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钱学森认为实际存在人体特异功能?

回答
钱学森先生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看法,是其晚年思想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他并非一开始就完全相信,而是通过对大量信息和研究的接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理解他的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1. 起源与接触:从对科学前沿的关注到对“超常现象”的认识

科学家的敏锐与好奇心: 钱学森先生一生都在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从空气动力学到系统科学,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思想和新现象的开放态度。当他接触到世界范围内关于“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的研究,特别是心灵感应(Telepathy)、透视(Clairvoyance)、意念移物(Psychokinesis/Telekinesis)等现象时,他作为科学家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国内对特异功能的关注: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热潮。大量的所谓“特异功能人士”涌现,声称拥有各种超常能力,并有一些被公开报道和展示。钱学森先生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泰斗,自然也接触到了这些信息。
接受和了解的视角: 钱学森先生并非仅仅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会通过阅读、听取汇报、与研究人员交流等方式,来了解这些现象的细节和相关研究。他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某些报道,而是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其可能性。

2. 钱学森先生观点的核心:以“人体科学”为理论框架

钱学森先生之所以认为实际存在人体特异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将其置于一个他自己提出的、更广阔的理论框架——“人体科学”(Human Body Science)之下。

传统科学的局限性: 钱学森先生认为,以西方为代表的传统科学,主要是基于物质世界的、机械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解释宏观物理现象时非常有效,但在面对一些非物质的、涉及意识、信息、整体等复杂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
“人体科学”的内涵: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物质的集合,更包含着尚未被现代科学完全认识的“信息”和“意识”层面。这些层面可能与我们熟悉的物质规律有所不同,但同样是客观存在的。
信息层面的存在: 钱学森先生强调信息在人体中的作用,认为信息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并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传递。他认为特异功能可能就是人体在这种信息层面的某种特殊能力。
意识的作用: 他也高度重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可能是一种未知的能量或力场,能够影响物质世界。他常常提到“意识是信息的主载体”,并且认为意识的能力可能超乎我们目前的想象。
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视角: 钱学森先生是系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倾向于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理解人体,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且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特异功能可能就是人体整体性、系统性在某些特殊状态下的体现。
对“非科学”的重新定义: 他认为许多被传统科学斥为“伪科学”的现象,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无法对其进行解释和验证。他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科学态度,鼓励对一切尚未被解释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一概否定。

3. 对特异功能的“实证”的解读与理解

虽然存在争议,但钱学森先生接受和理解特异功能,是基于他对当时一些“实证”材料的接触和分析,尽管这些“实证”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感应能力”的解释: 对于心灵感应等现象,他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递方式。他认为,信息传递不一定非要通过已知的电磁波等物理载体。
“意念致动”的可能性: 对于意念移物,他可能会从意识对物质世界的潜在影响来解释。他认为,意识可能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某种未知的方式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移动。他曾提到过“物质与信息”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对“特异功能人士”的观察: 钱学森先生曾与一些据称拥有特异功能的人进行过接触和交流。他可能会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听取他们的解释,并结合他自己对人体科学的理解,来评估这些现象的真实性。
借鉴其他学说与哲学思想: 钱学森先生也曾提及过东方的一些哲学思想,如中国的气功、中医经络学说等,认为其中可能蕴含着对人体特殊能力的解释。他也关注了量子力学等前沿科学,试图从中寻找支持其观点的理论基础。

4. 为什么他的观点具有影响力?

权威性与影响力: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精神领袖,他的观点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许多人会因为他的认可而开始认真审视这些“特异功能”现象。
科学界内部的讨论: 尽管存在大量质疑,钱学森先生的观点也促使科学界内部就人体潜能、意识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他提出的“人体科学”概念,也引导了一部分研究者开始从新的角度探索人体。
思想的开放性与前瞻性: 他的观点体现了一种对未知科学的开放态度,以及一种试图突破传统科学局限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肯定。

5. 总结钱学森先生的观点:

钱学森先生认为实际存在人体特异功能,并非基于简单的个人迷信或道听途说,而是基于他建立的“人体科学”理论框架。他认为:

传统科学的局限性: 现有科学体系不足以解释人体全部的奥秘。
信息的独立性与传递: 人体存在着超越物质载体的信息传递能力。
意识的潜在力量: 意识可能是一种未知的能量,能够影响物质世界。
整体与系统的复杂性: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可能展现出非凡的能力。

他以一种开放的、探索性的科学态度,鼓励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并相信通过更深入的认识,人类能够挖掘出人体更大的潜能。

