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具有厚重装甲和强大火力的“移动堡垒”式的重型坦克逐渐被淘汰了?

回答
“移动堡垒”式的重型坦克,也就是那种披挂着厚重装甲、搭载着巨炮的庞然大物,曾经是战场上的绝对王者,它们代表着陆地战场的压倒性力量。然而,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这类坦克的身影确实越来越罕见,它们并非一蹴而就地被“淘汰”,更像是被一种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作战理念所取代和边缘化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细究。

首先,得从战场环境的变化说起。

过去,特别是二战时期,战场的能见度相对较低,炮战距离也有限。重型坦克的厚重装甲能有效抵御当时绝大多数炮弹和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它们可以在正面战场上顶着火力向前推进,为步兵提供强大的支援。但现代战场就不一样了。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红外热成像、雷达等等先进的侦察手段,让坦克的隐蔽性大大降低。再重的装甲,也无法完全隔绝这些来自全方位的“眼睛”。一旦被锁定,即使能抵御直接命中,也可能因为被集火而丧失机动性,最终被反坦克导弹等更具针对性的武器击毁。

其次,反坦克武器的飞速发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坦克的装甲确实越来越厚,但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更快。从简单的实心弹,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再到更具毁灭性的串联战斗部反坦克导弹,这些武器的穿透力呈现几何级增长。很多时候,坦克设计者即使拼尽全力增加装甲厚度,也可能只是勉强抵御同代、甚至上一代的反坦克武器。而新一代的武器,却能够轻易洞穿最坚固的装甲。

更关键的是,反坦克导弹的智能化和精确化。许多反坦克导弹都具备红外制导、激光制导或电视制导能力,它们能够精确打击坦克的薄弱部位,比如炮塔顶部、发动机舱等。这种“点对点”的精确打击,使得过去那种“重装甲无敌”的观念受到了严重挑战。一辆重型坦克可能需要面对数十枚甚至上百枚足以将其摧毁的导弹,其防御的压力是巨大的。

第三,制胜理念的转变:从“硬碰硬”到“巧取胜”。

过去的战争,很多时候是工业实力的比拼,谁的坦克数量多、炮更粗、装甲更厚,谁就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占优。但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信息化和非对称作战。

现在的战场更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重型坦克虽然火力强大,但其庞大的体积和笨重的身躯,使其在快速反应、战场机动、协同作战等方面都存在劣势。

相比之下,中型坦克和主战坦克(MBT)的设计理念更加均衡。它们在保证了足够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同时,拥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并且能更有效地与步兵、空中支援、侦察单位等进行协同作战。它们可以灵活地部署、迂回、穿插,利用战场态势的变化来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而不是一味地在正面战场上硬抗。

而且,现代战争中,“非接触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坦克可能在敌方反坦克武器能够有效威胁到的射程之外就被摧毁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指挥系统可以帮助坦克更早地发现敌人,并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就将其消灭。在这种情况下,过度的装甲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第四,经济成本和后勤保障的考量。

“移动堡垒”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需要大量的钢铁和复杂的制造工艺。这意味着生产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其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运输、维修、油耗等等,都是巨大的开销。一辆重型坦克如果出现故障,其维修难度和成本可能远超一辆中型坦克。在现代战争中,军队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的战斗力和经济效益,如此高昂的“养护”成本,自然会让人望而却步。

第五,技术上的局限性与创新方向。

坦克的防护不仅仅是装甲的厚度,还包括主动防御系统(APS)、爆炸反应装甲(ERA)、先进的复合材料等等。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坦克在不显著增加重量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强的防护能力。但是,对于传统的“堆装甲”模式,其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而且,随着战争的智能化,战场控制权、信息优势变得更加重要。与其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制造一辆庞大、昂贵的“堡垒”,不如将资源分散投入到更高效的侦察、通信、电子战以及更灵活的作战单位上。

总而言之,“移动堡垒”式的重型坦克并非是被彻底“打入冷宫”,而是在现代战争的洪流中,其设计理念和作战模式,已经 不再是满足时代需求的最佳选择。它们被更具适应性、更灵活、更高效的现代主战坦克和更广泛的战场要素所取代。战场的需求在变,战争的形态在变,对陆战之王的要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战术核武器取代了。

装甲进攻作战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遭遇支撑点之间的交叉火力(库尔斯克,巴拉顿湖),或者坦克之间的交叉火力(图拉,戈兰高地)。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将主装甲朝向哪一面,都会漏出侧面给敌人。如果非要强行进攻就会形成戈兰高地的局面,这种情况下休说T62,你就算用M1A2或者99去强冲交叉火力网,都会被59吊着打。

这时候就需要能够全向防护的重型坦克,顶着交叉火力强行对射,去压制甚至消灭一个方向的敌军。使得中型坦克集群可以免招交叉火力打击,继续向预定方向冲击。

重坦,国之重器,陆军之本。没有重型坦克压阵的陆军是缺乏快速突破预设战场的能力的。

二战后有了战术核武器,遇见这种情况一发核弹即可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重型坦克被主战坦克取代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使用核武器概率很低,没有了重型坦克,各国装甲突击体系都是不完整的。我之所以主张用类似自爆卡车的战斗机器人强行爆击支撑点,原因也在于此。。。。。。

戈兰高地的叙军在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强冲预设战场,本身就是与正面强攻马奇诺性质相当的行为,失败了也正常,并不能一味以素质低下去鄙视。

