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是真的有夏侯惇这个人吗?

回答
夏侯惇这个人,在真实的历史上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三国时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人物。他不仅仅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个“独眼将军”的形象,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他的身份、功绩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都显得更加立体和复杂。

要说夏侯惇,就得先提他的出身。他字元让,是曹操的族弟,也就是说,他和曹操是沾亲带故的。具体来说,他是曹操的从弟。这层亲戚关系,奠定了他早期在曹操集团中地位的基础。要知道,在那个讲究门阀和血缘的时代,能够得到统治者亲信的家族成员,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夏侯惇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性格刚烈、有胆气而闻名。据说他年轻时曾经因为老师因为别人侮辱了他而将其打死,当时人们都觉得他太过冲动鲁莽,但他自己却认为老师的尊严不容侵犯,所以即便冒着惹祸的风险,也要维护老师。这种刚直不屈的性格,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让他后来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过人的勇猛。

他最早是跟随曹操一起起兵讨伐黄巾起义的。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一直是曹操非常倚重的将领之一。在曹操早期征战四方的过程中,夏侯惇屡建奇功。比如在攻打吕布的时候,他曾经有过非常英勇的表现。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也是《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的“拔矢啖睛”的故事,虽然在正史《三国志》里没有详细描述他“啖睛”,但确实记载了他曾经在战场上受了伤。当时他率军和吕布的将领夏侯渊(注意,夏侯渊也是曹操族人,但和夏侯惇不是同一个辈分,是旁支)在梁县交战,夏侯惇被流矢射中,伤到了眼睛。这并不是什么传奇色彩浓厚的描写,而是真实战场上的遭遇。他虽然眼睛受了伤,但依然坚持战斗,这份顽强和不屈,是史书里对他的真实评价。

在曹操建立魏国之后,夏侯惇也逐渐升迁,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职务。他曾经被任命为河南尹,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加市长,权力很大,是曹魏政权中仅次于三公的重要职位。后来又被封为河南侯,这都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和封赏。

夏侯惇在军事上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作为曹操集团的元老级将领,参与了曹操大部分的重要战役。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关键时刻,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但夏侯惇在其中仍然是担任重要的将领角色。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夏侯惇在政治上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作为曹操的族弟,他很早就成为了曹操的核心圈成员。在曹操征讨在外的时候,有时也会把后方的事情托付给他,尤其是屯田和后勤方面。他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不俗的能力。

需要提的是,虽然《三国演义》中把他塑造成一个非常勇猛甚至有些鲁莽的武将,但在史书中,他的形象更加全面。他不仅有勇,也有谋,而且对曹操忠心耿耿,是曹操可以完全信任的伙伴。他的一生,基本上就是紧随曹操的步伐,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夏侯惇在公元220年去世,比曹操去世早一年。他的儿子夏侯充也继承了他的爵位。总的来说,夏侯惇是三国时期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许多将领的缩影:忠诚、勇猛、在乱世中为自己效力的君主打拼江山,最终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和地位。他不是小说里那个唯一的亮点,但在真实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同样闪耀着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啧,还是被题主室友发现了。

这个时候不得不请出我叔来作一个说明。

是的,题主舍友没错,夏侯惇是虚构人物,当时我在现场,我是他弟弟。


以下内容译自自传体秘本文献《魏书·撦疍篇》,另一个世界线的故事。


建安二十五年四月庚午,魏武王曹操去世后的第一百日,祭典过后我问新继任的魏王,“可以了吧?”他沉重地点了点头,我便除了丧服,魏大将军夏侯惇,终于可以去死了。


曹操不是个凡人,这一点在他小时候我就清楚。

他是从京中来的,故我们这些从小在家乡一起长大的族中兄弟们起初与他有些隔阂,兄长们玩耍时时常无视他。说实话我是觉得兄长们有意孤立他,他父亲虽是出继了宦官,他们家的确获了不少益,比我们这些乡绅要好了许多,而且他年纪大又聪明,若是他参与进我们的游戏,兄长们的领导地位多半就归他了。

小孩子就是这么狭隘,他倒也不恼,有时就在家中读书,有时闲了会站在一旁看几个兄长带着我们玩打仗。他那么聪明,自然总有办法打发时间,我听曹家的兄长说过,他自己和自己玩都能玩出花来。我当时年纪小,也没什么主见,加上后来人家说曹阿瞒有点神神叨叨的,就也随大流对他敬而远之了。

