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骑兵在静止状态下与步兵战斗优劣如何?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与步兵的战场对抗,即便在静止状态下,也早已注定了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巨大悬殊。简单来说,静止状态下的骑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步兵则面临着如何弥补自身短板的严峻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骑兵在静止状态下的优势。最直观的便是其高度和体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肩高通常会比站立的成年男子高出不少。这意味着骑兵占据了天然的制高点,他们的视线可以越过前方步兵的头顶,更早地观察到敌方的动态和战场情况。同时,这种高度差也让他们在攻击时拥有更大的施力角度和更远的攻击范围。步兵使用长矛或剑,往往需要靠近才能有效命中,而骑兵手持骑枪,即使在接近步兵的瞬间,也能利用高度优势,将长矛刺向步兵的头部、颈部甚至胸腔,而步兵却可能难以够到马背上的骑兵。

其次,马匹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它不仅仅是骑兵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巨大的、移动的冲击体。即使在静止或慢速移动中,马匹的冲撞力量也足以让站立不稳的步兵失去平衡,甚至被直接撞倒。步兵手中的盾牌虽然能够抵挡劈砍,但在面对一匹体重数百公斤、全力冲撞的战马时,其效果会大打折扣。马匹的踢踏和践踏,对密集排列的步兵方阵而言,同样是致命的威胁。

再者,骑兵的装备往往更侧重于进攻和防护。为了适应高速冲锋和近距离格斗,骑兵通常会装备更加坚固的盔甲,如锁子甲、板甲等,并且会优先保护躯干和头部。而步兵,尤其是大规模的步兵方阵,为了保持机动性和数量优势,可能在个体防护上有所妥协,更多依赖于盾牌和简易的铠甲。在静止对峙中,这种防护上的差异意味着骑兵更能承受步兵的零星攻击,而步兵则更容易被骑兵的武器所伤。

当然,这并非说步兵在静止状态下毫无还手之力。他们也会发展出一些策略来应对骑兵。例如,利用地形和阵型。步兵会尽量选择有利于防守的地形,比如开阔而平坦的地面,避免被骑兵轻易绕过或包抄。他们会组成紧密的方阵,将盾牌紧密地靠拢,形成一道“盾墙”,并且将长矛向前伸出,形成一道“矛林”。这种密集且连贯的防御阵型,能够有效地抵挡骑兵的冲锋,并且限制骑兵的机动性。

步兵也会携带一些专门针对骑兵的武器。例如,长长的枪矛(如长戟、长矛)便是为了对抗骑兵而设计的,它们的长度可以有效地阻止骑兵靠近,并在骑兵试图用骑枪攻击时,能够先发制人。一些步兵甚至会携带叫做“鹿角”或“狼牙”之类的尖锐物体,在战场上设置障碍,以阻止骑兵的冲锋。

然而,即便如此,在静止对峙的局面下,步兵始终处于一种被动防御的状态。他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维持阵型的完整性,并且随时准备承受骑兵的冲击。任何一个疏忽,一个阵型的破绽,都可能被骑兵抓住,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阵线的崩溃。骑兵则相对而言更加主动,他们拥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可以随时调整角度和位置,寻找步兵阵型的薄弱点进行攻击。

总而言之,静止状态下的骑兵与步兵的较量,本质上是力量、高度、机动性和装备厚度上的绝对优势对阵阵型、纪律和地形利用上的相对策略。虽然步兵可以组织有效的防御,但骑兵凭借其天然的生理和装备优势,在静止状态下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能够以相对较小的代价,给步兵造成巨大的威胁,并且随时准备将这种对峙转化为决定性的攻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骑兵视野永远比步兵好,你看得到他的时候人家四条腿撒了欢的跑了,两条腿怎么追人家?

