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算唐朝的开创者还是守成者?

回答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创者还是守成者,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毕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首先,说他是“开创者”,这话有道理,但不是他一个人完全开创的。

想想看,唐朝是谁建立的?是他的父亲李渊。李渊在隋末大乱的时候,响应天下群雄并起,最终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李渊才是唐朝的“开创者”,是奠基人。

但是呢,李渊称帝后,虽然建立了唐朝,但当时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北方还有突厥的威胁,国内还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当时的唐朝,更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根基不稳,前途未卜。

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发挥了他那“天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亲自领兵,东征西讨,打败了最强的对手,比如在虎牢关之战中,他一个人就解决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股最大的军事力量。这就像是给这个婴儿打下了最坚实的体魄,让他能够站稳脚跟,抵御风雨。如果没有李世民的这些赫赫战功,唐朝可能连能否延续下去都是个问题。

所以,从“平定天下,巩固唐朝统治”这个角度来看,李世民绝对是唐朝最重要的“开创性人物”之一,甚至可以说,他是在唐朝初建时期,那个最关键的“开创”阶段,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但话说回来,如果“开创者”指的是完全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王朝的那个开国皇帝,那这个头衔就不太适合李世民了,因为他的父亲李渊已经是皇帝了。

另一方面,说他是“守成者”,这话也未尝不可,但也不能完全概括。

李世民继位之后,确实做了很多巩固和发展唐朝的事情。他没有像一些新皇帝那样,大肆杀戮功臣或者急于改变父亲的既定政策。相反,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

比如,“贞观之治”就是他治理国家的巅峰时期。他能够虚心纳谏,让魏征这些人敢于直言进谏;他重视民生,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他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他对外采取怀柔政策,和周边民族关系融洽,被尊为“天可汗”。这些措施,都是在唐朝已经建立的基础上,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繁荣、稳定、有声有色。

从“将唐朝推向盛世,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个角度来看,他绝对是一名杰出的“守成者”,甚至可以说是将“守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如果“守成者”仅仅意味着按部就班,维持现状,那也对李世民不太公平。

事实上,李世民不仅仅是“守成”,他还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他通过玄武门之变,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虽然过程有些血腥,但客观上避免了唐朝内部可能出现的更大规模的动荡,为他后来的施政奠定了基础。他所推行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的完善等,都是对国家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这些都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守成”。

所以,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

李世民既是唐朝前期最关键的巩固者和奠基人,也是将唐朝推向辉煌盛世的引领者。

他继承了李渊建立的唐朝,但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平定了内乱,奠定了唐朝立国之本;他继位后,通过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不仅巩固了唐朝的统治,更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帝国。他不是从零开始的“开创者”,但他的贡献让唐朝的“开创”真正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也不是仅仅守着祖业的“守成者”,他是在守成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将唐朝推向了新的高峰。

可以说,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开创盛世的关键人物。他的功绩,既有“开创”的精神,也有“守成”的智慧,更有着超越“守成”的开拓与发展。他就像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在父亲打下地基后,亲手将一座宏伟的宫殿建造起来,并且让它成为了当时最令人瞩目的建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国父。

