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对世界的控制达到了什么程度?

回答
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话题,它并非简单的“控制”二字可以概括,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相互交织的领域,从经济、军事到文化、科技,甚至思想观念的传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用更具象、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来描绘。

经济的基石:美元的全球流通与金融体系的渗透

要说美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核心,美元的地位绝对是绕不开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去全球任何一个角落旅行,或者你购买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商品,很可能交易的最终结算语言都是美元。石油、大宗商品,它们的价格多以美元计价。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深植于全球金融体系的设计。

美国通过其强大的经济体量、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全球经济规则。当一个国家需要国际援助,或者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往往需要与美元挂钩,遵循一套以美国为重要参与者的体系。这种体系赋予了美国巨大的经济杠杆,例如通过加息或缩表等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到全球资金的流动和成本,进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再者,美国的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它们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输出者。这些公司在当地的投资、雇佣、供应链管理,都深刻地影响着被投资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就业。它们的成功与否,往往也与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全球贸易环境息息相关。

军事的硬实力:全球布局与安全秩序的塑造

军事是另一块美国影响力的主要阵地。你可能见过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美国军事基地,它们像是棋盘上的棋子,战略性地部署在全球关键地区。这些基地不仅是美国军事力量的延伸,也是其维护全球安全秩序、投射影响力的重要支点。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国防预算和最先进的军事技术,这种“硬实力”使得它在国际冲突中拥有强大的干预能力和话语权。从过去冷战时期的战略威慑,到如今的反恐战争、地区安全合作,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往往能改变地区力量平衡,影响国家间的关系。

此外,美国的军事联盟体系,如北约,更是将众多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网络。这些联盟在维系地区稳定、应对共同威胁方面发挥着作用,但也意味着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协调其外交和安全政策,以符合联盟的整体战略。

科技的驱动:创新中心与数字世界的塑造者

在科技领域,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创新的领导者。硅谷的创新活力,那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到你日常浏览的社交媒体平台,再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很多都源自美国的研发和创新。

这种科技优势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体现在对信息传播、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塑造上。数字世界的许多“游戏规则”是由这些美国科技公司制定的,它们的技术标准、平台设计,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同时,在一些关键的科技领域,如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美国的出口管制和技术限制,也足以对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构成实质性影响。

文化的传播:软实力与价值观念的渗透

除了硬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美国的文化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好莱坞的电影、流行音乐、快餐文化、时尚品牌,它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跨越国界,成为许多人了解美国、甚至模仿美国生活方式的窗口。

这种“软实力”的渗透,不仅体现在娱乐消费层面,更在于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自由、民主、个人主义等概念,通过电影、音乐、书籍以及互联网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国家内部的社会思潮和政治变革的讨论。

当然,这种文化传播并非单向灌输,而是复杂的互动过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接受、解读和再创造美国文化时,也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印记,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景观。但其强大的输出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使得美国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导力量。

外交的舞台:议题设置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在国际外交场合,美国常常是议题的设置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之一。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到各类双边、多边会谈,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往往能够引导国际社会的讨论方向,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例如,在气候变化、人权、贸易协定等议题上,美国所倡导的原则和框架,往往会成为其他国家参考和应对的重要因素。其在国际谈判中的影响力,以及与其他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都构成了其在全球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

需要警惕的是,这种影响力并非天然的、全然积极的。

当我们谈论美国的影响力时,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过度依赖美国金融体系可能导致他国经济易受美国政策波动的影响;军事介入有时会加剧地区冲突;文化输出可能导致一些本土文化受到侵蚀;科技壁垒则可能阻碍他国的发展。

因此,与其说美国对世界拥有绝对的“控制”,不如说它在全球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塑造力的角色。这种影响力是历史进程、经济实力、军事科技和文化传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并且这种影响力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之中。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用更细致的笔触去描绘,去感受那些无形和有形的力量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居然火了让我小有意外,今天在更新一点内容。

有网友问:既然美国可以用这种方法控制日本政坛,是不是中国也可以?这个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美国其实并不是控制的媒体,而是控制了日本东京地检特搜部。

