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解体,俄罗斯为什么能占大部分领土?

回答
苏联解体,俄罗斯能够继承大部分领土,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民族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俄罗斯“占有”,不如说是它在新的国际秩序下,作为苏联主体国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继承者。咱们细细道来,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一、历史的延续与“继承国”的身份:

最根本的一点,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就是苏联最主要的加盟共和国,而且是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主体。沙皇俄国和苏联这两个政权,尽管性质不同,但核心都是围绕着俄罗斯民族和其文化展开的。苏联解体,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这个庞大的国家实体崩溃了,但作为这个实体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并没有像其他加盟共和国那样独立出去,而是直接转化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公司倒闭了,但它的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还是原来那个核心部门的经理,那么这个经理自然而然地就接手了这个核心业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俄罗斯就是那个“核心业务部门”,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政府,说白了已经无力维持国家的统一,中央权威旁落,地方加盟共和国虽然有名义上的独立意愿,但真正主导解体进程的是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联邦政府。

当苏联的领导层,包括戈尔巴乔夫,已经无力控制局面,而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迅速抓住了机会,在1991年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CIS)。这个协议的签署,从法律和政治操作层面,标志着苏联的终结,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方,俄罗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的地区秩序的塑造者和稳定器(至少在理论上)。

二、实力与影响力是关键的“筹码”:

别忘了,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就已经是苏联的绝对核心。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人口上,俄罗斯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军事力量: 苏联解体时,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核武器库、军队的大部分装备、军工生产能力,几乎全部被俄罗斯继承。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军事上依然是世界级的强国,这种军事实力是其在处理边界问题、维护地区稳定(或者说影响力)上的重要后盾。其他新独立的国家,虽然也有自己的军队,但与俄罗斯相比,实力差距巨大。
经济基础: 尽管苏联解体导致经济陷入混乱,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工业基础和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这些构成了其经济的底盘。其他加盟共和国虽然也有工业,但很多是为整个苏联服务,或者高度依赖于苏联内部的贸易和资源调配。俄罗斯作为经济实体,能够相对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市场经济体系。
人口和领土: 俄罗斯人口虽然不是苏联最多的,但也是最大的民族主体,而且其控制的土地面积是最大的。这赋予了俄罗斯一种天然的地理和人口上的“惯性”。

三、地理与民族的现实考量: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边界,很多并不是基于历史形成的民族聚居区,而是由苏联时期出于行政、经济或政治考虑划分的。很多共和国境内也存在着俄罗斯族或其他斯拉夫族裔的聚居区,尤其是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地区。

俄族人口的分布: 在许多前加盟共和国,尤其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罗的海三国(尽管这三国在独立问题上非常坚决),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俄罗斯族人口。这些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俄罗斯在当地施加影响力的“纽带”,也为俄罗斯干预或保持关注提供了理由。
地缘政治的连续性: 许多前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接壤,地理上的邻近性使得俄罗斯无法回避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而长期以来,这些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固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即使独立,这种地缘政治的“惯性”依然存在。

四、国际社会的承认与“默契”:

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一些加盟共和国早早就表达了独立意愿,但最终的解体是通过协商和政治博弈完成的。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虽然支持苏联的民主化改革,但对于苏联的突然解体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混乱,也有一定的担忧。

维护稳定是首要考虑: 在当时的情况下,维持地区稳定、防止核扩散、确保旧有国际条约的有效性,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能够承担这些责任,反而让国际社会感到一丝“安心”。与其让10多个小国各自为政,不如让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来维系大部分旧有的秩序。
没有大规模的独立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些殖民地独立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不同,苏联解体过程中,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过程是相对和平的,即使有冲突,也多是内部的,或者规模有限。俄罗斯也没有通过军事手段去阻止其他加盟共和国独立(除了少数例外情况)。这使得俄罗斯能够“自然而然”地继承大部分领土,而没有陷入大规模的领土争端或战争。

五、对“大部分领土”的理解:

这里说的“大部分领土”,实际上是指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加盟共和国主体领土,但同时也需要明确,苏联解体是指15个加盟共和国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俄罗斯并没有“占领”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领土,而是成为了前苏联的最主要继承国,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国家资产”和“国际地位”。

比如,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都成为了独立的国家,拥有自己的领土和主权。俄罗斯也没有通过武力去吞并这些国家的领土。这里说的“占大部分领土”,更多是指俄罗斯联邦本身的领土面积占前苏联总面积的比例是最大的,并且在新的国际政治版图中,它成为了苏联最主要的“法人代表”。

