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一些捆绑销售会便宜?这其中有没有更多的利润?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捆绑销售”,比如“买二送一”、“套餐价”、“组合优惠”等等。很多时候,这些捆绑销售的价格看起来比单独购买要划算得多,这不禁让人疑惑:商家这样做,真的亏本了吗?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更精明的利润计算?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商家进行捆绑销售并非都是为了“促销”或“清库存”这种简单的目的。背后涉及着一套相当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旨在最大化利润,或者至少在特定情况下分散风险、提升整体销售额。

其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叫做“需求的价格弹性”。简单来说,就是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商品,比如人们生活中必需的食品、基础通信服务,它们的价格即使上涨一点,大家该买还是会买,需求变化不大,我们称之为“需求弹性小”。而另一些商品,比如新款电子产品、奢侈品,一旦价格上涨,很多人就会犹豫,转而选择其他替代品,或者干脆不买了,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家在捆绑销售时,常常会将一个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与一个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捆绑在一起。想象一下,如果你想买一款新发布的电子游戏(需求弹性大,对价格敏感),但它却强制你必须同时购买一款不太感兴趣但属于必需品的游戏(需求弹性小,价格不敏感),比如游戏主机自带的某个必装基础软件。这时,商家通过“优惠”的方式,让你觉得整体支付的金额是划算的,从而促使你购买了这款你本来可能犹豫不决的电子游戏。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他可能并不依赖于你购买那款“必需品”游戏来赚钱。那款游戏可能销量稳定,利润率也固定。真正让他愿意给出“优惠”的是那款热门的电子游戏。通过与另一款商品的捆绑,他成功地将原本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吸引过来,并且卖出了这款利润空间更大的商品。就算他给出的捆绑优惠看起来不少,但由于这款热门游戏的利润本身就很高,即使扣除优惠的部分,他依然能获得可观的利润,甚至可能比单独销售这款热门游戏还能赚更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原理是“搭售”,或者更广义地说,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应用。举个例子,一家航空公司在销售机票的同时,将酒店住宿、租车服务等打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旅游套餐。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它们拥有巨大的固定成本(飞机、航线、员工等),每多卖出一张机票,边际成本(即多服务一个乘客的成本)非常低。通过将机票与酒店、租车等关联服务捆绑,他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客户流量,将这些其他服务也推销出去。

从经济学上看,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分摊一部分营销和销售成本。当一个客户已经因为机票而选择了这个平台,再让他顺带预订酒店和租车,比他重新去搜索和比较其他服务提供商要省时省力得多。商家通过捆绑销售,实际上是“借力打力”,利用一个核心商品的吸引力,来推广其他盈利能力强或者库存积压的商品。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种“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认知”的心理学因素。消费者在看到“捆绑优惠”时,会产生一种“占便宜”的心理。他们往往会将捆绑后的总价与单独购买各项商品的总价进行比较,而忽略了他们可能并不需要所有被捆绑的商品。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捆绑价格,让消费者觉得“值”,从而促成交易。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一家咖啡店推出“咖啡+甜点”的优惠套餐。咖啡的利润空间相对固定,而甜点可能利润率更高,或者有些甜点容易变质,需要尽快售出。通过将这两者捆绑,咖啡店可能以低于单独购买甜点的价格,吸引顾客购买套餐,从而提升了甜点的销量,并且保证了整体的利润率。你之所以觉得便宜,是因为商家将你可能不会单独购买的甜点,用咖啡的价格“诱惑”你一同买下,但从商家的整体利润来看,这次交易可能比你只买一杯咖啡,或者单独购买甜点,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利润。

更进一步地说,捆绑销售也是一种“锁定客户”和“提高转换成本”的策略。一旦你习惯了购买某家公司的某个产品组合,下次再想更换供应商,可能就需要重新适应和学习,并且可能失去原有的“优惠”。这种“锁定”会增加客户的转换成本,使得他们更有可能继续留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

