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钟南山等11位专家呼吁远离烟草?

回答
这11位专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钟南山院士在内,联合发声呼吁大家远离烟草,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和高度重视的事情。

首先,专家群体本身的权威性不容忽视。 钟南山院士作为呼吸病学领域的泰斗,他的研究和呼吁往往有着深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作为支撑。其他10位专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他们汇聚在一起,意味着这个呼吁不是某个单一学者的个人意见,而是经过集体研讨、数据分析和专业判断后得出的结论。这背后代表的是我国医学界、公共卫生界对控烟议题的共识和决心。

其次,这个呼吁的时机和语境也很有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虽然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在加大,但吸烟率下降的速度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在某些群体中还有反弹的迹象。同时,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出现,也给控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由顶级专家再次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吁,显然是为了再次凝聚社会共识,提醒公众吸烟的巨大危害,并可能为未来的控烟政策提供更坚实的专业支持。

那么,专家们呼吁远离烟草,具体意味着什么?

科学的警示: 专家们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向公众普及吸烟的科学真相。这不仅仅是“吸烟有害健康”这样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涉及到烟草中数千种化学物质,特别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如何一步步摧毁人体健康的具体机理。他们会详细解释吸烟与肺癌、心脏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严重疾病之间确凿无疑的联系,以及二手烟、三手烟对不吸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的潜在危害。
对新型烟草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专家呼吁往往会涵盖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这些所谓的“减害产品”常常被商家包装成“戒烟神器”或“更健康的替代品”,但科学研究表明,它们同样含有尼古丁,容易导致成瘾,而且其长期健康影响尚未完全明了,甚至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专家的呼吁,也是对这些新型烟草制品敲响警钟,避免人们被误导而陷入新的健康陷阱。
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强调: 远离烟草,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福祉。专家们的呼吁,也是在强调个人为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的责任,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无烟、健康的社会环境。这包括鼓励吸烟者下定决心戒烟,支持戒烟行为,同时让不吸烟者有权享受清新的空气。
推动控烟政策的深化: 专家的呼吁往往是为更强有力的控烟政策铺路。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政府会在提高烟草税费、扩大禁烟范围、加强对烟草广告和促销的限制、提供更有效的戒烟服务等方面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专家的声音,能够为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民意基础。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响应这样的呼吁?

认真对待信息,提升健康素养: 我们不应把专家的呼吁当成耳旁风。相反,应该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方法。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而不是轻信谣言或商家的宣传。
理性看待“减害”产品: 对于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要保持警惕。专家们的呼吁提醒我们,在没有充分科学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前,最好保持距离。戒烟的根本途径还是彻底摆脱尼古丁的依赖。
付诸行动,做出改变: 如果自己是吸烟者,这是启动戒烟的绝佳机会。可以寻求专业的戒烟帮助,如咨询医生、使用戒烟药物,并请家人和朋友给予支持。如果身边有人吸烟,也可以用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分享这些信息,鼓励他们改变。
支持公共控烟措施: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支持并遵守各项控烟规定,共同维护无烟环境。对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进行善意提醒,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钟南山等11位专家的呼吁,是对公众健康一次至关重要的“提醒”。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深切关怀,再次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健康之路的方向——那就是坚决远离烟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呼吁,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我们需要认真倾听,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份沉甸甸的关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认为题主的问题描述非常好,三个思考层次问得都很切中要点:

为什么称吸烟为致病之首恶?吸烟与患癌的关系到底有多大?国际上是否有过大范围禁烟成功的先例?

那么我就挨个回答,层层递进。

为什么称吸烟为致病之首恶?

