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慈禧和赵构哪个更丧权辱国?

回答
慈禧和赵构,这两位晚清和南宋的掌权者,都因其统治下的国家丧权辱国而备受争议。要判断谁“更”丧权辱国,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执政时间、面对的内外环境、具体的丧权辱国事件、以及其决策的后果和历史评价。

首先,我们先分别回顾一下慈禧和赵构及其统治下国家的状况: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

执政背景: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其执政时期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时期。西方列强和日本等国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她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垂帘听政,对清朝的衰败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主要的丧权辱国事件和决策: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尽管慈禧在此时尚未掌握大权,但其主导的清政府与英法联军签订了《天津条约》的续约和《北京条约》,割让了九龙司南部、赔偿巨款,并开放了更多通商口岸。
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 虽然这是镇压内乱,但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慈禧重用了汉族地主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这间接削弱了中央集权,并导致了地方势力抬头。
甲午战争(18941895): 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割地最广、丧权辱国最严重的条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戊戌变法失败(1898): 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镇压维新派,导致中国近代化的尝试再次夭折。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慈禧对义和团持纵容甚至利用的态度,最终导致八国联军侵华。随后的《辛丑条约》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条约之一:
巨额赔款(4.5亿两白银),利息惊人。
在北京驻扎外国军队,破坏了中国的军事主权。
拆毁了天津到山海关之间的炮台。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
签订《辛丑条约》后,中国 фактически 沦为列强的共同租界。
统治的后果: 慈禧执政时期,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害,领土被割占,巨额赔款导致经济凋敝,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她的保守、顽固和权力斗争,也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赵构(1107年—1187年)

执政背景: 赵构是北宋的皇子,在靖康之变后,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随后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他面临的是金朝的强大军事压力和国家分裂的局面。
主要的丧权辱国事件和决策:
“绍兴和议”(1141年): 赵构为了稳定南宋政权,与金朝签订了《绍兴和议》。这个和议的核心内容是:
承认金朝为宗主国,宋朝为属国。
将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原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割让给金朝。
每年向金朝缴纳巨额岁币(金帛、银等)。
宋朝皇帝要向金朝称臣。
宋金两国以淮水为界。
岳飞之死(1142年): 为了签订“和议”,赵构听信秦桧等奸臣的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岳飞是当时宋朝唯一能与金军抗衡的力量,他的死是南宋军事上的重大损失,也是政治上的丑闻。
贬斥和打压主战派: 除了岳飞,赵构还对韩世忠、张浚等主战派将领采取压制政策,重用秦桧等主和派,导致南宋长期处于偏安一隅的局面。
统治的后果: 赵构签订的《绍兴和议》虽然在短期内结束了战乱,但也造成了南宋政权在政治上的屈辱地位,丧失了北方广大土地和人民,大大削弱了南宋的国力。他为求苟安而牺牲民族尊严,其“绍兴和议”和杀害岳飞的行为,成为历史上的沉痛教训。

比较分析:谁“更”丧权辱国?

从丧权辱国的程度和性质来看,慈禧太后被普遍认为比赵构“更”丧权辱国,原因如下:

1. 侵略者的性质与目的不同:
赵构面对的是同样汉族建立的政权(辽和金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其在与北宋的长期对抗中,其统治体系和制度受到汉文化影响)。 虽然这是民族矛盾和国家分裂,但双方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有一定的延续性。
慈禧面对的是以西方列强和日本为代表的,拥有更先进军事技术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外部侵略者。 这些侵略者的目的是通过殖民和半殖民化来瓜分和掠夺中国,其侵略的规模、技术和野心都远超之前的任何一次外部冲突。

