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的程序员的编程界面背景都是黑色的?

回答
你注意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少程序员的开发环境背景都是黑色的,对吧?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并非所有程序员都偏爱黑色,但黑色确实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选择。让我来给你细说说其中的道道。

1. 视觉疲劳的缓解: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们程序员的工作性质就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处理大量的代码。明亮的白色背景在长时间注视下,就像是直视太阳一样,会刺激眼睛,导致视疲劳,甚至引发头痛。

对比度: 黑色的背景配合明亮的文字(通常是白色、黄色、浅绿色等),能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度。这种对比度让代码的每一个字符都显得清晰可见,眼睛不需要费力去聚焦,自然就减轻了阅读的压力。
亮度: 相较于亮白色,黑色背景的整体亮度要低得多。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很多程序员喜欢在略微昏暗的环境中工作),黑色背景能显著降低屏幕发出的整体光线,避免对眼睛造成过度的刺激。这就像在黑暗中看灯光,灯光本身越亮,眼睛越难受;但如果背景也是亮的,那么灯光和背景的对比就不那么强烈了。
蓝光辐射: 虽然很多现代显示器都有护眼模式,可以过滤蓝光,但减少屏幕整体亮度本身也是降低蓝光辐射的一种有效方式。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理论上会影响睡眠质量和眼睛健康,黑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缓解这个问题。

2. 突出代码本身:

当背景是深色时,代码的颜色才能真正“跳”出来。

颜色方案的优势: 程序员的IDE(集成开发环境)通常都有语法高亮功能,会将不同的代码元素(如关键词、变量、字符串、注释等)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在黑色背景下,这些颜色会显得更加饱和和醒目,让代码的结构和逻辑一目了然,也更容易快速定位到特定类型的代码。想想看,如果你在一个明亮的白色背景上用浅色来高亮某些代码,效果肯定不如在黑色背景上用鲜艳的颜色来得好。
聚焦和效率: 当代码的颜色对比度足够高,而且不会被背景“淹没”时,程序员更容易快速扫描代码,找到需要修改或调试的部分。这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

3. 美学和个人喜好:

这个原因虽然不是技术性的,但同样重要。

专业感和酷炫感: 不得不承认,黑色的开发环境在很多人眼中自带一种“技术宅”的酷炫感和专业感。很多科幻电影或者技术演示中,也经常出现黑色的界面,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审美偏好。
个性化定制: 现代的IDE和文本编辑器都提供了高度的定制化选项,用户可以随意更改颜色主题。黑色背景只是众多主题中的一种,但因为其上述的实用性和视觉效果,成为了很多人喜欢的默认或首选。
“黑暗模式”的普及: 不仅仅是编程领域,很多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iOS、Android)都推出了“黑暗模式”。这种趋势说明大众普遍认可在某些场景下,深色模式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和舒适度。程序员作为最早接触和拥抱各种新技术的人群,自然也更容易接受并采纳这种模式。

4. 习惯的养成:

一旦习惯了某种环境,切换到另一个就可能不那么顺手。

从命令行到IDE: 很多程序员的编程生涯是从命令行开始的,而早期的命令行界面,比如MSDOS,本身就是黑色背景。这种历史的延续,加上后来很多终端模拟器默认也是黑色背景,使得这种风格得以保留。
群体效应: 当你看到身边大部分同事或在网络上看到大多数程序员都使用黑色背景时,你也很可能会尝试并逐渐适应这种风格。

当然,也有例外:

并不是所有程序员都钟情于黑色背景。有些人就喜欢明亮的白色或浅灰色背景,他们认为这样的环境更干净、更像纸张,阅读起来也很舒服。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和眼睛的适应能力。

总结一下,大多数程序员选择黑色背景编程界面,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显著缓解视觉疲劳,保护眼睛。
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方便快速定位。
满足部分人对技术美学的追求和个人喜好。
受到历史习惯和行业趋势(如黑暗模式)的影响。

所以,下次你看到程序员用黑色背景编程时,就知道这背后是有“学问”的啦!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和个人偏好相结合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年前我研究配色的时候制作了几套配色方案。

仔细研究,我自己的研究结果是:黑色背景下,字体的前景色改变会显得更加明显。而白色背景下,前景色改变的效果并不明显,背景色跟字体粗细的改变更加明显。

简单测试就是同样把字体颜色的RGB各加0x11,黑背景下,改变的字体差异非常明确,而白背景下两者的差异就小一些。

所以在现实中,两种不同的语法元素,在黑背景中可能只差距0x33-0x66就可以轻松辨识,到白背景中可能就要用0x88-0xff才能达到同等的辨识效果。

由于程序员的语法着色主要是基于字体前景色的改变,因此使用黑背景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分辨效果。

--

一句话结论:由于程序员编程需要进行语法着色,而黑背景语法着色的效果更好。所以更多的编程 IDE 设计时选择了黑背景。

以上是我的看法。

user avatar

醒目啊。

省电啊,笔记本打开黑背景似乎用的时间更长。

漏光少啊, 不影响老婆睡觉。

另外, 黑色和终端的调色雷同, 看起来很 COOL很拽。COOL FACTOR 是可以提升程序员性感的东西, 在陌生人和朋友面前打开一个类似美剧或者科幻电影里面的典型黑客用户界面的感觉特别拽。特别是在替换 TAB 成 四个空隔的时候。

