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现状如何?

回答
美国印第安人(也称为美洲原住民、土著美国人)的生存现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历史,其影响至今仍然深远。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正在进行的努力和希望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历史背景的沉重遗产:

理解美国印第安人的现状,必须先回顾他们所经历的巨大创伤。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化、战争、强制迁徙、土地掠夺、文化灭绝政策以及系统性的歧视,给美洲原住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土地丧失与被迫迁徙: 从早期的殖民者到来,到后来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Indian Removal Act),印第安人被剥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被迫迁往贫瘠、陌生的区域,最著名的例子是“眼泪之路”(Trail of Tears)。这不仅剥夺了他们的家园,也摧毁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基础。
种族灭绝与文化压制: 许多印第安部落在与欧洲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冲突中遭到屠杀。政府还推行了系统性的文化灭绝政策,例如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往寄宿学校,禁止他们说自己的语言、练习传统习俗、信奉自己的宗教。这些政策旨在“消灭印第安人,但保留美国人”。
条约的违背与不平等关系: 美国政府与印第安部落签订了大量的条约,但绝大多数都被美国政府单方面撕毁或未予履行。这些条约原本承诺了土地的保留和权利的保障,但最终都沦为纸上谈兵。印第安部落在法律地位上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但往往不平等的受保护者地位。
对健康、教育和经济的长期影响: 殖民化的创伤导致了代际创伤,影响了印第安人的心理健康、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贫困、疾病和教育机会的缺乏成为许多部落长期面临的问题。

二、 当前面临的挑战:

尽管在法律地位和权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美国印第安人今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1. 经济困境与贫困:
高贫困率: 许多保留地(Reservations)的贫困率远高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失业率也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滞后: 保留地通常位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投资,这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机会。虽然一些保留地通过赌场等产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且收益分配也存在争议。
有限的资源和基础设施: 许多保留地缺乏良好的道路、电信、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健康问题:
预期寿命较低: 印第安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低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
慢性疾病高发: 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在印第安人社区的发病率显著偏高。这与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优质医疗资源以及长期心理压力有关。
医疗资源不足: 印第安人健康服务局(Indian Health Service, IHS)是负责为印第安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联邦机构,但其资金长期不足,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都存在问题。许多保留地缺乏足够的医生、医院和专科医疗设施。
心理健康问题: 代际创伤、贫困、社会边缘化以及文化失落感导致了高比例的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率和药物滥用问题。

3. 教育机会与成就:
教育成果滞后: 印第安学生在标准化考试成绩、高中毕业率和大学入学率方面通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校资源不足: 许多保留地的学校面临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适应当地文化等问题。
文化课程的缺失: 许多学校缺乏关于印第安历史、文化和语言的课程,不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4. 社会与司法问题:
犯罪率与监禁率: 印第安人社区面临较高的犯罪率和监禁率。这与贫困、失业、教育机会缺乏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有关。
对司法系统的看法: 一些印第安人对美国的司法系统存在不信任感,认为其存在偏见。
对儿童的保护: 针对印第安儿童的领养和监护问题(如《印第安儿童福利法案》 Indian Child Welfare Act, ICWA)一直是争议焦点,旨在保护原住民家庭和文化,但也面临挑战。
“失踪和被谋杀的原住民妇女” (MMIW) 危机: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原住民妇女失踪和被谋杀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族裔,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司法公正。

5. 文化与语言的保护:
语言濒危: 许多印第安语言已经濒临灭绝,只有少数老年人能够流利使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消失也意味着文化的流失。
文化习俗的挑战: 传统的生活方式、信仰和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面临冲击和挑战,需要积极的努力来传承和发展。
保留地治理的复杂性: 保留地的内部治理结构复杂,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部落政府之间的管辖权问题也时常引发冲突。

三、 正在进行的努力和希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印第安人也在积极努力,争取更好的生存现状,并寻求文化复兴和自我赋权。