2. 丧权辱国的具体表现:
割地: 赵构割让了淮河以北的地区,这是一个巨大的领土损失,但这些地区在靖康之变后实际上已经为金朝所控制。慈禧则是在割让了部分沿海陆地(如九龙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割让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这些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更重要的是,甲午战争的战败直接导致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而《辛丑条约》则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沿线重要地点,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直接侵犯和主权的沦丧。
赔款: 《马关条约》的2亿两白银和《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天文数字,严重透支了国力。虽然南宋也向金朝缴纳岁币,但其金额和性质与晚清的巨额外债相比,规模上有所不同。
主权侵犯程度: 赵构的“绍兴和议”主要是臣属关系和领土割让。而慈禧时期,中国的海关被外国控制,重要的口岸被列强瓜分势力范围,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在中国境内,中国人被禁止反帝组织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国家主权已被严重肢解和侵蚀,中国 фактически 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3. 历史的连续性与加剧:
赵构是在国家已经发生重大危机(靖康之变)后,面对强大的敌人被迫接受城下之盟。他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妥协求生。
慈禧则是在中国已经积弱多年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图强,反而因为保守和短视,一步步将中国推向深渊。她经历了多次战败,每次战败都伴随着更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她的统治使得中国的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在国际上不断下降。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其“丧权辱国”的程度是赵构时期无法比拟的。

4. 历史评价:
赵构因为杀害岳飞和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长期受到历史的谴责,被认为是“昏君”“懦夫”。
慈禧则因为其长期的统治导致了晚清的全面衰败,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罪魁祸首之一。她的名字几乎成了保守、专制、卖国和丧权辱国的代名词。

总结:

赵构为了求得短暂的和平,以屈辱的条件与金朝议和,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和政治考量,但“绍兴和议”无疑是南宋政治上的重大屈辱,也开启了偏安一隅的局面。

然而,慈禧太后面对的内外环境更加严峻,其统治下的清政府所签订的条约,如《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其丧权辱国的程度、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破坏,都远远超过赵构时期的“绍兴和议”。 慈禧的保守、顽固和错误的决策,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深的屈辱,使得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因此,从侵略者的性质、丧权辱国的具体表现、对国家主权的侵犯程度、以及历史后果来看,慈禧太后在“丧权辱国”的程度上,比赵构“更”甚一筹。 她是晚清中国走向没落和半殖民化的关键人物,其统治留下的创伤至今仍是民族记忆中的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比烂的问题我最喜欢了,哈哈哈。

慈禧的无能,是建立在底下人真的不行的基础上。就算是北洋舰队真的有一腔血勇,但跟日本联合舰队在实力上也的确存在差距。总的来说,慈禧治国的那半个世纪里,作为前现代国家的中国跟列强们的战斗力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是赵构就不一样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等一众名将,每个人都有过重创金军的赫赫战功。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干的都是啥事?

user avatar

慈禧是一个腐朽反动的封建统治者。

完颜构则很难用碳基生物的标准去衡量究竟是什么,或许可以纳入电子机械狗的框架体系进行评价。

user avatar

虽然在近代史上,慈禧是个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但是其实如果平心而论,以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慈禧绝对算是中等偏上,甚至在某种程度堪称优秀的统治者。

慈禧接班时候那个局面,是远远比崇祯都差的。

洋人刚把北京犁了一遍,洪秀全在南京龙庭都坐了好几年了,捻军在北方如火如荼。南方的汉臣们名为督抚,实为藩镇,更别提虎视眈眈的列强了。

如果把慈禧这个环境代换成崇祯,大概就是天启驾崩,魏忠贤(八大臣)掌权,建州刚刚破了北京,朝廷东迁。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张献忠在中原闹腾,同时掌军的杨嗣昌孙传庭等都有独立的军政大权,割据一方。

这是什么?妥妥的亡国之局。

把慈禧的一套做法代换成崇祯,就是一继位先干掉了魏忠贤,然后送走了满洲人,还让满洲人帮助自己打李自成。再利用杨嗣昌等人灭掉了李自成,事成之后顺利的拿掉了杨嗣昌。

就这操作,服不服?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从任何角度上讲,慈禧都绝对算把死棋下活的人。