日本东京地检特搜部的前身是隐匿退藏搜查部,1947年成立,主要负责搜查隐匿物资的,这个部门不是日本的部门,是美军成立的。所以从成立开始就有强烈的美国背景。

到了后来,这个部门基本上管的就是日本政治家的腐败,所有进入这个部门的检察官都在美国CIA进修过,由美国独立指导。一旦有反美的政治家上台,就会上演美国收集情报,东京地检特搜部调查的大戏。

日本的政治派系有很多,比较大的是就是经世会和清和会,相比之下经世会比较反美,而清和会比较亲美。

日本统计出的特搜部的主要功绩:

(田中派)田中角栄 逮捕 ロッキード事件(←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竹下登 失脚 リクルート事件(←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金丸信  失脚逮捕 佐川急便献金・脱税(←東京地検特捜部&国税)

(経世会)中村喜四郎 逮捕 ゼネコン汚職(←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小渕恵三 (急死)(←ミステリー)

(経世会)鈴木宗男 逮捕 斡旋収賄(←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橋本龍太郎 議員辞職 日歯連贈賄事件(←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小沢一郎 西松不正献金事件(←東京地検特捜部)

(経世会)二階俊博 西松不正献金事件(←東京地検特捜部)

二階俊博要不是因为是自民党的元老,并且日本政府也需要和中国关系不错的议员,而被安培力保,否则也早被起诉了。

而亲美的清和会几乎无一人被东京地检调查。

另外再说一个美国控制日本的事实。

东京的领空权,不在日本自己的手里,而是在美国手上。

东京上空有一块区域叫“横田空域”,这块空域一直被美国控制。

这块空域是美国控制的意思就是日本的飞机不能通过,当然包括各种民航。

所以,日本各个航空公司要想抵达东京必须要绕过这个空域才行。

从羽田起飞的飞机往北陆九州方向的必须大回旋一下,然后急速升空到7000米以上,避开横田空域才行。飞大阪的飞机是运输省60年代和美军谈判才允许通过的,但必须一开始低空飞过才能升空到最佳飞行高度。

飞往中国韩国的国际航班也必须避开这块空域才行,这造成了这段航线非常拥挤。

此外,每年因为这个横田空域,日本的民航必须要付出140亿日元的燃油费和经济损失。但更大的是耻辱,70年里一个国家的首都的上空不能飞自己国的飞机。

这算不算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呢?


--------------------------------以上,8月5日更新------------------------------------

说说在日本的几个事例吧。

7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首相田中角荣出身寒门,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没有任何背景和门阀,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上日本首相的位置。在位期间和中国建交,和苏联关系正常化,为了对应石油危机,频频和阿拉伯国家往来,得罪了以色列损害了美国石油商的利益。国务卿基辛格访问日本时要求日本放弃资源外交政策,结果被田中角荣一句:美国能给日本需要的石油么?呛的哑口无言。结果,几个月以后,文艺春秋爆出田中角荣受贿的丑闻,披露洛克西勒公司给日本行贿30亿日元,其中田中受贿5亿。要说田中角荣是非常会做人的,和所有媒体都保持非常好的关系,但文艺春秋居然突然爆发,而且掌握确实的证据,很多人猜测就是美国给了足够的证据。

之后的检查方的举动就更是耐人寻味了,追着田中角荣受贿的5亿日元不放,而对其他的25亿的中间人儿玉誉士夫不闻不问。这导致了田中角荣这位首相的下台,以及之后终身官司缠身。

2001年的小泉纯一郎,在首相位行事大胆,开创了二战以后为了通过邮政民营法案罢免大臣的先例,但由于所有政策都和美国同步,美国让他干啥就干啥,所以小泉顺风顺水,就算有未交年金事件或经济问题日本警方也不闻不问,平安的度过了5年首相位置。

2009年,小泽一郎作为民主党党首,最有机会在当年的选举中胜出当首相。当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想和小泽见面小泽不见。因为小泽很讨厌美国,作为是田中角荣提拔上来的政治家经历过当年的田中角荣受贿时间。美国知道小泽不好控制,在选举之前几乎同样的方式,揪出小泽曾经拿过当地建筑公司的钱,直接就迫使小泽辞去民主党党首职位,让给了鸠山。