烟草本身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再加上吸烟时干燥烟叶的不完全燃烧、不同吸烟状态下的燃烧温度不同,所以烟气中的成分就愈加复杂。根据比较公认的观点,主要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成分是:

1,烟焦油:烟气中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如烃类及其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等,遇冷凝结形成的棕黑色油腻胶状物。正是因为烟焦油中的化学成分太过复杂,所以就把烟气中种类繁多的物质都丢到烟焦油这个篮子里。其中对健康威胁最大的包括苯并芘、镉、砷、胺、亚硝胺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种致癌物,以及苯酚等促癌物质。

烟气中这些形形色色的有害物质从几百度的燃烧部位产生,经过过滤嘴进入相对低温的口腔和呼吸道,遇冷凝结为液态从而沉积在肺部。另外还可以与唾液相混合,然后这些致癌物大礼包就随着唾液进入咽喉和消化道。目前已经发现吸烟与多种呼吸道、消化系统癌症高度相关。就肺癌而言,吸烟及二手烟是与肺癌发病率相关度最高的一项

[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5~2007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12篇文献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C1分别为:吸烟OR=2.7820(2.3428~3.3035);油烟OR=2.6257(1.7312~3.9879);家族肿瘤史OR=1.8075(1.4745~2.2157);肺结核OR=2.6018(1.8946~3.5731);慢性支气管炎OR=2.3052(1.8013~2.9500);精神因素DR=2.2648(1.8364~2.7932);饮酒OR=1.4942(1.2491~1.7873);被动吸烟OR=1.7064(0.9109~3.1965);新鲜蔬菜OR=0.5376(0.4445~0.6503).[结论]吸烟、饮酒、油烟、家族肿瘤史、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精神因素是目前中国人群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多吃新鲜蔬菜是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1]

另外,焦油还会对肺造成严重的多重损伤,可能引起多种慢性肺疾病,造成呼吸系统功能的严重损伤。在冬春季节,急诊科医生最怕的就是老年吸烟患者的肺部感染,因为这些患者的肺功能本来就是“鞭打病牛”状态下苦苦支撑,再加上感染,直接就难以为继。而且因为肺内微结构的改变,肺深处的痰液难以顺畅排出,造成感染难以控制。下图可以看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左侧)和健康人(右侧)肺部切面的比较。前者肺内出现大量空腔、支气管扩张、周围血管受压迫。这会引起患者肺部痰液排出障碍、血液供应障碍,不仅影响通气、换气功能,还造成感染控制的困难。

这些患者的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额外医疗支出,对于日渐捉襟见肘的医保基金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而且也占用了大量医护工作者的精力。有研究指出,归因于吸烟的卫生支出占到了全国卫生费用总和的3.5%。

2008年35岁及以上成人归因于吸烟的经济负担共计22695309.7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0%.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 4231283.7万元,占18.6%;间接经济负担为18464026.0万元,占81.4%.用于治疗吸烟有关疾病费用共计3937741.2万元, 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5%[2]

2,尼古丁:又称烟碱,是烟叶中一种重要的生物碱,也是香烟中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的成分。尼古丁的药理作用完全是因为它能够同时激动神经系统的N1和N2两种受体,所以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兴奋的作用,同时产生自信、轻松的感觉。同时,会刺激肾上腺髓质的N1型受体,引起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所以会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表现

长时间吸食香烟可能引起高血压。另外尼古丁可以造成血管收缩,所以接受大手术之前都要禁止吸烟一周左右,以避免手术部位术后缺血造成坏死。这一个要求尤其在整形外科、移植外科很严格。毕竟是组织移植,很多手术都是在血液供应的极限上进行操作。比如器官移植,好不容易接好血管、缝合好,就等着血液供应恢复了。如果这时候尼古丁引起了血管收缩,很有可能就会造成移植物的缺血坏死。

3,一氧化碳:其实就是煤气,和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无法运输氧气的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这些碳氧血红蛋白要等红细胞死亡后才会被分解代谢掉,所以长期吸烟会引起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显著下降。

所以综上不难看出,香烟的致病性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不仅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而且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而且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受到影响。

在所有的不良嗜好中,对多个系统同时有显著致病作用,而且一个人的不良嗜好可以影响到周围N多人的,唯有吸烟这一种。所以说吸烟是致病之首恶毫不为过。

吸烟与患癌的关系到底有多大?

