你的钱

对于流浪猫 我支持领养(绝育)和驱逐消灭的方式 公共空间不是给你养猫的 喜欢带回家



。。。。。。。。。。。。。。。。。。。。。。。。。。。。

2020.6.20 这是我发出来的第三天

看着评论 我也确实少说了点东西

就是流浪猫咬人的问题 猫的牙普遍比狗尖细一些 如果咬伤 伤口会更深 更加难以处理 当然我不是说流浪狗安全到哪去 被人遗弃流浪的动物 就是安全隐患 可以领养 但不能在大街上散着 咬了人 让受害者自己付钱打针 我觉得不合适 至于猫咬了传染什么病我真没什么好说的 和流浪狗都差不多 第一时间去打疫苗 越快越好

留着安全隐患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就像我拿着两把板斧走在街上 肯定有人不愿意 中国禁枪也是这个原因 安全隐患 人伤人还能照着法律来处理来判决 猫伤人了能照着法律判决吗?就算判决了 流浪猫能进行赔偿吗 并不能 能让它坐牢吗?别开玩笑了 纳税人的钱不是给流浪猫的

自己处于危险 如果能忍受也可以 但不要把其他人都拉进危险


。。。。。。。。。。。。。。。。。。。。。。。。。。。。

我觉得我得更新一下呀 有几个问题还是没说明白

第一 流浪猫不饿的时候 依然会玩 玩什么呢 虫子鸟类爬行类 捉到了就会玩 当然肯定有人是不信的 某些人可以试一下 给猫喂个半饱 拿逗猫棒出来看它会不会追着拍逗猫棒 游戏行为是存在的

第二 别觉得流浪猫有多干净 翻过垃圾桶或者吃过人类食物的流浪猫(太油) 身上都会有油 摸一把都是黏的 都流浪了 还能有几个干净的?

第三 猫跑了 怪自己 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让别人帮你照顾猫是很不好的事情 自己养的宠物 管不住 影响到别人 别人还有义务等你这个主人来领回去?醒醒吧

第四 发情 凌晨三点喵↑喵↓喵 这个可不是我一个人发现的问题吧 我也就是不会在知乎上发录音 要不肯定发出来给你们听听 拿着手机在楼上录猫发情喵喵喵是个什么体验 至于串不串的 这个自己想吧

第五个 这样的我就留着了 我绝对不会删除

。。。。。。。。。。。。分割线。。。。。。。。。。。。

是的 就是伪善行为

不知道流浪猫危害 只是想投喂觉得流浪猫可怜的 是蠢是无知 我知道有这一丝慈悲之心 但是没有认清流浪猫的真面目

知道流浪猫危害 依然要喂的 并且自认为慈悲为怀希望换取福报的 就是坏

流浪猫干爬行类鸟类简直一绝 除非喂成球 不然饱了也追着玩 上能捕鸟下能摸鱼 当然流浪猫对自然水域的鱼类的影响不大 爬行类直接被咬成肉渣嚼了 鸟类则是埋伏这冲上去抓 这个有多猛我觉得不需要说 有些草丛里散落一地的羽毛 十有八九就是流浪猫干的 至于爬行类基本上就剩点带着鳞片的皮

至于对人的干扰 我暂且不提咬人 流浪猫不经常找人干仗 但是流浪猫的sh*t 投喂流浪猫的人是不回去清理的吧 脱粪脱在大街上 到头来要么被踩了 要么被环卫工人扫走 投喂的人快快乐乐撸完猫走了 环卫给你们扫烂摊子 开心不?当你家小孩开开心心去草坪一脚踩中sh*t的时候 开心不?

