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挖坑是快乐,填坑是劳动,劳动就需要报酬。资本主义企业用每月几千块报酬制造了足够的组织性,轻松碾压了了很多没收入的左翼作者群。想想网上有多少太监?马“督公”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
这正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无数次社会运动的重演——在对抗资本主义的阵营中,没有爱与正义是靠贪婪驱动的土匪,只靠爱心和兴趣那就是一击而溃的乌合之众,最坏的资本主义也好过缺乏组织性的所谓左翼。
列宁之所以强调先锋队的组织性而不是劳动者的自发性,原因正在于此。长期关注督工的读者们,应该能从他的文化产品中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不收知乎钱的渣渣作者和不给督工钱的白嫖读者,我感谢督工在个人时代的坚持,也感谢资本主义工作室时代提供的组织性。
今天能陪我坐到这么晚还不走的听众,我相信也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有点想法的,想在折腾的时候落实一点自己的理想的。那么,下一次折腾的时候,当年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经验呢?
首先一条经验就是要钻到钱眼里面,时刻问自己,理想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落实多少物质基础,就设计什么样的理想,这样才能让你离自己的理想社会近一点。
作者:马前卒
链接:为什么近代自北洋军阀到民国,出这么多大师,最后却是共产党得天下?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