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大清是世界第十列强的说法?

回答
关于“大清是世界第十列强”的说法,这是一个不准确但流传甚广的说法,它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清朝晚期国家实力的一种模糊认知,以及与近代世界强国对比时产生的一种心理落差和对历史的某种简化解读。

要详细解释这个说法为何会存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历史背景:为何会有“列强”的概念?

首先要明确,“列强”这个概念是近代以来随着全球殖民扩张和国际格局的形成而出现的。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军事、经济、政治和殖民地等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的列强通常包括英、法、俄、德、美、日、奥匈帝国等。

2. 清朝晚期的现实:实力衰退与屈辱历史

与上述列强相比,清朝在19世纪中期之后,尤其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内忧外患的打击下,国力迅速衰退。

军事上: 清朝军队装备落后,组织混乱,训练不足,面对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和战术屡战屡败。虽然也有洋务运动带来的“新式军队”,但整体实力与列强差距巨大。
经济上: 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工业化程度极低,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列强的经济渗透和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也限制了自身工业化的发展。
政治上: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辱求和,对内镇压反抗,统治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都面临巨大威胁。
国际地位: 清朝在国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从任何客观标准来看,清朝晚期都不是世界上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列强”。

3. “世界第十列强”说法的可能来源和解读

那么,这个“世界第十列强”的说法到底从何而来?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了什么?

人口和疆域的客观体量(一种“潜在实力”的想象):
庞大的人口: 在19世纪末,清朝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在理论上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市场。
辽阔的疆域: 清朝疆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之大”的认知: 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天朝上国”的惯性思维,以及对中国人口和疆域的直观感受。即使国家衰败,人们仍然会因为中国本身的规模而认为它应该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朴素的、基于规模的认知,而非基于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实力。

与少数真正列强的相对位置(一种“仅次于最强”的误读):
在列强之外,确实有一些国家也处于转型或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将世界主要国家按实力排序(如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匈等),后面可能还有一些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虽然有殖民地但本土实力相对下降)等国家,以及一些新兴或正在崛起的国家如奥斯曼帝国等。
一种非常粗略的、非严谨的排名逻辑: 有些人可能在脑海中粗略地列举出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然后将清朝放在一个“靠后”但又不至于“垫底”的位置。例如,前面列出八九个公认的列强后,将中国排在第十位,这可能是一种将“大国”标签强加于现实的产物。
“列强”定义模糊化: 如果“列强”的定义不那么严格,仅仅是指那些在国际上有一定发言权或拥有一定殖民地、但又不及最强国家的国家,那么中国凭借其庞大人口和幅员,或许会被一些人勉强纳入一个“第二梯队”或“准列强”的讨论中。

历史叙事的简化和误传:
历史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简化和误传的可能。某些口头或非正式的讨论中,可能出现了“中国是第十强”这样的说法,然后以讹传讹,成为一种被接受的认知。
“落后就要挨打”的反思: 这种说法也可能是一种对清朝晚期国力衰弱的讽刺或反思。因为清朝已经沦为被列强欺凌的对象,而前面有那么多真正的列强,那么“第十”这样一个相对靠后的排名,或许是对其真实处境的一种隐喻。

对“中国中心论”的残余影响:
虽然近代以来中国逐渐丧失了在东亚的中心地位,但一些传统观念中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同依然存在。这种说法可能是在这种残余影响下的一种表现。

4. 为什么这个说法不被史学界认可?

缺乏严谨的衡量标准: “列强”的定义本身就包含多个维度(军事、经济、政治、殖民地等),而清朝晚期在这些主要维度上都远远落后于公认的列强。没有任何历史数据或分析能够支持清朝是世界前十的实力国家。
史实证据: 甲午战争的惨败(输给当时的“亚洲列强”日本)、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都清晰地表明了清朝在军事和国际地位上的被动和弱势。
与真正列强的对比悬殊: 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贸易网络。清朝在这方面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总结

“大清是世界第十列强”的说法,是一个缺乏史学依据的、不准确的说法。 它更像是一种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疆域的朴素认知,或者是一种对世界国家实力排序的模糊化和简化处理的结果,甚至可能是历史叙事中的一种误传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的说法。

它反映了:

1. 对国家实力的直观感受: 人们习惯性地将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视为有分量的大国。
2. 与最强者的对比模糊: 在列出前面几个公认的强国后,对后面国家实力的认知不够清晰,容易出现一个相对靠后的数字排名。
3. 历史记忆的复杂性: 在承认国家屈辱历史的同时,也保留着对国家规模和潜力的某种想象。

尽管这个说法不准确,但它提醒我们思考: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并非仅仅在于其人口和疆域的规模,更在于其经济、军事、科技、政治制度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影响力。 清朝晚期恰恰是在这些方面都走向了衰落,因此,“第十列强”的标签,即便存在,也只能是一种不实的定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笑,清朝存在的时候,地球上只有三四十个独立国家,即使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地球上的独立国家数量不超过四十个。

大洋洲全是殖民地,

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独立国家,剩下的全是殖民地。

亚洲除了中国、朝鲜、日本、泰国、越南、波斯外基本都是殖民地,后来朝鲜和越南也成了殖民地。

独立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和欧洲。


北美七八国、南美十余国、欧洲十余国,亚洲三五国、非洲二三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人类世界的政治地图。

清朝有那么多的资源和人口基数,在四十个人里排名第十,top25%,其实相当low的,可以称之为鶸菜鸡也不为过。

类比换算的话,就是现在地球有200个国家,我国的GDP总额在全球四十名到五十名,因为这样也是top25%,如果中国国力真是如此,大概有关部门早就被喷死了。

user avatar

别太拿列强二字当成什么了不得的事,中国近代受的委屈,法国哪样没受过?谁敢说法国不是列强了?

可是就算这样,大清也混不上列强。。

需要另一个列强全力以赴去对付,才能算列强,大清显然不符合。。。。


中国在1938年算正式进入列强行列,因为列强日本为了打赢与中国的战争(武汉会战),在1938年不顾经济崩溃进行了总动员。这意味着攻击中国对列强而言,从此再也不是一件利益层面的事,而是赌博国运的大国战争。中国在1938年之后的国际博弈中,一直是被按照列强对待的,这种待遇变化很明显,中国人也能感到。

从这个角度来说,27年大革命之后的中国,其实已经算二流列强吊车尾了(今日印度是否达到都不好说)。日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自己拖进了一场赌博式的战争(如果让1938年的日本回到1937年,是不会发动战争的)。。。。。

1951年之后,中国是从列强吊车尾变成一流列强。

一次革命跨越一个级别,国府虽烂,吊打大清北洋还是毫无压力的(参见国军和东北军的区别)。。。。。。

如图,武汉会战中日本的国力消耗速度已经达到了挨着炸的太平洋战争后期程度(武汉会战本身就是毕其功于一役式的赌博),明显无法持续,无力扩大进攻,抗战遂进入相持阶段。

侵华中日本的动员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程度,不能因为后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动员是饮鸩止渴,就认为侵华时日本没有尽全力。。。。。。