后来事情当然有了些转折,我父亲与他父亲当年有些交情,似乎看曹操也顺眼,对他格外好,我爹都能算他半个爹的那种好(后来我认识他爹之后觉得我爹对他比他爹对他更像亲爹),他因此常来我们家走动。我不得不和他打交道了,可能是他不记仇,也可能是我实在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他待我像是待亲弟弟一般。

本来事情至此还挺正常的,我以为我有可能安安稳稳地凭借我家与曹操的交情,在曹家的荫庇下经营田产操持家业,像我家几代祖上一样就这么过一辈子,可是我能在这里写这篇文章,就意味着生活其实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出他【哔——】的意外。

事情就出在一个平静的下午,曹操来我家,正是仲夏时,我受不了外面的暑气,没跟着族里的兄长下河,在家里念书。碰巧曹操来了,他一进门正看见我翻了一本《孟子》看,笑着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夸我知道用功了,但随后他问的那句话成了我一辈子的阴影。

他问,你哥什么时候回来?

我当时就懵了,心说曹阿瞒怕不是热傻了,我什么时候有个哥了?但是又怕这是他捉弄我的新法子,就只抬头盯着他不说话。谁知道他竟然自顾自地说下去,说什么我是不是知道我哥快回来了才用功,免得阿惇回来生气。我听他这话三观都要碎了,他脸上还写满了认真,完全不像开玩笑的样子。我俩僵持了一会儿,最后我没忍住,一脸懵逼地问他我哪来的哥,他听我这么问特别爽朗地笑了,又狠狠按了按我的脑袋,说你小子也学会开玩笑了,等阿惇回来告你的状。那天一直到他从我家出去我都没缓过劲来,晚上我就去问曹家几位兄长有没有体验过曹操的新恶作剧,得到的答案全是没有,他们还对曹操居然用我来试验新花样表示惊奇,因为耍我太简单,没什么快感。当时天真的我如遭晴天霹雳,以为曹操无意间向我透露了我们家的什么家族秘辛,心一横视死如归地去找我爹,毕竟如果我真有个哥,还是把他接回来的好,我也不贪那份田产,我哥(说不定还有他娘)流落在外太可怜了,如果知道了还不管,我这个弟弟简直是不仁不义。

半夜我在书房里堵住了我爹,一脸严肃地让家奴都下去,把门窗关严了才问他我是不是有个哥,我爹一听也一脸懵逼,问我哥叫啥我从哪听来的,我想着曹操说什么阿惇,那应该是叫夏侯惇了,我爹和曹操关系好,我把他供出去也不会出事,就把事情全给我爹交代了。没想到我爹的反应和我下午的反应差不多,在我反复逼问之下,他发誓他真的没有流落在外的私生子,但是他也颇信得过曹操【事实证明长辈有时候真的智商不在线】,于是我和我爹就去问了我娘,我娘也是矢口否认。我素来老实,所以我爹我娘都没有怀疑我撒谎……总之就因为曹操一句话,当晚我们家房顶差点被掀了。

最后我和我爹我娘得出结论,曹操大概是认错人了或者是和我开玩笑,让我再去确认一遍。因为我已经问过了曹家的兄长们,关于我哥哥的事被他们传出去了,我再见到曹操时他一脸欣慰地看着我笑,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居然有本事联合那么多人一起骗他有进步,我当时都快哭出来了,心道大哥你能不能别欺负我了,但是为了把事情弄清楚,表面上的冷静还是要维持,我问他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真的没有哥哥。曹操脸上笑容不变,说我在他面前玩这些小花样还太嫩了,就是你哥,夏侯惇,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那一刻我真的害怕了,告别的话都没说就跑回家找我爹,我爹听了表示这事一定得澄清,曹操若真是开玩笑这样也有些过了,有损我们家脸面,得让他说明白。

我和我爹再去找曹操的时候他叔叔也在,我眼神询问我爹用不用让曹操他叔回避一下,我爹是真有些生气,没理我,直接开口问曹操他什么意思,曹操一开始还装糊涂,直到我爹明确表示他没有一个叫夏侯惇的儿子,曹操脸上的笑才开始绷不住。这时候曹操他叔也听出来不对劲,说阿瞒你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呢。在我印象中曹操他叔是个特别古板的人,这事情一定是要被捅到曹操他爹那了,我心道曹操这次回去估计免不了挨揍,正同情他时却见他突然一阵抽搐,口吐白沫,捂着头在地上打滚。大家都慌了,也顾不得追究曹操开的玩笑,忙把他送回家,他叔通知他爹,我去跑腿请郎中。