托马斯·杰斐逊也是。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是。

约翰·亚当斯也是。

路易十六也是。

华盛顿先当总统,不代表后当的被排除开国者地位啊。

user avatar

这是李世民登基前的唐朝。

这是登基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创者还是守成者,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毕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首先,说他是“开创者”,这话有道理,但不是他一个人完全开创的。想想看,唐朝是谁建立的?是他的父亲李渊。李渊在隋末大乱的时候,响应天下群雄并起,最终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从.............
  • 回答
    隋末乱世中的枭雄李渊: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唐朝,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然而,在那个恢弘盛世的背后,站着一位同样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身影——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儿子,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铺垫?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唐朝开国过程中,史书中为何更侧重于李世民而对李渊着墨相对较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并非完全“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视角和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书写的主流视角与“英雄史观”: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尤其是以“纪”和“传”为主要叙事形式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评价标准。简单来说,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虽然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奠基期,但与李隆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在许多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后者更符合“盛唐”的定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
  • 回答
    唐朝的巅峰时期,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贞观之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这并非空穴来风,李世民的统治确实为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如果说到“巅峰”,那往往是指唐朝国力、文化、影响力达到最鼎盛、最繁盛的时期,这个时间段要稍微往后推移,与李世民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前期统.............
  • 回答
    假如霍去病是李世民麾下悍将,大唐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假设。如果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天才——汉朝的霍去病与唐朝的李世民——置于同一时代,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对大唐王朝命运的影响,无疑会是波澜壮阔的。我们不妨大胆设想,霍去病如果以某种奇特的方式穿越时空,成为李世民帐下的一员勇.............
  • 回答
    李世民确实有着鲜卑族的血统,这是唐朝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也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朝代,是否存在一些“侵吞”或“削减”汉文化的事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唐朝的文化政策、社会构成以及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首先,我们要明白“侵吞”和“削减”这两个词的力度非常大.............
  • 回答
    李世民夺取唐朝“革命果实”这件事,用“窃取”来形容,似乎过于武断了。准确地说,他是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政治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大胆行动,最终掌握了皇权的。这其中既有对时局的精准把握,也有对人心的巧妙运用,更有果断的军事打击。首先,我们得明白,唐帝国最初的“革命果实”是谁的?是他的父亲李渊。.............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历史上,尤其是在唐朝建立之初,确实有好几位“秦王”。但如果我们说“唐朝只有李世民一个秦王”,那可能是指在唐朝最为人熟知的、最具影响力,并且是最终登基为帝的那位“秦王”。要深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前推一推,回到唐朝还没建立的时候,看看李世民的“秦王”身份是怎么来的,以及.............
  • 回答
    要判断唐朝如果没有李世民鼓动举兵,李渊是否会举兵起义,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当时的局势,以及李渊这个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需要咱们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当时的大背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这事儿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这人,说实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把个好好的大隋弄得民不聊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要明白,历史的走向是由无数个节点构成的,任何一个关键人物的缺席,都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结果很难百分之百确定。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来推演一下,如果唐朝初年没有李世民,隋末那些实力派人物,谁最有希望统一天下。首先,咱们得回到隋末那个乱局。隋朝二世而亡,原因有很多,比如暴.............
  • 回答
    说起唐朝人如何看待李世民“篡位”,这事儿可就复杂了,得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看法来聊。毕竟,历史的评价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这种夺嫡的事情,牵扯太多人的利益和立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李世民“篡位”这个说法,在当时就已经存在,而且不是什么秘密。我们通常说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他动手解决亲兄弟,逼父退.............
  • 回答
    如果李世民才能一般,李渊还能统一全国,建立唐朝吗?隋末群雄谁最有机会统一全国?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让我们深入思考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关键人物在其中的作用。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如果李世民才能一般,李渊还能统一全国,建立唐朝吗?结论: 李渊统一全国并建立唐朝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非.............
  • 回答
    李世民和朱棣,两位都是开创了自己王朝盛世的关键人物,但他们在夺取权力后,都选择了保留了原有的国号,没有更迭为自己发迹之地或封号的名称。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政治考量和历史惯性。李世民为何不改国号为“秦”?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消除潜在的威胁而采取的雷霆手段。他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
  • 回答
    黄永年教授关于李世民“改史”的观点,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涉及历史记载的客观性、权力对史书的影响以及史料的解读方法。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存在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黄永年教授的核心观点黄永年(19172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在唐史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他在《唐史考》《唐.............
  • 回答
    要论证没有李世民,李靖能否独自扫平李唐早期那些群雄,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我看来,李靖无疑是一位军事天才,其军事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足以排进前列。然而,要将他与李世民在那个特定时期、针对那几位强劲对手的成就进行简单对等,则需要更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李唐王朝建立初期,其面临的形势有.............
  • 回答
    论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二位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功绩卓著的君主,都曾开创了盛世,影响深远。但若要辨析谁更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则需要细致地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治国理念、军事成就、文化影响以及历史评价。先看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生活在隋末唐初,那是一个经历了长久战乱、民生凋敝的.............
  • 回答
    当然,关于唐太宗李世民是否曾被俘获,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需要细致梳理的历史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他早期戎马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经历——玄武门之变——说起,并将其与更广义上的“被俘获”概念区分开来。首先,明确一点:在正史记载中,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在军事冲突中“被俘获”过。 也就是说,他没有像古.............
  • 回答
    李世民军功卓著,这是历史公认的事实。他参与了隋末唐初一系列关键战役,并在其中屡立奇功,最终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但若说他“抢属下的军功得来的”,这个说法未免有些过于片面,也未免太小看了他本人。要说李世民的军功,得从他起兵之初说起。那时候他还是个年轻的将领,跟着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当时李渊虽然是晋阳的留.............
  • 回答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谁更强,这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雄主,都是从乱世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辉煌的王朝,各自的强项和面临的挑战也截然不同。咱们先说说李世民。李世民出身高贵,是唐国公李渊的次子。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随着父亲一同起兵。您别看他是“公子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