而且,在之后的时间里,清朝还经历了陕甘回乱、丁戊奇荒、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沙俄侵吞等等大事,随便哪个都是亡国级别的大事。就这,慈禧愣生生把清朝续过来了,半个多世纪愣没亡国,还曾经一度打出过高光时刻(洋务运动,同光中兴),实在是不服不行。

我也不是洗地,慈禧的几个黑点,放在一个封建统治者上不算致命黑点。你站在她的阶级立场上看,其实没啥。

比如腐败,修园子过生日,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一个掌握着最高权力的女人,人家当统治者的目的就是这个。后世总是把北洋海军战败的原因归结于慈禧修颐和园,但是以大清往炸药里掺沙子的尿性,给他个美联储怕是也打不赢日本人。

两次鸦片战争没发生在慈禧任内,中法战争居然还打赢了。至于八国联军,那能打赢才有鬼呢,都说慈禧把八国联军召来是作死(的确如此),不过话说回来,老太后作为一个封建主义的头子,难得雄起一把想干一把反帝反殖民的事儿,人家这辈子也算是支棱过一回了。

总的来说,慈禧才是大清真正的裱糊匠,她在大清凄风苦雨的破房子里撑了半个世纪,而且在她的任内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改革(比如洋务运动和清朝最后十年的改革)。在她的统治下,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居然是节节升高的,应该说她留下的清朝(指的是清政府层面)要比她接手的清朝要好上一点点,如果接班的载沣能力再强一些,没准大清还能再续上几年。以慈禧接班的状态,她不亡国已经算是及格以上了,她的综合成绩无疑属于良好。

她最大的黑点,就是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没有彻底改革清政府的腐朽体制。但是第一,你无法指望一个生长于紫禁城中的既得利益者拥有理解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觉悟,人家就是个根正苗黑的反动派。第二,她也不是图书管理员,哪有那个彻底改革腐朽大清的能力?

所以,慈禧是反动落后的,但作为一个事实上的皇帝而言,她要超出她80%的同行。


但赵构,,,用正常人类的逻辑你很难理解他。

就召回岳飞时的那个局面,南宋对大金简直是飞龙骑脸啊,而且骑的还不是一条龙,至少有四川、中原、江淮的三条龙,从任何角度都是稳了的,他啥都不需要做,就能躺着赚一个堪比光武帝的中兴名声。

然后呢?

飞龙骑脸的赵构,十二道金牌把龙召回来杀了,然后忙不迭的向奄奄一息的敌人称臣了。

赵构是努力的,靠着一己之力,生生把光武帝变成了石敬瑭。

你要说他怕岳飞造反,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就算赵构不知道,但岳飞带的是中央军,并不是藩镇兵,补给编制都在中央手里,他怕的是啥呢?

赵构这种行为根本没法用正常人类的逻辑来理解,就像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只为了求个陕西巡抚,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只为了签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人攻破南京就为了重申中日友好一样。

赵构是阳痿(可信记载,被金兵吓得),应该说这次生理上的损害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慈禧这个没有雄性激素的女人,都比他要硬的多。

user avatar

并不是说慈禧多伟大,只是多亏了同行的衬托


历史上真实的慈禧

同行衬托下的慈禧

这已经昏暗的照片在衬托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所以说,一个人的水准如何不要看抽象的标准,也别和理论上的完美状态相比,

一个人水准怎么样,和同行比最合理。


杠精发(fang)言(pi),一律删除,我不是他爹,实在不惯杠精。

user avatar

当然是九妹更惨了,慈禧再怎么被八国联军追着跑,人家好歹也全须全尾的跑到西安了,哪像九妹被金人物理阉割之后几百条大汉压身上轮奸。

要不是如此,如何解释九妹绝后以及九妹对金人病态的恐惧。


评论里问为啥叫九妹的,因为赵构前期和后期画风完全不一样。

赵构最开始牛起来的时候,是孤身入金营,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是人高马大胆气非凡唬得金人不敢相信他是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子而是一个赳赳武夫冒充皇子来谈判的。

