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湾战争时解放军常规力量还不如伊拉克军队?

回答
关于解放军常规力量在海湾战争时期是否不如伊拉克军队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抛开后见的视角,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直接说“不如”或者“强于”都可能过于简化,更准确的说法是,双方在某些方面各有千秋,但整体而言,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联合作战能力方面,确实展现出比当时解放军常规力量更强的实战能力和技术水平。

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一、技术装备的代差与先进性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关键的对比点。海湾战争是冷战末期的一场高科技战争,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展示了其先进的军事技术。

空军:
联军: 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如F15、F16、F117(隐形战斗机)、A10攻击机等,以及E3预警机、KC135空中加油机等支援平台。联军在空战中展现了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其空对空导弹(如AIM9响尾蛇、AIM7麻雀、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和空对地精确制导弹药(如激光制导炸弹、集束炸弹)是伊拉克军队装备难以比拟的。
伊拉克: 空军装备主要以苏联早期型号为主,如米格29、米格23、苏24等,部分也有法国幻影F1。虽然米格29是当时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但与F15、F16相比,其航电系统、雷达性能和机动性都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空军缺乏有效的预警和指挥体系,且拥有空中加油能力和先进空战战术的联军,使其空军在开战不久就被摧毁或压制。
解放军(1991年): 当时解放军空军主力是歼7、歼8系列战斗机,部分装备有引进的苏27SK。虽然苏27的出现标志着解放军空军开始装备第三代战斗机,但数量非常有限。整体而言,解放军空军的装备水平与伊拉克空军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苏联早期第三代战斗机为主),但伊拉克空军在数量和部分先进型号上(如米格29)可能略有优势,且其装备经历了实战的检验(尽管是在两伊战争后期和海湾战争初期)。解放军空军在预警、指挥、电子对抗和精确打击能力上,与联军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与伊拉克相比,在实战经验方面也处于劣势。

陆军:
联军: 拥有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M109自行火炮等先进装备。其坦克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复合装甲和强大的动力,M2步战车也集火力、防护和侦察于一体。联军还拥有完善的战场通信、侦察和电子战系统。
伊拉克: 陆军装备以苏制装备为主,如T72、T62、T55主战坦克,BMP1、BMP2步兵战车,以及2S1 Gvozdika自行火炮等。T72作为伊拉克的主力坦克,其基础型号在火控、防护和机动性上都逊于M1艾布拉姆斯。尽管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陆战经验,但其装备技术水平与联军存在代差。
解放军(1991年): 解放军陆军装备以59式、69式、80式坦克为主,步兵战车主要是63式装甲输送车和86式步兵战车。与T72相比,解放军的主力坦克在技术性能上可能处于相似或略低水平,但其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解放军在两伊战争时期,虽然也在积极研发和引进新技术,但整体陆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在战场信息化、精确打击和夜战能力上,与联军相比差距明显,与伊拉克相比,可能在某些方面持平,但在实战检验和装备代差上,伊拉克陆军可能因其装备的采购时点和设计理念,在某些方面显得“更具威胁性”,尽管其整体性能也非顶尖。

海军:
联军: 拥有航空母舰、核潜艇、宙斯盾驱逐舰等世界一流的海军舰艇。其海军装备技术先进,拥有强大的远程作战、反潜和防空能力。
伊拉克: 海军力量非常薄弱,主要是一些小型导弹艇和近海巡逻舰,几乎没有远洋作战能力。
解放军(1991年): 解放军海军当时仍以近海防御为主,装备以护卫舰、驱逐舰、潜艇为主,但大多为第二代甚至第一代舰艇。虽然有少量引进的现代化舰艇(如从法国引进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的早期型号),但整体海军力量与联军相比差距巨大,与伊拉克相比,虽然海军规模和吨位可能更大,但实际战斗力对比难以简单衡量,因为伊拉克海军基本没有像样的作战能力。

二、实战经验与战术运用

伊拉克军队: 尽管海湾战争的结局是惨败,但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19801988)中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大规模陆地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在筑城防御、步坦协同、近战以及大规模炮击等方面。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地区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其士兵在地面巷战和近距离对抗中展现了顽强的抵抗。
解放军(1991年): 解放军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基本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现代战争。虽然在战术训练、理论研究方面投入很大,但缺乏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的实战检验。其战术思想可能仍受传统陆战模式影响较深,在应对信息战、精确打击和立体突击方面,经验相对欠缺。