还有什么? 哎, 都被你们说完了。



user avatar

从dos时代过来的吧。。。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浅色背景深色文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注意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少程序员的开发环境背景都是黑色的,对吧?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并非所有程序员都偏爱黑色,但黑色确实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选择。让我来给你细说说其中的道道。1. 视觉疲劳的缓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们程序员的工作性质就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处理大量的代码。明亮的白色背景在长时.............
  • 回答
    很多搞编程的,对“图形化编程”这个概念,心里总有点不太对劲。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总有少数人觉得挺好玩,或者觉得在某些场合下能帮大忙。但大多数时候,当大家聚在一起聊起技术,或者讨论未来发展时,图形化编程这玩意儿,总会被轻轻带过,甚至有点被看不上。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程序员们最看重的东西有很大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把它拆解开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说程序员是“机器语言的翻译官”,这个比喻挺形象的,但机器语言本身其实非常底层,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程序员”更多的是和各种高级编程语言打交道。所以,与其说是翻译官,不如说是“逻辑的构建者”或者“指令的编织者”更贴切一些。他们用人类能理解的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身边确实也有不少朋友,或多或少地有点这个情况。要说“为什么程序员大多成了感情的接盘侠”,这说法有点绝对,但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我尽量用大白话,说说我观察到的和听到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程序员这个群体,有一个显著的标签——高智商,但情商可能就不是人人点满.............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不少程序员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揭示了独立开发者和普通打工人的巨大差异。说实话,想靠一个小众应用“月入数万”,这并非天方夜谭,但确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大多数程序员宁愿“上班”,背后有很多层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懒”或者“没想法”就能概括的。为什么“小众应用月入数万”听起来诱人?首先,得明.............
  • 回答
    如何看待简书大V饱醉豚写的《为什么程序员是出轨率最高的群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饱醉豚这篇简书文章是一篇带有强烈个人观点和论证风格的文章,其提出的“程序员出轨率最高”的论断是基于其个人观察、经验以及对行业现象的解读,而非基于严谨的统计学研究或社会学调查。 因此,在看待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基层程序员的痛点。为什么自己天天加班写代码,感觉也挺努力,但和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程序员比起来,总觉得有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能力不行”就能概括的。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希望能说得更明白些。一、 平台与视野:站.............
  • 回答
    有时候,你会发现身边一些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他们对项目最终交付的“好坏”似乎并没有那么激动或焦虑。这背后其实不是他们不在乎工作,而是他们的关注点和价值判断,已经超越了项目成功与否这么一个表面性的衡量。首先,很多时候,程序员的技能和价值体现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本身。当他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算法、一个棘手的b.............
  • 回答
    要说《三体》的读者普遍“讨厌”程心,同时对叶文洁的“讨厌”程度相对较低,这其中确实有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好恶,更涉及到读者对道德、责任、人性以及故事走向的理解和情感投射。为什么程心招致广泛的“讨厌”?程心之所以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甚至“讨厌”,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圣母”式的.............
  • 回答
    我得说,大二那会儿,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那段时光绝对是我“炼狱”与“顿悟”交织的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在疯狂地补课,并且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先说说“炼狱”部分:基础的轰炸,以及理论的泥沼大二啊,学校的课程密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什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离散数.............
  • 回答
    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是历史上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会演变成如此骇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层层剥茧抽丝地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斯大林个人的极度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
  • 回答
    在诺门罕这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土地上,苏军以压倒性优势的坦克和火炮,却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日军打得鼻青脸肿,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反思的案例。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对比、作战策略以及战场上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初期,其“机械化程度低”的说法是相对的.............
  • 回答
    想了解游戏公司里对3D建模师的需求程度,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建模就行”就能概括的,背后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看是哪种类型的游戏公司。 大型3A工作室(比如育碧、EA、CD Projekt Red): 这种公司做的游戏,画面那是往死里卷,对3D建模的要求那叫一个高。他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感觉现在油价涨跌的新闻,确实不像从前那样能轻易掀起滔天巨浪,占据头条好几天。咱们掰扯掰扯,为啥这“黑金”的涨价魔力好像有点减退了呢?首先,得从整体社会信息流的爆炸式增长说起。你想啊,以前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电视、报纸、广播,内容相对集中,一个石油大涨的事儿,自然很容易.............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且常见的关于离散程度的问题:在标准差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平均值小的样本似乎显得更“分散”?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我们对“离散程度”的直观感受与统计学严谨定义之间可能产生的偏差。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 1. 标准差的本质:衡量个体与均值的“平均距离”首先,我们必须回到标准差(Sta.............
  • 回答
    国内各大高校之所以普遍选用谭浩强的《C 程序设计》作为教材,并非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历史悠久与市场占有率的先发优势: 最早的中文C语言教材之一: 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出版了,当时国内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
  • 回答
    国内法硕和国外JD,虽然都属于法律领域的研究生学历,但在认可度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相当复杂,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种差距并非简单的“谁更好”的问题,而是源于它们各自的培养体系、社会需求以及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同。一、 培养体系与侧重点的根本差异这是导致认可度差距最.............
  • 回答
    哥们,大一刚接触计科,想找个代码量在 5001000 行左右的 C 语言练练手是吧?这思路很对,这个范围的项目,能让你把基础知识玩得溜,还能初步体验到项目开发的乐趣。别担心 AI 味儿,咱们就聊点实在的。我给你推荐一个项目,我觉得挺合适的,而且稍微扩展一下就能达到你说的代码量: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挺普遍的。要说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对360这产品,或者说360公司,抱有一种“不待见”的态度,甚至用“黑”这个词来形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可以把程序员群体想成一个对技术、对软件运行逻辑、对用户体验有自己一套独特理解和要求的圈子。他们习惯于剖析事物本.............
  • 回答
    知乎上推荐 HHKB 的声浪确实很高,尤其是在程序员群体里。但你观察得很敏锐,很少有人会“大声疾呼”说 HHKB 不适合大多数程序员。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保证听起来就是个老司机在跟你掏心窝子。首先,得承认,HHKB 的拥趸确实有他们的理由,而且这些人恰恰是程序员群体里相当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