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的虹膜可以天生是绿色、蓝色或紫色,而头发却不能?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我们身体里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控制下的色素呈现方式。简单来说,虹膜的颜色是光线与虹膜中几种特定色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头发的颜色则更直接地取决于一种主要的色素。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首先,咱们得说说虹膜。虹膜,就是眼睛里那块会随着光线强弱而收缩舒张的有颜色的部分,它的颜色其实挺复杂。虹膜的颜色主要由两种色素决定:黑色素(Melanin)和一种非常少量的、我们不太常提起的脂褐质(Lipochrome)。

黑色素是关键لاعب: 黑色素是个大忙人,它不仅决定了我们头发、皮肤的颜色,在虹膜里也扮演着核心角色。不过,虹膜里的黑色素和我们皮肤里的黑色素在分布和类型上可能有些不同。
虹膜的结构和散射: 虹膜的颜色并不是简单地“涂”上去的。它的结构非常精巧。虹膜的前部(基质层)含有不同浓度的黑色素细胞。
蓝色眼睛: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虹膜基质层黑色素含量非常低,尤其是前部基质层,那么光线照射到虹膜上时,大部分光线会穿过虹膜,然后被后部的色素层(通常是棕色的)吸收。但是,在穿过虹膜的过程中,由于光线会与基质层中的胶原纤维等结构发生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就像天空呈现蓝色一样,短波长的蓝光会被更有效地散射出来。所以,当黑色素很少时,我们看到的颜色就是蓝色。
绿色眼睛: 这时,虹膜基质层中会有一点点黑色素,但量依然不高。当光线进入虹膜时,一部分会发生瑞利散射呈现蓝色,但同时,这些蓝光会穿过基质层中含有少许黄褐色色素(脂褐质)的部分。蓝色和黄色的混合,就会在我们眼中形成绿色。你可以理解为,蓝色散射的光线,又被黄色“调和”了一下。
棕色眼睛: 如果虹膜基质层中的黑色素含量很高,那么大部分光线会在虹膜前部就被吸收,不会发生太多的散射。黑色素越多,颜色就越深,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甚至黑色,都跟黑色素的含量直接挂钩。
紫色眼睛(罕见): 紫色眼睛非常罕见,通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并且往往伴随白化症(albinism)。在这种情况下,虹膜中的黑色素几乎完全缺失,眼睛呈现出血管的红色,而与眼球后部的色素层产生的颜色相互作用,或者由于非常特殊的散射和吸收效果,会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紫色调。严格来说,并不是真的有紫色色素,而是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

所以,虹膜颜色的多样性,源于黑色素含量在虹膜前部基质层的差异,以及光线在这些精巧结构中的散射和吸收。不同的黑色素浓度,加上光线本身的物理作用,就能变幻出从蓝、绿到棕的丰富色彩。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头发。头发的颜色,特别是人类头发的主要颜色,主要由一种叫做真黑素(Eumelanin)的黑色素决定。头发中的褐黑素(Pheomelanin)也起作用,它主要带来红发中的红色和黄色调。

黑色素的“浓度计”: 头发的颜色,基本上就是你的毛囊里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的“量”和“种类”的直接体现。
黑色头发: 含有大量的真黑素。
棕色头发: 黑色素含量比黑色头发少一些。
金色头发: 黑色素含量非常少。
红色头发: 主要含有褐黑素,或者真黑素和褐黑素的混合,但褐黑素比例高。

头发颜色不像虹膜那样,受到光线散射和吸收这类物理过程的额外“加工”。头发中的色素就直接“铺”在发丝的角蛋白结构里。你头发里的色素是什么样的,头发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是什么样,相对来说是“线性”的。

为什么头发不能天生是蓝色或紫色?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基因编码并不允许产生能够使头发呈现蓝色或紫色的色素,或者没有能够通过散射或特定结构与光线相互作用,从而在我们眼中呈现出蓝色或紫色的机制。

