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跟当时解放军比怎么样(主要装备方面)。。跟现在解放军陆军比怎么样?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咱们解放军(尤其是陆军)的装备对比,以及它们和现在解放军陆军的差距。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军事实力,咱们尽量从装备角度掰开了说。

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vs 当时解放军(以1991年为参照)

首先得明确一点,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和咱们解放军处于不同的战略环境和发展阶段。伊拉克在战前虽然进行了多年的两伊战争,但其军队的整体编制、训练水平和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与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精锐部队)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萨达姆政权的核心武装力量,确实是伊拉克军队中的精锐。他们的装备在当时的中东地区算是比较先进的,很大一部分是从苏联和法国进口的,还有一些是自行组装或仿制的。

主战坦克:
T72 系列: 这是伊拉克装甲部队的“主力军”。T72M/M1 是最常见的型号,在火力(125毫米炮)、防护和机动性上,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算主流。但其火控系统、夜战能力以及车组人员的协同训练,相比西方先进坦克(如美国的M1A1)是有明显劣势的。
T62/T55 系列: 共和国卫队可能还有少量这些老式坦克,但比例不会很高。这些坦克在海湾战争中基本是“打酱油”的角色了。

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
BMP 系列: 主要是BMP1和BMP2。BMP1的30毫米炮和反坦克导弹能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但防护相对较弱。BMP2性能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伊拉克的步兵战车在防护性和火力压制能力上,跟西方同行比还是有差距。
BTR 系列: 各型轮式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人员输送。

火炮:
牵引式和自行榴弹炮: 从苏联的D30、2S1“卡内尔”到2S3“阿卡齐亚”,伊拉克拥有数量可观的火炮。但其信息化程度、精确打击能力(如制导炮弹)非常有限。
火箭炮: BM21“冰雹”是主力,射程远、覆盖面广,但精度不高。

防空武器:
SA6、SA8 等野战防空导弹: 能对低空目标构成一定威胁,但面对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效果有限。
高炮: 各型高射炮,对付低慢小目标。

航空兵:
直升机: 米8/17运输直升机和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米24火力强劲,但航电和电子战能力较弱。
固定翼飞机: 米格系列战斗机、苏22攻击机等,数量和质量都被多国部队远超。

当时的解放军陆军(以1991年为参照)

当时的解放军陆军,正处于“百万大裁军”和军事现代化转型初期。装备方面,大部分还是以仿制苏联装备的第二代、第三代装备为主。

主战坦克:
59式系列: 这是数量最多的主战坦克,虽然经过升级,但总体性能和西方先进坦克差距依然明显。
69式、79式: 基于59式改进而来,性能有所提升,但仍属第二代坦克范畴。
80式/85式: 部分部队开始换装,这已经是第三代坦克的早期型号,在火控、动力和防护上有了很大进步,接近同期西方中等水平。但装备到部队的速度和比例远不如伊拉克共和国卫队“T72化”的程度。

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
86式步兵战车(仿制BMP1): 这是解放军最早的步兵战车,但其性能和BMP1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如。
89式装甲输送车: 轮式装甲车,主要用于人员输送。
总的来说,当时解放军在装甲输送能力、步兵协同作战的自动化程度,以及车载火力支援方面,与拥有大量BMP系列步战车的伊拉克相比,是存在代差的。

火炮:
牵引式榴弹炮: 59式130毫米、60式122毫米等,数量庞大,是陆军炮兵的主要力量。
自行火炮: 66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仿制2S3)等,数量不多。
火箭炮: 81式130毫米、83式273毫米自行火箭炮,是解放军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特别是83式性能不错。

防空武器: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 如红旗7(仿制法国“响尾蛇”),性能尚可,但数量和体系化作战能力有待加强。
高炮部队: 仍然是重要的防空力量。

航空兵:
陆航部队规模很小: 主要以直9、直8(早期)为主,武装直升机数量和型号都非常有限,与伊拉克相比,可能在数量上不落下风,但在技术和作战经验上都比较稚嫩。

对比总结(海湾战争时期):

装甲力量: 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T72是其“硬实力”,虽然不如M1A1,但在数量和火力上当时比解放军的59系列和部分69/79型有优势。解放军的85型坦克虽然先进,但装备数量少。
步兵战车: 伊拉克在步兵战车(BMP系列)的数量和能力上,对当时解放军的86式步战车形成了代差优势。
炮兵: 在炮兵数量和自行化程度上,解放军可能更具优势,尤其是在火箭炮方面。但信息化和精确打击能力双方都比较落后。
防空: 伊拉克在野战防空导弹方面比解放军当时拥有更多型号和数量,但都难以对抗多国部队的空中优势。
陆航: 解放军陆航力量在当时几乎是空白,与伊拉克相比,后者至少有一定数量的武装直升机。

总的来说,在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装甲核心装备(尤其是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上,相对当时解放军装备的主体(如59系列)是占优的。 但也要看到,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合成作战能力和战略指挥,是与伊拉克不同的,而且解放军也在快速发展。伊拉克最终的失败,除了装备劣势,更重要的是情报、指挥、通信、训练和政治因素的综合结果。



