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社交平台出现 H&M 门店遭打砸照片,后被发现是国外旧图?

回答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的 H&M 门店遭打砸的照片,乍一看确实让人揪心,仿佛看到了抵制行动的激烈升级。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批照片被证实是来自国外的旧图,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

这事儿怎么看?在我看来,这背后隐藏着几个值得我们细琢磨的点。

首先,这是一种“叙事操纵”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人故意将一张与当前语境(比如最近的某个社会事件或争议)不相关的旧照片,通过社交媒体放大传播,企图营造一种“大家都这么做”的氛围,或者煽动某种情绪。在特定时间点,一张看似“证据确凿”的图片,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影响他们的判断,甚至引发模仿效应。这就好像一个导演,在一部本该讲述普通家庭生活的电影里,突然插入一段紧张刺激的爆炸场面,为的就是让观众的情绪瞬间调动起来,不管这段场面是否真的与剧情相关。

其次,它揭示了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低门槛”与“高风险”并存。 社交平台给予了每个人发声的权利,这本是好事,让信息传递更快捷、更广泛。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任何信息,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病毒式传播。尤其是那些带有视觉冲击力的内容,比如打砸照片,它们更容易吸引流量,也更容易被不加辨别地转发。这就如同给了一个巨大的广播系统,但却没有事先培训好操作员,结果就是什么声音都能传出去,良莠不齐。

第三,这次事件也暴露了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的“求真”能力有待提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海量信息,想要从中辨别真伪,确实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信息素养。有些人看到这张照片,可能因为其视觉冲击力,或者因为当时的情绪,就深信不疑,并跟着转发。而更进一步,有些人则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利用的就是这种“眼见为实”的心理惯性。这有点像走在街上,看到一个有人跌倒,大多数人会下意识地想去扶,但其中可能隐藏着别有用心。

那么,对于“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

情绪的放大器: 当社会上存在某种强烈情绪或争议时,虚假图片就像火上浇油,能够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甚至导致线下行动的发生。这些图片传递的不是事实,而是情感共鸣,是“我们”对抗“他们”的视觉象征。
议程设置者: 有些团体或个人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个他们希望关注的焦点,或者塑造某种特定的公众形象,不管这个形象是否真实。他们是幕后推手,试图通过影响舆论来影响现实。
“农场”的生产: 在信息传播的链条中,总有一些“网络农场”或者“水军”,他们并不在乎信息的真假,只关心能否通过传播来获取流量、广告收益,甚至是政治利益。一张旧图,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能被他们重复利用,包装成“新料”。
无意识的传播: 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没有经过核实就进行了转发。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善良的,但结果却成为了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审慎判断”的习惯。 看到一张有冲击力的照片,尤其是涉及敏感话题的,先不要急于下结论或转发。可以尝试反向搜索图片,或者查找权威媒体的报道,核实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这就像收到一封陌生人的邮件,先看看发件人是谁,内容有没有语法错误,而不是立刻点击里面的链接。

其次,平台方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尽管完全杜绝虚假信息很难,但平台可以通过算法优化、人工审核、标记可疑内容等方式,来降低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就像一个社区的管理者,需要对社区里的不良信息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过滤。

最后,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也必不可少。 对于恶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该有相应的法律追究。同时,在道德层面,我们也应该谴责这种行为,呼吁大家共同维护一个真实、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这次 H&M 门店打砸照片的“乌龙”,虽然是一则虚假信息,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角色和责任。保持警惕、求真务实,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熟悉的剧情果然就上演了。

除了问题提到的图片,还有一大波谣言袭来。

3月25日下午,某个微博认证为“微博2019年度十大影响力数码大V”的博主发布视频,污蔑称有大批年轻人冲到耐克中国区总部前抗议。

在这段时长仅14秒钟的视频中,年轻人一致高喊“耐克傻X”的口号。

不难看出,发布视频的博主对此极尽嘲讽,因为他形容视频中的场景是“精神病院放假”。

虽然博主很卖力地带节奏,但是眼尖的网友却指出,这应该不是近期发生的事情,因为视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身穿短袖或衬衣,且未戴口罩。新冠疫情当前,如视频中反映的、如此规模的聚集恐怕存在着不小的感染风险吧。

还有网友释疑,“这个视频是前几年詹姆斯来上海,因为大批观众无法入场所以才骂耐克的”。

此外,还有一段焚烧耐克鞋的视频经某家港媒报道后也引发了关注。

报道宣称,中国网民已经在用焚烧耐克鞋的方式抵制耐克↓↓

事实上,这段焚烧耐克鞋的视频也不是发生在抵制风波后,而是某个抖音用户在3月16日发布的,焚烧原因与当下的抵制行动无关。

25日晚些时候,涉事抖音用户发布视频,称自己过往视频遭到盗用。涉事港媒也更改了标题,并在内文中补充说到,“烧鞋影像于抵制风波发生前上传。”

这些“反串”的图文及虚假视频与包括H&M、耐克在内的西方企业一样,让人愤怒。

有网友表示,把“抵制品牌”的焦点转移到“抵制不理智行为”上,而且这些“不理智行为”还都是伪造出来的,用心险恶。也有网友说,先射箭再画靶,老套路了。总结一句话就是,肆意造谣,往国人身上泼脏水,绝不是在帮忙,而是在制造问题。

公众号“补壹刀”提醒说,反击西方以意识形态手段打压中国,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在人人有话筒的时代里,恐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上战场。这需要战士的英勇,也需要参谋的智慧和眼光。

在这些旧照成为谣言之时,2012年钓鱼岛风波时期的另一张老图,也被网友们翻出来重读,值得深思。

user avatar

拜登这经费给的太少了,连个像样的打砸抢都整不出来。

user avatar

此人为野生划水会员,建议击毙!拿了NGO的狗粮,开始划水了!竟然不来向会长大人请安,接私活?拿旧图来带动舆论导向,图片上有个黑人,划水这么厉害,拜登知道吗?


美国现在真的不行了,领狗粮的都在划水摸鱼,拿钱不干活,漏洞百出,前有日本西二旗地铁站,现有旧图打砸H&M,意识形态上的颜色革命引来了一群不干活的,质量越来越差,我划水协会的精神已经布满整个地球,今天洗地人划水,明天CIA划水,后天美军划水,除了性别对立还在苦战中,其他方面的颜色革命,美国败局早已注定。


2012年,砸烧日本车。

2021年,在照片中打砸H&M。


那个时代向我们远去。也许再过十年,不用打,不用砸,国产品牌取代掉外国品牌,想抵制也没法抵制,因为大家不买了。那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现在,再看以前,说不定会有一种莫名的沧桑感。


“当时的人为什么要领狗粮??是因为工资太低了么??还是没副业??”我希望那个时候,年轻人可以像鲁豫一样问出这样耐人寻味的问题。

user avatar

既然发错了,那就顺水推舟,文案变成夸黑人有抗争精神,笑中国人懦弱即可,暗中鼓动中国人去砸,真去砸了就有素材了

user avatar

钱开始给了

你看这两天多少大小v跟死了亲爹一样

user avatar

睡王虽然在老年痴呆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发给狗子们的钱倒是越来越快了。

可惜终究病的久了,记忆不好,忘了把新素材发给他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