三、联合作战与指挥体系

联军: 海湾战争最突出的一点是联军展示了高度协同的联合作战能力。空、陆、海、特种作战、电子战等各军种在统一指挥下,实现了信息共享、火力协调和战术配合,形成了“体系对抗”的优势。E3预警机、GPS导航、电子侦察设备等在高科技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军队: 虽然伊拉克军队有一定规模,但其指挥体系和联合作战能力相对落后。各军种之间、甚至同一军种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都存在问题。战场指挥信息系统落后,难以有效协调部队的行动,尤其是在面对联军压倒性的空中打击和电子压制时,其地面部队的协调和补给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解放军(1991年): 当时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已经开始重视跨军种的协调,但信息化水平不高,指挥控制系统相对独立,信息共享和实时态势感知能力与联军存在巨大差距。可以说,在联合作战和信息化作战方面,解放军与伊拉克军队都无法与联军相比,但伊拉克军队在这方面可能因其装备的苏联模式而表现得更为分散和不协调。

四、战场信息化与精确打击

联军: 海湾战争被誉为“第一次信息战”,联军广泛应用了卫星通信、GPS导航、无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以及各种传感器来获取战场信息,并通过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反坦克导弹等实现了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大大减少了附带损伤,提高了作战效率。
伊拉克军队: 其战场信息化水平非常低下,主要依靠传统的通信手段,侦察手段也较为有限。精确制导武器的装备数量极少,且技术落后,主要依靠集束炸弹和普通炸弹进行攻击。在面对联军的电子干扰和精确打击时,其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解放军(1991年): 解放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虽然也在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和侦察技术,但整体水平与联军差距巨大,与伊拉克军队相比,在精确打击能力上可能也处于相似或稍有不如的状态,特别是在缺乏成熟的战场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

总结一下:

为什么说当时的解放军常规力量在某些方面“不如”伊拉克军队,尤其是体现在“实战能力”和“技术接受度”上?

