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产阶级为什么具有先进性?

回答
无产阶级为什么具有先进性?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核心命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经济和思想的维度去剖析。简单来说,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并非出自其道德上的优越,也非天生的禀赋,而是源于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我们得明确“先进性”在这里的含义。它不是指无产阶级在技术、文化或道德上比其他阶级更优秀,而是指其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最能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最能够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形态——共产主义——迈进。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体现在其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人类解放的根本需求,以及由此催生出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一、 生产关系中的必然地位:历史的车轮在哪里?

要理解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就不能不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身入手。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1. 生产的社会化与无产阶级的普遍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劳动过程高度协作化、专业化。产品的生产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成千上万、乃至全球范围内劳动者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过程。无产阶级,作为出卖自身劳动力以换取生活资料的工人阶级,正是这一社会化生产的最直接的承担者。他们被组织在工厂、企业中,他们的劳动产品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其价值的实现也依赖于整个社会的需求。

2.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与无产阶级的被剥削性: 然而,与生产的社会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产资料(如厂房、机器、原料)却为少数资本家所占有。这意味着,虽然劳动是社会化的,但劳动的成果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在这种关系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他们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资本家攫取,自己只能获得勉强维持生存的工资。

这种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创造者,却又被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束缚,无法充分享受自己劳动所带来的成果。这种“不合逻辑”的存在状态,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性的根源。

二、 历史使命的驱动:从被剥削到解放

正是因为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无产阶级被赋予了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新社会的历史使命。

1. 最彻底的革命性: 任何一个阶级,只要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拥有私有财产,它在进行社会变革时总会顾虑自身原有的财产关系,从而可能妥协或保留部分旧的制度因素。例如,小资产阶级既是生产者也是私有者,他们在变革中可能更倾向于维护自己的小规模私有制。而无产阶级,除了自身劳动力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社会越发展,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附性越弱,其被剥削的程度越深,也就越没有理由去维护这个制度,反而有最根本的动力去彻底摧毁它。他们没有财产需要保留,因而他们能够提出最彻底的解放全人类的要求。

2. 解放全人类的潜力: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其说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不如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就越庞大,他们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他们也越能认识到自身的联合力量和共同利益。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必然会加剧危机,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迫使无产阶级站起来反抗。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之后,也就消灭了阶级剥削的根源,从而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这是因为,无产阶级一旦解放了自己,也就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 思想上的觉悟与组织:从“自在”到“自为”

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并非自动显现,它需要通过思想的觉悟和组织的联合才能充分发挥。

1. 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斗争的策略。无产阶级通过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能够从“自在的阶级”(即仅仅在经济上处于被剥削地位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即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组织起来进行革命的阶级)。这种思想的启蒙和武装,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2. 阶级意识的形成与组织的力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分散在各个企业,面临着资本家的压迫,容易被“个人主义”或改良主义所迷惑。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强大的资本家抗衡。工会、政党等组织的建立,使得无产阶级能够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才能真正成为一股改变历史的强大力量。这种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四、 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将直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1. 消灭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但其内在的矛盾也开始反过来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导致生产过剩,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又限制了消费需求,这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造成的巨大浪费。无产阶级革命一旦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最大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消除危机,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2. 科学技术的解放与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受到资本逐利性的制约,许多有益于人类社会但可能短期内不盈利的技术难以获得发展机会。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可以作为全社会的财富,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其发展将更加主动和彻底,从而更快地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来说,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是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概念。它不是因为无产阶级本身有何特殊品德,而是因为他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最被压迫的阶级,因此拥有最彻底的革命性;他们是生产社会化的承担者,因此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他们通过思想的解放和组织的联合,能够自觉地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并最终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奠定基础。无产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地位和历史使命所赋予的,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打算裁员的时候,联航三大工会(飞行员、空乘、地勤维护)提出一个方案,联合收购联航股份,这样至少工会的成员就不怕裁员了。在工会大会上讨论这个方案时,一个工会成员举手问了这个问题:

“那样的话,我们以后罢工抗议是抗议谁呢?”