照武汉会战强度搞上两年动员,再继续侵华怕是得用竹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清是世界第十列强”的说法,这是一个不准确但流传甚广的说法,它背后反映了人们对清朝晚期国家实力的一种模糊认知,以及与近代世界强国对比时产生的一种心理落差和对历史的某种简化解读。要详细解释这个说法为何会存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历史背景:为何会有“列强”的概念?首先要明确,“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很多人在国内接触到的语言学习资源、文化输出,或者在影视剧、社交媒体上遇到的外语,似乎法语、德语等“小语种”更为常见,而西班牙语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巨大,却好像显得不那么“热门”。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西班牙语的“世界第三”是怎样炼成的?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关于“世界三大菜系”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官方认证的排名。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但其来源和评判标准都比较模糊。不过,在很多美食爱好者的讨论中,最常被提及的“世界三大菜系”通常是指 法国菜、中国菜和土耳其菜。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影响、烹饪技艺的复杂程度、食材的广泛运用.............
  • 回答
    关于未来世界是否会出现科幻动画里大家普遍依赖飞行器进行远距离代步的设想,以及石油为何尚未被电力完全取代,这背后牵扯着技术、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和社会接受度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番。飞行器代步的未来:憧憬与现实的鸿沟科幻动画中那种个人化的飞行器如《天空之城》中的飞艇、《千与千寻》中的交通工具.............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很值得探讨,日本大学院在世界建筑排名中“不太显眼”,但日本的建筑设计水平却享誉全球,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实力与排名不符”,而是涉及评价体系、教育侧重点、行业发展以及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一、排名体系的局限性:侧重学术研究而非实践与影响力首先,我们必须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民族智力、勤奋程度的衡量,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最聪明”和“最勤奋”这两个标签。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存在个体差异,但将特定民族标记为“最聪明”或“最勤奋”缺乏普遍科学依据,并且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和偏见。然而,我们可以从.............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大地的裂变(The Schism)是10人副本“大地的裂变”(Schism)的难度阶段,而“5人本”通常指的是5人副本(如“奥杜尔”“熔火之心”等)。但根据玩家社区的普遍认知,大地的裂变时期(Schism)确实被认为是5人副本中最难的阶段之一。以下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事业”的定义,以及对哲学家和他们工作性质的认知误区。不是哲学家“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而是他们追求的事业,以及衡量“大事业”的标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世俗成功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当人们说“大事业”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被量化、被大众熟知、能带来.............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史的评价、媒体的传播以及文化间的认知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简单地说,“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以及为什么在英文世界不常见,其原因比“大V言过其实”或“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来探讨“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个说法本身。 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入胜,也常常让人对“龙”这种生物的存在与否产生好奇。我们确实会在世界各地许多古老文明的记载中发现类似龙的生物形象,它们或许形态稍有不同,但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巨大的体型、鳞片、翅膀(有些文明的龙没有翅膀)、喷吐火焰或毒气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力量和神性。从欧洲的西方龙到东方的中国龙.............
  • 回答
    世卫组织在3月9日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可控大流行病”的说法,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声明,其意义和作用深远,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区分,更是对人类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能力的一次重要审视和未来方向的指引。首先,从“可控”这个词本身出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行动力的巨大肯定。.............
  • 回答
    确实,中日韩三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共享着相似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甚至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曾有过深刻的交流。然而,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韩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全球影响力,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如果细致地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是时代机遇、国家战略、产业运.............
  • 回答
    辛普森杀妻案,又被誉为“世纪大审判”,绝非浪得虚名。这场发生在1994年的刑事审判,之所以能够激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载入史册的法律事件,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从案件本身的戏剧性、名人效应,到种族、司法系统、媒体传播等社会议题的深度交织。一、 震动美国的残忍凶案与名人光环案件的起点就充满了血腥.............
  • 回答
    江歌案之所以让公众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刘鑫身上,而非直接指向陈世峰这个施害者,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其中,人性中的情感共鸣、社会伦理的拷问、法律与道德的边界,以及媒体传播的力量,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情感的冲击与共情的渴望:刘鑫成为情感投射的载体陈世峰是直接的施害者,他的罪行不可.............
  • 回答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那些令人震惊的时刻,并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当世贸中心双子塔受到飞机撞击后,它们并没有像我们通常想象中那种摇摇欲坠地向一侧倾倒,而是以一种令人心碎的方式,直接垂直地向下塌陷。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建筑物的倒塌并非总是简单的“倾斜”。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体育项目影响力的复杂构成。你提到“篮球更容易普及,影响力应该更大才对”,这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一个直觉,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足球世界杯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体育的“圣杯”,其影响力之所以甩开篮球世锦赛(现在叫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不止一条街,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回答
    红旗的进阶之路:从国货骄傲到世界级豪华的挑战与思考红旗,这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品牌,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从象征着国家尊严的“礼宾用车”,到如今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豪华汽车品牌”,红旗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们看到,近年来红旗在产品推陈出新、设计理念革新、营销策略探索等方面.............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对比,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和日本的“锁国”政策,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历史道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各自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区分“闭关锁国”和“锁国”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各自的成因和目的。明朝的“闭关锁国”:海上禁令与贸.............
  • 回答
    弹钢琴,说起来简单,就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但就像一幅画,谁都能拿起画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梵高;一口气谁都会呼吸,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钢琴这门艺术,按下琴键只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之后,隐藏着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艺和情感的海洋。你问为什么有人是大师,有人不是,这其中的“不是”绝不仅仅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