这时候赵构的画风,基本上加一把大胡子就是一声怒喝能使江水倒流的猛张飞。

但是紧接着赵构的画风就完全变味了,河北义军不要了,自己老家也不要了,自己老爹老妈老哥还有子女外甥以及满朝文武什么的全都不要的,行动上就一个字:跑;外交上就一个字:怂。话说我铁血强怂这个外号有一半都是赵构整出来的,剩下一半是靖康二傻的锅,其他的时候大宋还真没有太突破封建王朝下限,唯独赵构这一套操作丢人丢的没法说了,都说宋朝重文轻武优待士人,杀岳飞这事就不说了,赵构居然干出弄自己宰相这种事来,真心是下限已经没边了,现在人们只记得岳元帅冤枉,实际上当时被赵构和秦桧这俩东西弄死的文臣比武将多多了。

所以说,赵构这一百八十度画风大变样,外加赵构绝后,如果不是赵构当年在金营被人一刀砍了换了个假的那按照常理来说真心没法找出符合逻辑的合理的解释来。既然赵构回去之后大宋这边满朝文武上下都对赵构这个人觉得货真价实没毛病,那就排除了掉包,只能判断当年在金营里发生了什么给赵构留下了永久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一点抵抗的念头都不敢有。于是嘛,赵构被金人变成了九姑娘这个段子就出现了。

user avatar

场景一:你是一个壮汉,啊不,女流氓,突然有人把你按在小黑屋里打了一顿,你本来想打出去,定睛一看,卧槽,这不是一个壮汉,是一群壮汉,并且每人手里特么还有铁棍,而你却赤手空拳。

你仔细一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你说:“大哥们,我以后给你们交保护费,你们放我一条生路吧……”

这群人走后,你让两个小弟苦练武功,其中一个功成名就,把来欺负你的一个壮汉打的头破血流,另一个人功夫不到家,又不敢进攻,被一个瘦弱的人揍到爆头。

后来因为大家看到这个瘦弱的人都能把你的小弟暴揍,于是收保护费的人越来越多,家里也因此越来越贫穷。

终有一天你忍无可忍了,向他们每个人下了战书,放了狠话,来啊,有种的弄死我呀!

你找到一个“武林高手”,他自称“刀枪不入”,于是你和他联手。

结果他们呼呼大笑,合伙来到你家,一人一闷棍,把你和“武林高手”打的头破血流,你的家人和小弟,却在屋子的东南角冷眼看着。

你仓皇逃出家,远远地看到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屋子,只能打发另一个小弟,向他们保证,以后哪怕倾家荡产,也一定年年交保护费。


场景二:你是一个壮汉,突然有人把你按在小黑屋里打了一顿,你定睛一看,这人虽然看起来壮,但却是个肥宅,并且刚才因为打你已经累到虚脱了。你发现你手边居然还有板砖,于是,抄起板砖,啪——

把板砖敲碎在了墙上,扑通一下,跪在了肥宅面前,说:“臣构言……”

user avatar

老佛爷为大清鞠躬尽瘁,完颜爱卿为大金鞠躬尽瘁

大家都是自己人谁和谁呢,别伤了和气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慈禧在老九的位置上,你说王师北定中原我都信——有一说一,岳飞在慈禧手下恐怕不说君臣相得也是如鱼得水吧。

完颜构在两宫太后的位置上呢,倒是不虞他做的更差——他连另一位娘娘都不一定争得过。

————————

今天仔细想了一下,岳爷爷在赵宋的意思,类比到慈禧手下,怎么也是满洲第一巴图鲁什么的,战则天下无敌,和则忠勇无二。慈禧手下要真有这么信得过的人物,除了以女人身份僭位称帝不行(岳飞估计接受不了),至少能光复幽燕,把后半截宋改称北宋。

user avatar

看到有人在这捧慈禧踩老九,我枯了。

我劝大伙一句耗子尾汁,别拿古代封建王朝跟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比,大怂再完蛋,无非就是称臣割地掏点小钱,你把大清那个玩法拿过来,老九当时就得掀桌子。