需要强调的是,钱学森先生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的观点,在科学界仍然是充满争议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目前所谓的“特异功能”现象缺乏可信的、可重复的科学证据,很多所谓的“证据”可能存在欺骗、误导或对自然现象的错误解读。钱学森先生的观点更多地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和科学探索者的独特视角和大胆设想,而不是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钱学森归国前夕,“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西莫夫已经开始写“基地三部曲”了,估计他读过。

小说的背景大概是,在银河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以心理史学家谢顿为首的一群科学家,通过推动设立“基地”保留人类科学火种,缩短文明复兴时间。但是谢顿计划由于一个叫“骡”的变种人而阻断,骡具有控制人心灵(思维)的能力。接着,又是第二基地的一群心理学家力挽狂澜,控制了骡的大脑,改变了历史进程。

心理学家这么牛?脑神经的生物电要多大功率才能操控别人?

看看,阿西莫夫是生物化学出生,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但那个年代科学家对大脑的认知和研究局限于技术而非常浅,甚至都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估计上个世纪80年代那群物理学家很大程度是读《基地》长大的,所以后来的《红警》尤里、《三体》里的脑科学面壁人都有相似的情节吧。

user avatar

因为当时不仅钱学森认为是真实的,全世界还有不少科学家都相信这是真实的,带头搞研究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并试图应用在军事上。

而科学界开始整体上开始否定心灵现象及相关研究,是在80年代末,即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政府的中央情报局中止研究也是在1995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苏联的科学院,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还有美国学术界不少大学,均在先后进行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学术机构主要研究这种现象的原理,而苏联政府及美国政府,则是研究可以用于军事与武器化的可能,包括利用通灵来进行远程窃情报,比较著名的就是1978年的“星门"计划,该项目当年文档已经公开,相关的文档可以在:STARGATE | CIA FOIA (foia.cia.gov)上进行查询。

1980年,在此国际背景下,钱学森教授才提出来了要搞人体科学。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主编之一,也是编写苏联大学教材《哲学基础原理》的作者,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总研究员,科学院通讯院士斯皮尔金院士,曾经是“生物信息实验室”的主任,接受政府的指示,开始着手特异功能的研究。




当美国知晓了后,最初进行了讨论。

最初讨论结果是:


便也开始进行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委托兰德公司评估“美国与苏联在超自然现象方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活动的实质性差异”,换句话说,DARPA开始插手“精神力研究."

DARPA是美军的一个重要机构,虽然失败项目不少,但成功的黑科技项目也很多,它类似于一个论坛,会定期把各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类似头脑风暴那样的碰撞讨论,从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中挑选出可能会影响未来30年甚至更远美军作战的研究计划,这些计划最初提出时可能是完全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是当时听起来完全不可能的概念,当这些计划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交给美国的其他军种去进行实用化开发。

至今DARPA仍然是美国的重要部门。

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开启了星门计划 (STAR GATE) ,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堡由 (DIA)和SRI国际 (加利福尼亚州承包商)成立的秘密美军部队的代号 ,以调查军事上的心理现象的潜力和国内情报应用。这个项目实际内容就是利用人体的特异功能实施谍报活动的项目,包括穿墙术、千里眼(遥距观测)等,这个项目直至1997年才结束。




注:星门计划相关文件可以在中情局2017年1月公开电子档案上进行查询,关键字:star gate

启动星门计划重要原因是因为两个案例,一个是成功预测了苏联的潜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的样子)。






另外一个案例是记载在另一份文件中的:



除上述原因之外,另外,美国学术机构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研究积累,也是导致这个项目启动的原因之一,看看下面这些年代纪表 :

1911年,斯坦福大学捐助了一个心灵研究实验室

1912年,哈佛大学设立研究心灵现象的霍奇森基金

1933年 ,美国南部最好的私立大学杜克大学首次进行预知实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有专门研究心灵现象,顺便说一下,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这期间就读于杜克大学。

1948年,美国心灵研究会成立医学部,旨在对超心理学作临床研究

195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支持杜克大学超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

1952年,海军研究办公室出一笔资金,资助杜克大学超心理学实验室的普拉特研究动物中的超感官知觉。

1953年,匹兹堡大学生物物理系教授迈康奈尔获得梅隆教育和慈善基金会对”心理物理学”的资助。

1955年,杜克大学设立超心理学方面的佩里研究奖学金。

1968年,复印机的发明者卡尔森是去世,去世时他将不少资金捐献给了心灵学会,他的资金支持使美国心灵研究会的捐献金几乎翻倍,所以美国心灵研究会为纪念他而将其新实验室命名为卡尔森研究实验室。