1. 色素种类限制: 头发的颜色主要依赖于黑色素的两种主要形式:真黑素(负责黑、棕色)和褐黑素(负责红、黄、橙色)。没有已知的基因能够让毛囊细胞制造出能够散射蓝光,或者吸收特定波长光线来呈现出“蓝色”或“紫色”效果的色素。我们身体的生化机制就没朝那个方向进化出能力。
2. 结构差异: 虹膜之所以能呈现蓝色和绿色,是因为它的基质层有特定的结构,可以散射光线。头发的发丝结构主要是由角蛋白构成的,其内部结构和色素分布方式,不足以产生类似虹膜那样明显的散射效应。发丝的光学特性主要是反射光线,而不是像虹膜那样,通过内部结构对光线进行复杂的过滤和重组。
3. 进化选择: 从进化的角度看,头发颜色的多样性(黑、棕、金、红)在人类历史中可能与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紫外线辐射水平、以及社会性的吸引力等因素有关。而蓝色或紫色的头发,在自然环境下并没有带来生存或繁衍上的明显优势,因此没有相关的基因突变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形成稳定的人群特征。

所以,虹膜的颜色是一种精巧的物理和化学协同作用的产物,是光线与特定结构中的有限色素玩的游戏。而头发的颜色,则更像是“颜料的直接混合”,依赖于我们身体能制造出的那几种黑色素。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它被设计成能生产特定型号的零件(色素)和以特定方式组装它们(头发结构),而不能随意更换成完全不同类型的零件来达到“蓝色头发”的效果。如果说虹膜的颜色是基于“光的艺术”,那么头发的颜色就更像是“材料的调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的虹膜细胞本身使用的色素就是真黑色素、褐黑素、脂褐素,主要变量是黑色素量(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色素含量、细胞密度等)、黑色素种类和分布(真黑色素与假黑色素,白化病以外的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真黑色素,而其它细胞不一定)、虹膜基质层的胶原纤维粗细(粗的米氏散射,细的瑞利散射)[1];次要因素是虹膜基质中的细胞密度会影响色素上皮细胞接收到的光线量;环境光的颜色也能影响人看到的虹膜颜色。

在太阳光下,人虹膜的黑色、深褐色、浅褐色、灰色、琥珀色主要来自黑色素的浓淡(浅褐色和灰色有散射参与,琥珀色有脂褐素参与),蓝色来自散射,红色是在白化病条件下来自血色。浅棕与散射配合可以显现绿色,白化病人的虹膜可以在血色与散射配合下显现紫色。

人的头发与虹膜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以套用虹膜的色彩系统。头发的颜色主要是真黑色素与褐黑素调配的。在人看来是黑色、灰色、深褐色的头发主要来自真黑色素,在人看来是红色、浅褐色、金色的头发主要来自褐黑素。人头发的结构并不能散射出浅蓝色,也就无从配出绿色。头发里没有血液,虹膜那种原理的红色与紫色也就无从谈起。

