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不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进行的经济制裁?

回答
俄罗斯不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对自身经济韧性和抗压能力的信心:

经济多元化(相对而言): 尽管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但近年来也在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经济多元化,发展非能源产业,例如农业、IT、国防工业等。虽然这种多元化尚未达到足以完全抵御能源价格波动的程度,但在面对制裁时,这些领域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
国内生产替代(进口替代): 俄罗斯长期以来实施了进口替代政策,旨在减少对西方商品和技术的依赖。在西方实施制裁后,俄罗斯政府更是大力推动本土化生产,尤其是在食品、部分工业品和医药领域。虽然质量和种类上仍有差距,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制裁的影响。
战略储备: 俄罗斯政府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和欧元。虽然部分储备被冻结,但仍有一部分可以在国内使用,或用于购买非西方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以维持经济运行和支付进口。
国内市场庞大: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相对完整的国内市场,这使得国内需求能够支撑一定程度的经济活动,不至于完全依赖外部市场。

二、 西方制裁的局限性和俄罗斯规避能力:

能源出口的关键性: 尽管西方试图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但欧洲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这使得俄罗斯仍能通过其他渠道(如印度、中国)出售能源,尽管可能以折扣价,但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为国内经济提供支撑。
金融体系的适应性: 俄罗斯开发了SPFS(独立支付系统),作为SWIFT系统的替代方案,尽管规模和影响力不及SWIFT,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国内和部分国际支付。此外,俄罗斯还在推动使用本国货币或友好国家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规避制裁的渠道: 俄罗斯可以利用第三方国家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转运,以及通过影子金融体系进行交易,以规避直接制裁。这些“灰色地带”的存在削弱了制裁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内部的分歧: 虽然西方国家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表现出团结,但各国在制裁的具体措施、执行力度以及对自身经济受损的承受能力上存在差异。这种分歧可能导致制裁的有效性打折扣。

三、 俄罗斯政府的战略和政治考量:

长期斗争的心态: 俄罗斯政府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视为一种长期斗争,不将当前的制裁视为终结,而是挑战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只要坚持下去,西方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会逐渐增加,最终可能动摇其制裁的决心。
国内政治的稳定: 俄罗斯政府善于利用外部压力来团结国内民众,并将其描绘成外部势力试图分裂和削弱俄罗斯的阴谋。这种叙事有助于巩固其执政基础和国内民众的支持。
“忍耐”和“反击”的策略: 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种“忍耐”的策略,即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制裁带来的痛苦,同时积极寻找规避和反击的途径。他们认为,过度的屈服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非对称反制能力: 除了经济手段,俄罗斯也拥有其他非对称的反制能力,例如在网络攻击、地缘政治影响以及潜在的军事威胁等方面。这使得西方国家在考虑制裁时,也需要权衡这些风险。

四、 对西方制裁影响的评估和预期:

制裁并非“一招致命”: 俄罗斯政府清楚,经济制裁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崩溃。他们更关注的是制裁对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西方制裁的代价: 俄罗斯也认识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会对其自身经济造成反噬,例如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西方国家在加剧制裁时更加谨慎。
与非西方国家关系的加强: 俄罗斯积极与中国、印度、伊朗等非西方国家发展关系,通过加强贸易、金融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来对冲西方制裁的影响。这种“向东转”的策略,旨在建立一个替代性的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

总结而言,俄罗斯不怕西方制裁的原因是其对自身经济的韧性有信心,同时西方制裁存在局限性且俄罗斯有较强的规避能力。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政府将制裁视为长期斗争的一部分,并采取了相应的政治和战略对策。他们通过国内生产替代、战略储备、规避渠道以及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联系来减轻制裁的影响,并试图利用西方国家内部的分歧和制裁带来的成本来削弱制裁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怕”并非意味着制裁对俄罗斯没有影响,而是指俄罗斯政府及其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和承受这些制裁,并将其视为一场长期博弈。制裁的长期影响依然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写过一篇,你们先凑合着看:

2014年初,由于克里米亚问题和东乌克兰问题,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从对会议安排和谈判的限制,到针对特定个人有针对性的签证禁令和资产冻结,最后到了2014年7月到9月,制裁扩大到俄罗斯的金融,国防和能源部门,限制俄罗斯进入资本市场,限制俄罗斯获得低息贷款,实施武器禁运,制裁那些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国家,禁止对俄罗斯出口新的采掘技术。