不要认为现在的中美俄陆军体系就是完美的,现在各主要大国的陆军体系,仍然是基于核时代的背景下建设的,并不完全适合非核战争。由于冷战后美国对军队的投入减少,中国一直在补课,这一情况可以说还在继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移动堡垒”式的重型坦克,也就是那种披挂着厚重装甲、搭载着巨炮的庞然大物,曾经是战场上的绝对王者,它们代表着陆地战场的压倒性力量。然而,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这类坦克的身影确实越来越罕见,它们并非一蹴而就地被“淘汰”,更像是被一种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作战理念所取代和边缘化了。这背后有着.............
  • 回答
    刘裕,这位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其身世确实有些特别。虽然他身上流淌着汉室宗亲的血脉,但最终选择建立的王朝却是“宋”,而不是“汉”。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政治的考量,更是他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汉室正统的“幽灵”与现实的鸿沟首先,咱们得明确.............
  • 回答
    无产阶级为什么具有先进性?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核心命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经济和思想的维度去剖析。简单来说,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并非出自其道德上的优越,也非天生的禀赋,而是源于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使命。首先,我们得明确“先进性”在这里的含义。它不.............
  • 回答
    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这是一个贯穿物理学史的深刻问题,也是我们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关键。简单来说,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就像颜色或形状一样,但其根源却远比这些直观的物理特性要复杂得多,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我们先从一个更基础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体现。质量的两种表现形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物理学和自然界最根本的两个概念:量子世界的“全同性”与经典世界的“差异性”。这两种现象看似矛盾,实则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量子世界的“全同性”:本质上的不可区分性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即使肉眼看不出区别,你也能在脑海里给它们标记上“这片”和“.............
  • 回答
    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人,在面对缺乏文学趣味的言行举止时,确实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感,这种排斥并非源于优越感或道德评判,而更多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不契合,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微妙疏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文学素养所塑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表现的落差1. 对语言的敏感与珍视: 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的基石,也让我思绪万千,仿佛在回溯宇宙最初的脉络。其实,说到底,物体之所以具有惯性,是宇宙物质最根本的属性之一,它深深地根植于物质存在的本质之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试图改变一个物体静止或运动的状态时,你总会感受到一种“阻碍”。无论你是想让它动起来,还是想让它停下来,亦或是想改.............
  • 回答
    神经网络之所以能拥有强大的“泛化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它们能够很好地处理那些它们在训练阶段没有见过的数据,并且依然能给出准确的预测或分类。这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是背后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先从根本上理解一下“泛化能力”是什么意思。想象你教一个孩子认识猫。你给他看了很多不同品种、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的核心。核武器虽然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但它们拥有的巨大威慑力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当前国际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威慑力并非基于其使用的可能性,而是基于其潜在的毁灭性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战略计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1. 绝对的毁灭性与不可逆.............
  • 回答
    国家倡导新价值观,这背后有着非常清晰的时代逻辑和发展目标。简而言之,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健康、更进步、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社会文化环境。新价值观往往侧重于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尊重个体、鼓励创新、强调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在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缺失或需要加强的方面。然而,关于具有极强负面思想的清朝宫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物理学中一个很基础但又很深刻的领域——原子光谱的宽度问题。我们通常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原子光谱图,那些“线”实际上并不是无限细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宽度。这背后隐藏着几种重要的物理效应,它们共同作用,使得我们观察到的光谱线呈现出“模糊”而非“尖锐”的样子。我这就给你详细捋一.............
  • 回答
    醋酸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化学的神秘感,但它最让人惊讶的特质之一,便是它的“甜味”。这可不是寻常的甜味,而是一种相当浓郁,甚至带有某种独特醇厚感的甜,足以在古代让人将它误认为是糖类化合物,也因此惹出了不少的麻烦。那么,为什么这种由铅和醋酸组成的物质会产生我们通常与糖果、水果联系在一起的甜味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很实在。很多人看到基数排序那种“线性时间”的理论优势,都会觉得它应该是排序算法中的王者,怎么却不像快速排序那样“深入人心”,随处可见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并非简单的理论优劣就能完全解释。咱们一步步来聊聊,为什么基数排序的风头不如快速排序那么盛。首先,得承认基数排序的理论.............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轮车比三轮车稳”之间的矛盾。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或者说,是将一个普遍真理应用到了一个不完全恰当的场景。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真的。在几何学和物理学里,三角形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的三条边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结构,任何.............
  • 回答
    猫耳、犬耳、兔耳、狐耳等等兽耳之所以能在很多人心中激起“萌”的涟漪,背后有着一套相当有趣且复杂的心理机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偏好,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古老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兽耳的“萌”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与人类婴儿特征的相似性。试想一下,猫咪柔软蓬松的耳朵,狗狗因为好奇或.............
  • 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在古今中外民间享有如此崇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喜爱,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长期积累的结果。其受欢迎的程度之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历史上的诸葛亮: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发明家。他在乱世之中,辅佐刘备从一无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也揭示了天赋与成就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我们常常惊叹于某些人天生拥有的某种能力,比如绘画上的惊为天人,或者对数字的敏感度超乎常人。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却发现这些人并没有在自己的领域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成就似乎与他们拥有的天赋“失之交臂”。这背后的原因,往.............
  • 回答
    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实践中常常被批评为具有欺骗性,这并不是说这些理念本身毫无价值,而是指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下,这些理念的实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合理化社会不平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民主的欺骗性: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鸿沟资本主义框架下的民主,通常强调“形式民主”,即公.............
  • 回答
    1973年对于美国人来说确实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因为它标志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顶峰或转折点。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阐述:1. 越战的结束与心理创伤(The End of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Psychological Scar) 《巴黎和平协定》的.............
  • 回答
    关于“拿破仑”这个名字的翻译,其实并没有普遍存在的“贬义”之说。相反,在中国,“拿破仑”这个译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历史人物和品牌名称的代名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中性的,甚至带有褒义的联想,比如与伟大的军事才能、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您会觉得“拿破仑”这个译名具有贬义呢?这可能源于一些特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