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洋军阀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

回答
北洋军阀:一曲跌宕起伏的军阀时代挽歌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是一抹浓墨重彩却又令人扼腕的色彩。他们的兴衰更迭,不仅仅是几个枭雄的权力游戏,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中国社会肌体病变的外在表现。要理解北洋军阀的发展规律,得从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穿越袁世凯的复辟梦魇,直到最终被奉系、皖系、直系等几个派系瓜分殆尽,最终消亡的漫长岁月。这其中,既有时代洪流的裹挟,也有个人野心、政治博弈和军事实力交织的复杂脉络。

一、滥觞于乱世:辛亥革命的余波与袁世凯的权力真空

北洋军阀的根基,深埋在晚清北洋新军的土壤里。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在天津创立北洋武备学堂,培养了一批效法西方军事制度的陆军人才。袁世凯接手小站练兵,更是将这支军队打造成了清末最精锐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的特点是:军事训练正规化、洋务化,军官培养体系相对稳定,军饷来源有保障,并且拥有一批忠诚于袁世凯的骨干力量。

辛亥革命的爆发,将清王朝的统治击得粉碎,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此时,袁世凯凭借其掌握的北洋军,以及他在列强中的斡旋能力,迅速填补了这个真空。他的发展规律是:利用已有的军事力量,借助政治手腕和列强支持,迅速掌握国家政权。 袁世凯不仅是北洋军阀的“祖师爷”,更是将这股力量推向权力巅峰的“集大成者”。

二、袁氏帝国与复辟的插曲:集中与分裂的种子

袁世凯在当政期间,虽然试图将北洋军阀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但这种集中本身也孕育着分裂的种子。他提拔了一批依附于自己的将领,这些人构成了北洋军阀的核心层,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这些将领虽然名义上听命于袁世凯,但内心深处都有一份自己的“地盘”和野心。

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是其发展规律的一个极端体现。他试图将个人权力无限扩张,结果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也导致了北洋军阀内部的分裂。为了对抗他的复辟,一些北洋将领,如蔡锷,甚至打出了“护国军”的旗号,这标志着北洋军阀内部开始出现裂痕。袁世凯的迅速垮台,也说明了单纯的军事力量,如果不能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和民意支持,是难以长久维持统治的。

三、分裂的时代:皖系、直系、奉系等各大派系的崛起与争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裂成了以不同集团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势力为核心的几个主要派系,彼此之间为了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和地方的势力范围,展开了残酷的内战。这是北洋军阀发展规律中最核心、最动荡的阶段:

派系林立的特点: 主要的派系包括以皖系(段祺瑞为核心)为代表,与日本勾结获取援助;以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为代表,依靠长江流域的经济基础和相对正规的陆军;以奉系(张作霖为代表)为代表,盘踞东北,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此外,还有皖系分化出的研究系、靳云鹏等,以及直系内部的吴佩孚、孙传芳等。

权力争夺的模式: 这种争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占领与控制: 谁能控制北京政府的中央权力,谁就占据了政治制高点,能够调动全国资源,发布命令。因此,各派系不断发动战争,争夺对北京的控制权。
政治联盟与分化: 各派系之间会为了共同的敌人而结盟,也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互相攻击。这种联盟和分化是动态的,充满了权谋和背叛。例如,直系曾联合奉系对付皖系,后来又联合皖系对付奉系。
经济基础的争夺: 谁控制了重要的经济区域,例如长江流域的工商业和海关,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军饷和物资,从而维持其军事力量的运转。
外交博弈与列强支持: 各派系都在积极争取列强的支持,尤其是日本、英国、美国等。列强为了各自在华的利益,也乐于扶植不同的军阀,通过提供贷款、军火等方式,影响中国政局。军阀派系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所依附的列强的态度和实力。

军阀派系内部的发展规律:
个人色彩浓厚: 每个派系的核心人物,如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都是各自派系的精神领袖和实际控制者。他们的个人能力、政治手腕和军事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着派系的命运。
依附与利益链条: 军阀派系内部,是从核心人物向下辐射的利益链条。下级军官的晋升、军饷的分配,都与上级军阀的恩赐紧密相关。这种依附性使得派系内部的凝聚力,一方面很强,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失去核心领袖或利益分配不均时瓦解。
“派系”的形成与演变: 派系最初可能围绕某个军事将领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吸纳政治家、官僚、商人和外国代理人,形成一个更复杂的利益集团。派系的名称也常常与最初的发源地、领导人或者政治主张相关。