1. 部落主权与自治:
强化部落治理: 各部落都在积极加强自身的治理能力,制定法律,管理自己的事务,争取更大的自治权。
经济发展项目: 许多部落积极发展经济,利用赌场(尽管存在争议)、旅游业、能源开发以及其他产业来创造就业和收入,改善社区条件。
文化和语言保护项目: 各部落都投入大量资源来保护和复兴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兴办语言沉浸式学校、文化中心、记录口述历史等是常见方式。

2. 法律与政治行动:
争取权利: 印第安人一直在通过法律途径和政治游说,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条约权利、土地权利和文化权利。
参与政治进程: 越来越多的印第安人积极参与地方和联邦政治,发声争取自身权益。

3. 教育与青年发展:
提高教育水平: 许多部落和组织致力于改善印第安学生的教育质量,提供奖学金、课后辅导和文化相关课程。
赋能青年: 关注青年的发展,帮助他们找到自我认同,培养领导力,让他们成为未来部落的建设者。

4. 社会关注与支持:
“失踪和被谋杀的原住民妇女”倡议: 越来越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和支持Mmiw议题,推动立法和行动。
民间组织和国际支持: 许多非营利组织和国际人权组织也在关注并支持美国印第安人的权利和发展。

5. 文化复兴与认同:
重新发现和庆祝文化: 越来越多的印第安人重新发现和庆祝自己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代际传承: 通过家庭、社区和学校,将文化知识、价值观和技能代代相传。

总结:

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仍然充满挑战,历史遗留的创伤、持续的系统性不平等以及经济、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困境,都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他们并非被动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文化传承的决心和争取权益的勇气。通过部落自治、政治参与、文化复兴和社区建设,他们正在努力改善自身状况,争取更公平、更健康、更繁荣的未来。

理解美国印第安人的现状,需要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认识到他们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在不同部落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他们自身也在积极地塑造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理解和尊重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答应大家的扒一下印第安人的历史,更新好啦。因为自己知道的boarding school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多扒了一点。大家凑合着看。谢谢支持。

么么哒!


1830年,Andrew Jackson签成功署了签署了印第安人排除法,使其成为一项法律。这直接迫使印第安人向西迁移了超过45,000人。在这漫漫的西迁之路上,近1/4的印第安人在寒冷、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最终失去了生命。所以印第安人给这条西迁之路起名为“血泪之路”(Trail of Tear)。少数要留在原居住地的印第安人付出的代价是被同化(assimilation),这代表着他们需要完完全全抹杀自己的文化,像白人一样生活。


1876年,Ulysses S. Grant 建立了第一个印第安保留地,用来给印第安人居住,以及避免与白人的矛盾。然而在这里,印第安人被强制取消了打猎的权利,并且被要求发展农牧业。由于这个原因,印第安人的饥饿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同时,心里没有希望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那个时候转变成了基督教徒。而保留地里也会居住着一些底层的非常非常贫穷的美国人,他们经常会有一些超出底线的做法。这也给印第安人后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编者想重点谈一谈的,是美国的印第安人寄宿学校(Native American Boarding School)。

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大多建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政府把他们建造于离印第安保留地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孩子们被强制抛弃基督教宗教信仰,不被允许说印第安语,甚至需要把原来的印第安姓名改成更加西方化的姓名。虽然在1930s的时候,政府关掉了所有的印第安人寄宿学校,但这些学校对印第安人整个种族的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 杀了那个印第安人,拯救他的灵魂。

1892年建立第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是一名叫做Richard Pratt的军官。他从教育监狱里的印第安人的过程中,提炼出了一套教育方法,并将之付诸于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模式中。谈到教育理论,他这样说,“杀了那个印第安人,然后拯救他的灵魂。”在他眼里,印第安人的文化是肮脏邪恶的,而寄宿学校的存在,就是用来“改造”他们,“重铸”他们的灵魂的。