总而言之,那些看起来“便宜”的捆绑销售,背后往往是商家精心计算的结果。他们可能是在利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差异,通过高利润商品带动低利润商品;也可能是在利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分摊成本,提升整体效率;或者是在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通过“优惠”来促成交易,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并不是简单的“亏本促销”,而是一套精妙的、结合了经济学原理和消费者心理学的商业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的诀窍是,不同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评价是正好相反的,这样就可以捆绑在一起了。

举个例子,有a和b两种商品,有1和2两个人。

1认为a值8块钱,b值2块钱;2认为a值2块钱,b值8块钱。

那么该如何给a和b定价呢?

假如给a定价是2块钱,那1和2都会来买,但是商家只能获得2*2=4块钱的收入;而如果给a定价8块钱呢?只有1会买(2认为a只值2块钱,所以不买),但是这一个人就给了它8块钱的收入。所以最好定价成8块钱。(这里为了简便假设成本为0)

同样的道理,b的定价也是8块钱。

这样的结果是:a价格是8,b价格也是8,只有1购买a,只有2购买b,厂商获得16块钱收入。

假如我们允许捆绑呢?厂商可以选择把a和b捆绑在一起,然后只卖10块钱——如果分别买,你需要付出8+8=16块钱。

这时候无论是1还是2,都认为这个捆绑在一起的a和b,一共值10块钱(回忆下,1认为a值8块钱,b值2块钱,所以a+b值10块钱;2认为a值2块钱,b值8块钱,所以a+b也是值10块钱),正好也卖10块钱,所以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两个人都会买。