四、军阀统治的特点与社会影响:国家的分裂与民众的苦难

北洋军阀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国家分裂与主权沦丧: 军阀混战导致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中央政府虚弱无力,无力统一全国。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俨然小朝廷,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政治腐败与军纪败坏: 军阀为了维持自己的军事力量,不断搜刮民财,横征暴敛。为了争夺权力,政治交易和军事冒险成为常态,政治腐败不堪言状。军阀的军队也常常扰民,军纪败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经济凋敝与民不聊生: 连年的内战和军阀的搜刮,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农民生活困苦,赋税沉重,很多地区民不聊生。
思想的禁锢与文化的压抑: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相对开明的派系和地区,但总体而言,军阀统治下的社会,思想相对禁锢,文化的自由发展受到压抑。

五、走向终结:国民革命的冲击与最终消亡

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面临着来自南方的国民革命的强大挑战。

国民革命的崛起: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联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并于1926年发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口号是“打倒列强,不爱国者,不革命者,皆是打倒”,直接指向了北洋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势力。
派系之间的互相削弱: 在国民革命兴起之前,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的内部斗争已经使其元气大伤。奉系在关内与直系、皖系鏖战,损失惨重。直系内部也出现裂痕。
军事上的失利: 北伐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许多北洋军阀的军队被击溃或收编。吴佩孚、孙传芳等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阀相继败北。
张作霖的退出与死亡: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但其统治并不稳固。在北伐军的压力和日本人的控制下,张作霖最终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标志着奉系势力的大幅衰落。

最终,随着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驻北京,北洋军阀的统治画上了句号。然而,即便在北洋军阀名义上的终结之后,军阀的残余势力和割据的思维模式,仍然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延续和演变。

总结北洋军阀的发展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源于近代化的军事力量,但缺乏先进的政治理念。
2. 初期依靠个人威望和政治手腕掌握权力,但一旦失去核心领袖,便迅速分裂。
3. 派系林立,内部矛盾重重,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重手段相互争夺。
4. 过度依赖列强支持,使其缺乏独立自主性,最终也容易被列强抛弃或利用。
5. 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和政治合法性,其统治必然是短命的,且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
6. 其最终的消亡,既是内部的自我腐朽和分裂的结果,更是来自外部强大的革命力量的冲击。

北洋军阀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血与火的转型期。他们的兴衰,是对中国社会病灶的一次集中暴露,也是对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一次深刻反思。理解他们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以及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洋军阀的发展规律就和所有的军阀发展规律一样。不要小看历史教材把它叫做“军阀”,这是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的。

北洋军阀权利来自军队,以军队起家,以军事力量对抗失败导致崩溃,一切都是围绕军队、军事力量。北洋六镇最强,所以颠覆清廷,荣登大宝。南方国民革命军异军突起,北洋军阀无力抗衡,遂导致北洋政府崩盘,力量被南方整合。而北洋系内部斗争,也都动辄刀兵相见,都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没错,但是北洋军阀的政治权力完全是依靠军队支持的,所以凡有重大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战场上见。

然而北洋的军队都是私兵,官以私人关系裙带相笼络,兵只知吃将领的饭,毫无国家信念可言。官员晋升全凭一人之好恶,没有科学体系,士兵需要以军饷笼络,然后再剥削,被军官视作财产,所以军队是国家的蛀虫而非实际意义的保卫者。