总结一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能够“继承”大部分领土,并非是武力掠夺,而是基于其作为苏联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延续性、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前苏联地缘政治格局的惯性影响,以及在国际社会对维护稳定的共同期待下,自然而然形成的“继承国”地位。它接过了苏联这个“国家机器”的“核心部分”,并在其基础上重塑了自己。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是问,为什么一个大公司破产了,那个曾经最核心的部门的负责人,成为了新成立的同类企业的最大股东。不是因为他“占了”别人的东西,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拥有最重要的资源和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苏维埃是史上最大的省

user avatar

前提就是错的,苏联后期基本等于俄国。所以不是俄国能占大部分,而是俄国解体后,现俄国还能保住那么多领土。只是俄国保住的地方大部分是无人之地,而真正的核心领土和人口,则丢了一半(乌克兰,白罗斯,里海北岸)。可以说,现在的俄国相当于东晋和南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解体,俄罗斯能够继承大部分领土,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民族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俄罗斯“占有”,不如说是它在新的国际秩序下,作为苏联主体国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继承者。咱们细细道来,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一、历史的延续与“继承国”的身份:最根本的一点,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就是.............
  • 回答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并没有“加入”西方阵营,这个表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更准确地说,俄罗斯在解体之初确实尝试过与西方建立一种新型的、更为平等和合作的关系,但最终这条道路并未能通往“加入”西方阵营的轨道。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需要细致梳理。首先,我们得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头说起。苏联解体那会儿,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刚刚独立,正忙着给自己国家收拾局面、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克里米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摆在首要位置。首先,我们要明白克里米亚在苏联时期是如何被划归乌克兰的。这事儿得追溯到1954年,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克里米亚.............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是否“正确”,俄罗斯人内部对此事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事实上,将这个问题简化为“俄罗斯人到现在都认为苏联解体是正确的”这种说法,本身就与现实不符。许多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的怀念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国家曾经的强大、国际地位以及一定程度的社会稳定和归.............
  • 回答
    苏联解体前夕,东德和乌克兰的情况复杂,而且“值钱的东西”也需要具体界定。要详细解释为何没有大规模地将这些地区的“值钱东西”运往俄罗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避免使用过于程式化的AI语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值钱的东西”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 对苏联政府而言: 主要可能是指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工.............
  • 回答
    苏联解体三十余载,俄罗斯已不再是那个横亘在西方面前、拥有与美国抗衡核武库的超级大国。然而,时至今日,美欧依旧将俄罗斯视为不容忽视的威胁。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根植于地缘政治、历史遗痕、俄罗斯的战略文化以及其对国际秩序的挑战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首先,地缘政治的现实从未改变。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
  • 回答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如同一位刚刚挣脱枷锁的巨人,带着复杂的情感和历史包袱,试图融入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一度向西方伸出了橄榄枝,表现出缓和关系、学习西方模式的意愿,但最终的走向却走向了疏远甚至对抗。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俄罗斯自身的问题,也有西方世界的反应,更有历史惯性与.............
  • 回答
    苏联解体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并没有被“销毁”,而是发生了继承。这背后涉及到国际法的原则、政治现实以及各国之间的协商。简单来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而不是重新申请或经过一番复杂的程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入手:1. 联合国安理会的特殊地位与常任.............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包括核武器库和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尽管苏联不复存在,但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制衡心态并未消退,反而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和延续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肯放过”,而是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两国根本性战略差异相互交织的体现。首先,历史记忆与意识形态的惯性是理解这一现.............
  • 回答
    苏联的解体并非一夜之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变成俄罗斯”就能概括的。要理解为什么它解体了,而不是被某个单一国家全盘继承,需要深入探究其内部的复杂结构、历史进程以及关键的决策失误。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苏联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由单一民族或文化组成的国家,而是一个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这些共和国在.............
  • 回答
    上世纪苏联时期,为了保障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确实有过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情况。但到了现代俄罗斯,我们看到的却是其成为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这中间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农业政策、经济体制、科技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苏联时期:为什么会进口粮食?要理解苏联时期进口粮食的.............
  • 回答
    要解释苏联在20世纪初的迅速崛起以及与沙俄末期俄罗斯的巨大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复杂性,理解其背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一、 沙俄末期俄罗斯的落后性:一个普遍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承认沙俄末期俄罗斯确实存在严重的落后性,这并非虚言。其主要体现在: 经济上: .............
  • 回答
    俄国在苏俄内战(19171922年)期间没有解体,主要得益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组织能力、军事胜利、国际支持与反支持的博弈,以及内战后期的妥协与政治整合。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 一、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组织与领导能力1. 列宁的领导核心作用 列宁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凭借其政治远见和.............
  • 回答
    苏联解体,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场剧烈的阵痛,但也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其中一些长期来看,对俄罗斯的独立发展和国家形态的重塑,可以说具有某些“好处”。当然,这些“好处”是相对的,而且是在巨大的牺牲和混乱之后才逐渐显现的,绝非可以轻描淡写。首先, 从地缘政治层面来看,俄罗斯摆脱了对加盟共和国的沉.............
  • 回答
    柯尼斯堡(如今的加里宁格勒)之所以在苏联解体后选择留在俄罗斯,而不是加入德国、波兰或爱沙尼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和人口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回顾柯尼斯堡的过往,以及它在冷战时期所处的特殊境地。历史的烙印:德国的根基与苏联的遗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柯尼斯堡与德国之.............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是无数历史进程交织碰撞的必然结果。它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直接催化,而是长期积累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政治层面看,苏联高度集权的一党制,在最初的建立和扩张时期固然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僵化的体制逐渐显露出弊端。高层决策的脱离实.............
  • 回答
    沙皇俄国(18世纪至1917年)和苏联(19221991年)在粮食供应问题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历史背景、经济政策、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两者在粮食供应上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一、沙皇俄国的粮食供应特点1. 农业基础与出口地位 沙皇俄国的农业以封建农奴制为基础,尽管效率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