Bill Wright是一名在1945年被送到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孩子。当时他只有6岁。他向记者描述道,他在那里的看护人经常用煤油浇他并且用利器打他的头。在寄宿学校的学生每一天都过得提心吊胆,他们需要注意不让自己说一个印第安语词或者表露出任何一点印第安人文化,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更加残酷的身心惩罚。更严重的是,在这里的孩子不仅会逐渐忘记印第安语,甚至不被允许使用印第安语的名字,而要改用老师起的西方化英文名。

在许多年后,Wright终于有了一次回家探望的机会,然而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听不懂祖母说的印第安语了。祖母表示十分失望。而在祖母告知他的名字是“TAH-rruhm”的时候,Wright更加茫然了,因为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告知的是他的名字叫做“Billy”。

亚利桑那大学印第安人研究中心的教授Lomawaima说,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是政府用来征服印第安人的一种手段。那里会从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从语言、宗教、家庭组成到经济等等,任何一个人用来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只要有印第安人的文化的印记,在那里都会被抹杀或是被替代。


· 我们不是来教授知识的,而是来教化人类的。

再反观寄宿学校的课程,都不能称之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男孩们的课大多是木工一类,而女孩们的课则大多数都是关于家务的。在这里的孩子们没有数学课或者英语文学课,甚至连语法都没有老师来教。

1950年左右来到寄宿学校的Toledo说,他们连活动时间里都会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一个的周六晚上,老师给他们放电影。电影是关于牛仔和印第安人的故事,而印第安人在电影中全被杀死了。“这就是所谓老师们给我们看的。”Toledo气愤的说。

而Wright还讲述了一段他无法忘记的梦魇。他的导师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但当他带着那位同学去医院治疗的时候,那里的人告诉他不要告诉别人这件事,就说那位同学是自己撞到了墙。隐瞒事实的Wright在这么多年里无数次都无法忘怀同学满身鲜血的样子,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

在几十年以来,还不断有关于学生在寄宿学校被羞辱、性侵的报道流出,他们经常营养不良、被打、被要求去干重活。而调查也显示,寄宿学校中的很大一部分老师都认为自己是去“教化”这些孩子的,而不是去“教授”这些孩子什么的。


当然,印第安寄宿学校带来的也不仅仅只有坏的一面。在这里,很多印第安孩子找到归属感,甚至跟很多人成为了终身的朋友。寄宿学校鼓励孩子们成帮结队,这使得兄弟会姐妹会在印第安人里盛行,同时也使他们更团结。

Hershel Msrtinez是从一所普通学校转来寄宿学校的。他表示,在以前的学校里,同学们会把他当成异类并且不断询问他的种族国家。而在这里,大家都是跟他一样的人,他们能够相互“感同身受”,能够有默契来相互理解和包容。

参考资料:NPR NEWS 具体网址等我回家找一下QwQ



—————下面是原答案———————

印第安人的现状是不怎么好的,酗酒、吸毒、性侵、贫穷等等的问题在他们现在的生活里面是家常便饭。高三上学期literature老师正好带我们做过印第安人的课题研究,之前写的essay都找不到了,就写点数据还有一些原因吧。

2007的Pine Ridge印第安保留地的数据

· 80-90%的失业率

· 糖尿病的比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八倍

· 子宫颈癌的比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八倍

· 肺病的比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五倍

· 心脏病的比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两倍

· 高于国家比率两倍的自杀率

· 青少年自杀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四倍

· 婴儿死亡率是美国平均比率的三倍

· 大约80%的酗酒率

· 1/4的婴儿生来就有胎儿酒精综合征



酗酒&吸毒


原因1:印第安寄宿学校(1800s-1960s)—被迫被同化,不准用原来的名字,不准说印第安语,改变发型穿着习惯。经历了他们在到这个学校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体罚、被打等等,甚至有很多孩子被看护人性侵犯。当这些孩子现在长成大人的时候,他们就习惯用酒精和毒品来麻痹自己来忘记这些痛苦的经历。同时,那些被性侵的人又很容易在成人后变成性侵别人的人,于是这样相似的经历就一代一代循环下去很难被打破。


