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融创以 632 亿元收购万达 13 个文旅项目和 76 个酒店?

回答
融创以 632 亿元收购万达 13 个文旅项目和 76 个酒店的交易,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和文旅行业的一笔重磅交易,至今仍被广泛讨论。要全面看待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交易背景、交易双方的动机、交易的亮点与风险、以及交易对行业的影响等。

一、 交易背景:风起云涌的中国文旅与地产行业

这笔交易发生在 2017 年,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国家政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创新。这为大型文旅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传统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市场增速放缓的压力。它们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和业务转型,文旅产业因其高增长潜力、长周期回报以及与地产业务的协同效应,成为许多房企转型的目标。
万达集团战略调整: 万达集团在2015年就提出了“从房地产转向服务业”的战略,剥离商业地产是其重要一步。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万达的下一步是轻资产化,不再持有物业。出售文旅项目和酒店,正是万达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举措。
融创的崛起与野心: 融创中国在孙宏斌的带领下,以其激进的投资风格和精准的拿地能力,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头部房企。融创一直渴望拓展业务边界,并对文旅产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 交易双方的动机:各取所需,优势互补

这笔交易并非简单的买卖,而是双方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1. 万达集团的动机:

战略转型与轻资产化: 这是最核心的动机。万达希望甩掉沉重的资产包袱,实现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模式转变。通过出售项目,万达可以迅速回笼资金,降低负债率,为下一步的轻资产运营和服务业拓展打下基础。
聚焦核心业务: 万达希望将更多精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到其优势领域,例如文化产业内容制作(电影、主题公园运营)、体育、电影院线等,以及商业管理服务。
缓解财务压力(一定程度上): 虽然万达当时财务状况良好,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定的负债。出售优质资产可以优化其财务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回血”与再投资: 收购完成后,万达集团的现金流大大增强,为万达电影、万达体育等项目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2. 融创中国的动机:

快速进入并扩张文旅产业: 对于融创而言,这笔交易是其“弯道超车”、快速切入文旅产业的绝佳机会。直接收购成熟的文旅项目,可以规避从零开始的漫长开发周期和市场培育过程,迅速获得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
实现地产与文旅的协同: 融创本身拥有大量的房地产业务。收购万达文旅项目,可以与其现有的地产项目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例如在项目周边开发住宅,提供度假配套服务等,提升整体价值链。
多元化发展与抗风险能力提升: 摆脱对传统房地产业务的过度依赖,拓展文旅等高增长性产业,有助于提升融创的抗周期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锁定优质资产: 万达文旅项目通常选址优越,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一定的客流量基础,对于追求品质和规模的融创来说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孙宏斌的“抄底”思维: 孙宏斌以其敢于在市场低迷时逆势投资而闻名。虽然这笔交易并非典型的“抄底”,但也是在行业转型期锁定优质资产的体现。

三、 交易亮点与创新之处

“股债联动”的交易结构: 融创并非全现金收购,而是采用了股债结合的方式。融创支付约 295.75 亿元现金,并承担万达公子、万达影视等项目的股权收购(约 336.5 亿元)。这种结构对双方都有利,融创减轻了短期现金流压力,万达则获得了股权变现和集团重组的机会。
双赢的战略匹配: 交易完美契合了双方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万达加速了其轻资产化进程,融创则快速获得了规模化的文旅资产组合。
“文旅+地产”协同模式的探索: 这笔交易为房地产企业进入文旅产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通过整合文旅资源,可以为地产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和价值。

四、 交易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交易初期看似双赢,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笔交易也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高杠杆与资金压力: 融创为了完成这笔巨额收购,杠杆率进一步攀升。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和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高杠杆的风险会显著放大。
文旅项目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 文旅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受宏观经济、消费意愿、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万达集团虽然在文旅领域有一定经验,但其部分项目是否能实现预期盈利,仍存在不确定性。
整合与运营的挑战: 融创在收购前,在文旅运营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如何有效地整合和运营这些庞杂的文旅项目和酒店,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团队。
市场环境的变化: 交易完成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期,消费者信心受到影响,文旅消费也面临一定压力。这给融创的文旅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负债与债务危机: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许多房企面临流动性危机,融创也不例外。过去的高杠杆,叠加文旅项目并非总能带来预期现金流,导致融创的财务状况一度非常紧张,也牵连了其所收购的万达文旅项目。