鸠山太幼稚,觉得自己家大业大,有钱有势,在台上公开反美亲中,过早的暴露了“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干了两件大事:其一就是取消了事务次官会议,消除官僚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力。其二,废除了《年度改革建议书》。《年度改革建议书》是从1993年,宫泽喜一首相和克林顿总统会谈时候决定的。原本的意思是两国互相对对方国提出改革建议。但随后演变成了美国单方面对日本的改革指令书,日本没有拒绝的权力。而这份《年度改革建议书》,在鸠山内阁时代被废止,鸠山代表日本政府第一次对美国说了不。

结果,被媒体揪出老妈曾经给他6亿的零花钱没缴税,被媒体追着暴打。也辛亏这是他自己的钱,要是像田中角荣和小泽也肯定好不了,鸠山上台以后一直被骂国贼。

其他还有很多,但目前我就记得这些,可见,对于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不用军事压力,只要看哪个不顺眼就利用美国CIA查他的底,哪个政治家没有点丑闻?然后让亲美的日本媒体大肆宣扬,他就死翘翘了,听话的政治家就好好养着吧。

----------------------------再更新--------------------------------

看到其他有人反对我的言论,说我这样说是阴谋论。要我说,我举得例子根本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

田中角荣的案件中,虽然文艺春秋揪出了田中角荣的丑闻,但在揪出丑闻以后一段时间里日本媒体是沉默态度,因为原文里也说了,田中角荣和媒体关系很好,大多数媒体都是沉默,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波动。但美国又干了一件事情,两周之后,由外国记者俱乐部出面邀请田中角荣去访问,田中角荣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访问而已,结果这是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副会长做主持人介绍田中的时候居然说:“我在这里没有必要介绍他的经历,对于首相的财产最新一期的《文艺春秋》已经做了介绍,首相的著作《日本列岛沉没》,对不起,是《日本列岛改造论》。。。。”

此言一出,所有记者都追问田中《文艺春秋》揭露出来的丑闻,第二天被所有报纸报道。才把这事弄得世人皆知。请问,要不是背后有指示,外国记者俱乐部吃饱了撑的干这事?更不要说披露出里面有些内容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搞到的信息。

第四章 被美国人打倒的传奇首相田中角荣——洛克希德公司跨国行贿案--反腐倡廉

可以看看这个链接的内容,这可是共产党新闻网的连载。

user avatar

都在说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对全世界的控制,但其实世道早就不一样了。17世纪的英国才是真正通过坚船利炮控制了全世界。然而二战以来,美国追求的,其实是用科技接过世界领导的权杖。注意我说的美国,也就是题主所问的美国,是指美国整体的国家意志,并不是政客们或政党的片面言行。

对于普通人,我们感受不到美国政府和美军在我们身边的影响力,但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电脑设备的软件、硬件甚至通信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美国公司intel和高通分别控制着全世界pc和移动设备的cpu市场;微软、google、苹果几乎垄断了我们所认知的民用操作系统的概念;更基础的信息组织协议、网络通信协议、域名地址分发系统也几乎都控制在美国相关协会、基金会的手中。

美国公司intel和高通控制了全球的计算。

windows、linux(android)控制了全世界绝大多数终端。虽然linux的发明人不是美国人,但毫无疑问linux是属于硅谷的。说到linux我们会想到开源和黑客,当然我们也知道自由软件基金会(FSF)是美国的机构。

ICANN是负责域名和ip地址分配的国际组织。虽然是国际组织,但其成立背景和美国政府、军方有千丝万缕额联系,现在美国依然通过各种手段牢牢的控制着这一组织。

相对军事、经济而言,科技的控制显得更加温和和开放,不仅让人更容易接受,也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拿中国举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可能委托美国代为国防,中国的货币系统也不愿意被美国操纵,甚至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有和美国一决高下的可能。但是在科技领域,我们找不到对抗的自信。我们可以迅速复制一个股票市场,我们可以加大军事投入快速的建造核弹和航母,但是在tmt领域,所有独立发展的窗口都已经关闭,所有闭门造车的行为都是自毁长城。唯一的前途就是在美国的控制(协同)下参与共同发展。

