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抗联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队伍?成员主要由哪些人组成?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队伍,并非一支简单的武装力量,其性质复杂而又独特,承载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沉重使命。要理解东北抗联,就得先明白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以及它的组成成分。

东北抗联的性质: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坚力量,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

首先,最核心的性质,东北抗联是一支以民族解放为最高目标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占,是一场赤裸裸的民族压迫和剥削。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曾经的东北军士兵,亦或是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对日本的仇恨是共同的,都希望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抗联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民心所向。它就像一团火,在被日本殖民的黑暗土地上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凝聚了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意志。

其次,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建立和发展,因此它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性质。虽然其成员构成复杂,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共产党人不仅仅是抗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其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抗联的政治纲领、军事战略,乃至士兵的思想教育,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指引。这种共产主义性质,不仅体现在其对建立人民政权的理想追求上,也体现在其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策略上。在残酷的斗争中,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支撑着无数战士面对绝境,不屈不挠。

此外,东北抗联也是一支由多种抗日力量融合而成的队伍。虽然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但东北抗联绝非一家独大。在抗日战争初期,很多在东北活动的抗日组织,无论其背景如何,只要愿意抗日,都有可能加入或与抗联合作。这使得抗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它可以被看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地区的一种具体实践,尽管这种实践是在极其艰难和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

成员构成: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

东北抗联的成员,可谓是五湖四海,来自中国东北的各个社会阶层,以及一部分来自朝鲜和苏联的国际友人。其成员的构成,是理解抗联性质的一个重要维度。

原东北军的爱国军官和士兵: 日本侵占东北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不抵抗”,导致大量东北军的官兵心怀愤懑,他们深受民族耻辱的刺激,渴望为国效力。许多有爱国情怀的东北军官兵,在部队溃散后,选择留在东北,加入到各种抗日组织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就加入了东北抗联。他们带来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战斗技能,为抗联的军事力量打下了基础。比如,马占山、李杜等名将,虽然其后与抗联的关系各有不同,但他们早期的抗日行动,都为东北的抗日斗争积累了力量。

中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这是东北抗联的骨干力量和领导核心。从一开始,党就积极在东北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大量的共产党员,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组织能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深入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仅要面对日本的镇压,还要克服各种困难,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各族普通民众: 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民族人民都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因此,东北抗联的战士中,有大量的农民、工人、小手工业者,以及一些流浪人口。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家园被毁、亲人被杀的受害者,他们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毅然投身抗日斗争。这些人构成了抗联最庞大的群体,他们是抗联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 在日本侵占东北时期,东北地区也涌现出不少具有民族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出于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日本侵略的反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参加武装斗争,加入了东北抗联。他们不仅是战斗员,还常常承担着宣传、组织、情报等多种角色。

朝鲜抗日战士: 东北与朝鲜毗邻,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友谊,也共同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因此,大量的朝鲜族青年也积极加入了东北抗联,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对东北抗联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其中,著名的朝鲜抗日女英雄金日成,就是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少数苏联远东地区的共产主义者和进步人士(极少数):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有一小部分苏联远东地区的共产主义者和进步人士,出于国际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的立场,曾以不同方式支持或参与了东北的抗日斗争,但他们并非是抗联的主体构成。

总而言之,东北抗联是一支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汇聚了各方爱国力量,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日武装。它的性质是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相结合的,其成员的构成则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这支队伍,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在白山黑水间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以及各个演变机构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武装,以马列主义为斗争纲领的工农武装。前身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绥宁反日同盟军。

在35年《八一宣言》之后,上述部队能够包容的武装为原东北军、东北义勇军、武装山林队(土匪)、伪满军起义部队、朝鲜革命军、救世军等,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合军。