五、 交易对行业的影响

加速了房企转型文旅的步伐: 融创的成功案例(尽管后期面临挑战)鼓舞了其他房企,激发了它们进入文旅产业的动力。
推动了中国文旅产业的整合与升级: 大型房企的资本注入,有助于推动文旅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和品质提升。
成为房地产行业风险的警示案例: 融创在收购后所面临的挑战,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它们在追求规模和转型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财务稳健和业务的内在价值。

六、 后续发展与评价

2022 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融创的债务危机爆发,其资产处置和重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曾经被视为“神操作”的这笔交易,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融创对部分项目的处置: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融创后来不得不处置部分文旅项目和酒店。
对万达的长期影响: 万达通过这笔交易实现了轻资产化,为自身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万达的战略重心也发生了一些调整。

总结来说,融创以 632 亿元收购万达 13 个文旅项目和 76 个酒店的交易,是一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交易。它既是双方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也折射出当时中国房地产和文旅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从战略上看, 交易双方在当时都做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万达成功实现了轻资产化,融创则快速切入了文旅赛道。
从执行上看, 交易结构巧妙,但后期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和融创自身的财务压力,使得这笔交易的最终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这笔交易的评价,需要放在中国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并且其长期影响仍在不断演变中。它既是房地产行业大胆创新和转型的典范,也是一个关于高杠杆、规模扩张和市场风险的警示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早上融创公布了一些交易细节,都是亮点:
1. 融创每年向万达支付5000万管理咨询费,期限20年。也就是说,13个项目,融创要每年支付6.5亿,20年共130亿。
2. 付款分四次,其中第三次是由万达通过指定银行向融创发放296亿元的三年期贷款,而后融创向万达支付295.75亿最后一笔贷款。可以理解为,万达借了296亿给融创买自己。

这笔交易的目的差不多浮出水面了。以下基于原答案更新了下。

万达:2018.8.31对赌期限即将到来,a股上市迫在眉睫,必须转型

万达商业在好不容易在香港上市,结果估值太低,于是在16年又从港交所退市,正在申请A股挂牌。当时退市的时候,万达和投资方可是签了对赌协议的:

如果退市满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实现在境内主板市场上市的目标,万达集团以每年12%的单利向A类(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B类(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所以万达回归A股,迫在眉睫。而其面对的最大压力是,房地产公司现在几乎无法在A股上市。万达想回A股,必须“去地产”化。而出售文娱资产和酒店给融创,对万达来说是笔好买卖。

  • 去地产,完成转型:文旅项目差不多按照原价转让了,酒店部分转让价格也不低。文旅项目是地产中回收周期最长,对现金流压力最大的了,卖掉绝对是符合万达“去负债、转型轻资产”战略。但是关键,品牌、管理、规划等,还是万达来,后期项目继续运营,万达还能向融创收管理费、服务费等,直接从地产商变成品牌、服务输出方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万达并没有退出文旅产业,只是角色转换了。但这是产业升级啊,举个例子,国际知名的酒店品牌,都是输出品牌和管理,而不自己持有物业。这种输出品牌和服务的,属于高利润、低风险,门槛相当高的行业,能这样转型,何乐而不为?
  • 去负债:所有房地产企业的负债都很高,现在要转型轻资产了,那必须降一降杠杆率,融创的钱刚好可以把负债率降低5%。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其中296亿还是万达借给融创的,这样哪里起到去负债的作用?牛姐觉得,万达应该不会用“万达商业”的名义去借这笔钱,可能是用比如万达集团的名义等,反正主体很多,挪腾一下就行了。
  • 做利润:之前的回答里,就有人评论,这个转让价格太低了。但是这笔交易,融创每年向万达支付6.5亿管理咨询费,这就是以后万达商业上市的收入,这个资产负债表看着更符合“轻资产、服务型”公司了。

