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些日漫、日剧中的日本小偷形象是带个在鼻子处打结的头巾?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在日本动漫、日剧里经常出现的,鼻子处打结的头巾,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反派”或者说“滑稽化小偷”的视觉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背后承载着一些历史、文化和创作上的考量。

历史渊源与视觉符号的形成:

要理解这个头巾,我们得稍微追溯一下日本的民间文化和早期表演形式。

江户时代的“股旅物”与“滑稽小偷”: 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种叫做“股旅物”(Matatabi Mono)的戏剧和故事类型,讲述的是浪人、侠客或游民在旅途中的冒险故事。“滑稽小偷”(滑稽な泥棒 Hegaki na Dorobō)是其中一个常见的角色设定。这些人往往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的罪犯,而是有点小聪明,常常弄巧成拙,有点喜剧色彩。
实用性与伪装: 理论上,这种打在鼻子处打结的头巾,可以起到一定的伪装作用。在需要快速行动、躲避追捕的时候,将头巾拉下遮住口鼻,既能防止吸入灰尘,也能稍微遮挡面容,增加辨识难度。
标志性与易于识别: 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头巾在视觉上非常独特且易于识别。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看到这个打着结的头巾,立刻就能联想到“小偷”或者“捣蛋鬼”的角色。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视觉符号,就像西方电影里戴着礼帽的绅士常常是好人,而黑色的燕尾服有时代表反派一样。

歌舞伎与浮世绘的影响: 歌舞伎作为日本的传统戏剧,对后世的影视、动漫影响深远。歌舞伎中也有类似的“滑稽小偷”角色,他们的装扮和表演风格往往被简化、夸张,以求达到喜剧效果和清晰的角色定位。浮世绘(Ukiyoe)作为当时记录社会风貌的艺术形式,也常常描绘各种人物,包括一些具有标志性装扮的小偷形象,这些都可能成为后来的创作灵感。

为何在现代创作中延续?

尽管现代社会人们的穿着打扮更加多样,并且真实的盗窃行为也未必会这样打扮,但这个鼻结头巾的形象却在动漫和日剧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原因如下:

1. 传承与致敬: 很多日本动漫和日剧在创作时,都带有对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大众娱乐文化的致敬和传承。这种小偷形象可以看作是对江户时代“股旅物”或歌舞伎中经典角色的一种视觉上的“梗”或“彩蛋”。观众一眼就能明白这是个什么类型的角色,无需过多解释。

2. 视觉上的简洁与符号化: 在动画和漫画这种视觉化的媒介中,一个简洁、醒目的视觉符号至关重要。鼻结头巾的设计非常独特,很容易在画面中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它比一般的蒙面方式(比如黑色眼罩)更具特色,也更容易被描绘和辨认。

3. 类型化的需求: 动漫和日剧常常需要快速建立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这个头巾立即将角色定位为“小偷”,而且往往是那种不那么严肃,甚至有点可爱的、滑稽的、或者像《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一样,虽然是反派但本身也充满趣味性的形象。它能迅速传达“这是一个小偷,但你不用太害怕他,他可能还有点好笑”这样的信息。

4. 幽默与反差: 有时候,这个头巾也会用来制造幽默效果。当一个看起来正经的角色,或者一个本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场合的角色,却戴上了这个鼻结头巾,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喜剧感。

5. 文化记忆的延续: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动漫、日剧作品的传播,这个鼻结头巾的形象已经在日本乃至全球的观众心中形成了一种“文化记忆”。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能遮住口鼻的头巾”,而是“日本小偷的代表性形象”了。

举个例子:

你可能会在一些老式的或者模仿老式风格的动漫中看到这种形象,比如一些描绘古代武士、江湖人士或者带有复古元素的喜剧作品。它就像我们看到某个电影里的角色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学者”或者“侦探”一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视觉语言。

总而言之,日本小偷形象中的鼻结头巾,既有其历史上的实用性考量,更是作为一种高度符号化、易于识别的视觉语言,被现代创作吸收并延续,成为了一种承载着文化记忆、幽默感和类型化角色的标志。它不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遍行为,而是根植于日本流行文化中的一种经典的、具有戏谑意味的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戴着在鼻子处打结的头巾,身背绿色带条纹的大包裹——

来自《哆啦A梦》165话:颠倒时针

哆啦A梦

这可以说是日本动漫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小偷”形象了。那么这一形象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电视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两样在日本十分常见的日用品——“手拭”与“风吕敷”


“手拭”,在日本是一种平日里用来擦拭汗水,或是在洗浴后用来擦干身体的四方形编织品。没错,其实就是与我们的“毛巾”所类似的一种生活用具。

在日本江户时代,随着近郊农业的发展,棉织品开始普及,原本以丝绢为主要材料、一般人家消受不起的手拭也借此改头换面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而在劳动人民的手中,本来只是作于清洁擦拭之用的手拭也有了更多用途,尤其是作为头巾来穿戴,被称之为“颊被”