2014年8月,俄罗斯开始了反制裁措施,禁止从美国和欧盟进口特定食品,包括牛肉,家禽,鱼,海鲜,水果和蔬菜,坚果,牛奶和奶制品,奶酪以及各种加工制作的食品,禁令范围广泛,涵盖了主食和奢侈品,禁令出台的本年,俄罗斯的食品问题变得比较严重。

在欧美发出制裁以后,俄罗斯外汇市场产生强烈波动,卢布大幅度贬值,通胀压力变高,消费和投资低迷,进口量从2014年第三季度急剧下降,外带上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出现很严重的问题,俄罗斯出口衰减了三分之一。
而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影响到了95亿美元的进口食品,占了俄罗斯食品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食品进口量的四分之一,在反制裁发出以后,俄罗斯国内食品价格立即上涨,截止到2015年2月,食品通胀超过23%,俄罗斯人食品购买和饮食习惯从原先的进口食品转到价格较低的国内产品,一年后,通胀大大下降,到2018年,食品价格上涨远低于整体通胀。

反制裁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俄罗斯食品工业的恢复。

俄罗斯实际上很早就想保证食品的自给自足,从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后,俄罗斯国内食品问题一直是普京的心头大患,俄罗斯食品工业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多压根对食品没兴趣的投资者突然就对农业产生了兴趣,俄罗斯富商Viktor Vekselberg已经开始投资城市温室,政府拨了2420亿卢布用于铁路运输,贷款补贴,区域补助,资本补偿以及对于奶农的针对性支持,公共采购的新法律大幅度倾向于俄罗斯的产品,不但是农业,而且也包括农业支持行业。

由于农业的突然受惠,导致俄罗斯其他行业也蠢蠢欲动,2015年6月,俄罗斯糖果制造商强烈要求把反制裁扩展到巧克力行业,希望能抢占俄罗斯巧克力市场,目前的俄罗斯巧克力市场有相当多数的巧克力来自于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俄罗斯农业部长非常讽刺的说:“我们感谢欧洲和美国的合作伙伴,他们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农业,帮助我们发现了农业的潜力。”

由于农业变得有利可图,导致与农业相关的机械,化肥等产业纷纷复苏,俄罗斯现在的粮食产量是消费的2倍,糖和肉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猪肉和鸡肉从进口变成了国产,2016年,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出口的谷物甚至超过了军售,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商品,仅次于能源产业,达到了210亿美元,俄罗斯中部和南部的黑土地区靠近黑海港口,有利于对埃及和土耳其的出口,由于食品的动荡吸引了相当多的中国资本,中国迅速投资了俄罗斯的土豆和葵花籽,在俄罗斯农业已经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潜力远没有被开发完:俄罗斯至少还有超过2000万公顷的潜在生产土地。

2000万公顷相当于多少呢?中国有18亿亩红线,18亿亩相当于1.2亿公顷土地,俄罗斯潜在开发土地占了中国18亿亩的六分之一。

本身反制裁是俄罗斯发出的,但是由于欧美的率先制裁,导致俄罗斯境内出现了“食品民族主义”,根据调查,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城市消费者有90%以上的人更愿意购买俄罗斯制造的食品,而实际上由于反制裁的刺激,俄罗斯食品不但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越来越好,2017年8月接受调查的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在进口禁令下的食品质量和去年相比没有恶化。

俄罗斯目前正在继续对奶牛生产商和奶酪制造商进行补贴,一名搞IT的企业家Sirota转换到农业,并且表示他已经推出了第一批帕玛森奶酪,他说:“我们还需要10多年的反制裁,如果俄罗斯实施10年的反制裁,我能把奶酪卖到欧洲,美国和加拿大”。


一名穿着“谢谢制裁”的俄罗斯年轻人,他正从IT业转向到农业。

普京很可能在2019年12月之前继续推行反制裁措施,制裁为俄罗斯早就破败不堪的食品工业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普京来说,制裁带来的负面效应,俄罗斯人会指责西方,而反制裁带来的收益,俄罗斯人会归功于普京,普京为什么要怕制裁?