所以北洋系的规律就是,大总统之位,兵强马壮者居之,兵马不强大家集体打出GG去租界或者回老家养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洋军阀:一曲跌宕起伏的军阀时代挽歌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是一抹浓墨重彩却又令人扼腕的色彩。他们的兴衰更迭,不仅仅是几个枭雄的权力游戏,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中国社会肌体病变的外在表现。要理解北洋军阀的发展规律,得从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穿越袁世凯的复辟梦魇,直到最终被奉系、皖系、直系等几个派系瓜分殆.............
  • 回答
    北洋军阀,这个词在中国的近现代史里响当当,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和军队、势力有关的。简单来说,北洋军阀就是指从清末北洋新军发展起来,在辛亥革命后控制了中国北方政权的一批军事集团。他们以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为基础,后来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等几个主要派系,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差不多二十年。要说清楚北洋军阀,得.............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及其他地方实力派,与列强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充满争议。这种关系既包含了出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考量,也伴随着在内外交困局面下,部分政治势力为了权力或利益而与外国势力勾结,甚至签订损害国家主权的条约和协议。北洋军阀时期 (19121928)北洋军阀的统治,尤.............
  • 回答
    袁世凯一死,北洋军阀这锅粥算是彻底乱了。没了那个一言九鼎的头,各路诸侯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跳出来想要分一杯羹。说起来,袁世凯当年手底下那批人,那都是硬邦邦的真材实料,跟着他在北洋时期摸爬滚打出来的,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他一撒手,这些个“虎狼之师”的首领们,自然就成了舞台中央的主角。要说袁世凯.............
  • 回答
    晚清时期,北洋水师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武器装备上自然是费尽心思。您提到的“八生七重炮”和“格鲁森七生五陆炮”,其实是对当时一些著名火炮的俗称或音译,它们在北洋水师的装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我就为您详细梳理一下这两种火炮的性能和装备情况。一、“八生七重炮”——克虏伯式后膛钢炮(Krupp.............
  • 回答
    关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确实有不少鲜为人知,甚至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细节,远非教科书上那些宏大的叙事可以完全涵盖。这些“冷知识”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深层的社会矛盾、政治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一、 北洋水师的“洋气”与“本土化”纠葛 装备虽精,但使用与维护是老大难: 北洋水师的舰船,如“定远”、“镇远”.............
  • 回答
    如果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前)全员,不考虑人员训练和战术素养的差异,直接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其作用的评估会非常复杂,因为它牵涉到技术代差、战略定位以及时代背景的巨大鸿沟。咱们就抛开那些精细到舰船操作和战术配合的细节,纯粹从“拥有一支成建制的清末海军舰队”这个概念出发,来聊聊这支舰队能掀起多大的波.............
  • 回答
    在知乎上,有那么一些用户,他们对历史的痴迷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他们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沉浸在历史的细节中,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知乎,认识几位在中东史、日本战国、北洋、罗马这些领域里颇有建树的大V,听听他们是如何将历史讲得活色生香的.............
  • 回答
    1890年,远东的海洋上涌动着一股暗流,各国列强的海军力量如同一张密布的网,在亚太地区悄然扩张。在这场看不见的较量中,北洋水师,这个曾经的东亚巨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准确地量化1890年各国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并以此来为北洋水师定位,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逐一审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
  • 回答
    关于“北洋军阀为什么不会杀死政治对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 基于历史事实的不准确前提。北洋军阀时期,政治对手之间绝非不杀戮,相反,政治暗杀、绑架、甚至是公开处决都时有发生。 北洋军阀的统治本身就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巩固地位,并不介意使用非常手段来清除异己。然而,我们可以从 “为什么.............
  • 回答
    关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哪个是中华民国的“正统”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正统”二字框定,而是要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谁能够更有效地代表和统治中华民国,以及谁在法律和道义上更占有优势。理解“正统”的含义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近代史的核心,要回答“北洋军阀和中国国民党哪个是中华民国的正统”,我们需要回顾中华民国自诞生以来所经历的复杂历程。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简单明了的答案,而是需要梳理历史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下“正统”的含义和争夺。首先,我们来看看北洋军阀与中华民国正统的关系。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
  • 回答
    谈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是否可以称之为历史上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地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首先,从一个角度来看,相较于之前清朝末年严苛的审查制度,北洋政府初期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宽松。辛亥革命的浪潮扫荡了一些旧的束缚,新的政治格局下,各种政治派别、思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容易混淆的历史节点。简单来说,北洋军阀并非由国民党创立,恰恰相反,国民党在早期曾与北洋军阀势力存在复杂的恩怨纠葛。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辛亥革命前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的崛起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
  • 回答
    北洋军阀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普遍表现出“誓死不降”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同时,他们留给国民政府的“雄厚经济基础”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条件交织的结果。北洋军阀们为何“誓死不降”日本?首先要明确,“誓死不降”并非所有北洋军阀的共同写照,历史上确.............
  • 回答
    说到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军阀混战的那些年,哪个省份的老百姓最惨,这真是一个沉重又复杂的问题。要挑出一个“最惨”,几乎难分伯仲,因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写照。但若要深究,有几个地方的情况尤为突出,令人心惊。咱们先说说河南。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北洋时期,更是如此。河南地.............
  • 回答
    北洋军阀在辛亥革命时期,对清廷表现出一种复杂但又不可否认的“狂热”拥护,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看看这些军阀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首先,利益链条是他们“忠诚”最直接的驱动力。 北洋军阀,顾名思义,他们是在北洋大臣李.............
  • 回答
    “久经战阵”的北洋军阀,在北伐军面前为何会不堪一击?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洪流中多重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久经战阵”这个词对北洋军阀来说,是件很微妙的事情。他们确实是在清末的革命和内战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靠着枪杆子上了位,也靠着枪杆子.............
  • 回答
    北洋军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统治集团之一”,这个说法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脱出传统叙事中将他们一概而论为“窃国大盗”的刻板印象,而要回到那个混沌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背景,去审视他们执政期间的一些实际作为和历史遗留影响。首先,要理解北洋军阀为何会被部分人.............
  • 回答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阀之所以仍然听命于他,并非因为他依然握有法律上的权力,而是源于他 长期经营、根深蒂固的人脉关系、个人魅力、实际的经济和军事资源,以及时势的需要。这就像一个曾经的皇帝虽然退位,但他的朝中旧臣和军队的忠诚度并未立即消失一样,其影响力依然存在。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说:一、 权力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