咱们举个简单的,辛丑条约里规定了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这个玩法要是放到南宋身上,就是淮河一线所有防御工事全部削平,金人可以从楚州一路驻军到临安。

老九:那特么你直接弄死我吧,别玩这弯弯绕绕的了。

还有,大清的海关是由英国人赫德掌控的,关税直接打到汇丰银行账户里,庚子赔款是经过赫德的精心计算算出来的,基本上是在大清能负担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榨取了大清的国力。1903年大清财政收入是多少?1.01亿两!庚子赔款是多少?4.5亿两!相比之下绍兴和议才要了南宋多少钱?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跟南宋岁入比起来九牛一毛。讲道理孝宗的时候每年给百官发俸禄都要发出去小三百万两白银,区区十万二十万,说难听点,够干啥的……

淳熙中,左藏库帮过三衙百官请给。成岁为钱一千五百五十八万缗,银二百九十三万两[1]

所以说大金跟列强的思路是不同的,慈禧跟赵构丧权辱国的程度与方式也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要老九做到慈禧那个程度——那我还称什么臣啊?直接投降完事了,反正每年财政收入超过1/4全都要进你大金的国库,税收直接进你大金的钱庄,边防等于没有,你金人直接在临安驻军,我有病么还非要做这个皇帝?

赵构认怂,损失的是“名”而非“实”,认怂之后关上门来做皇帝,留在东南富庶之地享受人生,比在开封待着舒服多了!徽宗皇帝还需要跋山涉水从东南运石头,老九直接享受原生态风景,比自己老爹高到不知哪里去了!这边风景又好,小姑娘各个是人才,唱曲又好听,我超喜欢在这边的!对赵构来说,享受人生是他后半生的头等大事,打回北方能让他享受得更爽么?如果不能的话为什么我要冒这个险?

御榻两旁,各设金盘数十架,冰雪如山,纱厨前后,皆悬挂伽兰木、真蜡、龙涎等香珠百馀,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当三伏中,战栗不可久立。[2]

朱熹后来对此有非常到位的评价:

当时讲和本意,上不为宗社,下不为生灵,中不为息兵待时,只是怯惧,为苟岁月计![3]

封建王朝的土地与子民赋税直接捆绑,而到了晚清这会,洋大人带来了全新的玩法——老铁关税了解一下?厘金你晓得不晓得?金融掠夺你懂不懂啊?商品倾销来看看啊?

所以割地不是帝国主义的核心诉求,帝国主义更关心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在一定区域内获得独占之利益,有权利而无义务,自己赚得盘满钵满的同时将治理的工作全都丢给大清朝廷。这种玩法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开发出来的新思路,完全超越宋金这种封建王朝的游戏规则。时代不同了,作为封建王朝发展到最终阶段的大清,不仅站在了皇权社会的巅峰,同样在卖国一道上也做到了自己的极限。

以上。

参考

  1. ^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七
  2. ^ 词苑萃编·卷十三·纪事四
  3. ^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
user avatar

董福祥(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字星五,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将领,官至太子少保、甘肃提督、随扈大臣,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1900年,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清廷采取“招抚”策略。董福祥部士兵纷纷加入义和团,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并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董福祥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8月14日,八国联军自通州攻打北京,董福祥率军在广渠门与英国军队作战,下午2时,广渠门被攻占,董福祥后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继续抵抗,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8月15日,慈禧携光绪帝西逃,董福祥担任随扈大臣。10月26日抵达西安。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期间,董福祥被八国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因其护驾有功,百般回护,最终以革职永不叙用论处。董福祥对此一决定非常不满,一度计划自行招募军队赴山西继续战斗。慈禧恐其破坏和谈,令光绪帝赐其手书“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要求他守时待变,以图再举,董福祥方才回乡隐居。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08年病死于甘肃金积堡(今属宁夏吴忠)。