因此,美国施展科技控制所达到的成效要远远高于军事和政治本身。美国的军事再强大也不可能捭阖全球;美国的政治再正确也不可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几千年的人心。但计算机、手机、互联网夹带着私货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美国的价值观由此可以得到最大的传播。与此同时,互联网自由、公平的属性决定了全球多样化也在此间快速交流、融合。互联网上发生的,与其说是价值观的单向流动,不如说是一种思想的进化论。美国通过互联网控制的,并非是一种具体的目的,而是一个能容纳各种参赛选手而又符合优胜劣汰规则的进化游戏。而隐藏于其后的,恰恰是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

最后也说说美国的控制和中国的关系。

相比政治和军事而言,美国的科技对中国的现实威胁最小。毕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科技市场,两国科技上合作的利益要远大于对抗。美国的科技产品不能缺少中国的消费,而中国的产业升级更离不开国际交流。亚马逊在中国并不影响阿里巴巴领衔全球,而谷歌的退出最终导致百度从狼退化成狗。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想明白这一点,真正的融入互联网,融入并影响美国人所主导的科技体系,而不是成天讨论美国人可能通过对互联网的控制对中国造成威胁而寻求另立门户。

user avatar

瓦森纳协定,没有人说么?巴统的遗产,对中国苏联等敌对国家,开列了一个长长的事无巨细的发展清单,所有的高科技设备全部严控受限。美国按照自己的工业发展轨迹,制定了一个什么轨迹。中国的科技什么时候突破了,你就看瓦森纳协定的列表有没有改变就是了。

我曾经做过美国的芯片代理,美国的芯片代理开列了长长的一个在中国不能卖芯片的单位,里面一大把军工,当然还有朝鲜。美国的AD,制定的禁运标准,非常准确,基本上就是中国目前能做出来的芯片AD的最高标准,那个差距是几十年计的。

造芯片的设备,ASML的设备,中国永远不能拿到最先进,往往都是比台湾韩国慢几年,这个代差基本上就保证了中国的芯片产品很难进入市场。而制造光刻机,需要的是德国的镜头荷兰的光栅,美国的光源等,全部清一色禁运。

本质来说,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个系统体系,也就说,比如你要做汽车,汽车的各个部件,生产部件的原料,生产部件的机床设备,物流体系等等,缺一不可。

美国的体系,是根植于整个欧洲美国几百年工业体系上的,换言之,他可以调动全人类现有的最好的技术手段来研发产品,而一些低端的产品,也可以外包给印度中国之类的打工垃圾活。英国美国做做金融贸易控制,中东生产石油,中国东南亚生产日用品,日本韩国生产部分零件,德国生产精密机床等到,整个体系的背后是美国的军事实力。

美国称霸的根本,是科技的代差,请注意是代差。如果没有代差,美国是无法和穆斯林,中国,俄罗斯这样的体系对抗的。

很多技术,是欧洲的,或者是日本的,但是只有美国的市场人才和金融体量才能在综合这些技术的平台上研发出新的产品和创新级别。苹果的元器件,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台湾,但是只有美国的公司有这个能力去综合他们创新产品。特斯拉的所有零件都来自外包,SPACEX的零件来自NASA。

而本质来说,中国的市场,人才,金融甚至比美国更强,如果欧洲日本的这些技术给了中国,中国一定可以创新出比美国更强大的产品来。而欧洲国家和中国本身没有什么战略冲突,是有很强的动力给中国的,美国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对中国任何的获取技术的行为,都严加控制。

比如朝鲜吧,发射卫星不用导弹技术那用什么技术?美国发射卫星的鼻祖冯布劳恩不就是纳粹的导弹专家么一个东西,本来就说不清楚他是军用还是民用,菜刀可以杀人也可以切菜,你凭什么说老百姓不能买菜刀?我知道的不准用菜刀的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朝鲜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伊朗核问题也是一回事,核技术谁说的清楚到底怎样才是军事利用?日本储存那么多武器级的钚,那就是和平利用?美国故意把民运军用过分指责是朝鲜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根本。

中国绝对不能附和这个逻辑,美国正利用这个逻辑大规模的封锁对中国的技术。任何中国收购的先进技术,都被说成是军事技术,而人类发展科技的本质,比如计算机,因特网,GPS,哪个又不是军事技术呢?