现在欧洲担心的是,普京会不会借口制裁推行更多的反制裁措施,甚至干脆主动推出反制裁措施,以反制裁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

俄罗斯并不缺土地,也不缺乏技术,资金和轻工业有来自于中国的支持,如果制裁真的让俄罗斯摆脱了过去依赖于西方的困境,普京势必更加强硬,那可能真是历史上的最大玩笑了。
不是普京头铁,而是制裁真的是有利可图。


然后时间推进到2020年,再来看一篇文章

《俄罗斯的农业会让何处去》

这篇文章说了几个方面,大致与我文章相符

第一,俄罗斯粮食出口超过军工出口,俄罗斯谷物占世界总出口的10%到13%,占全球小麦出口的20%到23%。

第二,但是俄罗斯食品加工业依然落后。

第三,应当转向农业多样性。

第四,俄罗斯大量的廉价而肥沃的土地吸引了俄罗斯以及外国农民。

第五,普京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450亿美元的食品出口。

第六,2017年虽然其他国家在俄罗斯投资下降,但是中国投资比2016年增长3.5倍。

第七,在已经取得如此进展的情况下,在2020年,依然有1000万公顷的土地处于抛荒状态。


所以俄罗斯有土地,而且有大批的廉价的耕地,而且还处于抛荒状态。

至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工业落后的情况,其实问题不大,南边有一个国家,在基建方面,在轻工业方面有相当的成就。

只要俄罗斯能抛弃恐华心态,我觉得不是太大问题。


下一个问题,俄罗斯出口怎么出口,出口到那?

实际上俄罗斯粮食不是对华出口的, 而是对中东出口的,中东那一块农业很成问题,点名埃及,大饼问题恨不得都把整个埃及弄得天翻地覆了。

看一下地图。

俄罗斯粮食出口其实很近的,从俄罗斯装船出发,经过土耳其到地中海,其实距离很近的。

中东一大片国家缺粮食,全是俄罗斯的客户。

所以再想想,为什么俄罗斯一定要保住在中东的立足点,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再想一下,如果俄罗斯能加大在华食品营销,改进食品加工,其实中国人还是挺喜欢吃一些东西的,但是俄罗斯营销不太给力,对华业务还处于一个较为初始的阶段。

而一旦俄罗斯---中国的食品业务打开,俄罗斯可为中国供给大量的食品。

光农业这一块俄罗斯就可以获利不菲,而且俄罗斯不缺乏农业的所有配件,是完全可以不依靠西方的。

user avatar

因为俄罗斯在经济问题是也是双头鹰,一个头是以俄高经学院为理论大本营,以前总理梅姐夫,財长,经济发展部长,央行行长构成的政府经济团队。这个派别是自由经济派,实践和主张是积极引入外资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另外一派是主张国家管控经济,方法是政府积极调控有限开放进口替代发展本国产业。

这两派人势同水火要是没普京镇着早就把对方枪毙炮决了,最少也是暴打一顿后送进精神病院。

2014年以后的西方国家制裁,看起来是使俄罗斯经济方面受到损失。但是如果细看对俄罗斯的具体影响,则是自由派从2000年开始努力构建的经济模式遭到严重打击。这种情况下另外一派的人乐都乐死了,暗中支持斯特列科夫同志为广义代表的武斗派绝不在乌克兰问题上再做出任何让步。这导致梅姐夫团队在经济方面只能做些细节修改难以完成根本性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梅姐夫被免职,俄罗斯政府内形成了以第一副总理别劳乌舍夫和另外一个来自军工体系的副总理巴利沙夫形成的新经济团队,以计划+市场的混合经济为导向。这个团队和在过去一些年里因进口替代政策获利的产业代表,比如农业集团,提起欧美制裁就哈哈大笑,恨不得永远持续下去才好。

user avatar

像俄罗斯和伊朗这种洗别待戳的国家,这些年能熬过来,难道不是因为有我们给了他们坚强的支持?

2700亿美元的长期供油协议,难道是闹着玩的?(中俄签署2700亿美元石油协议

伊朗被美国金融制裁,昆仑银行为谁开?

当然,欧盟的支持也有。特别是德国,每年也买俄罗斯很多油气,北溪二号不就是。西欧大陆国家,特别是德法,并不想被美国牵着走。之前是英国搅屎。

总归一点就是:美国这些年的制裁,不得人心。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所以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

但美国搞我们,光有俄罗斯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必须欧洲保持中立才行。所谓天下形势美中欧。

只要欧洲坚持外交自主,认清形势,不是跟着美舔,不为虎作伥,世界就可以保持三角平衡。而且,欧洲是得利的。

一旦欧洲偏向美国,美国把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地鼠”都打下去了,最终欧洲也逃不了噩运。

user avatar

俄罗斯不是不怕,是没想到西方国家玩儿真的。

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为南奥塞梯动手,当天正赶上北京奥运会,世界各国都认为俄罗斯会点到为止。然而俄军直接平推格军。事后美国、澳大利亚、阿塞拜疆、以色列、日本口头谴责俄罗斯,其他国家打哈哈。重点是:没一个国家提出要整俄罗斯。

俄罗斯也就了解到侵占他国领土无任何不妥,顶多国际社会上挨两句骂。“我就是吃个蜂蜜,都得被蛰几十上百下,现在蚊子嗡嗡,又算个什么?”