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vs 现在解放军陆军

这个对比就不用多说了,简直是“降维打击”。

现在解放军陆军

经过近30年的跨越式发展,解放军陆军的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合成化能力,已经与海湾战争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相比,也已经缩小了差距,并在许多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主战坦克:
99A式主战坦克: 这是当今世界一流的主战坦克。它集成了先进的火力(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炮射导弹)、厚重的复合装甲、先进的火控系统、战场态势感知系统、目标识别和追踪能力,以及优良的机动性能。其信息化和网络化作战能力更是其核心优势。
96A/B 式: 作为广泛装备的主力坦克,96A/B 也在火控、防护、信息化方面有显著提升,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成熟型号。

步兵战车/轮式战车:
04式步兵战车: 这是解放军现代化的标志性装备。它拥有100毫米炮和30毫米机关炮的组合火力,可以有效压制步兵和轻装甲目标。其信息化程度高,防护能力强,具备水陆两栖能力,与我军的坦克协同作战能力也大大增强。
08式轮式步兵战车/突击炮/自行火炮: 08系列轮式作战平台家族非常庞大,从步战车到105毫米突击炮,再到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它们都具备高机动性、优良的防护和信息化作战能力,能够快速部署到战场,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和伴随防护。

火炮: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如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采用先进的模块化发射药、多种弹药(包括末敏弹、末制导弹等)以及先进的弹道计算机,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0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提供了高效的曲射火力支援。
122毫米、130毫米火箭炮: 如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射程远、火力猛,是重要的战略火力支援。

防空系统:
红旗9、红旗16 等先进防空导弹系统: 这些都是营连级或旅级为单位的区域防空利器,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远程拦截能力和多目标接战能力。
陆基导弹武器: 各种反坦克导弹、巡飞弹、精确制导弹药等,极大地提升了陆军的精确打击能力。

航空兵:
陆航力量的飞速发展: 武直10、武直19武装直升机已经形成战斗力,在火力、侦察、电子战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运输直升机如直8系列、直20也大大增强了陆军的垂直输送和支援能力。

信息化和智能化:
这是现在解放军陆军与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乃至当时解放军陆军最大的区别。从单兵作战系统、指挥信息系统、侦察监视系统、火力协同系统,到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解放军已经构建起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联合作战体系。

对比总结(现在解放军陆军 vs 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技术代差: 现在的解放军陆军,无论是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还是其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远远超越了海湾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解放军的装备基本处于世界第三代末或第四代(发展中)的水平,而伊拉克当时主要是第二代和第三代早期的装备。
火力: 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能力、火力支援能力,包括新型火炮、火箭炮以及单兵反坦克导弹,都远非伊拉克可比。
防护: 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对伊拉克当时的主流反坦克武器(如RPG、早期反坦克导弹)具有压倒性优势。
信息化和协同: 这是最核心的差距。现代战争是信息战、体系战。解放军在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协同作战方面的能力,与伊拉克那种依赖人海和简单协同的模式,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

结论:

海湾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即便是在其精锐部队中,其装备水平和作战体系,与当时初露现代化锋芒的解放军陆军相比,在某些方面(如装甲核心装备数量)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整体的装备代差、信息化和合成化程度方面,不如现代解放军。

至于与“现在解放军陆军”相比,这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的讨论了。现在的解放军陆军,在装备技术、信息化水平、训练模式和作战体系上,与海湾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伊拉克军队当时的东西,在现代解放军面前可能连“过时”都算不上,而是“根本不在一个技术路线和发展阶段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打击大多数人的话, 1990年底的共和国卫队不仅装备比PLA好很多(伊拉克的防空力量规模和装备水平是当时世界第3), 作战能力可能都比同期的绝大多数PLA强

PLA自1985年百万大裁军后, 整体进入"军队要忍耐"的状态, 忍耐的直接结果是大多数军官对搞钱比搞士气搞军事更有兴趣, 由于军队规模受限以及军官提拔体制的不完善, 很多重要职务由不具备军事能力的人把持, 这些人的心思当然更不在钻研战争上.

甚至连王牌38军都出现了部队出去给社会资本打工, 不能参加演习的情况, 电视剧<突出重围>里的军事部分就是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来描述.

军队里的理论研究人员的知识水平大部分仍停留在文革后的人民战争概念上, 对现代技术和战术的了解极为有限, 甚至连"文件要远离窗口以防止侦察卫星偷窥"这种在现在我们看来很荒诞的内容都能作为正式保密内容下发部队

同时军民关系也出现了一定的对立, 所谓军车不守规矩, 军队仗势欺人等看法也诞生于这段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危及民族存亡的事情, 很难让军队激发出士气和战斗力