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中国的人口比现有的整个发达国家体系还要多,只要中国自己的人口工业发展起来,技术差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点中国要记住,任何产业的大规模进步,那些小国跟不上是很容易倒下的,而大国则不同。

说道这里,我再次反对搞什么工匠精神,工匠在中国漫长历史里,已经被证明不能起决定的作用。在战场上,武器不是决定性的,而是拿武器的人。在商战上,技术的封锁,市场的控制,才是最大的问题,死拼技术是没有用的。德国日本的零部件技术做的再好,没有市场市场的控制,永远只能给美国做做下手。日本当年的TRON系统,NEC之类,并不比美国的WINDOWS,IBM差,美国一个靠外包台湾一部分零件降低成本,另外靠市场控制标准,逼你日本的TRON系统用不到电脑上,日本的芯片被打压。日本如果知趣,应该找寻中国的市场合作,在美国控制打压下再工匠精神也是没用的。美国用自己掌握的市场规模和标准制定权来压制掌握了技术的日本,又用掌握的技术优势来压制有市场优势的中国,然后炒作让中日两国敌对,谁跟中国友好谁下台,真是精明了。

换言之,整个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目前是美国构建的,中国要有利于自己,得有自己的一个体系构建。

目前的全球化是非常变态的一种,只让资本和货物全球化,技术和人员不能全球化。这个制度对发达国家资本家最有利。美国主导的技术和人员全球化只限于不到十亿人口的发达国家群体,这个技术人才的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红利,而对广大的第三世界技术是封锁的,第三世界只能做低等活,而第三世界庞大的人力又对发达国家的下层劳动造成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失业。资本家可以在其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在古代,全球贸易是互通有无的,中国出口瓷器和茶叶,其他地方出口胡椒珊瑚乳香,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得利。现在的贸易是发展中国家给发达国家做下手,根本不是互通有无,而是不平等。这个贸易体系严重的违反天理,不符合人类的发展需求。真正的平等就古代贸易,互通有无,彼此生活水平差不了太多,各地物产因为天时地利不同而不同,而不是人为技术垄断。

专利制度的本意,本来是便于扩大技术流通,让发明专利的人获得巨大利益,而全社会缴纳了专利费就可以使用专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隐藏自己的发明,更快的扩大了社会的效率。而现在的专利是,技术大多垄断不公开谋取暴利,而且配套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附带上面增加巨大成本。比如波音飞机一个马桶几十万美金,座位也是非常贵,用了美国高端卫星芯片的卫星必须使用美国的火箭发射,中国再便宜都不行。而现在那些公开的专利都外观专利,都架构专利,很容易一眼就看透然后仿照,这本来是后来者最容易追上的领域,而这里的仿照反而要教巨额专利费。这样的专利制度严重扭曲了本意,大大的限制了后来企业和后发国家进步空间。

真正的人类黄金时代还远未到来,我希望一个世界都实现现代化,真正互通有无的年代。这需要顶层设计,不是我等工程师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我相信这一天一定回来,因为这个才符合人类的天理。

user avatar

说两个常规指标。

  • 一 发电量

14亿人口的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是2010年。之前的100多年,从爱迪生到乔布斯,美国的发电量一直是世界第一。直到今天,中美两国发电量还在同一水平上。