不过,对人眼来说一部分人的头发在特定光照下看起来是蓝黑色的。你可以多注意一下身边的高大亚洲男性的头发。

总之,如果你给人转一下基因让毛发使用鸟的羽毛构造,就可以轻易反射大量的绿光和蓝光;也可以和鸟的眼睛一样使用蝶酸、嘌呤、类胡萝卜素[2],调配出多种颜色。

参考

  1.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280011?dopt=Abstract
  2.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507666?dopt=Abstrac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我们身体里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控制下的色素呈现方式。简单来说,虹膜的颜色是光线与虹膜中几种特定色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头发的颜色则更直接地取决于一种主要的色素。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这层神秘的面纱。首先,咱们得说说虹膜。虹膜,就是眼睛里那块会随着光线强弱而收缩舒张的有颜色的部分,它.............
  • 回答
    “为什么在知乎受到好评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在豆瓣评分还不如《喜羊羊》和《熊出没》?” 这个问题触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涉及到内容评价体系的差异、受众群体、时代背景以及评价标准的变化等。下面将详细阐述,尽量深入分析:1. 评价体系和受众群体的差异: 知乎: 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其用户群.............
  • 回答
    沈腾在综艺中确实表达过不喜欢被频繁提及或过度消费他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富》的倾向。他并非完全不喜欢这部电影,而是从多个角度出发,觉得某些情况下的提及方式让他感到不适或有其他的考量。以下是可能导致沈腾在综艺中表达这种态度的几个主要原因,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避免过度标签化,寻求角色和作品的多元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大脑工作原理和智能本质的认知误区。简单来说,虽然脑信号的“传输速度”惊人,但这并不等于说每个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完全一样了。这就像你有一辆跑车,但你的驾驶技术、路况,甚至你目的地有多远,都会影响你完成旅程的时间一样。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概念:脑信号的传播速度并不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癌症研究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普遍来说,心脏确实是极少发生癌症的。当然,“极少”不代表“完全没有”,在非常罕见的病例中,确实有在心脏上发现肿瘤,但这些大多是原发于其他部位转移过来的转移性肿瘤,或者极少数的原发性心脏肿瘤,而这些原发性肿瘤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在肺部、肝脏、乳腺.............
  • 回答
    关于面相的改变,尤其是从“福相”到“苦相”的变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中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因素。人们常说“相由心生”,但面相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心理活动那么简单。要详细说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生长发育与骨骼变化:基础的物理变迁这是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原因。人从孩童到成年,身体各方面.............
  • 回答
    人脑这玩意儿,有时候像个精密的计算器,算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时候又像个不受控制的冲动小孩,说不上什么道理就炸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事儿,得从我们大脑的构造和运作方式说起。首先,得承认,人脑不是铁板一块。它里面有好多不同的区域,各自有各自的“脾气”和“任务”。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大脑比作.............
  • 回答
    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会突然“开挂”,这并非什么神秘力量的加持,而是我们身体内部一场复杂而精妙的调控和升级。用通俗的话说,就像是手机瞬间进入了“高性能模式”,优先保证核心功能的流畅运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人体的“指挥中心”——大脑开始。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叫做“杏仁核”(Amyg.............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理解自我、社会身份以及现实世界运作方式的核心。为什么在看待性别时,我们如此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而在其他身份认同时,我们却更依赖于客观事实呢?这并非一个简单就能一概而论的道理,背后涉及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性别”这个概念本身是极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觉得,咱们的脑袋如果不是圆的,变成方的,或者三角的,会怎么样呢?你想想,咱们的脑袋里装着最重要的东西——大脑。大脑它就像一个超级指挥中心,负责咱们所有思考、学习、记忆、还有感觉。这个大脑它可不是一块硬邦邦的石头,它里面充满了精密的神经元,就像密密麻麻的小电线,互相连接,传递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命”、“独立”以及人际关系支持的认知界限,而且确实很有意思。病毒被我们归类为生物,而人在情感或生活上的高度依附,却常常招致质疑甚至不被支持,这其中的逻辑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咱们先说说病毒。为什么它能沾上“生物”的边儿?虽然病毒的行为模式和我们认知中的动物、植物、细菌那套.............
  • 回答
    咱就聊聊这中国人为什么在一些人多热闹的运动项目上,总感觉有点儿“差那么一口气儿”的意思。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里头门道儿可多着呢。要我说,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历史惯性与文化基因: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有时候也得跟上时代你想啊,中国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农耕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爱情、人生观,甚至是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思考。为什么人们常常相信一生只有一个灵魂伴侣,而不是多个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限制,而是基于一种对深度连接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观点:核心观点:灵魂伴侣的独特性在于其“灵魂的契合与共鸣”“灵魂伴侣”这个词本.............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心算能力强的说法,这是一个常见且有趣的话题。虽然没有绝对的科学定论能完全量化和证明这一点,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推测其可能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这种文化差异的观察基础。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和方法: 早期教育中的心算训练: 在中国的.............
  • 回答
    香港人居住面积普遍偏小,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如果让我来细致分析,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土地稀缺,供应远跟不上需求:这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香港的地理条件极为特殊,全境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中,超过四成是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实际上非常有限。而且.............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的行为,以及一些人认为的“日本人高素质”在这一时期是否“不见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非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理性分析当时社会、政治、军事以及个体层面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高素质”是一个.............
  • 回答
    国人的生活成本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压力,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贵”或者“便宜”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聊聊房价。这玩意儿在中国简直是生活成本的“巨无霸”。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房价高得离谱,这直接吞噬了大部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工资涨幅很难追上房价的涨幅,买房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简直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长大了,遇到喜欢的人,非但不像小时候那样大大方方地凑上去玩,反而像触了电一样,心跳加速,手脚不知往哪儿放,甚至想原地消失。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害羞”,而是掺杂了太多成长的印记,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那滋味可复杂了。你想想,小时候,世界简单得就像一块糖,喜.............
  • 回答
    说中国人食材比外国人“更”丰富,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同饮食文化的核心。与其说是“更”丰富,不如说我们对食材的理解和利用方式 更宽泛、更具独特性。外国人不吃内脏,而中国人可以,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深厚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哲学观念在起作用。一、 历史的烙印:从生存到技艺的演变1. .............
  • 回答
    “看客心态”这个词,其实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东西,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要说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看客”的倾向,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总有让你眼眶湿润的地方。历史的烙印: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沉默的围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尤其是在那个“普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