一到春夏 流浪猫就开始喵↑喵↑喵↓喵↓ 半夜叫成这样也瘆人 到头来投喂的人 会负责吗

不会的 对吧

到头来还是自私的小人 喂了流浪猫满足了自己在外失败和劳累的事实 安慰自己 不是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也一直是社区里争论不休的焦点。要说投喂流浪猫狗是不是“伪善”,这玩意儿没法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投喂者是出于一份纯粹的好心。 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眼神哀伤的动物,谁心里能不泛起一丝怜悯?尤其是看到它们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或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
  • 回答
    上海领养日等组织在郑州灾区投喂流浪猫狗,这背后牵扯到的情感、道义、实际操作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论是上海领养日还是其他类似的动物保护组织,他们的行动出发点通常是出于对生命的关怀。在郑州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大量宠物因主人疏散不及或房屋损毁而流离失所,成为.............
  • 回答
    这篇文章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那就是流浪猫的喂养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它提出的“我国一年至少121亿野生动物死于猫口”这个数字,无疑是耸人听闻的,也确实能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关注和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核心论点和数据:文章的核心论点是明确的:投喂流浪猫.............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边是出于善心,长期投喂流浪狗的好心人,一边是无辜被狗撞伤,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伤害的受害者。结果一出,好心人被判赔偿,这事儿也把一个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咱们该怎么看待和对待这些流浪狗?首先,这起事件是个案,但它折射出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好心人喂养流浪狗,这份心意是好的,想给.............
  • 回答
    关于投喂流浪狗后,若流浪狗伤人,投喂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这一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立场和看法差异很大,这背后涉及到法律、伦理、社会责任以及动物福利等多个层面。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法律依据往往是各地的具体规定,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很多地方的立法倾.............
  • 回答
    每次看到大象因为人类的不文明行为而遭受痛苦,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最近那头误食塑料袋的大象,简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事儿怎么说呢,一方面是对大象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某些游客素质的无奈。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种不文明行为。明明写着“禁止投喂”,这几个字摆在那儿,难道是摆设吗?非要去挑衅规则,这到底是图个啥?.............
  • 回答
    西湖鸳鸯因过度投喂被撑死,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也暴露了咱们在与自然相处时,好心办坏事儿的尴尬局面。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牵扯到动物的生存、生态平衡,还有咱们作为游客的责任心。先来说说这“撑死”的背后逻辑:鸳鸯这小生灵,平时在野外也挺会找食儿的,能吃到各种水生植物、昆虫、小鱼虾。它们有自己的消化系统和.............
  • 回答
    兰州动物园游客投喂动物,工作人员以高举喇叭辱骂的方式处理,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和反感的事件。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动物园设立的规定,例如禁止投喂,其出发点是为了动物的健康和安全,也是为了维护整个园区秩序。野生动物有着特定的食谱和消化系统,人类提供的食物很可能对它们造成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从.............
  • 回答
    北京动物园的监控系统,即便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覆盖,也未能彻底杜绝游客投喂动物的行为。这背后并非管理上的疏漏,而是源于一个更根本的原因:动物园管理者们普遍不希望游客投喂动物,这背后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而且关乎动物的健康、安全乃至生命的延续。为什么动物园不希望游客投喂动物?这绝非出于“不想让游客开心”的偏.............
  • 回答
    赛雷三分钟最近的爆料,围绕着某个机构针对海洋问题进行的“投喂”行为,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赛雷三分钟的爆料风格本身就是个关键点。他以其独特的“三分钟”系列闻名,善于用相对通俗易懂、节奏紧凑的方式,把一些复杂或者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摆到公众面前.............
  • 回答
    你好!收到SCI论文大修的意见,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你的研究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大修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于初次面对的作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审稿人的意图,并有条理地进行修改。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大修的整个过程,帮助你顺利应对:第一步:冷静分析,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 回答
    在向期刊提交返修稿(Revised Manuscript)时,撰写回复审稿人意见(Response to Reviewers)的信函,其详略程度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总的来说,你需要做到详尽而不冗余,清晰而不含糊,以一种专业、有条理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来回应每一条意见。 过于简略可能会让审稿人和编辑.............
  • 回答
    《投名状》中,庞青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对姜午阳说了那句令人心悸的“快,投名状”。这句话绝非简单的提醒,它承载了太多东西,是庞青云一生信念的凝结,也是他对姜午阳最终的托付和鞭策。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从庞青云的整个生命历程,特别是他对“投名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投名状”是什么.............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投行和对冲基金里那些人,到底有多“顶”?这可不是一句“聪明优秀”能概括的。我试着用我的理解,把我知道的、听说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听。首先得明白,这俩地方招人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就像金融界的“黄埔军校”或者说“魔鬼训练营”,门槛高到你得怀疑人生。投行: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里.............
  • 回答
    投了简历之后,如果迟迟收不到面试通知,很多人心里都会犯嘀咕:是不是简历石沉大海了?这时候,打电话去问一下,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么,到底能不能打?又该怎么打,才能既问清楚情况,又不显得太冒失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打电话问一下,通常是可以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反而是个积极的信号。 为啥这么说.............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小插曲,不过别太担心,这种情况虽然有点尴尬,但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遇到这种事儿,咱们得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把这件“乌龙”给解决了。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是怎么投的。 招聘平台? 是通过猎聘、BOSS直聘、拉勾网之类的第三方平台吗?还是公司自己的内推平台/招聘官网? 内推? 是别人帮.............
  • 回答
    投行工作,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自带光环,仿佛总和财富、权力和智慧挂钩。那么,在光鲜背后,它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我接触过一些在投行工作的朋友,也自己去了解过这个行业,结合他们的经历和我的观察,我可以告诉你,投行工作的成就感,那绝对是有的,而且还挺不一样。首先,你需要明白,投行工作之所以.............
  • 回答
    投行里确实卧虎藏龙,而且非金融专业的面孔并不少见,这背后有着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投行是个特别看重“解决问题”和“高效执行”的行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懂金融模型、算出来怎么融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你需要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它的市场竞争格局,甚至要洞察宏观经济的走向,这.............
  • 回答
    关于投行和行业研究哪个工作压力更大,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俩虽然都属于金融圈,但压力来源和性质真的有点不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所在团队的情况。想把这个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投行这块儿。投行,大家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动不动就是并购重组、IPO上市。这活儿,说.............
  • 回答
    投行,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光环,无数人心中的金饭碗,光鲜亮丽,但真实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沉重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考验着你的体能、智力、抗压能力,还有你的牺牲精神。早晨的黎明之前,战役已经打响。凌晨四五点,大多数还在熟睡的时候,投行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战斗。不是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