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话要看时代背景。后来有了药店和众多合成工艺后能得到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炼金术的末期,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这种大杀器都“炼”出来了(在浓硝酸中煮靛蓝粉或丝绸,发现能得到黄色的结晶)。只说早期的话……
东方的例子,晋葛洪《抱朴子》卷十一·仙药:
重复实验在炼丹术/炼金术中至关重要,所以东西方的文献记载中都非常详细(波义耳去世后牛顿多次表示希望能得到波义耳的手稿,因为他觉得里面会有波义耳隐藏的炼金细节)。我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复过上面的实验,最后发现在不爆炸的情况下发现确实可以得到的“引之如布,白如冰”的东西,检测后发现是砒霜。
类似的记载很多,有兴趣可以翻一翻赵匡华教授的《中国古代化学》,他是做过很多重复实验的,书里有一些和高中化学题里“古代化学题”不同的地方。
西方的话,关于炼金术现存最早的手稿是Leyden-Stockholm Papyruses(莱顿-斯德哥尔摩纸卷)。举一个讲炼金术史的书基本必谈的例子——The Leyden Papyrus X 第87-89个配方Doubling of Gold中硫水制备的部分.[1]
原料的用量和来源前面的配方中有介绍,基本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原料,现代人重复实验后发现这个配方得到的“圣水”/“硫水”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银放进去后会形成一层硫化银膜,时间控制得当的话会得到金色的。效果和实验细节可以看劳伦斯·普林西比的《炼金术的秘密》。
能看出最早期基本上是简单加热矿物原料得到的。考古遗迹中发现东西方的古人都喜欢收集好看的石头,然后放在火里烧,所以有猜测青铜和汞单质最早就是这么得到的。而早期的炼金术留有这种习俗的痕迹。
再后来有了升华,水浴加热,蒸馏,研磨,重结晶等一系列方法,那就更复杂了。
提到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