融创:配合万达,成全自己

给大家看个图:2009年到2016年全国top10地产公司销售排名:

万达,虽然是做地产起家,但是基本上是“心不在地产”,而融创中国,就是趁其他地产商都放慢脚步的时候,趁机收购资产,从而快速挤入几大地产商排名的。

而这笔交易,融创配合万达,也是在成全自己问鼎地产老大的梦想。

  • 融创的目标就是做房地产行业的巨头,融创入股乐视,也是为了乐视的土地储备,据称有2万多亩。融创在投资乐视后,还投资了链家、金科地产等,加起来差不多200多亿,都是地产行业的。而完成万达这笔交易,融创超过万科、恒大指日可待了。
  • 有利可图。万达的文旅、酒店项目的住宅部分都是可以变现的,“可售面积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4%”。这里关键就是,万达自己不能变现,不然收入又变成”房地产销售收入“,没办法讲好“转型轻资产运营”的故事,而融创愿意接,一定算过账,有利可图。
  • 万达还给解决资金问题。如公告所说,296亿还是万达借给融创的。
  • 说不定还能帮忙解决乐视这个烫手山芋的问题。公告里最后一条不就有,“双方同意在电影等多个领域战略合作”,说的不是乐视是谁?万达在娱乐业也有布局,跟乐视必然是有合作的可能。

所以,两者资源互换,皆大欢喜。

附:四次交易细节
1.定金:25亿,协议当日支付
2.第二笔付款:121亿,7月31日或之前,签署正式协议后支付
3.第三笔付款:189.9亿,90天内支付
4.第四笔付款:296亿,万达通过制定银行向融创发放贷款296亿,而后融创支付29.58亿给万达