虽然马克思对经济关系的剖析很透彻,但我认为他在国家政权上的描述是脱离现实的。

user avatar

其实有一个更釜底抽薪的问题,何谓“无产阶级”?

很多人认为,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就通通是无产阶级。比如最高赞的那位认为,高级工程师,医学专家,熟练程序员这些,和搬砖工人,流水线工人一样,都是无产阶级。

按这逻辑,我们当然会承认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问题是,这个“先进性”恐怕只在部分“无产阶级”身上得到体现。

先进的无产阶级和不先进的无产阶级真的还能称为一个统一的无产阶级吗?

我认为,“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这唯一的共同点不能掩饰他们之间毫无共同语言,缺乏阶级共识,甚至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马提出理论后,人类的社会发展是呈现分工进一步复杂化,知识进一步专业化的趋势,马研究时代的典型无产阶级——被羊吃人从土地赶到工厂的产业工人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式微——在美国,他们的典型就是在锈带失业的红脖子。他们和硅谷西装客的差异之巨大,彼此相互藐视之深重,甚至不输与资方的关系。

这并不能以“资本的洗脑诡计”来强行解释。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掌握高级技能的工程师和一个高中辍学打工的流水线工人,他们是难以产生阶级认同的,你可以拿着棒子让丑老9低头,把贫下捧起来,结果无非是落入反智而已。

这回答关于无产阶级的分化的阐述值得深思。

这是我对无产阶级分化结果的一种假说。

我并不否定马的学说的价值,但是我认为时代也会约束伟人的眼光,即使是马哲,也需要与时俱进。

user avatar

瑟瑟发抖,莫名其妙这么多赞。

评论区有人对“先进性”有异议,我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我只是片面的指出了很多小布尔乔亚实质上是无产阶级这一问题。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显然是体现在其革命性上的。但是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在的白领技术工人工程师的地位和过去已经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了。在产业工人日益减少,第三产业,脑力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多的大前提下,未来无产阶级的主力必然会从过去的去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脑力劳动者。未来在工厂工作的,可能就只是几个操控电脑的工程师。设计、研发等等创造性的工作将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所依靠的对象,就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工农了。新时代的无产阶级又有新的面貌,新的表现形式。当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逐渐消失,新的脑力劳动者为主的无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其矛盾也会发生变化。有人讲脑力劳动者,如白领程序员是小资产阶级做派,是最为鄙夷无产阶级的。这是实话,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全社会的体力劳动者基本消亡的时候,难道脑力劳动者还能自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吗?

原答案_

你以为的无产阶级,是工厂打工的农民工,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的服务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

实际的无产阶级还包括: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高中低级程序员,光鲜亮丽的白领文员,金融街上的所谓成功人士们。

只要不掌握生产资料,不管你逼格多高,吃穿住行多好,都是无产阶级。

就算你是阿里巴巴的高级程序员,也逃不过年过30被公司作为“优秀人才”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去,这就是无产阶级。