中国超越美国成第一,未来电力需求如何解决-搜狐


  • 二 乙烯产量
2015-2016年全球乙烯行业产量分析
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有机产品,2014年全球乙烯产量达到1.55亿吨,而全球超过35%的有机化合物都要以乙烯为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国家角度来看,美国生产了全球18%的乙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紧随其后,产量占比分别达到11%和10%。除此以外其他国家产量相对较小,占比较为分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就是电力和石油。上面两个数据说明,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对美国有明显优势的产业部门大多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如炼钢,建筑)。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产业部门(如发电,石油化工)中,中国或许可以单挑其他国家,但一旦对上美国,就算不看质量看产能,就算把大陆台湾数据加起来,美国也不输什么,甚至还有明显优势。要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

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是美国核电站分布

还有,过去几十年,美国几乎提供了全球市场一半的商品粮,这是在美国休耕了近十亿亩耕地,种了2.5亿亩草坪的情况下做到的。直到今年,借着全球变暖(北方受益)、风调雨顺和本国消耗变少,俄罗斯的粮食出口才勉强和美国相提并论,长期生产潜力依然远远不如。如果某个大洲的经济崩溃,能喂饱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只有美国。在这种情况下,粮食援助的威力可能会远远超过核武器。

总结一下,就是美国不仅在高科技方面有绝对优势,传统产业部门也不能随便轻视。世界霸主固然已经开始空心化,但总“重量”并不比别人的实心差。

最后补充一个细节,美国海军对全球海洋数据的掌握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别的不说,每个海湾,每一道沙滩在任意时刻、任何天象组合下应该是什么潮位,美国人可能比大多数国家自己都清楚。这里面有拿走英国海军数据的结果,有卫星测量的辅助,有缴获日本资料的助力,还有很多是美国测量人员甚至海豹队划船过去实测的,年年不停,岁岁更新,数据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更不要说水下温度、含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了。一旦爆发战争,大多数海洋乃至海岸都是美国人的主场。这次南海捞美国人的无人艇,就是对美国更新数据的一个警告,但也仅仅是警告而已。

相关回答:

美国人到底有多浪费?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你经历过的哪些事情使你感受到美国的强大?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为什么在美国医闹,警察可以武力制止,在中国就不行呢? - 马前卒的回答

美国是否有其特殊性?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美国拥有世上最佳的伞兵。

只要建造一座空指部,

就能将伞兵投放到战场的任何一个角落。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

关于美国控制中国国内舆论的厉害:

2007年11月19日《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争论》

在这前后,关于三峡的攻击在网上铺天盖地而来,关于黄万里的传奇也开始层出不穷;

攻击主力是南方系豢养的公知们:贺大法盲、五岳约架等人

热度非常惊人,要是经历过那段时间的朋友,应该有很深的印象,因为觉的按他们说的:三峡简直是祸国殃民啊;

(11)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争论(纽约时报2007年11月19日文)_韩伟_新浪博客

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争论(纽约时报2007年11月19日文)

2011年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突然发文:指微博为中国造谣集散地、指很多伪科学家对三峡指手画脚。

唰的一下,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三峡的文章一夜之间不见了!

所有的公知好像从来不认识“三峡”这两个字那样,再也不提了!

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三峡话题突然消失了?

哈哈,是因为《外交政策》突然对南方系和公知说:“闭嘴”。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Rumors | Foreign Polic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Rumors