实在没地方跑,下马,该举盾举盾,该架枪架枪,把自己当步兵。

……

一个很简单的栗子,你开摩托去撞阿sir,他们会立刻散开。如果你骑在摩托上不动等阿sir过来,人家一把给你摁地上了。

user avatar

一。骑兵的防御面积比例比步兵小的多。

再贫穷的步兵,弄一块大盾也能护住自身绝大多数面积。

而骑兵即使自身全甲,也很难给马匹披甲。

二。骑兵的输出密度远低于步兵。

同样宽的接战线。步兵的数量远超于骑兵。

而且拿起超长枪步兵训练难度也远低于拿起超长枪的骑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与步兵的战场对抗,即便在静止状态下,也早已注定了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巨大悬殊。简单来说,静止状态下的骑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步兵则面临着如何弥补自身短板的严峻挑战。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骑兵在静止状态下的优势。最直观的便是其高度和体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肩高通常会比站立的成年.............
  • 回答
    骑兵在马背上使用长枪,可不是只能简单地捅一下就完事儿。那是一门学问,一项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想象一下,一个重达几百斤的骑士,再加上他那匹强壮的战马,整个就是一移动的铁锥,而手中的长枪,则是这铁锥最致命的尖端。不仅仅是“捅”:力与技的结合我们常说的“简单刺”,其实忽略了骑兵在马背上能发挥出的巨.............
  • 回答
    要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为啥损失那么大,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聊。你提到了“一战中骑兵仍能发挥作用”,这个没错,但一战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隔了几十年,军事技术和战术是天翻地覆的。所以,不能拿一战的标准来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场。首先得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啥时候的事儿,那是在19世纪中叶,具体是1856.............
  • 回答
    曾经在古典战场上翻江倒海的骑兵,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其身影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背后是军事思想、技术和战场环境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理解这个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一、 战争形态的剧变:速度与火力的压制古典战场上的骑兵之所以能无往不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备了当时战场上最快的机动性和.............
  • 回答
    捻军之败,是否就此宣告骑兵在中国战场上的“过时”,这恐怕是一个过于简单粗暴的结论。事实上,如果细究捻军的战败,会发现原因错综复杂,远非“骑兵是否过时”一个简单命题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确捻军的“骑兵”是什么。捻军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机动性和灵活的战术,而这种机动性主要体现在其骑马作战的步兵,.............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装备长柄大刀的骑兵,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里面门道可多了。长柄大刀骑兵的战场定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配置?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有骑兵选择装备长柄大刀。你得知道,骑兵的优势在哪儿?机动性,冲击力,以及骑马本身带来的身高和力量优势。长柄大刀,顾名思义,就是刀刃很长,柄也很长,这玩意儿有什.............
  • 回答
    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何不见昔日雄风?二战中国战场骑兵的隐秘与世界的骑兵变迁当我们回顾二战的恢弘史诗,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坦克轰鸣、飞机俯冲、步兵冲锋的画面。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中,我们似乎很少能找到身披闪亮铠甲、纵马挥刀的“枪骑兵”的身影,尤其是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为何昔日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 回答
    20世纪初,当我们谈论“骑兵”这个概念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身披闪亮盔甲、手持长矛、策马奔腾的古代战士形象。然而,在20世纪初这个工业革命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骑兵的地位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迅速湮没。事实上,骑兵在当时的军事舞台上,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要理解这一.............
  • 回答
    在拿破仑时期,重骑兵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兵种,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冲击力、威慑力和机动性,在许多关键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出现往往能够改变战局,对敌方步兵和骑兵都造成巨大的威胁。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拿破仑时期重骑兵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一、 核心作用:强大的冲击力与突破能力重骑兵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
  • 回答
    在古代,屯田与练骑兵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冲突点,但同时,它们也并非完全水火不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形成一种微妙的互补。要深入理解这种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屯田和练骑兵各自的核心目的和运作模式。屯田,简而言之,就是将士兵(或退伍士兵)安置在边疆或战略要地,让他们在.............
  • 回答
    古代骑兵冲锋,马儿们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这个问题,若是问那些真正与战马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将士,或许能得到一些更贴近真实的答案。不过,要捕捉一匹马的思绪,如同探究风的形状,总带着几分揣测。想象一下,当战鼓擂响,号角齐鸣,那股震慑人心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来,首先唤醒的,必然是马匹体内那股原始的、强烈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对明朝骑兵是否“很害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是”或“否”可能过于片面,因为当时的战场情况复杂,不同时期、不同战役以及不同层级的日本将领和士兵,对明朝骑兵的认知和感受自然会有差异。但从史料的记载和战役的实际发展来看,日本军队确实在面对明朝骑兵时感受到了前所未.............
  • 回答
    冷兵器时代,三千骑兵绝非一股可以小觑的力量,它的级别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以及与它相遇的其他军事力量的构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战术层面的影响力: 独立作战的强大打击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三千骑兵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具有相当打击力的作战单位。他们的机.............
  • 回答
    在近代骑兵的队形中,指挥官位置的确普遍靠前,尤其是在准备冲锋时。关于他们是否要先于身后部队接敌,答案是:不一定,但很大程度上是的,而且这种“先接敌”体现在多种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接敌”的含义。在这里,“接敌”不仅仅是第一个挥刀或中枪,更重要的是第一个进入交战的范围,并承担相应的压力和风险。为什么.............
  • 回答
    秦朝在商鞅变法时建立新军,这确实是一项浩大且耗资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精锐部队,如骑兵和铁甲锐士,更是需要巨额的投入。那么,这些钱从何而来?这绝非仅仅是从贵族身上“割肉”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了一整套国家财政和制度的重塑。变法前的秦国财政状况:首先要明白的是,商鞅变法前的秦国,虽然经过了一些初.............
  • 回答
    冷兵器时代,畜力在战争中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骑兵和后勤运输,它渗透到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是支撑整个军事机器运转不可或缺的动力。如果抽掉畜力,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将变得不堪设想。攻城利器中的畜力: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战是常态,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攻城器械,很多都离不开畜力的驱动。 投石机(Onager, .............
  • 回答
    哈哈,你朋友这个说法可真是够“硬核”的,也很能引起讨论。不过,要说在平原地带,步兵“一定能”打过骑兵,这事儿就有点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绝对的真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冷兵器时代,骑兵在平原上那是相当有优势的。你想啊,一匹马能给你提供多大的速度和冲击力?骑兵冲锋起来,就像一道.............
  •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
  • 回答
    17世纪的火枪方阵战法,在面对骑兵和步兵时,其齐射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主要受到当时火器技术、士兵训练以及战术执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解答“最多可以放几轮枪”,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17世纪火枪的射击流程与限制首先,要理解火枪方阵的“轮射”能力,必须先明白当时火枪的装填和发射流程有多么复杂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