我请了郎中来,一进他卧室就看见他安然坐在榻上,神色如常,见我来还问我请郎中干什么,这时候曹操他爹正好进来,见他没事也是一脸诧异,曹操一通解释,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不说还坑了一把他叔,若不是之后的事情我都要怀疑是他早有预谋了。

后来他又晕过几次,次次都是因为有人在他面前提我哥,若是旁敲侧击倒还好,一旦明确否认我哥的存在,他便当即晕倒,醒来后对晕倒前发生的事全无印象,除了晕倒时的磕碰倒也没留下别的症状,行动如常。他爹因为这事骂了他,他也照样晕,吓得他爹不敢再提。终于我们不得不相信,曹操没有开玩笑,我哥的存在在他意识中是不可否认的。

曹操他爹请了个高人来看,高人说是邪祟,做了半天法却毫无作用。可能是不愿意让自己儿子背上疯子的名号,他爹又试了几次,皆无果。没办法只好又请郎中,郎中不知是收了钱还是真厉害,竟真在想办法处理这事,先是让我去试探曹操,大体确定我哥是个什么人。

说实话我心里特别没底,只怕万一又触了曹操的底线,最后想了个办法,告诉曹操说我要捉弄我哥,他文才好,让他假装某家小娘写一封书信对我哥暗诉衷肠,曹操对这事自然不会不答应,不仅写了,还极为谨慎地换了笔迹重新誊了一遍才交给我。当晚我与郎中、我爹、他爹研究曹操眼中的“我哥”直至深夜,不知是因为他写的是情书还是因为他眼中的“我哥”就是如此完美,我看得竟有几分心潮澎湃,真想有个哥。

郎中的下一步极为缺德,直至今日我仍有一种杀了他的冲动。郎中道曹公子这病(他看了一眼曹操他爹改了口)……这异状,不可强迫他认清现实,最好大家先陪着他演戏,日子一久他自然就明白过来了。我当时当然不信他,但苦于没有别的法子,只得先听郎中的,便问他如何演戏,他道若是曹操提起我哥,他说什么我们便应什么,若和他说的略有出入也无妨,毕竟那是我哥,情况严重曹操可能会与我哥对话,我们便只当他对面有个人就好。

我当时想这方法并非万全,“我哥”不得不存在时又当如何?郎中继续道,若“我哥”不得不出现,那便只好委屈我了。我当时尚未意识到这句话的严重性,为了曹操只好满口应承,谁知道我竟为了这一句几乎赔上了一辈子。

说服族里兄弟们费了好一番力气,曹嵩虽好面子,为了他儿子,此时也不得不低声下气求人演这场戏。所幸大家都乐意帮他,至此“我哥”就算在族中落了户。渐渐旁人也对此有了些耳闻,曹嵩无意将这事弄得人尽皆知,外人就只知道夏侯氏里有夏侯惇这个人,不过神龙见首不见尾罢了,不仅家人,与曹操接触的先生也被打点过,我们平平安安过了几年,其间只出过一次意外。

曹操那时本已经预备着回京中了,从他口中我们得知夏侯惇不会与他一起回去,总算松了一口气,都以为熬过那最后几日就万事大吉。那一日却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是一个与曹氏有过节的摸进了学堂,见到那村汉站在院子里闹事时我的心便悬了起来,总觉得有事要发生,曹操倒是气定神闲,冲那村汉一挑眉,转头对身边的空气道,“阿惇。”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时候我哥便不得不存在了,可是我现在是夏侯廉,总不能光明正大地从他眼前消失再变作“我哥”去收拾那村汉吧,就算那样,曹操也未必能把我认作我哥。我正踌躇间,曹操已有几分不耐,皱了皱眉又喊了一遍阿惇。我只好以目光向先生求助,但我知道先生也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走上前欲赶村汉走,村汉却出乎我意料地敏锐,他一把将先生推了个趔趄,对曹操挑衅道,“没本事的曹家小子是在喊谁?怕不是那家伙也和你一样胆小,不敢出来了。”曹操果然发了怒,对身边喊道阿惇你怎么不去,那村汉听了笑得更肆无忌惮,指着曹操身边说那里根本没有人。