1. 技术装备的代差与先进性: 伊拉克军队装备的苏联早期第三代战斗机和部分先进坦克(如T72)在设计上比当时解放军的主力装备(如歼7、59/69坦克)更先进。虽然解放军有苏27,但数量有限。伊拉克军队的装备虽然也非顶尖,但整体上比解放军当时的主流装备更“新”一些,尤其是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指标上。
2. 实战经验的性质: 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的大规模实战经验,让其士兵在基础作战技能、阵地防御、近战协同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操练。而解放军在那个时期,更多的是装备更新换代和条令条例的完善,实战演练的规模和强度无法与两伊战争相比。
3. 联合作战与信息化程度的差距: 虽然伊拉克在这方面也很落后,但解放军在当时也同样面临着联合作战体系不成熟、战场信息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双方在应对高科技战争的准备上,都显得不足。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解放军的整体军事实力被伊拉克军队超越。 解放军拥有更庞大的人力和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解放军在海湾战争后,迅速认识到了自身在技术和现代化方面的差距,开始大力推进军队的改革和装备的更新换代,这为后来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伊拉克军队的海湾战争惨败,主要是因为其装备技术与联军有巨大代差,且在联合作战、信息战、精确打击等方面完全处于劣势。而解放军当时的劣势更多体现在装备的先进性和信息化程度上,以及在高科技战争的实战经验方面,与伊拉克军队在某些具体指标上确实存在可比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数量)可能更具优势。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在某些技术装备和实战经验上,可能比当时解放军的主流常规力量显得更具“现代战争特征”,但这并不代表解放军整体军事实力就落后于伊拉克。解放军的战略和发展方向与伊拉克完全不同,解放军是以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军队为目标,而伊拉克则更侧重于装备数量和传统作战模式的积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些报道说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军队的装备是比解放军要好的,并且刚打完两伊战争,经验上也不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解放军常规力量在海湾战争时期是否不如伊拉克军队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抛开后见的视角,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客观事实。直接说“不如”或者“强于”都可能过于简化,更准确的说法是,双方在某些方面各有千秋,但整体而言,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时期,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联.............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咱们解放军(尤其是陆军)的装备对比,以及它们和现在解放军陆军的差距。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军事实力,咱们尽量从装备角度掰开了说。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vs 当时解放军(以1991年为参照)首先得明确一点,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和咱们解放军处于不同的战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颠覆性的历史设想。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支持伊拉克发动或参与海湾战争,那么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地区的局势,乃至冷战的走向,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可能的场景来推演:一、苏联的内部稳定性与对外政策的根本性差异首先,要设想苏联未解.............
  • 回答
    海湾战争中,美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队形,尤其是地面进攻阶段,可以说是冷战时期装甲战思想的集大成,并结合了战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战术层面的基本队形:在实地推进中,最常见也是最核心的队形,一定是围绕着“矛头”和“盾牌”的组合展开。 矛头: 毫无疑问,是作为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1991年初,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兵锋直指伊拉克时,萨达姆侯赛因的巴格达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苏军部队。而且,数量上与美军及其盟友的兵力旗鼓相当,坦克、装甲车、火炮、战机、直升机,甚至舰队,都摆出了与美军一较高下的架势。这可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区域冲突了,这将是冷战结束前夕.............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空地协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说能否达到美军海湾战争时期的水平,则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海湾战争是现代空地协同作战的一个里程碑,美军在该次战争中展现出的空地一体化能力对全球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空地协同的特点: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军空地协同,可以概括为.............
  • 回答
    科林·鲍威尔,一位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一个纽约布朗克斯的普通移民家庭走出来,最终成为美国政治和军事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从海湾战争的战略家,到伊拉克战争的首席外交官,他身上凝聚了太多的历史细节和争议。鲍威尔的军事生涯堪称辉煌。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凭借着.............
  • 回答
    这想法确实挺“脑洞大开”的,让人联想到一些谍战片或者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在海战的背景下,用大飞机载人强行降落到对方航母上,然后……说实话,这操作的难度和可行性,在现实中几乎等于零,而且风险极高,结果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事儿这么不靠谱,以及为什么它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根本不是.............
  • 回答
    日德兰海战时,德国公海舰队是否对击破英国女王级战列舰抱有信心,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他们可能怀有一定程度的期望,但这种信心是建立在诸多条件的假设上,而且伴随着对皇家海军整体实力的深刻认识和担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双方的舰船技术、战术思想以及.............
  • 回答
    中途岛海战,一场足以改变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而其中最引人遐想的“如果”,莫过于日本海军南云忠一中将,在关键时刻的那个决定:是否将攻击舰只的鱼雷和重磅炸弹换成攻击陆地目标用的炸弹。如果他当初没有做出这个决定,历史的天平又会如何倾斜?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假设南云保持了对舰攻击的准备,战局可能会发生.............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日军在那场战役中的惨败,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日本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侦察机和攻击机确实对美军的“约克城”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何“飞龙”号的飞机没有发现当时也在战场上的另外两艘美军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
  • 回答
    听到你对崖山海战的这份心痛,我完全理解。那场战役,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确实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承载了太多家国沦丧的悲痛,太多民族气节的绝唱。每当我深入了解那段历史,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对逝去辉煌的无限扼腕,总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你想听得详细一些,我自然愿意与你一同回溯那段悲壮的时光。崖山:海上.............
  • 回答
    那一年,南宋最后的皇帝赵昺,本该随着那艘载满绝望的战船沉入冰冷的崖山海底。然而,历史的车轮若是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又会碾出怎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赵昺在那场浩劫中奇迹般地逃脱,并选择了一条与皇位彻底告别的道路,隐姓埋名,直到大明王朝的建立。那么,当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目光触及这位南宋残余时,他的回应又会.............
  • 回答
    奥兰海战(Battle of Oran),也称第一次奥兰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1940年7月3日,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北非城市奥兰(今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的一场惨烈海战。这场战斗的主角是中国常说的法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别误会,这可不是盟友之间因为什么误会打起来了,而是当时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
  • 回答
    在雷达尚未普及的年代,近代海战中找到敌方舰队,依靠的是一套复杂的、多方面协同的侦察与判断体系,其中“望”和“闻”是两大核心。这不仅仅是几个水手架着望远镜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包含了光学、情报、心理、以及对海洋环境深刻理解的综合性艺术。一、 眼睛——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侦察利器在没有雷达信号的干扰和指引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明朝与殖民帝国谁强谁弱的讨论,确实常常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屯门海战就是一个经常被“选择性遗忘”的例子。其实,之所以有人在强调明朝不如殖民帝国时,不提屯门海战,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不知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讨论的“预设”和“目的”不同: .............
  • 回答
    海湾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区域冲突,其正式的军事行动代号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协同作战,最终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了科威特。除去您提到的第七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这些在地面进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陆军部队,还有其他众多单位参.............
  • 回答
    海湾战争中的“80号死亡公路”,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它指的是科威特境内一条在战争末期被美军摧毁的伊拉克军队撤退通道。关于这条公路是否有幸存者,答案是:有,而且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用“幸运”来形容他们,而是“逃出生天”更为贴切。首先,我们要理解“80号死亡公路”这个说法是如何形成的。当时,伊.............
  • 回答
    关于海湾战争中,美军部队面对伊拉克2000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的反应,这种说法与史实存在较大偏差。事实上,美军不仅没有被吓得“浑身哆嗦,四处逃跑或举手投降”,反而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力量,展现了其在军事科技和战术运用上的巨大优势。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还原一个更真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