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会每年发表《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的报告评估了185个国家中的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范围来看,癌症发病率前四名: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死亡率前四名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3]。肺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全球范围内情况最严重的。而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又是最高的[1]

这篇报告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一项,整个亚洲以肺癌(蓝色)为最高,而美洲、欧洲、澳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则是以前列腺癌(绿色)为最高。

而我又继续查阅了世界吸烟人口分布图:

红色到浅蓝色,吸烟率逐渐降低

是不是发现肺癌发病率第一的国家和地区恰好就是吸烟率最高的?美洲大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洲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亚洲各国

这里我拿几张统计图片作比较并不是严谨的分析吸烟与癌症的相关性,只是为了直观给大家做个展示,引起大家的重视。毕竟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国际上是否有过大范围禁烟成功的先例?

随着医学上对吸烟危害的认识逐步深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开展越来越严格的禁烟运动。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和室内吸烟都是常规操作,对香烟制造、贩售课以重税也有很多国家在这么做。比如沙特的一条禁令很有意思,凡尼古丁含量超过1毫克的香烟均不允许进口。马来西亚的做法也很有趣,申请低息贷款的人必须通过体检证明自己从不吸烟才有资格。

所以,在禁烟方面,各国都是在通过立法限制吸烟的范围、烟草的尼古丁含量,以及通过经济手段限制香烟的制造贩售和吸食。真正全面禁烟的国家只有一个——不丹,这个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人间佛国。但是不丹禁烟的主要原因并非为国民健康考虑,而是不丹因为经济落后,大量房屋依旧是砖木或者全木结构,而且不丹境内有大量的森林。所以全面禁烟还是从控制火灾的角度出发的。

不丹首都廷布,市内建筑几乎全部为砖木、全木结构,外围就是森林

而题主所问的大范围禁烟成功的先例则至少在近代是没有的

因为像香烟这样成本低廉而且能让人上瘾的消费品,其潜在利润非常大。如果国家全面禁止,则会给地下的黑市交易创造了方便。而巨额利润则能让一些黑恶势力快速崛起。美国的禁酒令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黑帮最猖獗的时期就是禁酒令执行期间。依靠贩卖私酒的巨大利润,很多黑帮快速崛起,他们购买先进武器、贿赂当地政要,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臭名昭著的芝加哥黑手党头子阿尔·卡彭,他和手下一手炮制了多起骇人的黑帮火并,甚至杀害了不少警察。这些黑帮分子穿着宽大的黑风衣,将汤姆逊冲锋枪隐藏起来,坐着汽车穿梭在芝加哥街头。

黑帮分子从枪套中拿出汤姆逊冲锋枪

所以各国不完全禁烟不仅是出于收取税金的考虑,更多还要考虑到一旦完全禁烟可能引起私烟泛滥。而地下制烟团伙很有可能因为烟草生意的利润而迅速做大,引发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最后,作为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一个小建议。希望未来能有人大代表做成提案,报请人大审议。

我的建议是:降低有近期吸烟史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与吸烟高度相关的疾病,如果患者经血液检测发现可替宁浓度较高,提示近期有吸烟史的,则降低其医保支付比例。

注:可替宁是尼古丁在肝脏代谢后的产物,吸烟者的可替宁浓度为12.64(0.91~99.61)μg/L,显著高于非吸烟者[0.22(0.12~0.51)μg/L, P<0.001]。

这里选择的检测标准为血液可替宁浓度。所以对于既往有吸烟史,但积极戒烟,在发生疾病前没有吸烟的患者,其体内的可替宁浓度与正常人几乎无异。

所以这个政策不会影响到愿意积极戒烟的“老烟枪”,仅仅对不肯戒烟的人群起到鞭策作用。让他们提高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从而节省因为吸烟造成的额外医疗支出。把国家医保资金池的钱用在刀刃上。而那些认为吸烟更加重要,愿意付出更高医疗费的人群,也算是变相为其他人让出了宝贵的国家医保资金,同时还要支付高昂的税金,这部分税金也是在补贴其他不吸烟人群。