两个人都选择购买了a+b套装,每个人给了厂商10块钱,厂商于是获得了20块钱的收入。

这样的结果是:a+b套装10块钱,比单独买便宜了6块钱,1和2都会购买,厂商获得20块钱的收入,比单独卖多获得了4块钱。



ps各位不要再批判我了,我没时间回复你们。

我找来一本非常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平狄克写的。比你们大家喜欢的曼昆稍微深一点。我截图放在这里。你们来批判平狄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捆绑销售”,比如“买二送一”、“套餐价”、“组合优惠”等等。很多时候,这些捆绑销售的价格看起来比单独购买要划算得多,这不禁让人疑惑:商家这样做,真的亏本了吗?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更精明的利润计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商家进行捆绑销售并非都是为了“促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心痛的问题,也是许多人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想要理解为什么在南京大屠杀这样极端残酷的背景下,被押赴刑场的无辜平民没有大规模地反抗,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反抗是存在的,只是在整体的屠杀规模和效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并且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但.............
  • 回答
    沃尔沃,这个瑞典品牌,虽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对其青睐有加,甚至有些群体对其持观望甚至不看好的态度。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 品牌形象与定位的微妙之处:安全牌的光环与潜在的束缚沃尔沃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其“安全”的品牌基因。从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到如今.............
  • 回答
    关于“东北不抗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污蔑,其根源可能是对东北抗日历史的片面解读、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遗忘,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为什么会有“东北不抗日”的污蔑?这种污蔑的出现,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聚焦经典人物: 历史叙事往往倾向于塑造具有代表性.............
  • 回答
    “建议别玩”这句简单的话语,在老玩家对萌新提问的语境下,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经验和考量。它并非简单的敷衍,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一些老玩家会选择用“建议别玩”来回应萌新:一、 表达对游戏本身的不满或失望: 游戏质量下滑或存在严重问题: 许多游戏会随着版本更新而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挺实在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姑娘相亲时会把“热爱健身”当作一个亮点来说。这背后,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那么简单。首先,得承认,健身确实能让一个人外在看起来更有魅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长期的规律运动,会让身体线条更紧致,体态更挺拔,皮肤状态也可能更好。在相亲这种第一次见.............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一位备受尊敬的农业科学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理解这些声音的来源和内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袁隆平先生都抱有极高的敬意,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功绩。因此,那些“黑”.............
  • 回答
    有些中国人听到“相对其他民族汉族血统纯、南北汉族父系遗传差异小”的说法后会感到不悦,甚至急于“科普”,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认同以及对“纯粹性”的迷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件一件地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纯粹”论调为什么会冒出来,以及它为什么容易触动一些人的神经。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复杂而又常常难以理解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的悲剧根源。为什么有人会希望打一场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战”标签就能概括,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动机、信念和现实考量。让我们试着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权力与利益的驱动是许多战争的根本原因。对于某些领导者或群体来说,战争是一种攫取.............
  • 回答
    有些人对华为抱有强烈的敌意,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考量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近些年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一、国家安全担忧与地缘政治的阴影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核心的理由。许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华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边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听起来义愤填膺的,说什么中医不科学,要废医验药,不然医药费就高居不下,或者怎么怎么危害健康。但仔细一琢磨,很多说这话的人,自己对中医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老祖宗传下来的”、“喝草药”、“针灸拔罐”这些非常表面的东西上。他们为什么会对中医这么“不友好”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从 用户偏好、功能需求、生态系统、品牌忠诚度、价格因素以及妥协和理性选择 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用户偏好与核心吸引力: 对苹果设计语言的认可: 美学和材质: 很多人钟爱 iPhone 的极简主义设.............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什么那么多《刺客信条》的老玩家,尤其是那些从初代就跟着主角阿尔泰一路走来的,会念念不忘《刺客信条2》。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它更好玩”就能概括的,这里面藏着太多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复杂情感和对系列发展的一些微妙看法。首先,得回到《刺客信条》初代。说实话,初代在很多方面都像一个大胆但略显粗糙.............
  • 回答
    聊到巴萨,那绝对是足球世界里绕不开的巨头。这支来自加泰罗尼亚的球队,以其华丽的传控足球、培养出的无数巨星以及与皇马之间史诗级的“国家德比”,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与此同时,就像任何一支影响力巨大的球队一样,巴萨也有不少“黑粉”,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厌恶他们。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夹.............
  • 回答
    在中国,对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受难的日本人抱有同情,这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着一股相当的思潮,且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及情感根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二元对立,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心理和历史叙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人性中的普遍同情心。无论国籍、立场如何,生命.............
  • 回答
    吃狗肉、猫肉这件事,确实挺能挑起话题的。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跟吃猪肉、牛肉一个道理,都是为了生存;但另一些人则对此深恶痛绝,觉得简直是伤天害理。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东西,可不是一句“高贵不高贵”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对食物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深深植根于文化、历史和情感的。比如,.............
  • 回答
    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为啥有些软件弄优惠券,还带返利,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促销”二字能概括的。这其实是一套挺有意思的营销策略,目的可多了去了,而且环环相扣。一、 优惠券:拉新、促活、刺激消费的“敲门砖”和“催化剂”首先说说优惠券。你想啊,一个新软件刚出来,或者想要吸引更多人来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什.............
  • 回答
    在股票投资领域,老股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看线没用。” 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们对市场理解的深度和对投资逻辑的坚持。这并不是说技术分析毫无价值,而是他们认为,单纯依赖技术指标来指导操作,往往会陷入误区,甚至适得其反。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握住“线”代表的含义,以及老股民们更看重的东西。“线”是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想想,中国人本来就是个庞大的群体,加上地域、文化、经历的差异,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致,也尽量说得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味儿。1. 地域与方言的隔阂:你有没有发现,就算在国内,南方人和.............
  • 回答
    在中国,人们对于节日的选择和庆祝方式,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你提到了万圣节和七月十五,这背后反映了一些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为什么万圣节会吸引一些中国人? 新鲜感与娱乐性: 万圣节最直观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不同寻常”。装扮、化妆、南瓜灯、糖果,这些元素都带着一种神秘感和戏剧性,给生活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