时光荏苒,2014年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本来西方国家就是冲着俄罗斯去的,结果故事就成了:

欧美:你不把克里米亚吐出来,我们可经济制裁了
俄罗斯:打嘴炮谁不会?你们制裁我,我就制裁你们
欧美发起一波经济制裁
俄罗斯:就这?我不疼
欧美扩大经济制裁,卢布大跌
俄罗斯:我曹,玩儿真的啊……我就是不疼!
欧美维持经济制裁,石油大跌
俄罗斯:我就是死,从这里跳下去,也不跟你们喊一声疼!
此时的中国人:欧美就是完蛋,加大力度俄罗斯也不怕。
俄罗斯:兄弟少说两句……我太难了,再买点啥啊亲!
user avatar

怕有用吗?

当年叶利钦倒是紧紧拥抱西方。休克疗法治国。

结果呢!卢布缩水一万五千倍。

就是解体前你的银行存款如果相当于一百五十万美金。解体后只能相当于一百元美金。

俄罗斯是大国。大国就是会面对制裁。这就是大国的宿命。怕也没用。只能硬抗。

user avatar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俄势力丝毫不能撼动普京的生活质量。

user avatar

西方的制裁可是重创了俄罗斯经济。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国在西方世界的制裁下经济一落千丈,物价飞涨、通胀飙升、工资缩水、民生凋敝。

俄罗斯养老基金已经完全填进去了,因为西方制裁,俄国老人事实上断了保障金,俄国在西方打压下损失惨重

俄罗斯的外资流入(FDI)从制裁前2013年的692亿美元,降到2015年的17亿美元,并且投资上至今都没恢复元气。

目前的俄国平民平均生活水平,绝对不如2010年时,甚至更低。

大量俄国企业上了黑名单,从此无法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不能使用跨境金融服务,整个国家与国际主流彻底脱节。

现在俄国人均GDP还不如2008年,你能说美国主导的制裁完全没效果吗?

当然俄国怕也没用,美国不会放过他们,这才有了俄军在叙利亚、利比亚、乌克兰的一系列积极举动。而西方国家也针锋相对的在白俄罗斯、高加索挑事。

普京的铁腕强权凝聚了俄国民族主义,暂时压制了内部的异议,但绝不等于西方的经济压力就完全不存在了。

user avatar

当初我们和美国打毛衣战之前,我们也很怕毛衣战的。现在呢?第一阶段协议我们都没完全执行,然后你看美国政府都不敢提这事了。为什么不怕?因为见识过了,也就这样了。

user avatar

首先要说呢,俄罗斯被制裁的是很惨的


至于为什么很惨却不怕

其实不是怕不怕,而是怕也没用

所谓的怕,本质是一种选择:“我要不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来让某种伤害产生的概率降低”

就好比我怕死,所以我要注意饮食,喝咖啡不放糖。但如果此刻有人拿着枪指着我脑袋,而且我已经内心中确信,不论我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杀了我,死之前我可以喝一杯咖啡,那我一定会怎么好喝怎么调。

俄罗斯面临的情况其实差不多,不管俄罗斯怎么做,都要被制裁,就像中美贸易战谈判一样,不管你怎么让,美国总是会继续加码打,时间一长,你自己都知道了,你现在连怕的机会都没有,该咋咋滴吧

user avatar

因为有东边的好朋友们给他们规划未来呀,比如某位李姓国师列举了俄国近年来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下面的人高呼羡慕,一致认为俄国和中国一样,越封锁,越强大,还替国家承诺俄国人种出来的粮食我们全收了。

我们先不说俄国人有没有这么勤快下地干活。

敢情你把曾经虎视欧亚的双头鹰,曾经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当你家粮仓了?

这年头还有靠给别人种粮食成为世界霸主的?