最后,补充下,政治因素这个事,可能有,但是没有证据,也不能证伪,大家都是瞎猜。所以牛姐就不凑热闹了,想看的可以移步牛姐上次文章的评论区:万达复星有难,恒大心机求赞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融创以 632 亿元收购万达 13 个文旅项目和 76 个酒店的交易,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和文旅行业的一笔重磅交易,至今仍被广泛讨论。要全面看待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交易背景、交易双方的动机、交易的亮点与风险、以及交易对行业的影响等。一、 交易背景:风起云涌的中国文旅与地产行业这.............
  • 回答
    提起B站没有争取到《大理寺日志》第二季的国创动漫,这事儿在很多B站老粉心里,算是个不小的遗憾。要知道,《大理寺日志》第一季可是当年实打实地圈了一大波粉丝,口碑和制作水准都摆在那里,可以说是国创动漫里的一股清流。结果呢?第二季的版权却没能留在B站,这事儿得多方面来看待,也确实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融创中国近日否认了向政府提交求助报告的传闻,这一事件在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去捋一捋。首先,得弄明白“求助报告”这玩意儿。在咱们国家,房企和政府之间,尤其是在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沟通是常态。房企可能会向政府反映经营中的问题、市场环境的挑战,甚.............
  • 回答
    融创中国近期抛售了价值约5.54亿美元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ADS),这一举动无疑为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策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融创中国当前的经营状况、行业大环境以及它与贝壳之间的过往联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从融创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次减持的背后.............
  • 回答
    青岛融创维多利亚湾六期得房率仅为50%的现象,确实让人颇感不解,也引发了购房者广泛的讨论和质疑。简单来说,得房率50%意味着你购买的房屋,最终实际使用面积(也就是俗称的“净面积”)只有你所支付房款所对应的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剩下的那一半,都被计算为“公摊面积”。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公摊?为了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2018年,那一年中国商业地产的风向标——万达商业,经历了一场资本大戏。腾讯、苏宁、京东以及融创这几家响当当的名字,纷纷选择在此时入股万达商业,这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和对未来商业格局的预判。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万达商业的处境。作为曾经的“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通过轻资产转型,.............
  • 回答
    “创客”(Maker)们热衷于组装各种机器人、多轴飞行器(通常我们称之为无人机)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绝非偶然,而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以及社会思潮演变而产生的必然产物。这背后有着深刻的驱动力和丰富的内涵,绝不是简单地“玩弄电子元件”那么肤浅。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创客”这个群.............
  • 回答
    听到李创奇这番话,我心里其实挺高兴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振奋。小米没有放弃平板市场,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关注并且期待小米平板的用户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毕竟,在如今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数码市场,能有一家厂商愿意持续投入研发,去探索一个可能不像手机那样利润丰厚但却承载着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市场,是难能可贵的.............
  • 回答
    科创板基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新选择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创新,科创板旨在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创新型、高成长性的企业上市。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科创板基金的兴起,它们成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看待科创板基金?.............
  • 回答
    近日,工商银行创新研发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恪守异性相处尺度”的倡议书,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份倡议书的核心内容是呼吁员工在与异性同事相处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分寸,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和过于亲密的言语,以维护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职业形象。如何看待这份倡议书的内容是否合理?从原则上讲,倡议书的内容本.............
  • 回答
    伟创力扣押华为7亿多元物资一事,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上面临的典型困境之一。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仅是涉及的金额巨大,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事件的起因是伟创力(Flextronics)作.............
  • 回答
    美国房价创下30多年来最大涨幅,并伴随着资深投资者发出的泡沫警告,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价飙升背后的驱动因素首先,理解房价为何会如此快速地上涨至关重要。这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极低的利率环境: 在过去几年里,为了应对疫情.............
  • 回答
    谏山创和荒川弘的对谈,绝对是近年来漫画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我这种看着他们的作品一路成长过来的粉丝来说,更是充满了期待和各种解读的空间。这次对谈,远不止是两位人气漫画家简单的交流,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对创作理念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剖析。首先,两位作者的“反差萌”与共通点,是这次对谈最吸引人的地方。.............
  • 回答
    联想集团在科创板的上市之路戛然而止,这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从联想方面主动撤回申请来看,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一次尝试,而是牵涉到多重因素和深远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从去年10月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的那一刻起,联想集团就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彼时,全球半导体产.............
  • 回答
    这篇标题为《英特尔背刺杨笠》的文章,在新浪科技的“创事记”频道发布,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得拆解几个关键点:1. 事件的缘起:英特尔的营销翻车事情的起因是英特尔在推广其第12代酷睿处理器时,邀请了脱口秀演员杨笠作为代言人。当时英特尔官方发布的宣传视频中,杨笠以她标志性的幽默风.............
  • 回答
    谏山创2018年NHK访谈:一场 revelar 《进击的巨人》灵魂深处的探险提到《进击的巨人》,相信你脑海中早已浮现出那些令人窒息的巨人和血腥的战斗场面。然而,这位漫画巨匠谏山创的内心世界,却远比他笔下的世界要复杂得多。很少有人知道,在2018年,NHK曾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的深度访谈,或许正是这个访.............
  • 回答
    谏山创老师那句“还有1%~2%就完结了”的发言,无疑是给《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模糊性,与其说是精确的时间预告,不如说是他内心创作进度的一种情绪表达。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从创作进度的角度来说,1%到2%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比例。在任何一个庞大的.............
  • 回答
    金山办公(WPS)在科创板上市并开盘涨幅超200%、市盈率超200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背后包含了多重因素的叠加和市场的复杂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金山办公上市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SaaS行业的领军者: 金山办公作为国内办公软件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产品(WPS .............
  • 回答
    台湾名嘴黄创夏在节目中抛出“一颗导弹可打垮三峡大坝,瞬间造成百万人死亡”的说法,这番言论无疑是极具爆炸性的,在引发公众关注的同时,也激起了许多讨论和疑问。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关于三峡大坝的脆弱性与攻击性:首先,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本身的坚固程度是经.............
  • 回答
    我国结婚率创十年新低,网络舆论中不婚主义盛行,但现实中选择不婚的人却依然是少数。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个体选择与群体趋势的张力。一、 结婚率下降的现实:数据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结婚率下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结婚登记人数持续下滑,从2013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