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说的“帮闲”是什么意思?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帮闲”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不算特别高,但它所代表的人物群像,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角落。简单来说,“帮闲”就是那些依附于有钱有势的人,靠着鞍前马后、随叫随到、出谋划策,或者干些粗活杂事来换取衣食和银钱的闲散人员。

要讲清楚“帮闲”,得先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结构。官逼民反、强盗横行、贫富差距巨大的宋朝,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安定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下,有钱有势的人,无论是官宦、富商还是地方上的恶霸,都需要一群能为自己办事、维护自己利益的人。而对于那些失去土地、生计无着的普通百姓来说,成为“帮闲”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谋生手段之一。

“帮闲”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几分贬义,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光彩的职业。它暗示了这个人没有正经的营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能依靠别人的施舍和庇护过活。他们就像是附着在“大树”上的藤蔓,没有大树,自己就难以生存。

那么,这些“帮闲”具体都做些什么呢?他们的工作内容其实相当广泛,而且非常灵活,完全取决于他们依附的主人需要什么。

随从和保镖: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无论主人是出门办事、参加宴饮,还是在街上行走,帮闲们就得跟在后面,充当护卫,保护主人的安全,也彰显主人的威势。如果主人遇上麻烦,他们还得挺身而出。
传话和跑腿: 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或秘书。主人有啥事要交代,需要有人去办,帮闲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比如,给某某送个信,请某某来喝茶,或者去某地买点什么东西。
打手和爪牙: 这是“帮闲”更为负面的一面。当主人需要解决一些“不方便自己出面”的事情时,比如教训一下得罪他的人,或者去收账,帮闲就得冲锋在前,充当打手。他们往往做事不分青红皂白,只听主人的命令。
打探消息和告密: 在那个信息不流通的年代,收集情报非常重要。帮闲们就经常混迹于市井街巷,打听一些流言蜚语、官府动向,或者竞争对手的消息,然后报告给主人。
逢迎和拍马屁: 主人的喜怒哀乐,帮闲们得时刻留意。主人高兴了,他们得跟着说笑;主人不高兴了,他们得想办法逗乐;主人有什么得意事,他们就得极尽夸赞之能事。这种阿谀奉承,是他们维系主人好感的重要手段。
“面子”工程: 有些帮闲,不一定真有什么具体事务,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面子”。比如,一个有权势的人,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显得很有气势,这能让他在别人面前抬高身价。

《水浒传》里,很多梁山好汉在被逼上梁山之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打虎英雄武松,在阳谷县就曾被当地的恶霸蒋门神雇佣,做过一些不正经的勾当。这说明,“帮闲”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职业,而是当时社会底层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些“帮闲”的命运,也往往掌握在主人手中。如果主人得势,他们也能跟着沾光,日子过得相对滋润。但一旦主人失势,他们往往就跟着倒霉,甚至被牵连。他们没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完全是依附性的存在。

正是因为这种依附性和不光彩的营生,所以“帮闲”这个词在《水浒传》中,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品行不端、没有正经职业、靠着别人过日子的人。当书中人物用这个词去形容别人时,往往带着一种轻蔑和不屑。

所以,说到底,“帮闲”就是那个时代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是一群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和地位,只能依附于强者,为他们提供劳务和服务的“职业闲散人士”。他们的存在,折射出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腐败和底层百姓的无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帮闲这个头衔始于宋,壮大于元明清。这到底是干嘛滴的呢?就是王侯将相有钱有势人家豢养的门(zou)客(gou),二十四小时逗主子乐的。虽然社会地位卑微,且容易被看不起,甚至本身“帮闲的”就是一句骂人话。但是想端得稳这碗饭可不容易,需要时时刻刻提升自己:

