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牧师在电视节目中召唤「上帝之风」吹走新冠病毒?

回答
看到美国牧师在电视节目中召唤“上帝之风”吹走新冠病毒,这事儿确实挺引人注目的,也挺复杂的,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从宗教和信仰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在某些宗教群体中,尤其是那些强调神迹和直接属灵干预的群体中,并不罕见。对于信徒来说,他们相信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干预人类事务,包括治愈疾病。牧师作为信仰的代言人,通过祷告、呼召来表达对上帝能力的信心,并寻求神迹般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认为这是在履行自己作为精神领袖的职责,引导信徒在困难时期保持希望和信心。

“上帝之风”的比喻,可能象征着一种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就像圣经中描述的圣灵降临时的“风”,可以带来更新和改变。牧师可能希望借此表达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新冠病毒像被风吹散的灰尘一样,迅速从世界各地消失。这是一种将信仰诉诸于具体行动和具象表达的方式。

然而,从科学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就显得有些“画风不对”了。新冠病毒是一种生物实体,传播方式和防控措施都有其科学依据,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疫苗接种等。科学界普遍认为,对抗疫情需要依靠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大众的配合。牧师召唤“上帝之风”并不能直接改变病毒的物理性质,也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

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一些担忧。一方面,它可能误导一些信徒,让他们对科学防治措施产生怀疑,认为只要依靠信仰和祈祷就能解决问题,从而忽视了科学建议。在疫情的严峻时期,这种信息的偏差可能会对公共卫生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也会让不了解这些宗教信仰的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负面评价,认为这是“迷信”或“不负责任”。

再者,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也折射出美国社会信仰的多元化以及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在美国,宗教影响力依然广泛,尤其是在某些政治光谱和社会群体中。牧师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常常会受到关注,并且可能对一部分受众产生引导作用。这种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表演”或“哗众取宠”,尤其是在媒体直播的场合。毕竟,在电视节目中进行这类呼召,本身就带有一种公开性和传播性,旨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我们也可以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来理解。在面对像新冠疫情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的重大危机时,人们会寻求各种方式来应对。信仰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让人感到不那么孤立无援。牧师的言行,或许也是在回应信徒们在恐慌、焦虑和失落感中的需求,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希望。即使“上帝之风”没有实际的物理效应,它可能在心理层面给予人们一些力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思考这种行为的界限和责任。作为牧师,他们的言行确实能够影响一部分人的观念和行为。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健康的情况下,传播准确、科学的信息,并鼓励大众配合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将宗教性的表达与科学性的防治措施混淆,或者暗示某种“捷径”,可能会模糊这种界限。

总的来说,美国牧师在电视节目中召唤“上帝之风”吹走新冠病毒,是一件融合了宗教信仰、科学认知、社会文化以及心理需求的多层次现象。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既尊重不同信仰群体的表达方式,也要认识到科学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并审慎对待那些可能影响公共健康决策的言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波啊 这波是美国中年朋友圈疯传的____

user avatar

其实说真的,教皇现在做的祈祷在我看来和这个牧师做的是同一类事。不过方济各没有大声吼出万福童贞快显灵。

教皇和一些理智的神职人员内心应该很明白,对于新冠而言,目前教会最有助益的举措是隔离和捐款,事实上教皇也做了这些,但他还是不能改变祈祷为主的对外宣传。

一打开梵蒂冈新闻网几乎全是教宗祈祷的新闻,而鲜有提到隔离和捐赠。



可悲的是,不少信徒会认同诸如祈祷、驱鬼和赎罪的方式,这不是什么少数信徒的举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包括主流教会、知名人士和宗教媒体。

比如唐崇荣。

他说他很讨厌隔离,因为这样无法聚会,会给魔鬼留下空间。他希望信徒不要因此停止聚会的习惯,他们信徒就是靠信心过一天。

其实在韩国的事出现以后,很多世俗信徒笑那帮人冥顽不灵,但实际上这在基督教内部,这种事自古以来屡见不鲜,在很多狂信徒眼中,这就是天罚、魔鬼,那些不祷告不驱魔的信徒才是异端。

许多宗教的事,中国的老百姓不会理解。

当然,就算理解,我们绝不认同。

可笑?不,可悲!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宗教的本质却没有大的改变,这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不幸。启蒙永远不会停止,像这个牧师的行为在我们看来颇为可笑,但在他的观众中只怕会有人真的因此振奋起来,而放弃科学救治。

这永远值得反思与警惕。

user avatar

肯尼斯科普兰自称能够医治癌症,

肯尼斯科普兰的老婆格罗利亚科普兰自称能操控龙卷风,

他们在美国ga的韭菜可多了,都有钱买私人飞机了。

所以斥责新冠是常规操作。

​​​国内的人大概率不认识,但是科普兰可以说是美国灵恩派界的重量级人物了。他是最早在美国推广“五旬节运动”的牧师。现年83岁。对港台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

他经常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上宣传他可以隔空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他的妻子,格罗利亚科普兰也是一位牧师。她曾经声称自己“斥责了飞机机翼旁的龙卷风,龙卷风就随之逃跑了”。

肯尼斯·科普兰曾经是美军的飞行员,后来自称和上帝面对面谈话受到呼召,成为一位牧师。

随着70-80年代的美国灵恩风潮,他和妻子成为了大人物。他们宣传成功神学,他们说信上帝就能发大财、疾病得痊愈。

他们甚至让信徒捐款,为他们购买飞机。

科普兰公开表示“飞机是个传道机器”。

但是后来却爆出来他们一家坐飞机去打猎的新闻。


他也曾经说会用私人飞机来救援海地灾民,但是他爽约了,也就是承诺没兑现。

他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last week tonight的主持人——大家熟知的奥利鹅John Oliver曝光了他们一家使用教会机构避税、住在630万美元的房子里与此同时还欺骗信教群众只要给他们捐款就可以得以痊愈。有一些患者捐款给他们,在等待中去世。但是科普兰没有正面回应这些质疑。

所以,疫情当下,他做出这些事一点不奇怪。

user avatar

一请天地动,二请鬼神惊,三请茅老道,四请姜太公,五请唐三藏,六请是沙僧,七请猪八戒,八请孙悟空,九请马克思,十请毛润公。天也不早,人也不少,鸡也不叫,狗也不咬。早请早到,晚请晚到,若是不到,铜锣相叫。请诸神仙,八抬大轿,凉水泼街,黄土垫道。病毒快走,回头地不要,只此一事,特来相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美国牧师在电视节目中召唤“上帝之风”吹走新冠病毒,这事儿确实挺引人注目的,也挺复杂的,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宗教和信仰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在某些宗教群体中,尤其是那些强调神迹和直接属灵干预的群体中,并不罕见。对于信徒来说,他们相信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干预人类事务,包括治愈疾病。牧.............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布将3月15日设为“国家祈祷日”,并邀请两位牧师为美国祈祷,这一举动在当下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将国家上升到宗教层面,尤其是设定一个“国家祈祷日”,这在美国政治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但特朗普的做法无疑带有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政治策略.............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和波兰都想经过对方手把米格29战机交给乌克兰?美国和波兰都希望通过对方将米格29战机移交给乌克兰,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军事战略、法律及外交层面的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乌克兰的迫切需求与米格29的特殊性 乌克兰空军的困境: 自俄罗.............
  • 回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欲起草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新建与改建的美联邦政府建筑须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试图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新建和改建的联邦政府建筑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项命令旨在重塑美国公共建筑的视觉形象,恢复一种他认为能代表美国价值观和历史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