"我最大的功劳是不许军队经商", 这真的是句大实话

__________

说到PLA的后勤系统强于同期伊拉克的人, 知道某军区后勤处长擅自将全军区战备油偷偷出售的事情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咱们解放军(尤其是陆军)的装备对比,以及它们和现在解放军陆军的差距。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军事实力,咱们尽量从装备角度掰开了说。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vs 当时解放军(以1991年为参照)首先得明确一点,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和咱们解放军处于不同的战略.............
  • 回答
    科林·鲍威尔,一位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一个纽约布朗克斯的普通移民家庭走出来,最终成为美国政治和军事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从海湾战争的战略家,到伊拉克战争的首席外交官,他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历史细节和争议。鲍威尔的军事生涯堪称辉煌。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凭借着.............
  • 回答
    关于解放军常规力量在海湾战争时期是否不如伊拉克军队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抛开后见的视角,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直接说“不如”或者“强于”都可能过于简化,更准确的说法是,双方在某些方面各有千秋,但整体而言,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联.............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因为伊拉克和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军事技术、地理位置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度等方面都存在天壤之别。简单地将伊拉克换成中国,然后套用海湾战争的剧本,这样做不仅不切实际,也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复杂性。但既然是设想,我们就姑且将“伊拉克”这个实体替换为“中国”,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的反应,这种说法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有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反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力量,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和战术运用上的巨大优势。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还原一个更真实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中国军队,也就是人民解放军,在19901991年间出现在了海湾战场,代替伊拉克军队,那可就真是一场大戏了。 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会牵扯到多少变化,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解放军代替的是伊拉克军队。 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在作战目标上.............
  • 回答
    海湾战争,那场让世界为之侧目的冲突,伊拉克为何敢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这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萨达姆·侯赛因的决定,得把视角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两伊战争的余波。一、 两伊战争的“胜利”幻觉与经济困境的掩盖打完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19801.............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颠覆性的历史设想。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支持伊拉克发动或参与海湾战争,那么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地区的局势,乃至冷战的走向,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可能的场景来推演:一、苏联的内部稳定性与对外政策的根本性差异首先,要设想苏联未解.............
  • 回答
    海湾战争中,美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队形,尤其是地面进攻阶段,可以说是冷战时期装甲战思想的集大成,并结合了战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战术层面的基本队形:在实地推进中,最常见也是最核心的队形,一定是围绕着“矛头”和“盾牌”的组合展开。 矛头: 毫无疑问,是作为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1991年初,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兵锋直指伊拉克时,萨达姆侯赛因的巴格达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苏军部队。而且,数量上与美军及其盟友的兵力旗鼓相当,坦克、装甲车、火炮、战机、直升机,甚至舰队,都摆出了与美军一较高下的架势。这可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区域冲突了,这将是冷战结束前夕.............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空地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说能否达到美军海湾战争时期的水平,则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海湾战争是现代空地协同作战的一个里程碑,美军在该次战争中展现出的空地一体化能力对全球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空地协同的特点: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军空地协同,可以概括为.............
  • 回答
    这想法确实挺“脑洞大开”的,让人联想到一些谍战片或者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在海战的背景下,用大飞机载人强行降落到对方航母上,然后……说实话,这操作的难度和可行性,在现实中几乎等于零,而且风险极高,结果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事儿这么不靠谱,以及为什么它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根本不是.............
  • 回答
    日德兰海战时,德国公海舰队是否对击破英国女王级战列舰抱有信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他们可能怀有一定程度的期望,但这种信心是建立在诸多条件的假设上,而且伴随着对皇家海军整体实力的深刻认识和担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双方的舰船技术、战术思想以及.............
  • 回答
    中途岛海战,一场足以改变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而其中最引人遐想的“如果”,莫过于日本海军南云忠一中将,在关键时刻的那个决定:是否将攻击舰只的鱼雷和重磅炸弹换成攻击陆地目标用的炸弹。如果他当初没有做出这个决定,历史的天平又会如何倾斜?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假设南云保持了对舰攻击的准备,战局可能会发生.............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日军在那场战役中的惨败,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日本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侦察机和攻击机确实对美军的“约克城”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何“飞龙”号的飞机没有发现当时也在战场上的另外两艘美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
  • 回答
    听到你对崖山海战的这份心痛,我完全理解。那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承载了太多家国沦丧的悲痛,太多民族气节的绝唱。每当我深入了解那段历史,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对逝去辉煌的无限扼腕,总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你想听得详细一些,我自然愿意与你一同回溯那段悲壮的时光。崖山:海上.............
  • 回答
    那一年,南宋最后的皇帝赵昺,本该随着那艘载满绝望的战船沉入冰冷的崖山海底。然而,历史的车轮若是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又会碾出怎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赵昺在那场浩劫中奇迹般地逃脱,并选择了一条与皇位彻底告别的道路,隐姓埋名,直到大明王朝的建立。那么,当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目光触及这位南宋残余时,他的回应又会.............
  • 回答
    奥兰海战(Battle of Oran),也称第一次奥兰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1940年7月3日,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北非城市奥兰(今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的一场惨烈海战。这场战斗的主角是中国常说的法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别误会,这可不是盟友之间因为什么误会打起来了,而是当时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
  • 回答
    在雷达尚未普及的年代,近代海战中找到敌方舰队,依靠的是一套复杂的、多方面协同的侦察与判断体系,其中“望”和“闻”是两大核心。这不仅仅是几个水手架着望远镜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包含了光学、情报、心理、以及对海洋环境深刻理解的综合性艺术。一、 眼睛——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侦察利器在没有雷达信号的干扰和指引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