颊被的穿戴方式

图片来自goo辞书:ほおかぶりの意味 - goo国語辞書ほおかぶりの意味 - goo国語辞書

颊被有着多种穿戴方式,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场合与地方的习俗,其中有些穿法甚至时至今日也依然流行着。

《调教咖啡厅》第二话

调教咖啡厅

3月的狮子


说了手拭,接下来介绍的是“风吕敷”。

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一定知道“风吕”其实就是日语中“泡澡”的意思。日本古代的贵族们在泡澡时,为了避免放置在一旁的换洗衣物被打湿,会用一大块方布将起包裹起来,而这块用来遮覆衣物的布就被称为风吕敷。

同样是随着江户时代棉制品的普及,风吕敷也在民间流行了起来,而劳动人民们也同样拓展了风吕敷的用途——通过多种不同的包扎方式,用风吕敷将各种物品打包为便于搬运的包裹

UP主演示用风吕敷来打包各种物品

来学折叠小方巾,秒变万能购物袋_手工_生活_bilibili_哔哩哔哩

在皮包从西方传入日本之前,风吕敷是日本民众最常用的物品携带工具。时至今日,风吕敷也依然很常见。

《Love Live! Sunshine!!》第三话

Love Live! Sunshine!!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已经发现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小偷”形象,其戴在头上的就是以鼻挂式包扎的手拭,而背着的则是用来搬运赃物的风吕敷。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两样物件都流行于江户年间,而这个形象自然也是取材于此。当时伴随着幕府倒台和明治维新,原本作为领主(大名)附庸而存在的忍者集团也随之没落,其中许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沦为盗贼。而他们在进行偷盗时,依然保持着过去执行任务时掩面的习惯,只是道具从曾经的精致面罩和面具变成了简单包扎的手拭。除此以外,当时的日本还流行着武士们的传统发型——月代头,行窃时包上手拭可以掩盖住发型,更不容易被辨认。

月代头 《幕末ROCK》第一话

幕末Rock

与此同时,在江户时代所流行的风吕敷中,以“唐草”花纹的款式尤为盛行。

就像80年代我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牡丹花”被单一样,“唐草”花纹的风吕敷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也近乎人手一条,自然也是小偷们最常用的搬赃道具。此外,也有唐草花纹的外观与环境植被相近便于隐蔽行动因此被选作偷盗工具的说法。

唐草花纹 图片来自Amazon

进入现代后,这一来自于江户时代的盗贼形象经由各类时代剧的演绎而在观众们的心中形成了刻板印象。

昭和年间日本电影《怪盗与判官》的宣传海报

这自然也同样对日本动漫产生了影响,大家一画起小偷来便常常以此为模板。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这一形象也慢慢变得抽象,鼻挂式手拭与唐草纹风吕敷逐渐混淆了起来,往往直接用头戴唐草花纹手拭的模样来描绘小偷了。