厉害吗?这舆论攻击战水平简直和军队的令行禁止一样,而且是在地球另一端操控对方国的大批所谓知识分子和社会知名人物进行舆论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话题,它并非简单的“控制”二字可以概括,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相互交织的领域,从经济、军事到文化、科技,甚至思想观念的传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用更具象、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来描绘。经济的基石:美元的全球流通与金融体系的渗透要说美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核.............
  •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
  • 回答
    在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群体中,印度裔的确呈现出更为突出的比例,尤其是在科技和金融等领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与此相比,华裔在高管层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商业界将“逐渐被印度把控”,则是一个更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印度裔在美国企业高管层中占据显著位置的原因。 .............
  • 回答
    “犹太人控制了美国、欧洲和世界”这种说法,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甚至在媒体、文化和思想方面,是一种被广泛传播的阴谋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回到事实本身,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证据,以及这种说法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指控犹太人“控制.............
  • 回答
    美国对世界的“情报渗透”程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量化的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并且许多信息是保密的。然而,我们可以从公开的资料、解密的报告、以及媒体的报道中,拼凑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来理解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强调的是,“渗透”这个词可能带有负面含义,但在情报领域,它通常指的是通过各种合法或非.............
  • 回答
    要说美国在中东文化输出上犯了什么错误,导致当地社会对其极度反感,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宗教以及深层文化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将原因归结于“文化输出”本身可能有些片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推广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在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当地复杂.............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能引发大量讨论的话题,而且不同的人感受肯定不一样。我认识的不少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曾经出过国、或者对国际事务特别关注的朋友,他们对世界其他地方的了解程度是相当不错的。他们能说出不少关于不同国家文化、历史、政治的细节,也能理解一些国际新闻背后的复杂性。但是,如果把“很多美国人”这个群体放大来.............
  • 回答
    美国的民主制度,尽管被许多人视为现代政治的典范,但其运作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内在缺陷。同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制度推广和政治干预,也给世界带来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首先,金钱政治是美国民主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政治竞选需要巨额资金,这使得有钱的个人、企业和利益集团能够通过.............
  • 回答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一次影响深远的战略棋局美国在2018年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这一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标志着美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角色发生了显著转变。对这一举动进行评价,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逻辑、对美国自身及全球的影响,以及它所折射出的复杂地缘政治博弈。退出背后:.............
  • 回答
    美股3月16日那天的暴跌,9%的跌幅确实触目惊心,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衰落”。但把一次股市的剧烈波动直接等同于一个国家的“从此衰落”,未免有些过于简化,也忽略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9%的跌幅”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股市的波动是市场情绪、投资者预期和实际经济状况.............
  • 回答
    美国在人道主义领域对世界做出了无数、深刻且持续的贡献,这些贡献跨越了战争、灾难、疾病、贫困等各个维度,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其精神内核是显而易见的:尽力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一、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灾难面前的橄榄枝当灾难降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美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身.............
  • 回答
    在讨论“世界偏见地图”中美国对意大利的偏见,并提及“教父”这一意象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触及一种深刻的文化投射和刻板印象。这里的“教父”并非指宗教意义上的神父,而是特指那部影响深远的电影,《教父》(The Godfather)。这部电影,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
  • 回答
    关于美国对中国存在的敌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很难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将这种敌意完全归咎于“害怕中国发展太快”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牵扯着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战略等多方面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揉碎了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竞争与挑战: .............
  • 回答
    美国总统在国外遇刺,这绝对是一个足以撼动全球政治版图的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绝非一个简单的“震惊”或“不安”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权力真空、地缘政治变动、国内政治动荡,甚至是国际关系体系的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剧烈动荡。总统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领导人,他的骤然离世,尤其是在.............
  • 回答
    外媒报道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解读其背后的动因与深远影响近期,多家国际媒体报道称,多艘载有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油轮正满载驶向欧洲,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要深入解读这一行为及其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的行为.............
  • 回答
    美国在朝鲜半岛内战中的介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半岛局势,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脉络、地缘政治的考量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推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美国为何要插手朝鲜内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获得了独.............
  • 回答
    咱们聊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国和美国人的看法吧,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就像咱们自己看世界一样,每个人的视角、经历、所处的国家和文化背景都不一样,对美国人的看法自然也千差万别。总体印象与刻板印象:首先,得承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还是.............
  • 回答
    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地理位置上的对比,以及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制霸世界”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对比中国的地理优势:1. 巨大的陆地面积与多样化的地缘环境: 陆地连接性: 中国是欧亚大陆东部的.............
  • 回答
    关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以及没有统一世界货币对中国影响的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力求让分析更贴近实际情况,而非生硬的AI输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以及没有统一世界货币,这两种状态并非完全独立的假设,而是存在着一个连续的谱系,且后者(没有统一世界货币)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
  • 回答
    美国能够长期维持接近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现象,并非单一政策或原因所能解释。它更多是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移民政策以及一定程度的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相比,美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验并非可以直接套用,但其中一些内在逻辑和趋势,对于理解生育行为和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