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判断。
题主提出的有关平、马良、糜芳、士仁、潘濬、习珍、习宏,一共是七个人,而且这阵容也确实不好看。如果是玩游戏,肯定会觉得刘备没留什么像样的人才,但现实是荆州官员的数量远远超出想象。
刘备控制了东汉荆州的原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按桓帝时期的设置为42县,刘备时期只多不少。各县的吏员按晋书记载是22人到114人不等,加上郡府和州府人员,自己算算有多少人。
刘备东征失败后,驻扎江北的黄权带兵投降了曹魏,被封侯者42人,拜将者百余人,投降官员共计318人。除黄权外领头的是南郡太守史郃,史郃顶替的就是之前糜芳的位置,请问史郃是谁,能力几何?
权及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诣荆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绶、棨戟、幢麾、牙门、鼓车。权等诣行在所,帝置酒设乐,引见于承光殿。权、郃等人人前自陈,帝为论说军旅成败去就之 分,诸将无不喜悦。赐权金帛、车马、衣裘、帷帐、妻妾,下及偏裨皆有差。拜权为侍中镇 南将军,封列侯,即日召使骖乘;及封史郃等四十二人皆为列侯, 为将军、郎将百余人。
庞统传里记载他弟弟荆州治中从事庞林也跟随黄权降魏,是42个封侯者之一,最后官至钜鹿太守。钜鹿太守五品二千石,属于国家中高级官员,要写进三国志可能有点难,但政绩突出关系过硬的话,被写进魏书魏略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这318个人里,有多少个像庞林这种情况的?
南郡太守史郃和荆州治中从事庞林等人明显是刘备为夺回荆州后准备的新班底,是抽调官员临时搭的班子,没理由认为关羽败亡前的旧班底在人数和质量上还要更差。
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
孟达在北攻房陵前是宜都太守,也属于荆州的官员,关羽北伐时拿下了曹魏的南乡郡。陆逊袭击荆州时,吴书给他列出的战功表上包括宜都太守樊友、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蜀将詹晏、陈凤,大姓文布、邓凯。这些内容看得人头都快大了,都tm是谁?自然而然地,这些人很容易被看作是无能之辈。
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
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首尾西方。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所能评判的依据只有史料记载,于是记载牛逼→能力牛逼。但这个推论反过来是不成立的,即能力牛逼不能推出记载牛逼,我们评判的依据从一开始就是不准确的。
一个人会不会被史料记载下来有着诸多的机缘巧合,比方说杨仪也是关羽手下的官员之一,他因为先后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而平步青云。但反过来说,如果关羽没有派他去成都汇报工作,他的升迁速度不会那么快,甚至可能死于关羽北伐期间。而如果杨仪最后没有因为诽谤朝廷而被废,都不一定在三国志里有传,三国里缺乏记载的高官遍地都是,蜀汉尤甚。
现在因为杨仪有了传,所以就顺带写了几句表现其为官才能的话语,于是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了能吏的印象,在这群荆州官员里一下子便显得鹤立鸡群。如果杨仪没有这份经历,大家是不是也会把他当成普普通通的路人,甚至多半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就算陈寿写了他,但还要考虑陈寿的史料来源以及个人情感卷入,比方说陈寿祖上和他有过节或者有交情,所以没写他的优点或者放大他的优点,这样一来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不是又有不同?再反过来想想,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有关杨仪的史料里,又能描绘出这个人物的多少?
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另一方面,与关羽一同被擒杀的都督赵累属于荆州大将,他显然没那么好的机遇能够在史书里留下几笔,人生直接终结在了荆州,除此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杨仪固然有能力,但赵累更是关羽的心腹,前期水淹七军难道就没有荆州武将团的功劳?如果依据现有记载将二人分别评判为能吏和凡才,这合理吗?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就现有资料来说,除了极少数特例,我并不认为有对当时的多数人物做出细致评判的条件。
水平的话,不好说。留守荆州的官员给我的感觉是强干弱枝,主城基本上是一群精英,而各郡的一把手感觉没几个靠谱的,关键时刻一把手反而不如他们的下属给力。吕蒙袭三郡也好,白衣渡江也罢,抵抗的都是下属,投降或跑路的都是太守。
为什么我说主城留了一群精英呢?因为威震华夏不是关羽一人能做到的,人的精力有限,工作效率有限,假设关羽没什么帮手,那你给他一天240个小时他也不够用。等到关羽把很多精锐调去打襄樊的时候,精英也被抽走了大半,留守后方的多半为平庸之人,或怯懦之人。
湘水划界后的零陵太守我不知道是谁?不知道还是不是郝普?如果还是他,那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先主了。郝普虽然是被骗才投降的,但是这本身就说明他智谋不够,如果再把他留在零陵郡当太守,是有隐患的,郝普这种人不如把他调到蜀地去当官。看来先主还是太仁慈了。
长沙太守廖立,打都没打就跑了(或者投降了),要知道长沙郡在刘表手里是重点经营的一个据点,刘磐、黄忠以此为据点多次骚扰得东吴鸡犬不宁。这里即便兵力不足,那依托黄忠建立的防御工事也能小扛一阵,等待援军也不是做不到。廖立不战而逃直接让东吴水军从洞庭湖长驱直入攻打荆南,想打哪就打哪。没留名的桂阳太守和零陵太守郝普都是被廖立坑了。
再来说说宜都太守樊友。此人是接替孟达的宜都太守,而这个人也是个不战而逃的主,导致宜都郡被迅速攻占,这下关羽连回川的路都被封死了。文布邓凯这群抵抗者心里苦啊!宜都太守樊友逃跑带来的恶劣影响,学者宋杰在其作品《三国兵争要地攻守与研究》里也提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