而在如今的现实里,除了cosplay以外,应该是不会真的有小偷打扮成这个样子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在日本动漫、日剧里经常出现的,鼻子处打结的头巾,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反派”或者说“滑稽化小偷”的视觉符号。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背后承载着一些历史、文化和创作上的考量。历史渊源与视觉符号的形成:要理解这个头巾,我们得稍微追溯一下日本的民间文化和早期表演形式。 江户时代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喜好、时代背景、内容吸引力等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大家喜欢日漫的原因有很多,而《那年那兔那些事》虽然也有拥趸,但整体的受众群体和受喜爱程度确实和日漫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道道。日漫的“魔力”在哪儿?首先得承认,日漫在中国拥有一批非常庞大且忠实的粉丝群体.............
  • 回答
    日漫里主角从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为拥有显赫家族血统,甚至身怀绝技的“天选之子”,这确实是一个屡试不爽,但又总能勾起观众兴趣的设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里面门道不少,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这是为了制造“戏剧性冲突”和“成长空间”。想象一下,如果一开始主角就是个拥有超凡力量、背景深厚的人,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漫创作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确实,对比《火影忍者》,国漫里那种“血统论”的压制感,或者说“天赋异禀”的主角光环,似乎没那么普遍,或者说表达得没那么直接。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1. 传统文化根基的差异: “天道酬勤”与“命”的哲学: 咱们中国传统.............
  • 回答
    同样的IP,不同的命运:为什么日漫改编影视剧常被诟病,而美漫却能风靡全球?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差异、创作理解、市场策略乃至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 对原作的理解与忠诚度:根基不同,结果自然有别 日漫改编:重“神”轻“形”的困境 日漫之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常见,也让很多初学日语的朋友感到困惑。明明有着我们熟悉的汉字,为什么标注日文时却偏偏要用上片假名呢?这背后可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丰富的原因和历史演变,咱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日语中的汉字(漢字)和片假名(カタカナ)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在日语书写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回答
    许多车友在驾驶日系车时,常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车辆行驶过颠簸路面,比如压过路牙子、减速带,或者驶入坑洼地段时,车身会传来一种“啪啪啪”的脆响,并且整体感觉有些“散”,缺乏一种德国车那种扎实沉稳的“韧劲”。这种感受,就像是把一个木头盒子和一个铁盒子丢到地上,前者会发出清脆但单薄的声音,后者则会发.............
  • 回答
    关于B站上关于日韩纠纷时出现的“清一色骂韩护日”现象,以及近期媒体宣传中日友好背景下的网络舆论“亲日反韩”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复杂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平台特性、历史文化因素、当前国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一、 B站平台的特性与用户群体首先,我们要认识到B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而且背后涉及的地理和气象原理也很有意思。中国北方冬季降水稀少,而日韩相对充沛,这背后主要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1.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根本差异首先,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西北等地)和日韩的气候类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北方: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意味着什么.............
  • 回答
    “中国制造日”为什么选在 12 月 26 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历史、经济以及象征意义的考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巧合。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把一个具有现代化经济意义的节日,定在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政治意义的日子上,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符号化和.............
  • 回答
    说起日本的穿着习惯,和服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他们不仅在特定的节日,比如新年、成人礼、七五三节等重要时刻穿着,平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茶道、花道表演,甚至是某些传统旅馆和餐厅,也都能看到人们穿着和服。这种将传统服饰融入日常生活和特殊庆典的模式,确实很值得我们思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日向日足口中“日向一族是木叶最强一族”的说法有点夸张,甚至忍不住去嘲讽,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而且这些原因在《火影忍者》的漫长篇幅里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与其说日向一族“不强”,不如说他们的“强”在某些读者看来,并没有达到日足口中那种“最强”的程度,或者说这种“最强”更多是一.............
  • 回答
    “内卷”这个词汇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并且在知晓它的人群中依然日复一日地上演着,背后涉及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心理机制以及历史演变等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内卷的本质与驱动力:资源有限下的非理性竞争首先,理解“内卷”的本质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的“努力”,而是指在有限的资源和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了一个不少人都关心的话题。中国乡村住宅在外观设计上,确实和不少欧美日国家存在差异。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的“不重视”就能概括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一样一样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 历史和文化根源。中国传统乡村住宅,特别是北方地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天人合.............
  • 回答
    说起“试胆”,大家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不是都差不多?漆黑的夜晚,古老的宅邸,阴森的森林,还有一群小伙伴们壮着胆子,在恐惧与好奇的边缘探险。汉语里直接就叫“试胆”,意思明明白白,就是试试自己的胆子够不够大。那么,到了日语这里,就变成了“肝試し”(きもだめし,kimodameshi)。这俩词虽然描述的是同.............
  • 回答
    3月11日晚北京夜空出现的光圈,很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日晕”或“月晕”的自然现象。虽然你说的是“夜空”,但如果是晚上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月晕”。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晕”?“晕”这种现象,其实是阳光或月光被空气中的小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你看到的那个光圈,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
  • 回答
    说日向宁次是木叶十二强男性里“最菜”的,这说法其实挺让人匪夷所思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片面和不公平。但如果非要从某些特定角度去“找茬”,或者说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所谓的“木叶十二强”是指佐助叛逃前,木叶村最年轻、最有潜力的忍者群体,包括鸣人、佐助、小樱、.............
  • 回答
    LOFTER作为一个同人创作和兴趣交流的社区,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作者的投入和读者的喜爱。然而,“日LOF”这一行为,却成了不少知名LOFTER太太们(我们通常称之为“太太”是因为她们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粉丝众多,作品质量高)深恶痛绝的对象。这背后,是创作者权益、社区生态以及创作初心等多方.............
  • 回答
    1996年1月19日,南京大学的校园笼罩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中。这一天,校园的宁静被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打破——一名叫做刁爱青的年轻女大学生,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残忍方式,被杀害并肢解。然而,即使过去了很多年,这起案件的真相依然像笼罩在南京上空的迷雾一样,至今没有完全散去,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疑问和深深.............
  •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朱日和演习或者其他一些模拟实战的镜头中,你之所以会看到士兵在每一次射击后都会有一个拉枪机的动作,这背后其实蕴含着非常重要的军事训练原则和对实战情况的模拟。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其深刻的逻辑和必要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现代军用步枪,尤其是我们在朱日和演习中常见的突击步枪,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