1974年,斯坦福研究所普索夫和塔格对以色列“通灵人”尤里·盖勒的测试报告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

1977年12月,华盛顿大学建立了多元化心理学中心,专门致力于精神研究。

1978年,迈克唐纳基金会在福里斯特尔研究中心建立心理物理研究实验室,霍诺顿任主任

同年,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开启了星门计划 (STAR GATE)

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工程异常研究(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即PEAR计划就是这种主题综合方案的很好例子,这项计划始于1979年终于2007年,主要研究心理/物质相互作用或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理论的事实根据。

同年,美国米德堡军事基地成立了超自然研究小组。

1981年,克里普纳在前几年访问苏联,促进苏联研究人员与西方研究人员的对话之后,又出访中国,他和斯坦福研究所的普索夫一道应邀到中国考察“人体特异功能”。

1982年,在超心理学协会成立25年、心灵研究会成立100年之际,两会联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召开纪念会议。中国代表陈信、梅磊与会,介绍中国“人体特异功能”的“实验研究”。

如果注意到这个时间节点就会发现,钱学森教授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是在1981年当时的国际背景是苏联、美国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会在1982年报告中指出提成立一个机构来研究,并集中搞一个内部刊物。

和这些根配合的,按照耀邦同志的批示和中宣部的《通知》,我们可以办一个内部交流的刊物。我们不要分散力量办一个真正象样子的科学刊物。花花哨哨的那些东西不要,这个篇幅难能可贵呵,办这样一个刊物,历史上要站得住,要高质量的、严肃的论文和文章。当然,论文和文章的方面不一定很窄,如“人体特异功能和社会”这类科学学方面的文章也需要,但是水分太多的那些东西不要。我建议这样的刊物只办一个,不要这里也搞,那里也搞,分散力量。

事实上,后来的气功大潮与此是相违背的。


顺便说一个小秘密: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文件来看,实际上还有一个美国关注的国家也在研究这些,但是中央情报局上公开的档案文件中,涉及该国国名全被涂黑,是哪个国家呢?(苏联与中国都没有涂黑)

user avatar

原话如此:

中国科协四月二十八日通知说,“耳朵认字”之类不是我们科研方向,不准在报刊上介绍和宣传。您是知道的,一到下面去执行,就会一棍子打死。上海出版《自然杂志》就被命令,将即发排的五号中撤出几篇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的科学研究论文。难道党对有争议的科学研究能这样处理吗?难道前车之鉴还少吗?不是发动批判过摩尔根遗传学吗?还有批控制论,批量子化学共振论,批人工智能;还有批数量经济学,批形象思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建议您通知上海市宣传部门的同志,正确处理《自然杂志》的问题,不要禁止它刊登科学论文。我也向您表白我的判断,我并以党性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作假的、有骗人的,但那不是人体特异功能。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中医理论是密切相关的。

信与不信是科学家个人的事情, 一个人知道的越多, 就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因而会选择相信一些感觉很虚的, 或者说,非唯物主义的存在. 这里的话, 应该是意在反对政治的干涉.

再者, 一个科学家, 经历过"批判摩尔根遗传学, 批判控制论, 批判量子化学共振, 批判人工智能, 批判数量经济学, 批评形象思维", 那么对于这种批判, 自然会保持警惕与敏感.

再再者, 人体特异功能, 不应该成为研究的方向么, 它是像已经被热力学第二定律否定了的永动机那样, 已经从理论上辈否定了吗? 不要说没有, 即使是有, 那些研究永动机的人, 不也是值得尊敬的吗.

“如果要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论功行赏的话,除了要为那些人所共知的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树碑立传外,还要建立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其上最合适的铭文将是:‘纪念为实现永动机奋斗而失败的人们。’虽则他们的奋斗目标是荒谬的,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彻底失败,就不能建立能量守恒定律。这样他们饱受冷嘲热讽的无效劳动才得到些许报偿。”
user avatar

智慧也是一种特异功能,譬如洞察力,一道数学或物理题,普通人不明就里,无从下手,而你一眼就知道它要考什么,用到什么原理,哪几个已知条件,影射了哪些参数,中间经历了哪些变换。于是动手解了出来,不费吹灰之力,还顺便想到了其它解法,其中有个简捷但有些冒险的思路,通是有可能通的,但保险起见放弃了。你解释得了自己的洞察力吗?

