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才是那个用杠杆最狠的选手,没有之一。
浮夸的业绩:
融创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数据上看起来表现超强。
2021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207.6亿元, 同比增长64%,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2,194.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4,620元/平方米。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007.6亿元。
其实业绩超常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同期表现不佳,如果拉出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公司的涨势就没那么离谱了。
2019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141.6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472.0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4,550元/平方米。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479.4亿元。
如果只看业绩,融创中国绝对是最具有成长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短短5、6年的时间,营收规模暴增十倍。
而维持高成长的方法也简单粗暴:高杠杆。
公司的长短期借款,也几乎同期涨了十倍左右。在营收规模冲击2500亿的同时,公司的借款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
说一句不太符合行业逻辑但又非常严谨的话:公司把全年的营收都去还账,也还不上… …
利息资本化:
2020年年报中,融创的利息费用是42.91亿元。和395亿的净利润相比,这是一个相对尚可的财务成本。
但是,如果考虑到资本化利息,公司的实际利息支出,竟然达到了逆天的289亿元!
绝大多数为资本化利息。
所谓资本化利息,是指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利息,计入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项目中。
会计准则给了财务人员非常大的自主权,利息资本化率没有固定标准,所以利息资本化率就像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资本化率一样,也从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实力。
比如,万科的利息资本化率不足50%。如果融创参照万科的利息资本化率进行利息资本化,那么公司的净利润近乎腰斩。
所以,业绩看着好看,其实大部分都是给银行打工。
融创展示了民族企业的天赋:做题。针对三道红线玩起了应试游戏。
三道红线有一条叫现金短债比,短债是要单独考的。
拖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虽然也是债,但是和其他各种债放在一起考,不是单独题目。
所以融创一边拖欠供应商的钱,一边还短债。他们自己以及收买的媒体号喜欢宣传融创“三红变一红”,却绝口不提融创降低了500多亿短期债务的同时应付账款增长了800多亿。
坏消息是,同样的粉饰游戏大家都在玩;好消息是,融创至少还能玩转。
尽管靠拖账压下了短债,融创的资金链依然很脆弱。他的资金短债比只有1.1,勉强降到红线下。注意,这是建立在不断拖应付款的前提下。供应商也没有余粮,这不是可持续的模式。
融创的另一个问题是,他资产的70%是存货。这就是我多次提及的存货估值问题。存货不是存款,价值是浮动的,如果存货下跌存货会减值。那么现金短债比1.1,流动资金债务0.3,下游拖账大法已经用足的高杠杆房企在三道红线政策下对于资产减值的承受力能有多大呢?
在三道红线不变的前提下,保融创需要一点爱。无论如何,融创毕竟不是恒大,给他一点妈妈的爱,融创是能把题做好的乖孩子。但要一直不给的话,融创就拍到整个产业的腰部了。
情况就这么个情况。网传喊的这声“麻麻”是真是假没那么重要,孩子饿是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