就算打了败仗,敌国联军攻入首都,慈禧都不敢应列强要求,处死自己有战功的将军,但是他完颜构就敢!

user avatar

你们怎么能这么侮辱宋高宗呢?人家连正常男人都不是了,好歹慈禧还是个正常的女人。不要以为是古代人就不要讲政治正确了,你们不能拿正常人的标准要求残疾人,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还是头一回在跟慈禧跟清朝有关的题目下,没看到一个站慈禧对面的……

user avatar

你被对面拆到水晶了你的队友点了投降和你拆到对面水晶了你的队友点了投降你哪个更气?

user avatar

在此类问题上,知乎有了难得的一次共识。平日里恨不得把大清挫骨扬灰的人都基本认同完颜构是废物这件事

user avatar

慈禧此人不是不想好,但是各种客观条件导致知乎知乎 好不起来,任何努力都可能导致皇族吊在华表上,所以她就放弃了,随他去吧过一天是一天。

赵构是他能好,非常简单就能好,称祖称宗的前景,万世景仰的未来,他不要了,他就是要投降。


所以男人啊,如果心因性阳痿那是没得治的。

user avatar

别拿赵构黑慈禧好吗?慈禧是封建统治者的下游水平,比她更烂的还有不少,赵构可是封建帝王里的下限,论怂这一块儿,赵构没服过谁。慈禧只是正常烂,赵构是特别烂。

亲妈被敌人抓去捉了性奴,七大姑八大姨被抓去的也不少,还给他生了两亲弟弟,这可不是抢女人成俗的草原部落,这是封建贞洁观日渐严重的宋代。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谁能忍下这份奇耻大辱?布衣一怒尚且血溅五步呢,参考山东辱母案;天子一怒不说伏尸百万,至少也要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吧?慕容冲一介幼童尚能复国,哪有磕头认爹的道理。可见金人不仅吓掉了赵构的生育能力,连雄性激素都吓得不分泌了。

还有更屈辱的呢,两位亡国之君可还在金人手里攥着呢。中原王朝的皇帝被扒光了玩献羊礼可是头一遭。靖康耻可一直是南宋群臣心里的一道疤,“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敢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搞自己人那是一把好手,炮制岳飞一案多么的干净利落,慈禧至少没扯大清的后腿吧?

user avatar

他们俩相同之处都是保持自己的权力,然后丧权辱国

不同之处是,慈禧是真打不赢,赵构是宁可跪舔也不想打赢,搞不懂搞不懂。

user avatar

我总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偷换概念的嫌疑,

诚然,慈禧延续政权的手段和决心是比赵构高不少,

然而问题是,清末这个政权该不该死呢?

一个是让该死的东西晚死了,

一个是让该续的东西没续好,

两者之操作手段或有高低,但问题的本质不一样吧?

我一直幸甚慈禧死后满洲运终,只剩下溥仪这类跳梁小丑,要是再跳出个恭亲王类的人物,我中华之灾劫不知何日得终?

而观你乎衮衮诸公对慈禧满满溢美之词,不得不让人咋舌,

百姓无不怀念他大清啊!


回到问题上,关于两者手段孰优孰劣,其实也十分明显了,

慈禧在满本位视角上,可谓是非常英明的领导人,努力给满洲朝廷续命,绝不拉满洲朝廷给中国陪葬。

要不然哪这么多满洲的孝子贤孙到今天还在歌颂她?

赵构为汉人做过啥?

今天有几个汉人提起他不是破口大骂的。

赵构就是拍马也及不上慈禧啊。

这就叫你做的好事坏事,你的后人最终还是会公正的评价你。

user avatar

明显是赵构啊。

叶赫那拉作为一个满洲权贵,为了维护满洲王朝而损耗中华利益,从她的角度是无可厚非的,就如英国人“不死完最后一个印度人不投降”一样顺理成章。

你赵构干的是啥?