主子好打猎,帮闲们就要会射箭,恰到好出的射中猎物的腿,让主子射出“关键致命”的一箭。

主子好花鸟鱼虫,帮闲们就要先把自己武装成一个鉴赏家,替主子觅得价廉物美得稀世好货。

主子好美色,帮闲们就要冒着十八辈祖宗被鞭尸的风险,去干那龟公鸨母的勾当。

主子好阿谀,帮闲们就要懂得谄媚之道,察言观色,揣摩主子心意,说出让主子高兴的话。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没出息的职业,能像高俅那样混出了人模狗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的可遇不可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帮闲”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不算特别高,但它所代表的人物群像,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角落。简单来说,“帮闲”就是那些依附于有钱有势的人,靠着鞍前马后、随叫随到、出谋划策,或者干些粗活杂事来换取衣食和银钱的闲散人员。要讲清楚“帮闲”,得先理解一下当时.............
  • 回答
    这确实是《水浒传》里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也是故事最精彩的开端之一。简单来说,洪太尉误放的不是“妖魔”,而是“妖魔”的“形体”或“种子”,这些被释放出来的,才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咱们一点点捋清楚这个过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了。洪太尉的“误放”:一场阴差阳错的“开封”故事的开端,是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设想!水浒梁山好汉大战岳家军,这可不是件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形容,就从兵力、将领、战术和装备这几个硬指标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更有胜算。兵力对比:数量与质量的较量梁山泊的“主力”自然是那一百零八将,加上附属的喽啰,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他们经历过无数次打家劫舍、.............
  • 回答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之所以会对李忠说出“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是因为鲁智深通过短短的接触和观察,发现李忠在为人处世上存在着一些让他觉得不够痛快、不够磊落的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鲁智深秉性豪爽,追求“爽快”:首先要理解鲁智深这个人物。他为人嫉恶如仇,性情直率,崇尚侠义,最看重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问题,它触及了化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的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步拆解。首先,我们来探讨“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这个前提。关于“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探讨:这个说法在化学上是基本成立的,但需要一些细微的限定和解释。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
  • 回答
    读《水浒传》开头,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那一句“张天师封禁一百零八魔君”。这话说得煞有介事,似乎预示着一出惊天动地的妖魔鬼怪故事。可细品之下,那些所谓的“魔君”,即便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行为也并非全然邪恶,反而常常带有几分仗义行侠的色彩,这确实令人玩味。要理解这其中的矛盾,咱们得先拆解一下“魔君”.............
  • 回答
    《绘卷水浒传》的完结,无疑在众多读者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一部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为蓝本,却又融入了独特东方美学和创新叙事方式的连载作品,它在整个创作周期中都吸引了极大的关注,而如今的“完结”二字,也承载了太多情感和思考。首先,我想说的是,《绘卷水浒传》的完结,是一段旅程的终点,也是无数故事.............
  • 回答
    《水浒传》开篇就提到了“百八魔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也引出了许多读者心中的疑问:既然他们是“魔君”,为何在故事中又被描绘成英雄、好汉,甚至受到百姓的拥戴?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百八魔君”的真实含义与文学手法: 宿命论与超自然色彩: 小说开篇的设定,将.............
  •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读完《水浒传》的结局,那股子憋屈和心酸,确实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明明是一群轰轰烈烈的好汉,最后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想来谁心里都不好受。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结局为啥这么写,也许能帮你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一些。首先,这得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说起。《水浒传》写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梁山好汉.............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意思是梁山好汉们在军中行礼,不直接说“下拜”二字,而是用“剪佛”来代替。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剪佛”这个词的由来,得从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和习俗说起。“下拜”二字为何说不得?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拜”这个字有着非常隆重的含义,常常用于祭祀、朝拜君王、拜神明等等。而“下拜”更是表.............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鲁智深那个人物说起。你想啊,那时的官家,尤其是提辖这类的武官,手里多少有点权势,在百姓眼里那可不是一般人。鲁智深这人,又长得魁梧,声如巨钟,再加上他身上一股子江湖气,寻常人见了,心里就先有几分畏惧。再说店家,他们做生意,图的是一个安稳,也得看客人是什么来头。鲁智深是经略府的提辖,这可不.............
  • 回答
    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里塑造的那些“色中饿鬼”般的人物,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真实的僧侣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两部小说里确实有不少僧人形象,他们要么贪恋美色,要么欺男霸女,总之跟普度众生的“佛系”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那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得也相当到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位师兄弟“能说”,《红楼梦》这位“大小姐”就显得“不接地气”了。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评书这门艺术说起,再对比这四部书的“体质”,就一目了然了。评书的“好日子”:怎么来的,需要啥?评书,简单说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龙珠》中关于“激发潜力”这个概念的两个代表性例子。要说谁更“厉害”,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厉害”了。我个人觉得,从效率和普适性来看,超神水可能显得更直接、更“厉害”;但从潜力开发的深度和对个体成长的根本性影响来看,那美克星大长老的“唤醒”方式则更显深远。咱们一点一点掰开.............
  • 回答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书中称颂宋徽宗“至圣至明”,这与其描写的具体情节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小说中的相关描述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立场。宋徽宗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塑造:在《水浒传》中,宋徽宗的出现并非直接的个人描写,更多是通过他所代表的宋朝朝廷和其统治下的.............
  • 回答
    《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直接导致了他被捕下狱。然而,将宋江最终被判重刑,甚至差点丧命的罪名坐实,并将其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背后确实有一位“小人”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个人就是黄文炳。要详细说明黄文炳如何陷害宋江,我们需要分几个关键点来叙述:一、宋江写反诗的.............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