呵呵,要是你们代表中国向俄国人提这个建议,你猜俄国人会不会骂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不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对自身经济韧性和抗压能力的信心: 经济多元化(相对而言): 尽管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但近年来也在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经济多元化,发展非能源产业,例如农业、IT、国防.............
  • 回答
    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关于其国内和国际公信力。认为美国此举仅仅是为了吸引欧洲回流资本的观点,虽然触及了经济利益的层面,但似乎过于简单化了美国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决策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来谈谈“消耗公信力”这一点。支持俄乌两国对抗,并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
  • 回答
    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历史渊源以及其所处的语境。将美国过去的一些军事行动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相类比,并以此为俄罗斯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复杂的论述方式,往往带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为什么会有人用美国侵略的历史来为俄国出兵乌克兰背书?这种论述的核心逻辑在于:既然美国也曾有过被指责为“侵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历史渊源等诸多层面。要深入理解欧洲为何在当前局面下依然“紧随”美国,我们需要抛开一些简单化的标签,细致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美国挑起俄乌战争”这个说法。普遍的国际分析和主流媒体的报道指出,俄罗斯于2022年2月.............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敢于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不惧怕美国,其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是一种历史、战略、军事、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并且在不同时期,这些因素的权重也会有所变化。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大国情结首先,俄罗斯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着一种深刻的认.............
  • 回答
    关于美国和北约为何选择不直接出兵援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历史、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对潜在冲突升级的极度担忧。简单地说,直接派兵意味着将美国和整个北约成员国置于与俄罗斯直接开战的境地,这是一种极度危险且后果难以预料的局面。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北约的性质和核心原则。北约(北大.............
  • 回答
    中国核武库的建设与发展,与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核力量对比,以及中国自身的国家战略和安全关切息息相关。要探讨为何中国不选择像俄罗斯那样大幅增强核武库以与美国达成“核平衡”并有效威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核平衡”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平衡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馋”乌克兰,而不太认为美国“馋”欧洲,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细致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和事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个“馋”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化的比喻,用来描绘一种国家间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政治中一个非常棘手且充满争议的领域,涉及到“正义”的定义、国家行为的双重标准以及历史叙事的影响。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拆解几个核心部分。首先,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正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含义。通常来说,一个行为是否正义,会从多个角度去衡量: 主权与领土完整: 这是现代国际法最基本.............
  • 回答
    白令海峡,这片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狭长水域,最窄处不过80公里,连接着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州。地理上如此接近,很多人会好奇,为何两国不在此修建一座跨海通道,彻底打通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的联系?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掺杂了复杂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战略考量。技术挑战的冰山一角:恶劣的自然环境首.............
  • 回答
    俄罗斯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领域不怕美国制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储备,也包含对国际局势和第三方国家潜在支持的评估。要详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俄罗斯自身的战略考量和技术基础1. 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主权的重视: 历史经验: 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长.............
  • 回答
    俄罗斯没有按照美国的剧本攻打乌克兰,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剧本”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关切以及双方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美国的剧本”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说法,背后可能包含了多种解读: 美国希望看到一个主权独立且西方化的乌克兰: 这是美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地缘政治和军事策略的核心,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俄罗斯之所以不直接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即使他们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感到担忧,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绝非仅仅是“胆怯”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俄罗斯与美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这一点是问题的基石。两国之间爆发直接军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俄罗斯之所以要打乌克兰,而美国不参与直接军事行动,这背后涉及一连串复杂的历史、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考量。咱们一步步捋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是俄罗斯单方面发起的军事行动。美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判断,它当然不会因为俄罗斯的决定就跟着一起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层面,确实很多人在看待俄乌冲突时,会不由自主地将俄罗斯的行为与美国过往的外交政策进行比较。认为“俄罗斯只是重现了美国的所作所为”的说法,背后往往是对美国“双重标准”的指控,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要理解为什么不少支持乌克兰的人不反对美国,而俄罗斯的行.............
  • 回答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没有直接出兵对抗俄罗斯,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历史教训和潜在风险的权衡。与其说是“不直接帮助”,不如说是美国选择了“间接但实质性”的援助方式,以避免将冲突升级为更大范围的对抗,特别是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阅兵”顾名思义,就是军队接受检阅,展示装备和训练成果的一种仪式。它有国家层面的大型阅兵,也有军种内部的阅兵。说到美国为什么不像俄罗斯和朝鲜那样频繁地举行大规模的地面部队阅兵,这背后其实涉及了美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军事战略以及政治考量。美国为什么不“大规模地.............
  • 回答
    美国国会近期对俄罗斯施加一系列追加制裁,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博弈。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动因以及与对华政策的对比。美国国会对俄罗斯追加制裁的考量:从美国国会层面来看,对俄罗斯实施追加制裁,其核心驱动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俄乌冲突的持续与升级: 这是最直.............
  • 回答
    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与俄罗斯不同,其强硬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策略选择。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的相互依存与战略的考量: 高度的经济联系: 这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全球化紧密相连,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
  • 回答
    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在气动外形上与俄罗斯的苏33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选择苏33作为模仿对象,而不是美国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或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技术引进、历史背景、实际需求以及相对可行的路径。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