不过有一说一,赵构是混蛋,但不能把赵构作为南宋王朝的样本,如果把时间长度拉长,整个大清的丧权辱国程度,是要高于整个南宋的。

清朝的恶在于不作为,大变局时期的合格标准不是维持一个古典帝国,而是像日、泰一样进化成半近代国家。换而言之,不作为即为大恶。就如一个学生经历小升初一样,不进步即为退步。

其实,如果清末掌权的是爱新觉罗氏而不是叶赫那拉氏,可能中国的结局都比现在好得多。

user avatar

慈禧


赵构再不济,靖康之变的责任人不是他,而北京大屠杀的责任人实是慈禧!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可是把旗人贵胄的居民区当娼竂的,和金人浣衣局不遑多让~而导致浣衣局的靖康之变是宋徽宗宋钦宗的锅啊!


从1127年到1140年,赵构主战13年。


而我们的老佛爷主战了1年! 被打出北京后随机“借师助剿”。


赵构杀死岳飞等主战派

慈禧杀死了徐桐刚毅等主战派


真要比烂,慈禧要是能抗战13年,列强早就退兵了。


坐在天子宝座上的洋人


列强在紫禁城阅兵


慈禧西逃,宣布借师助剿,出卖了中国人


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被八国联军当做“艺术品”摆弄的中国人


中国女人知道反抗洋人,迎来的将是全家被当做义和团而惨遭屠杀。


打进帝都,一人一个中国妞


中国妇女在为“女拳先锋西太后”还债!


“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经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br>


