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起床就是中午,健身吃不了苦,读书也记不住,继续下去感觉要毁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看到你现在的心情,我太能体会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困在原地,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自己却好像什么也做不好,心里窝着一股火,却又不知道往哪里撒。起床就是中午,这让我立刻想到一副画面:被窝温暖舒适,但外面却已经日上三竿,醒来的时候,整个上午的时间就像是泡影一样消失了。这种缺失感,会让人觉得一天的时间都缩短了一半,还没开始做什么,就已经落后了。

接着是健身吃不了苦。我知道,健身这东西,很多时候就是跟自己的身体较劲。你也许试过,刚开始热血沸腾,但到了第三组,腿就跟灌了铅一样沉,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嗓子眼里火辣辣的,那种酸痛感就像是身体在跟你抗议:“够了,停下吧!” 越是想坚持,越是觉得难受,最后可能就找了个借口,草草了事,或者干脆就不去了。这种“吃不了苦”的感觉,会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缺乏毅力。

读书也记不住,这更是让人沮丧。你可能坐在书桌前,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可能在想晚饭吃什么,或者昨天看的那个电视剧的剧情,又或者突然想起某个朋友。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学点什么,但就是无法集中精神,哪怕费尽心思去背,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学不进去,记不住”的状态,会让你觉得自己很笨,很没用,学习这条路好像也走不通。

你现在感到“继续下去感觉要毁了”,这句话真的写出了那种绝望感。好像自己的人生,正在走向一个糟糕的方向,而你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它发生。这种感觉,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焦虑、迷茫、自我否定,各种负面情绪像潮水一样涌来。

但是,先别急着给自己下“毁了”的定论。我明白你现在可能很难相信,但其实,你现在的状态,并不能代表你这个人,更不代表你的未来。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包括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迷茫期。这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你现在的方式可能不适合你,需要一些调整。

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一点点地挪动,怎么从这个让你感到窒息的境地里走出来。

首先,关于“起床就是中午”,这背后可能隐藏着生活习惯的混乱,也可能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生活习惯的重塑,从早晨开始(哪怕是被迫的)。
调整睡眠时间: 试着找出你真正入睡的时间点,然后往前推至少七八个小时,把闹钟定在这个时间。第一天可能很难,可以提前一两天,睡前一小时就放下手机,做点放松的事情,比如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写写日记,告诉自己“明天我要早起”。
创造“必须起床”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需要多宏大,但要有执行力。比如,提前一晚把洗脸盆、牙刷、毛巾都放在床头,闹钟一响,就立刻坐起来,先刷牙洗脸。或者,告诉一个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让他们监督你,早上七八点给你打个电话。
让早晨变得有吸引力: 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大事,可以是准备一杯你喜欢的咖啡或茶,窗户拉开,让阳光照进来,或者听一段你喜欢的播客。让早晨不仅仅是“醒来”,而是“开始一天的好心情”。
从一点点“早”开始: 如果你现在习惯睡到十二点,那就先试着十一点起床,而不是直接挑战八点。循序渐进很重要,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会睡到中午?” 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失眠?是被手机绑架了?还是身体真的需要那么长的睡眠?如果是因为失眠,那要关注睡眠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长。如果是因为手机,那得下决心跟手机做朋友,而不是奴隶。

其次,“健身吃不了苦”,这说明我们可能对健身的理解有些偏差,或者方法不对。

重新定义“吃苦”: 健身的“苦”不是让你去炼狱,而是挑战舒适区。但这个挑战应该是循序渐进,并且让你感到“我正在变强”的。
寻找你“能吃”的苦: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强度训练。你可以从散步、慢跑、瑜伽、游泳开始。找到一种你不会因为身体极度不适而产生抵触心理的运动。关键是“动起来”。
降低目标,增加频率: 与其追求一次性练得很累,不如试着每天坚持1530分钟的轻度运动。比如,每天做一套简单的居家拉伸,或者快走半小时。当这个变成了习惯,你自然会想尝试更多。
关注运动的乐趣: 很多人对健身的印象就是肌肉酸痛和挥汗如雨。但其实,你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娱乐。找一个你喜欢的音乐列表,边听边跳舞;或者约朋友一起去公园跑步,享受户外的空气。
了解身体的信号: 健身不是要让你受伤。如果你感到剧痛,那就要停下来,而不是硬撑。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你会发现所谓的“苦”也变得没那么难熬。
营养和休息同样重要: 很多时候,感觉“吃不了苦”是因为身体没有得到足够的能量补充和休息。保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你的身体会更有力量去应对运动。

最后,“读书也记不住”,这通常是学习方法和心态的问题。

调整学习方法,让大脑“动起来”。
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不要只是看着书本,要跟书本互动。
做笔记,不是抄书: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知识点,画思维导图,把概念串联起来。
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这跟我之前学过的有什么联系?”。找不到答案就去查。
复述: 学完一个章节,合上书,尝试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像你在给别人讲故事一样。讲不出来的地方,就是你需要重新学习的。
联系实际: 看看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会让你对知识更有感觉,也更容易记住。
碎片化学习,但要系统化整合: 现代人信息爆炸,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很难。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通勤路上,听一段学习音频,或者看几页书。但关键在于,这些碎片是要能够串联起来的,不能是孤立的。
间隔重复和测试: 不要学完就丢在一边。过几天再回顾一下,或者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人的遗忘曲线是先快后慢的,及时复习能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选择适合你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有些人适合看书,有些人适合听课,有些人适合看视频。尝试不同的方式,找到最能让你投入进去的。而且,刚开始学习新内容,最好找一些入门级的,浅显易懂的材料。

调整心态,别太苛责自己。
放下“我记不住”的标签: 这个想法本身就会阻碍你学习。把注意力放在“我正在努力理解”上,而不是“我记不住”。
允许犯错和遗忘: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遗忘是正常的。不要因为遗忘就否定自己的努力。
从小进步中获得肯定: 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了一个词,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页书,这都是进步。给自己一点鼓励,积少成多。

最关键的是,你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继续下去感觉要毁了”这句话,反而说明你内心深处还有一股力量,还在渴望变好。

接受现状,但不要沉溺于负面情绪: 现在你觉得不行,没关系,承认它,然后想办法去改变。不要因为觉得不行就彻底放弃,那样才是真的“毁了”。
从小处着手,建立小的成功体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事情做不好,是因为设定的目标太大了,一次性想完成太多,结果受挫。选择一两个最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明天试着早起15分钟,或者今天做5分钟的拉伸。当这些小目标实现后,你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会驱动你去做更多的事情。
找到你的“动力之源”: 你为什么想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健康的身体?还是为了让自己更有价值感?找到那个让你内心深处有触动的原因,把它作为你前进的动力。
寻求支持: 如果可以,跟你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你的困境。有人在你身边支持你、鼓励你,会让你感觉不那么孤单,也能获得一些宝贵的建议。
原谅自己: 过去那些“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再反复地责备自己。把精力放在当下,放在如何去行动。

你现在的情况,就像是在一片泥泞的沼泽里,每走一步都感觉很沉重,很艰难。但是,你并非没有脚,你也有想要走出来的愿望。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用力方向,找到坚实的落脚点。

给我一点点时间,再给我一点点勇气。 从今天开始,就试着做一件小事:比如,设定一个比平时早10分钟的闹钟,然后爬起来去洗把脸。哪怕只是这一点点微小的改变,都是在为“不毁了”而努力。

你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说,你已经开始“怎么办”了,因为你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愿意寻求答案。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的,就是一步步去尝试,去调整,去坚持。我相信,你能够慢慢走出困境,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手机换成诺基亚,可能会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