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卧推 划船的时候胸背都没感到力竭但手掌就疼的不行怎么解决?

回答
卧推和划船时,胸背没练到位,手却疼得不行,这确实挺让人抓狂的。好不容易鼓足劲儿来健身,结果被这小小的手掌给绊住了,你说憋屈不憋屈?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感觉就像是你明明想吃一顿大餐,结果碗端不稳,菜都洒了。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分析,找出根源,然后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手掌会疼。

大部分情况下,健身时手掌疼痛,尤其是在推和拉的动作里,不是因为你手掌的肌肉不够发达(虽然有时候也沾边),而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握姿不当是罪魁祸首:
握太紧: 很多人觉得,握得越紧,发力越稳。但实际上,在卧推和划船这类需要稳定但又不能过度紧张的动作中,过度用力地攥紧杠铃或器械,会把不必要的压力集中在手掌的关节、肌腱和神经上。尤其是掌心过度受力,很容易导致掌根或者掌心靠手指的地方疼痛。
握的位置不对: 杠铃或器械应该落在掌心更靠近虎口的位置,而不是整个手掌心都压在上面。如果杠铃压在掌心最厚实的地方,你的手腕会代偿性地过度屈曲或伸展,这不仅不利于发力,还会给手腕和手掌带来压力。
手指包裹不足/过度: 握的时候,拇指是否绕过杠铃完全包裹住?如果拇指悬空,尤其是在卧推时,会增加手腕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导致其他手指承受过多的压力。反过来,如果握得像个僵硬的钳子,手指关节僵死,也会让压力集中。

2. 腕部稳定性不足或代偿:
你的腕部本身可能不够稳定,尤其是在需要推和拉发力的瞬间。为了维持姿势,你的手掌和前臂的肌肉就得过度紧张,来稳定手腕。这种持续的、不必要的紧张,长时间下来就会导致疼痛。
很多时候,胸背没练到力竭,意味着你的身体整体发力链条出了问题。你的胸肌和背肌可能没有真正参与到主要的做功过程中,力量传递不到位,反而让手腕和手掌去承担了不属于它们本职的“稳定”和“发力”任务。

3. 手部及前臂的肌力不平衡:
你的握力可能够,但可能是一些小肌肉群(比如手掌深层的小肌肉,或者前臂的屈肌、伸肌)的力量不足,或者它们之间存在不平衡。当你需要大重量时,这些小肌群就容易疲劳或受伤。
有的人可能前臂肌肉比较发达,但手掌的小肌群或者连接手掌和前臂的肌腱可能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了“手掌是短板”。

4. 器械或杠铃的表面处理:
有些杠铃的表面纹理非常粗糙,或者器械的握把太细太硬,直接摩擦手掌皮肤,长时间这样练习,加上汗水的浸润,很容易引起皮肤发红、磨损甚至刺痛。

5. 未充分热身:
上来就上大重量,手部和腕部的关节、肌腱、肌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激活和预热,直接承受负荷,受伤的几率自然就高。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一步一步来优化。

第一步:重新审视你的握姿 (这是最最关键的!)

卧推的握姿:
找到正确位置: 想象一下杠铃上有两条粗细合适的杠子(就像你平时的握把)。你应该是用掌心稍微靠虎口的地方去接触杠铃,而不是整个掌心都“贴”在杠铃上。
拇指环绕: 一定要用拇指完全环绕住杠铃,让你的手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拇指悬空是卧推大忌,不仅不稳,还容易导致杠铃滑脱。
手腕状态: 保持手腕中立位,不要过度屈曲(手腕向前塌)或过度伸展(手腕向后仰)。理想状态是,你的前臂和杠铃近似于一条直线,或者手腕稍微向后微屈一点点,以更好地稳定杠铃。你可以想象一下用前臂“托”住杠铃。
放松握紧: 握住杠铃,感受一下,应该是“稳定地握住”,而不是“死死地攥死”。在下放杠铃时,可以适当放松一点点,但在推起的瞬间,再稳定地握紧(但仍不是死死地抓)。过度用力攥紧,就像你用指关节去抵住杠铃一样,压力都在那几个点上。
感受虎口: 你的虎口(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部分)应该是自然地对准杠铃,并且是虎口下方的手掌掌肉来承担大部分压力。

划船的握姿:
器械(如杠铃划船、哑铃划船): 道理和卧推类似。找到舒适的握把位置,确保握感牢固但不过度紧张。保持手腕中立,避免弯曲。如果是杠铃划船,同样是虎口位置对准杠铃,拇指环绕。
绳索划船: 选择合适的握把(V把、直把等)。 V把通常能让手腕更自然地保持中立,减少手腕的压力。如果用直把,注意不要用指尖去抓,而是用整个手掌去握,同时避免手腕过度屈曲或伸展。
引体向上(如果你也练的话): 这是最容易对手掌和前臂造成压力的地方。同样是握姿的优化,避免死死地抓住,感受肩胛收缩带动身体向上。