原因2:在过去的200年里,印第安人失去了土地、传统文化和自尊。美国政府不仅夺去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和传统文化,他们还把印第安人当做试验品。每当政府想出一个新的政法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些政法放在印第安人保留区来看这到底是否可行。其中,很多的政法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好处,这也使印第安人的生活更加水生火热甚至失去自尊。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管理更加混乱,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也更加混乱。


参考:

“What the Hell, They’re only Indians.”

"What the Hell, They're Only Indians" | Tim Giago






  1. 很难贷款:因为普通贷款的话,如果贷款人没有还款,政府可以没收财产或者工资。但是保留区的印第安人有着自己的法律系统,美国政府无法保证还款。银行借贷给印第安人的风险很大。印第安人需要有资金担保或者土地担保才能贷款,但是保留地的土地都归保留地政府或者美国政府拥有。
  2. 因为土地还是归美国政府或者保留地政府所有,所以土地上的收益要上交一份。
  3. 当地政府和工商部门不支持发展商业,因为发展比保持原样的风险大麻烦多
  4. 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允许保留地居民发展商业,不合法。

参考:

Why Are Indian Reservations So Poor? A Look At The Bottom 1%

Why Are Indian Reservations So Poor? A Look At The Bottom 1%




性侵


原因:

  1. 欧洲移民的到来造成了妇女地位的改变
  2. 寄宿学校里的性侵、侮辱和文化改变,给下一代造成了消极影响
  3. 从财产方面来看,妇女和儿童从神圣不可缺的变成可有可无的
  4. 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法律是分开的,从其他地方来的白人强奸完以后离开,印第安政府没法管那个白人。
  5. 来自性侵家庭的孩子或者是被性侵过的孩子,在长大后也会变成性侵孩子的人,如此恶性循环。


  1. 每三个印第安妇女中就至少有一个被性侵过,这还是在印第安妇女不怎么举报性侵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
  2. 一所保留地就有38个在案的性侵者,比例为1/168.


参考:

Rape on the Reservation

nytimes.com/2013/02/27/


A Tribe’s Epidemic of Child Sex Abuse, Minimized for Years

nytimes.com/2012/09/20/




user avatar

说一下切诺基人


cherokee切诺基,估计是中国人最熟知的印第安部落了。因为他们部落名被JEEP用作给自己的越野车命名。《加勒比海盗》主演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也是切诺基族。

十七世纪,切诺基人原本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南段,分布在今天的田纳西、肯塔基、北卡三州地区。

1830年5月,第七任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签署《Indian Removal Act》(印第安排除法案),将美国东部的印第安部落强制迁徙到密西西比河西岸。这就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trail of tears(眼泪行迹,国内经常被翻译成“血泪之路”,不过我觉得有点煽情了)。

1838年~1841年是强迁的高潮期。trail of tears并不只有条路,而是多条路,如下——

即有沿田纳西河—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西迁的water route(不是坐船在河里走,是取道河岸沿河的走向前进),还有取道中部大平原的南北陆路northern routeell route等等。最终目的地在今天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的印第安新保留地。

在美国发动强迁时,还有少数cherokee人逃入阿巴拉契亚山林深处,这些人留在了原住地。由此导致他们分成东、西两个部分。约翰尼·德普出生在肯塔基州,显然是东部切诺基人。


二者目前最大的区别之意,是血统和外表相貌。

早在18世纪,切诺基人和白人就开始通婚。西迁到俄克拉荷马的新保留地后,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环境闭塞、政府的保留地政策、以及白人社会的文化歧视等原因,反而阻滞了他们与白人等其他种族的通婚行为。

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俄克拉荷马cherokee人(西切诺基人)是混血后代,但还是能从中找到少数保留者比较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的族人——