所以为什么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这个理论不仅现在没有落后,反而还更加印证了这个理论。最先进的知识、技术,从程序员到股票交易员,从工程师到设计师,都属于无产阶级。只要你没有自己开公司自立门户,你都逃不过无产阶级的一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产阶级为什么具有先进性?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核心命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经济和思想的维度去剖析。简单来说,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并非出自其道德上的优越,也非天生的禀赋,而是源于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使命。首先,我们得明确“先进性”在这里的含义。它不.............
  • 回答
    “知识分子天然具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倾向”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并且理解的深刻程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服务”以及“天然”这几个概念的界定和历史文化语境的认知。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发展、价值实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往.............
  • 回答
    近代西方无产阶级之所以没有完全通过投票来“打倒”资本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以及思想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原因:1. 阶级力量的相对性与政治制度的设计: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倾向于保护私有财产和现有权力结构: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早期以.............
  • 回答
    马克思之所以为无产阶级说话,并非一时兴起或单纯的情感偏好,而是源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刻观察和分析,以及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独到见解。他的立场,是建立在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之上的。首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他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进步,但.............
  • 回答
    网上一些无产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成员的言论,有时会显露出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愚蠢”或“被洗脑”。这背后往往交织着经济现实、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首先,得从经济现实和个体经验说起。 .............
  • 回答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之所以能被视为代表先进生产力,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或道德标签,而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内在逻辑以及社会结构的现实。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生产关系、劳动过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不仅仅是指工具、机器、.............
  • 回答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两个概念,这可是马克思主义里理解社会变迁的核心。经济基础: 咱们可以把经济基础想象成一个社会运作的“硬件”,它是由生产力(咱们能生产什么、生产的效率如何,比如技术、劳动者能力)和生产关系(谁拥有生产资料、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是怎样的,比如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实的。美国那些自认为是“工薪阶层”或者“普通人”的选民,确实有人把票投给了特朗普,而不是那些更明确地喊着要“为工人阶级代言”的民主党候选人。这背后牵扯的东西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句“阶级敌人”就能解释的。你想想,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首先,得明白一点,所谓“无产阶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核心的议题,以及现实世界中工人运动发展复杂性的方方面面。如果非要说“联合不起来”,那未免太绝对了,毕竟历史上也有过很多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但如果问为什么在很多发达国家,我们似乎看不到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具有明确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联合行动,或者说这种联合的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即为什么在工业化程度最高、资产阶级力量最强的国家没有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反而是在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的俄国实现了这一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充满挑战也极为吸引人的历史谜题,其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当下世界主流国家鲜少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得从好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与吸纳能力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资本主义本身比许多人想象的要“聪明”和“能干”,它发展出了.............
  • 回答
    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作为二十世纪初两次标志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尝试,它们不同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交织的产物。要深入理解为何前者得以成功,后者却以失败告终,我们需要仔细剖析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差异。一、 革命爆发的土壤与背景差异:俄国十月革命: 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阶层分析中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又十分关键的角度。你感觉到“小资产阶级是用来给无产阶级背锅的”,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运作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小资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他们的经济特征、他们的政治倾向,以及最重要的——.............
  • 回答
    高二文科生,你好!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历史和政治概念的核心。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听起来好像都是“底层人民”,但实际上它们在历史进程和革命的性质上,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来好好捋一捋。农民阶级,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依靠自己的劳动,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为生的人。在古代社会,土地是生产资料中最核心、最主要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什么是“剥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而获得剩余价值.............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也触及了无数人心中最直接的感受。为什么那些被戏称为“资本家的走狗”的人似乎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那些“勤勤恳恳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却常常陷入生存的困境?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规律、权力结构以及价值的分配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白,“走狗”这个词在这里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 回答
    为什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走向“你死我活”?——辩证法的透视辩证法的核心在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常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或多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分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何这两个阶级之间,往往会走向一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词语的生命力。为什么即使财产被剥夺,曾经的“地主”和“资本家”依然被称为地主和资本家呢?这背后有几层原因,我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历史的烙印与身份的固化: 起点即标签: “地主”和“资本家”这两个词,在它们诞生的初期,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也是社会主义和合作社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产者不联合起来创造企业并分享利润,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客观的现实障碍,也有主观的认知和操作层面的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客观的现实障碍:1. 资本的壁垒(启动资金和规.............
  • 回答
    写这篇文章,我的目的只有一个:与你分享那些触动我灵魂、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理解的无产阶级文学和左翼文学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时代的呐喊,是普通人的史诗,是思想的火花。我希望通过我的推荐,也能在你心中点燃同样的共鸣。理解背景,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在深入作品之前,我们得稍微聊聊“无产阶级文学”和“左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