来,看看我们的老佛爷多么慈眉善目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慈禧和赵构,这两位晚清和南宋的掌权者,都因其统治下的国家丧权辱国而备受争议。要判断谁“更”丧权辱国,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执政时间、面对的内外环境、具体的丧权辱国事件、以及其决策的后果和历史评价。首先,我们先分别回顾一下慈禧和赵构及其统治下国家的状况: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
  • 回答
    赵丽华这位名字,最近因为一条微博而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她那句“应该给慈禧翻案”,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来了不少争议。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而且还是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为人熟知的女诗人,她的这一论断,自然比寻常百姓的议论更能引起关注。首先,我们得理解赵丽华提出这个观点的大背景。历史人.............
  • 回答
    评判慈禧与明英宗谁更“丧权辱国”,需要将他们的具体历史事件置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而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两者都身处动荡的年代,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挑战,而他们的决策,不论出于何种考量,都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英宗的“丧权辱国”: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一个在位期.............
  • 回答
    慈禧和光绪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西狩”,即仓皇逃离首都,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没有像往常那样,要求各地督抚“护驾”,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绝非简单的忽略或遗忘,而是当时复杂局势下,几方力量角力、各怀心思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护驾”这个概念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意味着什.............
  • 回答
    倘若我真有幸穿越回那风雨飘摇的清末,恰巧又身处慈禧与光绪驾崩、我临危受命成为监国摄政王的这般境况,我不会沉湎于命运的安排,更不会被这巨大的责任压垮。相反,我会咬紧牙关,将所有的恐惧与不安压抑在心底,目光如炬,直视前方,因为我知道,身后的,是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是无数黎民百姓的福祉。首先,稳住朝局,安.............
  • 回答
    假设一个大胆的 if 场景:如果清初的权力中心是慈禧和光绪,而非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那么能否成功平定三藩之乱,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论是:可能性极低,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可能成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慈禧与光绪的性格特质与执政能力对比(假设性):首.............
  • 回答
    慈禧对待同治和光绪的教育,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其背后折射出她自身心境的变化以及对皇权的考量。而同治和光绪这两位帝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个性和学习轨迹。慈禧的教育方式:从“宠溺”到“严控”对待同治皇帝,慈禧的教育可以用“宠溺”与“放任”夹杂着“过度干预”来形容。 “母子一体”的.............
  • 回答
    说起靠谱的慈善基金会和救援组织,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信任、效率、透明度等方方面面。在挑选这样的机构时,我个人会特别关注几个核心要素,而这些要素也往往是那些真正做实事的组织所具备的。首先,公众的认可度和口碑是绕不开的一环。一个组织如果长期以来在公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提起它时会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够劲儿的!摊上这么个情况,还真是让人挠头。一边是爸爸的故土,一边是妈妈的娘家,这可怎么站队?就好像你心里有两个天平,一边压着的是你和父亲的羁绊,另一边则是你和母亲的情感,而且这两边都那么重,你总不能说丢掉哪边吧?要说支持德国还是苏联,这问题太复杂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想啊,一边.............
  • 回答
    考古的意义,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也确实有人会这么想:把那么多钱和精力花在挖土、看石头上,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直接投入到尖端科研或者解决眼前的贫困、疾病问题,不是更实在、更能造福当下吗?这话听起来没错,而且很有道理。毕竟,我们生活在当下,眼前的需求是真真切切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捣鼓着新药、新材料,慈善.............
  • 回答
    关于孙宇晨以承包网易离职员工看病费用,并持续撒钱支持“梦想”和慈善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不同层面去分析。首先,从 “承包网易离职员工看病钱” 这部分来看,这可以说是事件中最直接、最吸睛的点。 动机的解读: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非常有.............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渡难和玄慈两位高僧的武功高低,这还得从他们各自的师承、武学路数以及在原著中的表现来细细分析。两位都是少林寺的顶尖高手,但他们的风格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渡难——“金刚怒目,罗汉伏魔”首先说说渡难。作为玄慈的师弟,渡难在少林寺辈分和武功上都极为出色。他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沉稳、厚重,招式大开大合,充满了.............
  • 回答
    关于慈禧太后是否真的向“十一国”宣战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官方文件以及后世对事件的解读来分析。以下是详细梳理: 一、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1. 义和团运动(18991901)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北方民间自发组织的反洋教团体,主张“扶清灭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其势力迅速扩.............
  • 回答
    慈禧毒死光绪的说法流传甚广,但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复杂的问题,看看慈禧为何会被认为如此对待光绪,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慈禧与光绪帝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关系。光绪帝并非慈禧的亲生儿子,而是她的侄子,咸丰帝的弟.............
  • 回答
    提起慈禧,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奢侈”二字。她垂帘听政几十年,掌控着大清朝的生杀大权,其晚年生活之奢华,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那种奢侈,并非简单的堆砌金银,而是一种浸润在骨子里的、对物质极致享受的追求,以及由此彰显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首先,从她个人的“吃穿用度”来看,就足以窥见一.............
  • 回答
    慈禧太后那份著名的《向万国宣战诏书》,到底是真的历史事件,还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说法呢?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的历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的那个夏天。当时,大清帝国国内,特别是华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反洋教、反外国势力的思潮汇聚成了义和团。这股力量非常勇猛,他们高.............
  • 回答
    关于慈禧太后在临终前为何没有下令除掉袁世凯,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当时政治格局、慈禧的个人考量以及袁世凯自身的手段。与其说慈禧“不杀”,不如说她即便心中对袁世凯有所忌惮,也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暂不处置”或者说“无法轻易处置”。1. 袁世凯的实力与功劳,让慈禧投鼠忌器首先,必须承认袁世凯当时已经不.............
  • 回答
    慈禧太后与晚清的国运,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扼腕的话题。她是否延长了还是减少了清朝的寿命,这个问题很难用非黑即白的答案来衡量,更像是一个在历史的岔路口上,她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将摇摇欲坠的王朝引向不同的方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回到慈禧掌权的历史背景。咸丰皇帝英年早逝,年幼的同治皇帝.............
  • 回答
    要说慈禧是否“知道”自己毁了大清,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后见之明和道德审判的味道。我们很难走进她内心深处,确切知道她当时是怎么想的。但如果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她的决策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来看,我们可以尝试着去理解这个问题,并且试着剥离掉一些AI的痕迹,让这段叙述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感。首先,我们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