核心成员的绝大部分是32~33年在东满、南满、北满、吉东形成的游击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和吴义成、李延禄等与之有深交的反日武装头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队伍,并非一支简单的武装力量,其性质复杂而又独特,承载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沉重使命。要理解东北抗联,就得先明白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以及它的组成成分。东北抗联的性质: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坚力量,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首先,最核心的性质,东北抗.............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活动,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尽管抗联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最终未能在东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
  • 回答
    东北抗联的领导层,一直是个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它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有一个由多股力量组成的、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领导集体。要详细讲,就得从头说起,还得把当时那种混乱又充满激情的年代背景给捋清楚。你想想看,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一下子就变了天。日本鬼子占了关东,成立了伪满洲国。这可把东.............
  • 回答
    提起东北抗联,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漫天飞雪、饥寒交迫、以血肉之躯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寇的悲壮画面。他们的艰难,绝非几句话能概括,那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史诗,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绝望与不屈。一、 生死一线,缺衣少食是常态想象一下,在东北那严酷的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滴水成冰。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很多时候.............
  • 回答
    关于东北抗联消灭了多少日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其复杂性,历史研究者们至今仍在努力精确地还原数字。抗联是一支长期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进行游击战争的队伍,他们的作战方式灵活多变,记录保存也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说实话,非常难。不过,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中.............
  • 回答
    东北抗联和土匪武装之所以难以在中国南方形成那样成型的革命根据地,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的制约,也有社会基础的差异,更有历史进程和政治力量介入的复杂交织。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首先,从地理环境上看,东北的自然条件与南方有显著区别。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这为武装力量提供.............
  • 回答
    东北抗联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历史中极其悲壮而又感人至深的一页。他们以少胜多,以弱抗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寇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广为人知且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抗联故事:一、 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与生存考验东北抗联.............
  • 回答
    铁血丹心,铸就长城:东北抗联的抗日伟业与不朽功勋每当提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我们不能遗忘那些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用顽强的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赞歌。然而,在一些片面的论调中,东北抗联的贡献似乎被淡化,甚至有人质疑他们未能对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客观地审视一下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在东北地区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力求呈现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要理解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的作用,我们必须将他们置于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领土的丧失,更意味着东北人民.............
  • 回答
    关于“东北不抗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污蔑,其根源可能是对东北抗日历史的片面解读、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遗忘,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为什么会有“东北不抗日”的污蔑?这种污蔑的出现,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聚焦经典人物: 历史叙事往往倾向于塑造具有代表性.............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在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着英雄主义光芒的队伍,其最终未能实现民族解放的宏伟目标,其失败的原因是复杂而多层面的,绝非简单的“战斗力不行”就能概括。要深入理解,需要剥离笼罩在其上的光环,以一种沉静、略带悲凉的视角去审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外部环境的严酷是首要的也是压倒性的因素。首先,日本侵略.............
  • 回答
    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事迹,特别是他们对日作战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常常被提及但又需要仔细辨析的话题。关于东北抗日联军是否“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来判断其可靠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牵制”这个词的含义。在军事战略上,牵制通常指的是通过调动、袭扰、消耗等方.............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抵抗力度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被片面解读的观点,甚至被一些人用来进行地域攻击。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东北地区的特殊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抵抗力度小”的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甚至可以说是失实的。 事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 回答
    东北的冬天,大学校园里最叫苦连天的,偏偏是那些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东北孩子们。反观那些从南方来的同学,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嘴里却说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冷”,甚至有那么点享受的意思。这倒不是南方人天生就比东北人抗寒,这里面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门道,说白了,就是身体和“心”都在适应。首先,得从身体的.............
  • 回答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铁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不抵抗命令”的争议,至今仍是历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当初东北军并未选择“不抵抗”,而是坚决守土,这对于中国后期的抗日战争,无疑会是另一番格局,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剖析。一、巩固东北防线,延缓日军战略推进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能够构建起一道.............
  • 回答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民间义勇军之所以比其他地区的民间抗日力量更加广为人知,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历史、社会、地理和传播因素的综合作用。这并非意味着其他地区没有英勇的民间抗日力量,而是东北义勇军的特殊性和其事迹的传播性更强,使得它们在历史叙事中占据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东北.............
  • 回答
    说到东北为什么没能建立起稳固的抗日根据地,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历史、地理、社会、军事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日本侵略的突然性和残酷性,以及东北地形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正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快准狠”。“九一八事变”是突如其来的,而且日军在东北的军事.............
  • 回答
    关于“抗战时很多东北人不恨日本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也极具争议的论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剥开表面的“传言”,去还原那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理解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略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整个东北人民的.............
  • 回答
    说起“十四年抗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卢沟桥事变,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黑土地,东北,我们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燃起,而且,在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东北义勇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十四年抗战的序.............
  • 回答
    说“东北一枪没开”的说法,那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马占山、黄显声、李兆麟,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东北同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血与火,在东北大地上写下了不屈的抗日篇章。马占山: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的中国军人一提到东北抗日,马占山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整个东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