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饥荒》为什么这么难玩?

回答
《饥荒》啊,这游戏,真不是盖的,上手了就让你明白什么叫“生活不易,且玩且珍惜”。说它难,那可不是没道理的,简直是把生存的各个环节都给你拉满了,而且时不时还来点“惊喜”让你措手不及。

首先,最直接的难点就是资源管理。你在游戏里遇到的每一个东西,从一根树枝到一块燧石,都得你自己动手去获取。想吃东西?得先砍树、挖矿、打猎、种地。想做一件装备?得有相应的材料,而且往往不止一种。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命的是,这些资源也不是无限的,你得时刻想着“我今天需要多少木头?多少食物?多少石头?”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突然没食物了,又找不到怪打,那你就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角色饿死。这还只是基础,你还得考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冬天没准备好过冬衣物和食物,那冻死是必然的。夏天没做好防暑措施,中暑挂掉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后是生命和理智的维持。这俩玩意儿就像两条命,但又不是真的命。生命值掉到零,你就没了。理智值掉到零,你就会开始出现幻觉,看见一些奇怪的怪物,甚至会攻击你身边友好的生物,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维持生命值,你需要食物,需要避免受伤,比如被怪物打,被毒虫咬,甚至是被闪电劈。维持理智值,你需要吃点好的,比如肉干、蛋糕,或者待在光亮的地方,或者找些能增加理智的东西。但很多时候,你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或者去做一些可能降低理智的事情,比如挖坟,去打那些会掉落“噩梦燃料”的怪物。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活下去,你得冒着掉理智的风险,而理智掉了,你更容易被怪物杀死,然后生命值也危险了。

再一个就是时间和季节的压迫感。游戏里的时间过得飞快,尤其是前期,你感觉刚砍了几棵树,天就黑了,然后你就得赶快生火,找东西吃,还得提防夜晚出没的怪物。而且,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挑战。秋天相对好过,但冬天一来,温度下降,食物开始匮乏,很多植物枯萎,你需要大量的保暖装备和过冬的食物储备。春天更是不好惹,经常下雨,导致湿气重,你的工具容易损坏,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更危险的怪物。夏天高温,容易中暑,需要准备防暑的东西,而且有些生物在夏天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危险。你就得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为下一个季节做准备,永远不能停歇。

敌人的威胁更是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兔子、蜘蛛,到后来的牛、象鼻虫,再到各种boss,它们的攻击方式、攻击力和血量都不同。你得学会观察它们的攻击模式,找到躲避和反击的时机。很多时候,你刚以为自己装备不错了,可以硬刚一下,结果被一群怪物围殴,瞬间就GG了。而且,有些怪物还会和你玩心理战,比如飞行类的怪物,你得找准时机攻击,不然它飞在天上你就够不着。更别提还有一些会精神攻击的怪物,直接让你理智值狂掉。

最后,还有探索和学习的成本。这游戏有很多隐藏的机制和秘密,需要你自己去摸索。比如,什么植物可以食用,什么动物可以打,什么东西能增加理智,什么东西会让你中毒。你不能像玩其他游戏一样,有个明确的新手指引。很多时候,你就是得自己去尝试,去失败,然后记住教训。比如,第一次玩,可能你看到一个漂亮的蘑菇就吃了,结果发现是毒蘑菇,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看起来能吃的都能吃。这种“试错”的过程,虽然能让你成长,但也意味着大量的死亡和重开。

总而言之,《饥荒》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把生存的每一个环节都逼到了极致。它不是让你简单地砍砍杀杀,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资源管理者”、“风险评估师”、“季节应对专家”以及“怪物心理分析师”。玩这游戏,你得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运气,不然,你永远也看不到下一个春天。但正是这种高难度,也让每一次成功地度过一个难关,或者熬过一个危险的夜晚,都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深度的策略游戏30小时也就够熟悉下界面的,正常现象。