所以,吸烟者确实是国家的恩人(如果二手烟不影响其他人就更好了)

参考

  1. ^ a b 王文雷,付莉,崔亚玲,陆维权. 中国人群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2):4336-4338.
  2. ^ 杨练, 毛正中, 饶克勤, et al. 我国2008年归因于吸烟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7):75-78.
  3. ^ Freddie, Bray, Jacques,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11位专家,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钟南山院士在内,联合发声呼吁大家远离烟草,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和高度重视的事情。首先,专家群体本身的权威性不容忽视。 钟南山院士作为呼吸病学领域的泰斗,他的研究和呼吁往往有着深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作为支撑。其他10位专家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他们汇聚在一起,意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 回答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钟小平近日关于“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以及“1个德国观光客相当于17个陆客”的言论,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要看待这些言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言论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7个陆客合吃一份小吃”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暗示了.............
  • 回答
    关于“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及其对中国疫情发展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围绕钟南山相关言论的背景、科学逻辑、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可能性展开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的定义与科学依据1. 概念解析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指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使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辉瑞疫苗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他强调“保护率不是唯一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疫苗评估的全面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钟南山院士的评价:为何说“远远不够”?钟南山院士的“远远不够”并非否定辉瑞疫苗的有效性,.............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都应‘科技向善’”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句话:一、 核心论点拆解: “医学和互联网都是解决痛点”: 医学的痛点: 传统医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痛点,减轻病痛折磨,延长生命,提.............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药对新冠肺炎有效性的观点,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科学证据、传统医学的价值、临床实践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钟南山院士的观点及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具体观点。他及其团队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做了大量.............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全球疫情可能延续到6月的估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未来疫情走向的判断,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理解这个判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的估计:1. 科学依据与专业判断: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疾控中心地位太低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钟南山院士的背景和立场: 医学界泰斗和公众偶像: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尤其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他作为领头羊的角色,.............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关于“全国 80%~85% 人口接种疫苗后且病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才可以完全开放”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分析。一、背景与出发点:科学的审慎与对生命的尊重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出发点。作为中国顶级的呼吸病学专家,他长期以.............
  • 回答
    最近,围绕着钟南山院士的商业代言传闻甚嚣尘上,而钟南山院士本人也对此进行了公开否认。这件事情,说实话,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出了不少值得咱们聊聊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钟南山院士是咱们国家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他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他的专业能力、人格.............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钟南山院士提出的“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说法,是基于当时疫情发展和对病毒传播途径的深入研究和判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要理解这个说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概念的理解:环境传人 vs. 人传人 人传人(Persontoperson .............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获授“共和国勋章”,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他在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中所做贡献的高度肯定。要全面看待这一荣誉,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对“共和国勋章”的理解:其分量与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共和国勋章”的定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向欧洲推荐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六神丸,这是一个在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中医药的特点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的“病原体药物”模式不同。中医药更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团队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表后,关于其疗效和临床意义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分析。研究背景与目标首先,理解这项研究的背景很重要。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早期,全球对病毒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匮乏。在.............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荣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杰出校友奖(Edinburgh Medal),这无疑是一项殊荣,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在医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尤其是他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并提供重要指导的形象,让这一荣誉的背后蕴含着多重意义。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爱丁堡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其设立的“杰出.............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疗效的说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临床实践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研究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说法,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要明确钟南山院士的身份和他的发言所处的语境。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观点往往被视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信息和科学.............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的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的论断,无疑触及了当前疫情防控的核心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国情以及更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项公共卫生政策,无论其目标是什么,都会伴随着一定的经济和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