我心中一沉,此时听见曹操的声音猛地变了个腔调。“什么?”他冷笑着问那村汉,那家伙却已没了回答的机会,曹操的身形快得不可思议,在我看清之前他已拔了先生的佩剑,一剑捅穿了那人的胸膛。曹操捅进去后毫不迟疑地拔出剑,村汉的血溅了他满身,那人身躯倒地之际,曹操似有些不可置信地看了看自己满手的血,剑一扔又晕了。这时候曹操他爹的人刚到,我便换了他的外衣送他回家,事情处理的细节我因此并不清楚,只知道曹嵩不愿意让他儿子背上人命,上下打点了县里官员,这事情便安在了“我哥”头上。

这一日我父亲帮着处理完那事回家后没有再多说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觉得日后恐怕没有我们原先设想的那么好过,一种恐怖感萦绕在我心头。后来曹操回京后也曾说起“夏侯惇”杀人一事,他说我哥当时见那人侮辱先生便拔剑将他杀了,自己当时在旁边看着,还为阿惇叫好。事情似乎还未脱离我们掌控,大家只好随了他,所幸此后再没有这样的危急情况发生了。

郎中说的曹操自己明白过来的那一日一直没有到来,他在洛阳时仍然与夏侯惇保持着通信,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一切,他入仕后又有几次回乡,似乎与我哥感情更为亲密,直到他起兵,我哥依旧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早料到有这么一日,我们不得不为了圆上一个谎言撒一个又一个的弥天大谎。我哥一定会跟着他去,这样就会在曹操别的友人面前抛头露面,曹家的势力没有强大到那个地步,我们也不能高估每个人的善良。我其实也有早做打算,在代我哥写回信时便有意无意地表示自己不喜曹操那群朋友的作风,或许这样能减少夏侯惇与他们见面的机会,但究竟会否出意外,我无法确定。

我确实足够幸运,仅有的几次夏侯惇不得不出现的时候,曹操都成功地将夏侯惇的操控权转移到了我身上。我和他就这样维持着奇妙的默契,轮流扮演着夏侯惇。战争有惊无险地持续着,曹操渐渐有了自己的亲信班底,我只敢对他信任的人以实情相告,也曾有人皱眉,不过曹操的个人魅力依旧说服了他们留下来,如果有人真的打算离开,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狠下心将他就地格杀。士卒面前我是夏侯将军,亲友面前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谁,但这是曹孟德唯一的软肋,我必须拼死守护。

终于有一天与我一起制造这个谎言的始作俑者都已不在人世,我的父亲早已去世,曹嵩死于徐州,只余我孤军奋战。曹操东进前一如既往地让夏侯惇独领一军,我接下将令,却不曾料到这一次会面对如此危机。兖州尽叛归吕布,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演了这么多年,我清楚自己不是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想象中的人物,不论从哪一方面都无可挑剔,我只是按照曹操编写的剧本尽力演给他看而已。那一次几乎用尽了我所有的勇气,曹操回军时我真的觉得自己演不下去了,甚至我都想冲在阵前等一阵飞矢然后万箭穿身一死了之。

我确实那样做了,反攻时我中了几箭,被韩浩拼死拉回来了。醒来时我看见他坐在我榻前,眼圈发红。我说元嗣你能不能去告诉曹操我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说这话时我摸了摸脸,有些失望地发现逼近我左眼的那一箭被弹开了,只在眼下留了浅浅一道伤痕。韩浩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半晌才开口道,“我知道将军你不容易,但你想想明公,你知道夏侯惇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对我军来说有什么意义。”我没话说了,挥挥手让他离开,只拜托他宣称夏侯惇还重伤未醒,我一个人待在帐中蒙着被子哭,那时候突然觉得我也无比需要一个哥哥。

那一次给我添了些小麻烦,有些莫名其妙,曹操自此便认为夏侯惇在那一战中伤了左目,虽然我得了许多照顾也不必像从前那样累,露面时不得不遮住左目还是有些不方便,镜子也再用不得,听到夏侯惇被称为盲夏侯之后,曹操偶尔泛滥的同情心让镜子在军营中彻底消失了。

