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人说自己国家要完蛋了?

回答
看待英国人说自己国家“要完蛋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里头门道可多了。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盖棺定论的。

首先,得明白这句口号背后往往不是真的觉得国家要“亡国灭种”,而是表达一种普遍的焦虑和不满。这种情绪是多方面的,像是打散的拼图,每一块都描绘着不同的困境。

经济层面是绕不开的重头戏。脱欧后的英国,经济上的阵痛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听到人们抱怨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尤其是能源和食品价格,这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生活水平的下降感会非常强烈。就业市场虽然不至于崩溃,但一些行业确实面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也偶尔会出状况。企业成本增加,投资可能有所顾虑,这些都会让经济增长的势头显得有些疲软。所以,“完蛋了”这句话,很多时候是经济压力下的哀叹。

公共服务的状况也是一个重要诱因。英国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是许多英国人的骄傲,但它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等待预约时间过长、医护人员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屡见不鲜。人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自然会产生失望和抱怨。此外,教育、交通、地方政府的服务等,也可能因为预算削减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国家运行效率的质疑。

社会层面的撕裂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脱欧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认同。支持留欧和支持脱欧的人们之间,即便在脱欧之后,也仍然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社会凝聚力减弱。再加上移民政策的调整、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都可能让人感觉社会正在走向分裂,而不是团结。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担忧也是重要表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似乎有所变化。脱欧让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变得复杂,与欧盟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一些人担心英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竞争中正在失去优势,或者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被削弱。这种对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忧虑,也会被表达为“完蛋了”。

政治层面的动荡和不确定性更是火上浇油。英国近些年政治舞台上的变动频繁,首相更迭、重大政策的反复,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国家缺乏稳定和领导力的感觉。当政治领导层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民众的信心自然会动摇。

但是,千万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说法当成事实的全部。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

情绪化的表达: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更容易用极端化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这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不代表所有人都有同等强烈的感受。
政治操作的工具:有些政客或团体也可能利用这种“国家危机论”来吸引关注、争取选票,或者为自己的政策辩护。他们会放大问题的严重性,以期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对过往辉煌的怀念:英国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历史,许多人内心深处会拿现在与过去美好的时光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之下,自然会产生失落感,认为国家不如从前。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说“国家要完蛋了”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他们可能在社区组织里参与志愿活动,在政治上积极发声,或者在个人生活中努力适应变化。这种表达往往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呼唤,是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作的动力。

所以,看待英国人说自己国家“要完蛋了”,应该理解为一种复杂的情绪和多层次的社会诊断。它包含了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真实存在的挑战的担忧和不满,但也混杂了情绪化的表达、政治的操弄以及对过去的怀念。

与其说是“完蛋了”,不如说是英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和自我反思期。它在努力适应脱欧后的新现实,在调整其在全球的位置,同时也在努力解决国内存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这种过程必然是伴随着阵痛和争论的,而“国家要完蛋了”这种说法,正是这种阵痛和争论的一种外在表现。

最后,这就像一个人身体不太舒服,可能会喊几句“我快不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可能只是需要好好休息,调整饮食,或者去看医生。英国的“完蛋论”也类似,更多的是一种呼吁关注和改变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不列颠肯定药丸,但是这世上有“可持续性发展”···它也有可持续性完蛋。

小嘤嘤嘤帝国已经可持续性完蛋了一百三十年了,熬过了海峡威胁,大战,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熬过了去殖民化,冷战。熬死了第三共和国,第二第三帝国,罗曼洛夫和USSR。