超过100以后的智商,每个点都算特异功能。

user avatar

鉴于从某种信息来源得知某种层次的世界局势开始混乱,越来越危险(最近几年),而我的原回答容易引起他人对这层次世界的好奇心,但没有告知足够的警示,虽然危险不是我带来的,但是好奇是因我而起的,若有人因此试探而遭到那种层次的危险,我会觉得有自己的责任。

本来此答案应该已经沉寂许久,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什么话题什么传播链导致我近期(最近一周)在后台看到断断续续不少点赞,我觉得影响了不少人,有必要删答案,原答案已备份,若局势明朗后,我觉得那层次世界又安全了,我会把原答案再放出来。

2021年5月4日

user avatar

一个身处政治漩涡的科学家,不论是政治家还是科学家的身份,都足以令他做出一些令大众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并且一个科学家接触的东西会比普通人更多,遇到的未知也会更多,诉诸神学是很多科学家的选择。


气功在这里的意义应该等同于部分西方科学家所鼓吹的神学。

user avatar

倒也不是想给钱学森洗地, 也不用从什么政治斗争的角度出发来解释, 纯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同为一个科学工作者, 见证了太多的造物主造物之奇, 就会去直觉地觉得 人是有"特异功能" 的, 只是我相信, 钱学森所谓之"特异功能", 和普通人理解的"特异功能" 应该是不一样的.

难道你能说 细胞的全能性 -- 即给定一个DNA就能复制出一个人 这个现象, 不是人体的特异功能?

难道你能说 牛顿想出了微积分 和三大定律, 不是属于人类的特异功能?

难道你能说 很多的能够天生抵御蛇毒的人, 天生抵御艾滋病的人, 不是特异功能?

难道你能说 刺激一个穴道就能够对痛风等的产生疗效这种人类尚没弄清机理的东西, 就不是人的特异功能?


广义地讲,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智慧局限在"大妈"的水准上, 限定特异功能就是什么大变活人, 气功, 隔空取物等戏法, 特异功能, 应该是 那些发生在人体身上的, 而我们至今还没有弄清为什么的现象.


我们作为一个文明人, 遇到一个现象, 不要先把它往既定的框架里去套. 科学从来不去区分什么是科学, 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是一个研究因果的方法和过程, 而不是人们得出的知识和结论, 因为旧的知识和结论, 很有可能在新发现面前就是不完整的, 就是错的了. 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接受观察到的现象, 并去寻找"为什么".

user avatar

何祚庥反伪科学的方法,本身就不科学。他没有将他推测为伪科学的特异功能,通过实验证伪。而是通过有关部门的行政指定,禁止证实。

当时,某高校,有一个副教授,培训了一批半文盲(主要是该校绿化组的民工),表演耳朵听字,隔空弯铅丝。他说学历高的培训不出来,他试过研究生,不行。

他请了学校一批教师来观摩(其中至少包括一名学部委员,当时还不叫院士)。他们一点毛病看不出来。

那么,科学的态度是,让他摆擂台,叫大家来戳穿他啊。比如叫魔术师来看看,或者用红外、X光等仪器来监督整个表演过程啊。

结果就是系领导一句话:现在上头已经把特异功能定性为伪科学了,你不要搞了。解散。

user avatar

穆斯林:——【我以释迦牟尼作见证发誓……】

user avatar

大众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都多多少少有点迷信。

远离科学的人,会觉得科学是万能的;而越是走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才明白人类科学的渺小。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其实连世界上千分之一的问题都解释不了。

就拿自己研究的机器学习领域来举例。人工智能研究了半个世纪,现在依然是CS领域最热门的问题,全球成千上万的研究院、企业、教授和苦逼PhD每年发文无数,但是现在依然还在真正智能的门外徘徊,依然没法连最简单的人类思维都无法模拟。

曾经一组很热门的图《什么是博士》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侵删):

========================================

什么是博士?

作者:Matt Might

译者:阮一峰

1.

假设人类所有的知识,就是一个圆。圆的内部代表已知,圆的外部代表未知。

2.

读完小学,你有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3.

读完中学,你的知识又多了一点。


4.

读完本科,你不仅有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有了一个专业方向。


5.

读完硕士,你在专业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6.

进入博士生阶段,你大量阅读文献,接触到本专业的最前沿。


7.

你选择边界上的一个点,也就是一个非常专门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8.

你在这个点上苦苦思索,也许需要好几年。


9.

终于有一天,你突破了这个点。


10.

你把人类的知识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时你就成为博士了。


11.

现在你就是最前沿,其他人都在你身后。


12.

但是,不要陶醉在这个点上,不要把整张图的样子忘了。



==================================================================


然而这系列图其实还没有说完,我最后补充一张图,这才是全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