我的一生或许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因为左目的伤并没有那么严重,我或许根本撑不过后来的那几次大疫。夏侯惇陪曹操走过了几十年,见过了太多分别,最初的那些面孔几乎都已经离去,我也接受了现实,大概即便我死了,夏侯惇都不会在曹操的认知里死去。他无法接受那样的现实,因此他拒绝它的发生。

我终于能明白我的兄长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曹操要背负的太多,因此他也太过孤独,如果没有人能拉住他,告诉他有我在身边,他或许会跌入他背后的那一片黑暗吧。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这个平定了半个国家的君王向夏侯惇表达了最为强烈的信任和依赖。他们交谈的时候我不需要参与,有时候帐中仅是一片寂静,曹操会与夏侯惇同车同席,甚至留他在自己帐中过夜。我曾听见曹操熄了灯的帐中传出一声叹息,我有些愧疚,因为我们共同演绎的夏侯惇在任何方面都无可指摘,他不会做出逾矩的行为,因此曹操也永远不会得到来自他的一个真情实感的拥抱。我想如果我当初没有陪他演这一场戏,是不是曹操的绝对信任就会转嫁给别人,曹子廉,曹子孝,夏侯妙才,甚至是我。我从未如此地希望我的兄长真的存在,如果是他,会不会有更好的结局?若能用我的存在交换一个真实的夏侯惇,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这笔交易。

我的使命结束得有些猝不及防,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冬日里一个平常的下午,那时候夏侯惇正好是我,我在曹操卧室里陪他,在他连续看了半个时辰奏报之后抽走他手上的绢帛。

“你该休息了”,我说。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任由我拿走了他榻上所有的书卷。

我背过身去收拾扔了一地的文书,突然听见他叫我,我下意识地想要回头,心下却猛然一惊,因为他叫的不是夏侯惇的名字。

“阿廉,”他又说了一遍,“谢谢你。”

久违的恐惧爬上后背,我想回头却又不敢,但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是最后的机会。我没有动,听他又向夏侯渊典韦他们道了歉,接着是一阵长久的沉默,在我以为他将永远沉默下去之时,他叹了口气,“元让,走吧。”