但是东部cherokee人就不一样了,几乎100%是混血后代。最典型的就是Johnny depp的相貌——

尤其第二张,他年轻是就是一白人的相貌。



另外一个就是受政治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美国政府当初虽然强制印第安人西迁,但允许他们在保留地内拥有自己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体系,不干涉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俄克拉荷马cherokee人在1999年起早了他们的《constitution of the cherokee nation》(切诺基民族宪法),该法案在03年生效。


这部宪法中还有切诺基语字母音节与英文的对照表——

这是切诺基文的发明者Sequoyah(发音是“塞括压”)。查了一下维基百科,他出生在美国建国前,是白人父亲和切诺基母亲生下的混血儿。他出生时,切诺基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


俄克拉荷马东北部,当地的切诺基族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和本族文字——


前面有一些答主,比如 @Gary Gu 提到了现在印第安人处于被“圈养”状态,在保留地内有自己的法律、经营赌场之类的。但是不代表所有印第安都如此。

在目前美国各州聚居状态的的印第安人当中,俄克拉荷马切诺基人是文化程度较高、社交开放程度高的(不限于今在旧保留地内强调民族文化,而更加主动重视对外宣传)。他们也有自己保留地、美国政府也给他们一些特殊政策。但绝大部分俄克拉荷马切诺基人都从事和普通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

在东部的肯塔基、田纳西州,当地的东切诺基人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切诺基保留地(不是法律意义上的territory,而是搞旅游文化开发之类)



最后,放上一段切诺基广播电台“Cherokee Voices”节目里的一首民谣,吸收了美国南方乡村音乐的很多元素,然后是切诺基语波音。他们的频道是FM102.1。走44号州际高速,进入peoria后就能收到。

