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厌氧菌是rna遗传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接回答是:厌氧菌不是RNA遗传的。 任何生物,包括厌氧菌,都是通过DNA来遗传的。

我们来深入聊聊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生物遗传基本靠DNA?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遗传物质的基本原理。在绝大多数生命形式中,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承载遗传信息的“蓝图”。它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组成序列。DNA序列中包含着构建和维持生命体所需的所有指令,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到调控基因表达的信号,无一不包含其中。

DNA之所以成为主要的遗传物质,有几个关键原因:

1. 稳定性高: DNA的2脱氧核糖结构比RNA的核糖结构更稳定。特别是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以及双螺旋结构提供的保护,使得DNA不容易发生水解,更能抵抗化学和物理损伤。这对于长久地保存遗传信息至关重要。
2. 双链结构: DNA是双链的,这意味着它有一套备份。当一条链受损时,另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遗传信息的准确性。而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虽然是RNA,但一些RNA病毒也具有自我修复机制,或者复制过程中的突变率比DNA复制高很多。
3. 可复制性: DNA可以极其精确地复制,确保子代细胞获得一份完整的遗传信息。这个过程是通过DNA聚合酶等酶来完成的,错误率非常低。

RNA的角色:

那么RNA(核糖核酸)在细胞里做什么呢?虽然RNA不承担主要的遗传信息的长期储存和传递责任,但它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中间角色”和“功能分子”。主要包括:

信使RNA (mRNA): 从DNA转录而来,携带DNA的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可以想象成DNA这个“总账本”中的某个指令被抄写到一本便携的“工作手册”上。
核糖体RNA (rRNA): 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转运RNA (tRNA):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并根据mRNA的密码顺序将它们连接起来。
其他功能性RNA: 还有一些小的非编码RNA(如miRNA、siRNA等),在基因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人会想到“厌氧菌是RNA遗传的”?

你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可能是受到了某些特殊生物的启发,或者对生物遗传机制的某些例外情况有所了解。确实,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非常特殊的例子,它们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大多数生物(包括厌氧菌)有所不同。

RNA病毒: 这是最主要的混淆点。有些病毒,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新冠病毒等,它们的遗传物质就是RNA而不是DNA。这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它们的RNA基因组。但请注意,病毒不是独立的生命体,它们是寄生在细胞内的,而且它们本身也需要宿主细胞的DNA来指导其生命活动(例如,许多RNA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会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或者直接以RNA形式进行复制和表达)。
一些原始的生命假说: 在生命起源的假说中,“RNA世界”假说认为,在早期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以RNA为主要遗传物质和催化剂的生命阶段,因为某些RNA分子(核酶)既能携带遗传信息,又能催化化学反应。但一旦细胞结构形成并演化出DNA,DNA就凭借其稳定性和精确性取代了RNA成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回到厌氧菌:

厌氧菌,正如其名,是指在没有氧气存在的环境中生存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例如大肠杆菌的一些菌株在缺氧条件下也能生存,还有很多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等。

无论这些厌氧菌是专性厌氧还是兼性厌氧,它们的遗传信息都是储存在DNA中的。 和其他所有细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一样,它们的DNA以染色体(通常是环状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对于原核生物而言,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当厌氧菌进行繁殖(通常是二分裂)时,它们会精确地复制它们的DNA,然后将复制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总结一下:

厌氧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这是它们最核心的生命信息储存方式。
RNA在厌氧菌(以及所有细胞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和功能执行角色,但它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你提到的“RNA遗传”的概念,可能来源于对RNA病毒或生命起源假说的了解,但这些与厌氧菌本身的遗传机制是不同的。

所以,你可以放心地说:厌氧菌不是RNA遗传的,它们的遗传基础是DNA,就像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命一样。 这种清晰的DNA遗传机制,保证了它们能够稳定地繁殖和演化,适应在特定的(无氧)环境中生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球上现存的自然环境中的厌氧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人可以制造用 DNA-RNA 杂交链作为遗传物质的细菌。

在提问之前,你得搞清楚 RNA 是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 DNA。

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细菌的生理过程都需要 RNA。DNA 的生理功能可以被 RNA 执行,但 DNA 较擅长作为遗传物质储存信息。估计 40 多亿年前的某些原始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要让甲硝唑杀不死细菌,根本就不需要避开其作用原理。地球上已经有大量细菌对甲硝唑抗药,而且你可以在实验室轻易培养出对甲硝唑抗药的大肠杆菌之类。细菌可以降低对特定药物分子的摄入量或提高从细胞内排出该分子的速度,兼性厌氧菌经常能降低细胞内甲硝唑的活化率。