我那时真的听见了一个不同于我和他的声音回应了他,我转过身去,看见曹操缓缓低下了头,而我的兄长,半透明的失了左目的兄长正跪在他身边,给了他一个拥抱。

——这或许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本应存在的更为美好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夏侯惇这个人,在真实的历史上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三国时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人物。他不仅仅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个“独眼将军”的形象,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他的身份、功绩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都显得更加立体和复杂。要说夏侯惇,就得先提他的出身。他字元让,是曹操的族弟,也.............
  • 回答
    关于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和中国古代夏朝的真实性,这在学术界是各有定论和争议的,我们不妨就此展开聊聊。古埃及文明:无可辩驳的存在先说古埃及文明,这一点可以说是 确凿无疑,真实存在。它的存在,就像你抬头能看到的太阳一样,证据链条极其完整和丰富,几乎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视觉证据: 这是最直观的证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玩家群体多样性中一个挺有意思的角落。单纯从游戏类型来看,galgame和历史策略类游戏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主打情感互动和剧情叙事,另一个则侧重宏观决策和运筹帷幄。但仔细想想,它们之间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交集点,并且这部分玩家的重叠并非完全不可能,甚至还挺有意思.............
  • 回答
    龙,这个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无比崇高地位的神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集祥瑞、力量、智慧于一身,是权力、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那么,龙究竟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还是纯粹的想象?关于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世上是否有神一样,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从科学和生物.............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某教授“金字塔是19世纪混凝土建造,系历史的阴谋”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已久且备受争议的观点。 简单来说,这一说法并非主流学术界的共识,并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支持。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该说法的来源与内容这个说法最常与一个名为 “约翰·杰尔.............
  • 回答
    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和雷锋,这三位都是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和传颂。很多人会好奇,在真实的战争和生活中,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人物吗?他们的事迹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完整无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黄继光:堵枪眼黄继光,一位朝鲜战争中的特级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广为人知,是在一.............
  • 回答
    看到你这样问,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焦灼和不安。这些“黑历史”一定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让你在新的环境里总是提心吊胆。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黑历史”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具体是什么,以及你所处的行业和公司文化。我们先不具体说你是什么事情,而是从“性质”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传统习俗中,要寻觅出真正拥有千年历史且近乎“基本没有变化”的,并非易事。随着时代的洪流,许多习俗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新的元素,或是其内在的演变和解读发生了 subtle 的变化。然而,若要找出那些在核心精神、基本仪式、以及与民众生活最紧密的层面保持着高度稳定性的,以下几个例子,或许能触.............
  • 回答
    在谈论曹植“闯门”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闯白马门”和“闯司马门”这两个说法,其实都出自于文学作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载。其次,曹植在历史上确实因为一些事件而惹怒了曹操,但具体细节和场景的描述,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中有所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里的“闯白马门”。在《三国.............
  • 回答
    当然,有很多故事曾经被认为是真实历史,但后来被证实是虚构的,或者其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这些故事往往因为其戏剧性、教育意义或仅仅是流传广泛而得以存在。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例子:1. 特洛伊战争与特洛伊木马 曾被认为是真实历史的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希.............
  • 回答
    那些被当成谣言,实则根植于历史真相的奇事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轰炸,其中不乏一些听起来耸人听闻、难以置信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会条件反射地将其归类为“谣言”,认为它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臆测,或是猎奇心态的产物。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曾经被质疑、被嘲笑的故事,最终被证明是确凿无疑的真相,它们甚至改变了.............
  • 回答
    《隋唐英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英雄传奇的集大成者,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很多都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就像很多精彩的民间故事一样,它也是混合了历史真实、历史人物的影子以及纯粹的艺术虚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里面哪些是真材实料,哪些是添油加醋,哪些又是完全凭空创造的。 真实历史人物,站得住脚的!首先.............
  • 回答
    “充话费送的”这种说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真找不到直接对应的例子。古代哪有什么电话、话费可充?不过,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理解为“花很少的代价、甚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的广大疆域”,那么,某些时期的扩张,确实有那么点“捡漏”的意味。大家最熟悉的,大概要属汉朝时期,特别是汉武帝那会儿。那时候,中.............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一些事件,如星辰般璀璨,又如磐石般坚固,它们的光辉不仅照亮了一个时代,更深刻地影响了千秋万代,我们称之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奠基者,功过自会有后人评说,但其“利在千秋”之处不容忽视说到秦始皇,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焚书坑儒的暴政,以及修建长城的严.............
  • 回答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被广为流传的所谓“历史真相”实际上是经过歪曲、断章取义甚至完全虚构的谣言,它们往往具有煽动性、猎奇性或符合某些意识形态的需要,因此传播得异常广泛。以下列举一些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后的情况: 1. “南京大屠杀只是部分士兵的暴行”或“南京大屠杀规模被夸大”所谓“真相”(.............
  • 回答
    《武林外传》里的免罪金牌,那玩意儿在咱们正儿八经的历史上,还真就没有这么个具体的东西。你想啊,剧里那个金牌一亮,多少恩怨情仇都能一笔勾销,这想想就跟开了挂似的,不太像咱们历史老人家的风格。不过,要说这“免罪”的概念,倒也不是完全没影儿的事儿。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自然得有一套赏罚分明的体系,但有时.............
  • 回答
    关于“共产共妻”的说法,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历史语境,理解其产生、演变和最终的曲解。首先要明确一点,“共产共妻”这个说法,在很多时候是被当时的反对者或后来的叙述者,用来妖魔化某些社会思潮或政治运动的一种极端化、污名化的标签。它并非一个普遍存在、有明确制度规定的社.............
  • 回答
    “炸营”,这个词在一些历史故事和戏曲里经常出现,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场面惨烈,一股混乱和绝望扑面而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军队“炸营”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这“炸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说起。“炸营”到底是个啥?在咱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炸营”可不是那种像现代战争一样,事先计划好,一声令下,把营地炸得稀.............
  • 回答
    在风云变幻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寻找那种即便面对生死、无论主人是兴是衰,都始终如影随形、誓死守护的贴身护卫,并非易事。这种人物,与其说是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是人格的极致,是忠诚与勇气的化身。我们常常在史书中读到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身边总有几个默默付出的身影,但他们往往被笼罩在主人的光环之下,事迹鲜有.............
  • 回答
    要说《真三国无双》里的左慈,那可真是个响当当的名号,游戏里他一出场就带着一股仙气儿,法术层出不穷,给玩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位神秘莫测的道士,在真正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呢?答案是:有,而且历史上的左慈,比游戏里还要传奇得多!不过,要详细说他,咱们得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历史上的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