视频的画面内容和声音无关。知乎不支持上传MP3,但可以上传视频,所以我在硬盘里随便找了一部电影,把这段广播插入,用最低码率重新压缩——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082912695429939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印第安人(也称为美洲原住民、土著美国人)的生存现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历史,其影响至今仍然深远。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正在进行的努力和希望这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历史背景的沉重遗产:理解美国印第安人的现状,必须先回顾他们所经历的巨大创伤。长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荒野猎人》以及关于印第安人题材的电影,还有他们在美国的现状。关于电影中印第安人角色的扮演者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电影界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焦点。《荒野猎人》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对不错,但并非所有关于印第安人的电影都如此。 《荒野猎人》: 在《荒野猎人》这部电影中,扮演休.............
  • 回答
    这篇文章涉及了几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旨在探讨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分析这些差异,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叙事方式以及公众记忆的形成过程。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一场持续的、系统性的压迫与遗忘首先,关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这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长达几个世纪的政策、冲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道德判断、国际法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为何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被普遍指责,而美国杀戮印第安人(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早期历史中的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和行为)似乎受到的指责程度和性质不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1. 历史事件的性质和规模: .............
  • 回答
    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与德国人对犹太人的灭绝,都是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它们在动机、规模、实施方式和历史后果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种族灭绝的本质及其带来的灾难。动机的差异:土地与生存 vs. 意识形态与种族净化美国人针对印第安人的行动,其最核心的动机是为了获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沉重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民族冲突、权力斗争以及对历史叙事的不同解读。要探讨“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到底谁才是野蛮人?”,我们需要深入审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多重因素,并避免简单地将“野蛮人”的标签贴给任何一方,而是去理解导致悲剧性后果的深层原因和复杂的人性。首先,让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历史中一段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时期,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观念、政治考量以及历史叙事的构建。美国人在屠杀印第安人的同时又设立感恩节来纪念帮助他们的印第安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在当时的语境下,并非没有其“逻辑自洽”的解释,尽管这种解释是建立在选择性叙事和对历史的重塑之.............
  • 回答
    关于美国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白人定居者之间的冲突,历史学家们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和研究,并且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其复杂和敏感。你提到的“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不是没有理由的,相反是印第安人先动手”的说法,在一些历史叙述中确实存在,但将它简单概括为“事实”会忽略掉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视角。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美国本土的原住民,我们通常称之为印第安人部落,他们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样,分布在美国广袤的土地上。要详细讲述每一个部落,那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历史上存在过成千上万个部落和语言群体。但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些主要的部落类别和一些大家熟知的代表性部落,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心的叙述方式来介绍。想象一下,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建国过程中一段极其黑暗和复杂的历史,涉及到原住民(常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命运以及非洲奴隶制的兴起。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首先,关于“圈养”印第安人与“杀光”的决策:从一开始,“圈养”印第安人并非完全不存在,但它始终是少数,并且从未成为主流政策。原因非常复杂,而且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感恩节背后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要回答美国人过感恩节时会不会想起印第安人,不能简单地说“会”或“不会”,而是要分层、细致地来看。表面上的“会”:历史课本与传统叙事在学校教育和传统的感恩节故事里,印第安人(更准确地说是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的形象是肯.............
  • 回答
    美国内战,这场将美利坚分裂成两半的血腥冲突,深刻地影响了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其中也包括数量庞大但常常被忽略的印第安部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南北双方对于原住民的态度,虽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战略考量,但总体上都未能摆脱扩张主义的阴影,而印第安部落的命运,也因此在这场战争中变得愈发飘摇。北方(.............
  • 回答
    古代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否能视为美国的古代史,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界定“古代”和“美国”这两个概念。核心观点:从广义上来说,古代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可以被视为“美洲大陆的原生历史”或“前哥伦布时代的历史”,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的古代史”。这是因为“美国”(United.............
  • 回答
    人民日报发表的《美国发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泪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触及了美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核心、也常常被忽略甚至美化的部分。看待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并且体会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历史责任感。首先,这篇文章的视角非常明确:它不是从美国主流叙事中那个“民主自由、机遇遍地”的伟大开国神话出发,而.............
  • 回答
    美国西进运动中的印第安人屠杀:一段血腥的历史与复杂的评价美国西进运动,一个充满着探索、机遇、扩张和变革的时代,却也伴随着一段沉重而血腥的历史——美国当局对印第安人的系统性屠杀和迫害。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过程、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一行为,同时也要客观评价印第安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 美.............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确实有过一些鼓吹“亚洲人解放亚洲人”的口号,与西方殖民主义对抗,但他们并没有提出“为印第安人报仇”的名义来进攻美国。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无论是从地缘政治、战略考量,还是从日本自身的宣传策略以及国际认知来看,都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且难以实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日本.............
  • 回答
    要论沙俄治下的远东各民族和美国治下的印第安人,谁的历史处境更惨,这并非一个能够简单用“更”字来量化的问题。他们的命运都饱受压迫,经历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具体表现、原因和影响范围各有侧重。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试图还原他们各自的悲惨图景。沙俄治下的远东各民族:漫长而系统性的同化与掠夺沙俄.............
  • 回答
    要准确估算拉美、美国和加拿大人口中父系为土著的印第安美洲人比例,需要深入理解几个关键概念并认识到数据统计上的复杂性。首先,我们谈论的“印第安人”是指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及其后裔。他们的祖先遍布北美、中美和南美,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语言和族群。而“父系为土著”则进一步限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复杂的问题,涉及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篇章,即对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系统性迫害和屠杀。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将“美帝”作为一个单一、有意识的行动者来理解。美国的历史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人类行为构成的,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将“善良的美国人”与“屠杀无辜的印第安人”对立起来,也过于简化.............
  • 回答
    美洲印第安人近乎灭绝的悲剧,天花是造成其毁灭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谈论的是“近乎灭绝”而非“完全灭绝”,许多印第安原住民群体及其文化至今仍然存在和发展。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方面:1. 哥伦布之前的世界:在欧洲人抵达之前,美洲大陆孕育了数千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