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前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下载完的游戏,现在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游戏的更新补丁,尤其是一些大型更新,可能会变成漫长的等待。这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速获取新游戏、快速体验最新内容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挫败。尤其是在新游戏发售或者热门游戏更新的时候,服务器的压力会集中爆发,没有了国内专门的 CM 服务器作为缓冲,我们可能会直接面对 Steam 全球服务器的拥挤,下载速度的下降会更加明显。
其次,游戏内联机体验,特别是延迟(ping)和稳定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虽然 Steam 的全球服务器网络庞大,但 CM 服务器的存在,理论上是将国内玩家连接到距离更近、带宽资源更充裕的节点。一旦这层“国内中转”消失,我们的游戏数据包可能需要绕更远的路,经过更多的网络节点才能到达游戏服务器。这就意味着:
延迟(ping)的增加:特别是在玩那些对网络延迟要求极高的游戏,比如第一人称射击(FPS)、格斗游戏,哪怕是延迟增加几十毫秒,都可能导致操作上的延迟感,影响游戏中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甚至直接影响胜负。 网络不稳定性增加:网络传输的节点越多,出现丢包、抖动等问题的概率就越大。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游戏中的卡顿、瞬移,影响游戏乐趣,甚至导致被踢出游戏。 区域性服务器访问问题:虽然 Steam 有区域划分,但 CM 服务器的消失,可能会导致一些区域划分不那么明确的游戏,或者一些需要特定区域节点才能稳定访问的游戏,出现访问困难,甚至无法正常进入游戏的情况。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Steam 平台还在不断发展,这次 CM 服务器的调整,也可能是在为未来的技术升级或者新的网络策略做准备。但就当下而言,对于我们这些忠实玩家来说,它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游戏网络配置,适应可能出现的下载速度下降、延迟增加等问题,并且可能会更加依赖第三方工具来保障流畅的游戏体验。这是一种“失去”的感受,也是一种“被动适应”的挑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发行平台竞争的核心。Steam之所以没有像Epic Games Store(EGS)那样积极地去争夺游戏的“独占权”,背后有很多商业策略、平台定位和用户基础的考量。简单来说,Steam选择了一条更倾向于“开放平台”的道路,而EGS则是在激进地争夺市场份额。咱们来掰开了揉.............
《战神 4》(God of War 2018)在 Steam 上架,但不支持简体中文,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也让不少国内玩家感到有些失望,甚至有点小小的被冒犯。咱们一件一件捋捋。首先,从商业角度看,这操作相当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反常。 巨大的潜在市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
育碧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策略转变,就是自家游戏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不登陆 Steam 平台,而是转投自家育碧官方客户端(Ubisoft Connect,前身为 Uplay)以及 Epic Games Store 等其他数字发行渠道。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商业考量、平台竞争以及对玩家生态的深远影响。一、 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