第二步:加强腕部及前臂的稳定性练习

如果你的腕部不够稳定,即使握姿对了,也容易在发力时抖动,导致手掌疼痛。

腕部屈伸练习: 拿个轻的哑铃或弹力带,做腕部的屈和伸。动作缓慢,感受肌肉的控制。
腕部绕环: 向内和向外绕环,活动手腕关节。
握力器(适度): 使用握力器可以增强前臂的握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弄巧成拙。目标是提高耐力和稳定性,而不是变成“大力神”。
农夫行走(Farmer's Walk): 拿两个哑铃或杠铃片,以你能够稳定握住的重量,进行一段距离的行走。这个动作能极大地锻炼你的握力和前臂的稳定性。
弹力带握/松: 用弹力带套在手指和拇指间,做张开和收拢的动作,这能锻炼到手部的小肌肉群。

第三步:检查装备和器械的“适配性”

杠铃直径: 有些粗杆杠铃,对于手小的人来说就很难握住,容易导致握姿不当和手掌疲劳。如果你的健身房有不同直径的杠铃,可以尝试一下,找一个你握起来更舒适自然的。
器械握把: 有些器械的握把太细,或者材质太硬。如果可能,尝试换一种握把,或者使用杠铃护套(但这个可能会影响触感,谨慎使用)。
镁粉/防滑喷雾: 如果你的手容易出汗,导致打滑,可以适量使用镁粉或者防滑喷雾,这样可以让你更稳定地握住器械,不必死死地攥紧。
护腕(慎用,但有时是过渡): 如果疼痛严重影响训练,可以考虑使用护腕,但要注意,护腕只是“辅助”,不能代替你自身腕部稳定性的训练。长期依赖护腕,反而会让你的腕部更弱。目标应该是通过训练,最终摆脱对护腕的依赖。

第四步:优化训练动作,确保胸背参与

你提到胸背没力竭,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如果胸背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力量就容易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手腕。

动作幅度: 确保你的动作幅度是完整的。卧推时,杠铃下放时要尽量靠近胸部(根据你的柔韧性,不要勉强),推起时感觉胸肌收缩。划船时,要向后拉到极限,感受背肌的收缩,并在顶峰稍作停顿。
顶峰收缩: 在动作的最高点,有意识地去“挤压”你的胸肌(卧推)或背肌(划船),感受肌肉的紧张感,并保持一秒钟。这能让你更有效地刺激目标肌肉。
关注胸背发力感: 训练时,时刻将注意力放在胸肌和背肌上。想象你要用胸肌去推起杠铃,用背肌去拉动器械。如果感觉手在使劲,就停下来,调整身体姿势和发力顺序。
降低重量,提高次数: 如果你实在感觉胸背调动不起来,可以适当降低重量,增加每组的次数(例如到1215次),这样更容易找到目标肌肉的发力感。当你能稳定地用胸背发力完成高次数时,再逐渐增加重量。
视频参考: 多看看专业的健身博主或者教练的动作示范视频,注意他们的握姿、发力顺序和身体姿态。

第五步:训练前的充分热身

别小看热身!它能让你的关节滑液增加,肌肉温度升高,肌腱更具弹性。

全身性热身: 慢跑、开合跳等,让身体微微发热。
关节活动: 手腕、肩关节、肘关节的活动非常重要。做一些手腕的屈伸、绕环,肩部的画圈等动作。
动态拉伸: 如手臂的环绕、躯干的扭转等。
专项热身: 在正式训练前,用非常轻的重量(空杆或者远低于正式训练重量的重量)做12组卧推和划船,专注于感受动作和发力。

第六步:注意训练后的放松和恢复

静态拉伸: 训练后,对胸部、背部、手臂进行适当的拉伸,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手部放松: 可以用泡沫轴或网球,在手掌和小臂上进行滚压放松。

总结一下,解决你这个问题,核心思路是:

1. 优化握姿,稳定手腕。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
2. 加强手部和腕部的稳定性训练。
3. 确保动作本身能充分调动胸背肌群。 这是让力量传递正确的关键。
4. 热身要充分,装备要合适。

最后,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随有红肿、麻木等情况,请务必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帮你诊断,排除更严重的问题。

健身是为了健康和进步,别因为一时的不适而放弃。慢慢来,找到问题的根源,一步一步地去解决,你一定能克服这个小小的障碍,享受健身的乐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卧推杠铃不疼哑铃疼,多半是手掌接触位置问题——小鱼际到虎口连线。哑铃疼是因为小鱼际处位置太高了,改为再靠近掌根1cm试试。同时注重一下腕关节角度有助于纠正。

你自己可以拍照看看,自己杠铃卧推和哑铃卧推的接触位置和腕角有什么区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