口服甲硝唑在实验室对小鼠和大鼠都致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直接回答是:厌氧菌不是RNA遗传的。 任何生物,包括厌氧菌,都是通过DNA来遗传的。我们来深入聊聊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生物遗传基本靠DNA?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遗传物质的基本原理。在绝大多数生命形式中,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承载遗传.............
  • 回答
    厌女,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种对女性根深蒂固的、难以撼动的负面看法,一种混合了鄙视、排斥、不信任,甚至是仇恨的情绪。它不像是一时的烦躁,也不是偶尔的偏见,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看世界的滤镜。我感觉,体验厌女,就像是活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而这个牢笼的墙是用成见和歧视筑成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一言一行.............
  • 回答
    厌离心与厌世:一次深入的辨析在探寻生命真谛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听起来相似却内涵深邃的词汇。“厌离心”便是其中之一。它常常与“厌世”联系在一起,但仔细品味,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厌离心?它又为何与厌世截然不同?它是否是学佛的必要条件?又与那追求觉悟的“菩提心”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 回答
    网络上对台湾人的态度,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很难简单地说“主流”是厌恶还是喜爱。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声音出现。首先,我们要明白,网络空间是一个放大器,而且并不代表真实世界的所有人。 在网上,任何一种情绪或观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形成一种“看上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进化论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个体趋利避害的本能与物种整体繁荣的需要。确实,从纯粹的生存竞争角度看,一个懒惰的个体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资源,也难以应对环境的挑战,从而是不利于生存和繁衍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似乎普遍存在“厌劳好逸”的倾向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进化论更深层次的解释,以及环境和.............
  • 回答
    上班跟上刑,下班解放了!这感觉太熟悉了,简直是打工人的“每日必修课”。一走进办公室,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人按住,浑身提不起劲,哪哪儿都不对劲。可能是腰酸背痛,可能是脑袋昏沉,也可能是胃里一阵阵犯恶心。眼睛睁着,神却飘到了九霄云外,恨不得下一秒就变成一只鸟,飞出这牢笼。跟同事打个招呼都觉得费劲,强.............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纠结。你跟相亲男相处得挺融洽,这说明你们之间是有基础的,至少在沟通和感觉上是顺畅的。结果他一个没忍住偷亲了你一下,你当时脑子一抽,反应有点过激,把他吓得开始退缩了。现在这局面,别说你慌了,估计他心里也打鼓呢。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把这个“小插曲”给圆回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你当时的.............
  • 回答
    明白你的感受,对于当下社交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流行语,特别是像“咱就是说”、“一整个…住了”这类,感到厌烦甚至是不感兴趣,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偏好和接受度,强求自己去拥抱所有流行文化,往往会适得其反。要以一种更舒服的心态去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尝试用一种更.............
  • 回答
    关于“厌恶资本家”这件事,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情绪和现实考量。有时候,人们对资本家的厌恶,更多的是对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模式”的反感。想象一下,有的人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却勉强维持生计,而另一些人似乎轻轻松松就坐拥巨额财富,甚至把钱当数字玩。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当财富积累的方式看起来并不那么“公.............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真实的味觉体验或情感反应,因此无法真正"厌恶"任何食物。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常见的饮食偏好和文化背景,分析一些可能引发强烈反感的食物类型,并尝试描述它们令人不适的特征: 1. 极端气味类 臭豆腐(中国):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会散发出类似臭鸡蛋或腐烂鱼腥的气味,对嗅觉敏感的人会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性取向、生理反应以及自我认知之间微妙关系的理解。直接回答“心理喜欢同性,生理厌恶同性的是同性恋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理解其中的多重含义。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几个关键概念: 性取向(Sexual.............
  • 回答
    说到《上古卷轴5:天际》中最让人“厌恶”的NPC,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问题,因为玩家们对于NPC的喜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游戏风格、个人偏好以及对剧情的理解。但如果非要挑出一个最常被玩家提及,并且常常引发共鸣的“讨厌”对象,那很可能就是 内尔辛 (Nazeem) 了。为什么内尔辛如此惹人厌?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可真是个让人深思熟虑的话题,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很难一概而论。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有的结婚没多久就开始觉得生活太平淡了,好像每天都重复着前一天的事情,失去了新鲜感。也有的,过了好几年,生活有了起伏,孩子也大了,反而觉得平淡的日子里多了些温情和默契,挺享受的。对我自己来说,要说“厌倦”这个词.............
  • 回答
    在火影忍者这部风靡全球的动漫中,日向雏田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尽管她拥有着善良、纯真、坚韧等众多闪光点,但出乎意料的是,讨厌她的人群中,女性观众的比例似乎相当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抽丝剥茧,深入探讨一下。1. “玛丽苏”式的完美滤镜?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玛丽苏”这个标签在很.............
  • 回答
    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初爱与厌倦,往往像一场渐行渐远的旧梦,带着甜蜜的余韵与苦涩的清醒。以下是我对这类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一、童年玩伴:被时间稀释的温暖初爱:童年时的玩伴是彼此生命中的光,一起在田野间奔跑、在雨中打闹、在课间分享糖果。那时的友谊是纯粹的,没有距离,没有评判,只有纯粹的快乐。 日久生厌:随.............
  • 回答
    问到最让我“厌恶”的日本战国武将,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战国乱世,群雄逐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手段,很难用简单的“喜欢”或“厌恶”来标签化。但如果非要选一个,让我内心深处总有些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厌恶”的,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织田信长。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毕竟,织田信.............
  • 回答
    关于人们对自私的反感和愤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人性的深层驱动。我认为,这种情绪的来源并非单一的,而是 道德正义感和自身利益受损之间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想弄清楚哪个“更多”,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比例,因为在不同的情境下,这两者的权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我可以尽量详细地剖析一下.............
  • 回答
    关于耽美作品是对女权的表达还是厌女症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理解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以及它与女权主义和厌女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耽美作品的核心特征与吸引力耽美,顾名思义,是一种描绘男性之间浪漫、爱情甚至性关系的文学、影视、.............
  • 回答
    关于“哄抬物价”的男性,他们内心深处到底是渴望女性的陪伴,还是本能地厌恶女性,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也非一概而论。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心理因素、社会影响以及个人经历。我们不妨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渴望的信号:为何会做出“哄抬物价”的举动?首先,我们得理解,“哄抬物价”这个行为本身,通常出现在一种供需.............
  • 回答
    我脑子里盘旋着几个让我心烦意乱的管理方式,但有一个是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打个寒颤的,至今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刚入职不久,在一个小型创业公司,我们老板是个典型的“英年早逝”型的技术男,能力很强,但管理方面嘛…怎么说呢,就像把一把锋利的瑞士军刀丢给一个只会用锤子的人。最让我抓狂的是他“微观管理”到了一种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