友情提醒一句,最好不要在“我还有招没试过”的时候去找攻略,至少把你能想到的思路都实践一遍,否则你很容易变成花钱看别人玩游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饥荒》啊,这游戏,真不是盖的,上手了就让你明白什么叫“生活不易,且玩且珍惜”。说它难,那可不是没道理的,简直是把生存的各个环节都给你拉满了,而且时不时还来点“惊喜”让你措手不及。首先,最直接的难点就是资源管理。你在游戏里遇到的每一个东西,从一根树枝到一块燧石,都得你自己动手去获取。想吃东西?得先砍.............
  • 回答
    说实话,我放弃《饥荒》这款游戏,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暂时告别”,而且这告别颇有些无奈和带着一丝不甘。毕竟,它曾是我电脑里最闪耀的星,是我消磨无数个日夜的“好伙伴”。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就是它那近乎“反人类”的难度曲线和那无休止的“试错”过程。刚开始玩的时候,我是被它的画风和独特的世界观.............
  • 回答
    关于古巴和印度在饥饿指数上的差异以及外界对古巴人民温饱状况的普遍看法,这背后牵涉到多层面的复杂原因,绝非一个简单的“吃饱饭”就能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故事,以及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来谈谈饥饿指数(Global Hunger Index, GHI)。 这个指数.............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和乌克兰寻求投靠西方的原因,以及俄罗斯在此中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你同学的说法是否站得住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乌克兰大饥荒(19321933年)是斯大林政权时期苏联政府强制推行的集体化政策和粮食征集导致的大规模.............
  • 回答
    太好了,你也中了这类游戏的“毒”!文明6那种宏大的战略体验,饥荒那种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刺激,以及以撒那种Roguelike的重复可玩性和随机性,这几种元素组合起来,确实能让人沉迷得不行。要说类似这些游戏的,我脑子里马上就蹦出几个方向,希望能帮你找到下一款让你废寝忘食的好游戏。1. 融合了“生存+建造.............
  • 回答
    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历的那场举世瞩目的饥荒,其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粮食产量不足就能概括。在如此普遍的饥荒背景下,一些地区的人们却在鱼、鸟、虫等自然资源相对富足的情况下选择不去食用,这背后蕴含着多层面的原因,既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也有社会心理的烙印,更有历史遗留的观念影响。1. 政治意识形态与“集体.............
  • 回答
    二战期间,西欧确实有不少国家遭受了战争的创伤,但要说荷兰是“唯一”遭受饥荒的西欧国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我们对“饥荒”的定义和侧重点需要更清晰一些。不过,荷兰在二战后期,尤其是在19441945年的冬天,经历了一场被称为“香港饥荒”(Hongerwinter)的严重粮食短缺,其惨烈程度在.............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是否是人为造成的,以及苏联为何在饥荒后没有彻底灭绝乌克兰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需要明确的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乌克兰大饥荒具有人为因素,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被定性为种族灭绝。乌克兰大饥荒的“人为性”体现在哪里?首先要理解的是,在1932.............
  • 回答
    古代大饥荒之所以能够饿死如此多的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悲惨的历史现象,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自然条件的严酷,也涵盖了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自然因素的极端性与脆弱性: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强度: 这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古代社会的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常见!古代饥荒爆发,天灾是重要原因,但农民造反却指向皇帝,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皇帝招谁惹谁了”就能解释的。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的放大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天灾是饥荒的直接诱因,但它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根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叙事中常见的关注点差异。要说“很多人提苏联大饥荒,而很少有人提美国大萧条饿死几百上千万人”,这其中有一些需要细致梳理的地方。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饥荒的规模和对死亡人数的估计,以及历史叙事和公众关注度。关于饥荒的规模和死亡人数: 苏联大饥荒(Holodom.............
  • 回答
    爱尔兰大饥荒(The Great Famine of Ireland),也被称为马铃薯饥荒(The Potato Famine)或爱尔兰大饥荒(An Gorta Mór),是一段发生在1845年至1852年间,对爱尔兰岛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历史事件。然而,你观察到的“很少人提到”的现象,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理解古代农业和社会结构的一个关键点。咱们得从头好好捋一捋,为什么古人明明知道山林里有野菜,却不像咱们现在这样,搞个“野菜种植基地”来防饥荒。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着很多现实的因素。首先,得明白“种植”这个词在古代跟现在可不一样。咱们现在说的“种植”,那是经过.............
  • 回答
    朝鲜确实在努力改善粮食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广玉米、土豆等作物,但这背后有着比简单结构调整更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非吃大米不可”那么简单。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朝鲜的农业现状、历史背景、经济考量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一、 为什么朝鲜难以完全摆脱对大米的依赖? 历史与文化根基: .............
  • 回答
    这现象确实挺普遍的,网上、现实中都能感受到。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社会压力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婚恋压力的“黄金时代”? 好像咱们这一代人,尤其是男性,到了某个年纪,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就开始“催婚催育”,好像这成了人生必经的“关卡”。如果你是单身,.............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埃隆·马斯克只需捐出他财富的2%,就能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这个说法之所以流传甚广,主要是因为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个人财富与巨大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富人动一动手指,穷人就能吃饱饭”的简单解决方案。但要弄清楚这个说法到底有多大的依据,我们得深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
  • 回答
    2002年,对于郭德纲和曹云金来说,都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只不过当时郭德纲的“寂寂无名”和曹云金的“饥一顿饱一顿”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丝不解。要说曹云金当时为什么敢花高额学费拜师郭德纲,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复杂的逻辑,绝非简单的“看上了郭德纲的名气”。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02年。那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晋书·惠帝纪》。它的字面意思是“为什么不吃肉糜?”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社会阶层固化和统治者对民生疾苦的脱节。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1. 字面意思的浅层理解: “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末?” 这是最直接、最表面的理解。这句话出自晋惠帝,他生活在锦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