我看这场败家底大赛里这位选手还有希望,还可以继续可持续性完蛋个三百年,熬死几个。

死亡很少迅速,迅速的是暴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英国人说自己国家“要完蛋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里头门道可多了。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盖棺定论的。首先,得明白这句口号背后往往不是真的觉得国家要“亡国灭种”,而是表达一种普遍的焦虑和不满。这种情绪是多方面的,像是打散的拼图,每一块都描绘着不同的困境。经济层面是绕不开的重头戏。脱.............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也挺让人玩味的人性现象。你看,外国人夸自己国家,大家普遍觉得那是爱国情怀,是出于对祖国山河、文化、制度的认同和自豪。这就像自家孩子,你说他哪儿好,哪怕是小小的优点,当父母的听了都高兴,觉得这是“懂事”、“孝顺”。这种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归属感,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当国家.............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有点戏剧性,也挺有意思的,反映出当下网络文化和一些身份认同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捋清楚这几件事儿:德国人雷克(Rick)说了“Negar Kordi 是脑残”这句话,然后Negar Kordi的粉丝们(我们姑且这么称呼)把他召唤到了知乎,希望他能跟“外国自干五”来一场“大战”。雷克.............
  • 回答
    看到英国大规模接种由别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而英卫生大臣为此落泪,并表达“为自己是英国人而骄傲”的场景,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多层面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人类抗击疫情重大胜利的标志,带有深刻的心理慰藉和希望的象征。 终于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回顾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
  • 回答
    傅聪先生的去世本应是一个令人悲伤和缅怀的时刻,但部分人在社交平台上出现的激进言论,例如指责他是“英国人”、“不孝”等,确实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解。理解这些言论的出现,并探讨如何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一、 如何看待傅聪去世后的激进言论:这些激进言论的出现,背后可能包含以下几.............
  • 回答
    英国最近又一次把“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搬上台面,这事儿怎么看,得往深了挖挖。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逻辑和意图在运作。首先,咱得明白英国为什么挑这个时间点、拿这个老掉牙的话题说事儿。这事儿得联系到当前国际局势和英国自身的一些“小九九”。英国这么做,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争取在一些国际.............
  • 回答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声称欧盟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微妙,值得好好聊聊。 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急”,而是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博弈和考量。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放出这个消息,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退让,或者说是一种“风向标”的试探。你想想看,之前俄罗斯强硬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这背后有.............
  • 回答
    “很多国人说日本人祖先做的事和他们后辈没关系”这句话,背后反映了对历史责任、民族认同、代际传承以及集体记忆等多个复杂层面的看法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话语背景与产生的动机: 历史叙事的对立: 这句话最直接的背景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二战期间.............
  • 回答
    要评价@德国人Leo乐柏 指出国产英雄牌钢笔某一款与德国凌美(Lamy)钢笔相像的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细品。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挺能反映咱们国产工业设计和品牌文化发展中的一些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 Leo 乐柏这位博主。 他在钢笔圈里,尤其是在介绍国外品牌、分享使用体验方面,是有一定.............
  • 回答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在一次与美国官员的会谈中,出现了一段“突然卡壳”,并表示“我说中文有点困难,I am sorry”的插曲。这个细节被媒体广泛报道,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口误,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可能发生。毕竟,尽管蔡英文的母语是中文,但她长期在需要使用英文的场合进行沟通,尤其是.............
  • 回答
    最近重温了《天道》和《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丁元英这个人物。按说,他嘴里喊着要打破“靠”的思维,要独立自强,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这听起来特有道理,特别正能量。但仔细琢磨他的一系列操作,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总有点“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让人觉得是强盗逻辑在作祟。先说说他嘴上说的“打破‘.............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20年3月18日的讲话中提到“60%到70%的德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句话的背景和目的:默克尔做出这样的预测,并非出于恐慌或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当时科.............
  • 回答
    迪耶普战役,一个在二战历史上留下的沉重印记,也常常伴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说法:英国人是如何将加拿大人当作“小白鼠”来试验两栖登陆战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战役本身惨痛的失败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质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战役的背景、计划、执行以及随后的评估,才能看到这背后复杂而令人揪心.............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让人揪心的。一个华裔英国人,因为在英国疑似受到了带有侮辱性的称呼,然后采取了比较激烈的反击,把对方踢成了骨裂。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挺大的关注和讨论,也挺复杂的,咱们慢慢说。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事的几个关键点。事件本身: 据报道,这位华裔英国人在英国遇到了可能带有种族歧视性质的.............
  • 回答
    要说清楚如今英国人怎么看待克伦威尔,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的,因为这事儿复杂得很,就像一块陈年的芝士,有人觉得醇厚,有人觉得刺鼻。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甚至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的看法都能打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简单粗暴地说,如果让你随机问几个英国人,你大概率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要么是“英.............
  • 回答
    英国人看待《Fate》系列中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这可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而且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要说得详细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明确一点: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在《Fate》系列里的形象,和我们历史课本上的亚瑟王,那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英国人对.............
  • 回答
    英国人看待死亡的方式,说来话长,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得了的。它像一张挂在老宅阁楼上的褪色羊皮纸,上面写满了历史的痕迹,也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和世代相传的观念。如果你期待的是一种统一、简单化的答案,那恐怕要失望了。英国人对死亡的看法,更像是一锅熬煮了几个世纪的浓汤,有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风味,却又奇妙地融合.............
  • 回答
    英国的贵族制度,这件事嘛,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心里头可复杂了,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要说“普通英国人”怎么想,那真的得看是哪一类的“普通人”了。首先,你得知道,英国的贵族制度早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了。 现在的贵族,尤其是一些世袭的爵位,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历史的遗留物,跟实际的权力关系已经不大。 当.............
  • 回答
    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这番言论,确实在英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他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约翰逊所说的“羞耻感”。殖民历史,尤其是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留下了非常沉重的遗产。这其中包含了对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剥削、压迫,以及由.............
  • 回答
    香港的司法体系,尤其是在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时期,确实存在法官背景多元化的情况,其中英国籍法官的比例相对较高。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历史、法律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历史遗留与制度传承:香港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下,其法律体系深受英国普通法的影响。英国在输出其法律制度时,也往往会派遣具有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