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乘客撞坏地铁内一块瓷砖赔了 1800 元,官方称人工费需 1300 元,该赔偿合理吗?如何看待此事?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主要围绕着“赔偿是否合理”以及“如何看待此事”展开。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分析赔偿的合理性:

要判断这 1800 元的赔偿是否合理,我们需要分解其构成,并了解相关行业的普遍情况:

1. 赔偿构成分析:

材料费 (约 500 元):
瓷砖本身的价格: 地铁使用的瓷砖通常是公共交通系统专用的,需要考虑耐磨性、防火性、抗污性、防滑性以及统一的视觉风格。这种专用瓷砖可能比普通家装瓷砖价格更高。即使是一块瓷砖,如果涉及特殊定制、品牌或者质量要求较高,单价可能并不低。
运输和仓储成本: 地铁运营方需要为备用材料支付运输、仓储等费用,这些成本也需要摊销。
考虑损耗和二次采购成本: 即使只坏了一块,地铁运营方也可能需要从供应商那里进行二次采购,而小批量采购的单价可能高于大批量采购的单价。

人工费 (1300 元):
专业性要求: 地铁站内的瓷砖铺设和维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因为涉及到整个站点的结构和美观。如果只是简单地敲掉一块换上,可能看似简单,但需要精细的操作才能保证平整、牢固,并且与周围瓷砖的接缝处理得当。
封闭性施工: 地铁站内施工通常需要在非运营时段进行,以保证乘客安全,这会大大增加人工成本,因为工时可能需要算作加班。
安全措施和管理成本: 施工人员需要遵守地铁内部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可能需要穿戴特定安全防护装备,并且需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监管和协调。
停工损失 (间接成本): 虽然维修一块瓷砖可能不会导致整个站点的停运,但如果需要局部封闭区域,可能会影响该区域的正常通行和商业活动,地铁运营方可能会将这部分潜在损失考虑在内,或者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工时价值。
“人工费”的高低判断标准: 1300 元的人工费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是多少工时,以及这些工时的市场价。如果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花费半天或一天时间,并且包含了上述的特殊情况成本,那么这个数字可能并非不可思议。例如,很多维修行业(如家电维修、汽车维修)的技师出场费加上工时费,金额也可能较高。

2. 合理性评估:

基于市场价和实际成本: 如果地铁运营方能够提供清晰的费用构成明细,包括瓷砖的进价、施工人员的工时证明以及相应的补贴或加班费,并且这些费用符合行业普遍标准,那么赔偿是合理的。
“公共物品”的特殊性: 相较于私人财产,公共物品的维修成本往往会更高,因为需要考虑更多的安全性、专业性和统一性,并且维护的是公共利益。
预防和威慑作用: 一定程度上的高额赔偿也可能起到震慑作用,提醒乘客爱护公共设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3. 可能存在的问题点:

信息不透明: 如果地铁运营方未能提供详细的费用明细,公众很难判断其合理性。公众可能会质疑其是否存在“狮子大开口”或将本应由其承担的日常维护成本转嫁给乘客。
“成本”的定义: 1300 元的人工费是否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间接成本和利润?还是仅仅是纯粹的工时费?如果仅仅是纯粹的工时费,而且工时过长,那么就可能不合理。
“损坏”的程度: 瓷砖是完全碎裂,还是仅仅出现裂痕?如果是轻微损坏,是否需要完全更换并按高价赔偿?

二、 如何看待此事:

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

1. 乘客行为的反思:

公共意识: 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应该保持对公共设施的尊重和爱护。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损坏行为,都可能给公共交通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和损失。
责任承担: 行为人需要为其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使是不小心,如果造成了实际损失,也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情绪管理: 在公共场合,乘客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冲动或不当行为而引发意外。

2. 地铁运营方的责任与透明度:

收费标准的规范性: 地铁运营方在对损坏公共设施的乘客进行收费时,应建立一套公开、透明、合理的收费标准,并能清晰地向乘客解释费用的构成。
维修成本的合理性: 运营方在执行维修时,应本着节约和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成本。如果维修成本过高,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替代性方案: 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一些替代性的处理方式?例如,如果损坏不严重,是否可以不进行大规模更换?但这可能涉及到安全和美观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人性化处理: 在一些偶发性、非恶意的损坏情况下,是否可以有更人性化或者差异化的处理方式?例如,对于非故意的轻微损坏,是否可以有教育提醒或警告,而不是直接高额索赔?但这可能会模糊责任界限。

3. 社会各界的普遍心态:

“赔付贵”的普遍认知: 很多时候,公众对于公共服务或政府部门的收费标准都存在一种“赔付贵”的普遍认知,这源于过去一些不透明的收费行为和媒体报道。因此,即使赔偿合理,也容易引发质疑。
对“公共服务”的期望: 公众一方面认为公共服务应该高效便捷,另一方面也希望其收费标准更加亲民和合理。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担忧: 公众担心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一些机构利用优势地位,不合理地收取费用。

4. 建议与思考:

建立清晰的收费标准和公示制度: 地铁运营方应建立详细的公共设施损坏赔偿标准,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公示,让乘客心中有数。
提供详细的维修凭证和发票: 在收取赔偿时,应提供详细的维修账单,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工时等明细,并提供相关发票。
加强乘客教育和安全提示: 通过广播、标语、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乘客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教育,提醒乘客注意自身行为安全。
适度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考虑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总结来说,1800 元的赔偿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地铁运营方能否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笔费用的构成是真实且符合市场或行业标准的。如果费用构成合理,那么从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看是应该赔偿的。但从社会情感和沟通角度看,这件事情也反映出公众对公共服务收费透明度的期待,以及对爱护公共设施重要性的认知。双方的沟通和信息公开非常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00可以算良心价格了,地铁不是自己家,这种地方凡是开工证就要办一屁眼子证

别看地铁不是化工厂钢铁厂,但是一旦要施工起来需要的证不比钢铁厂化工厂少

说句难听的,把一屁眼子证办下来的时间成本都比1800多

至于为什么要一屁眼子证?

安全生产呗。

当然是赶紧赔钱走人了,自己去请人,去办证,去监督施工,算上误工费整体成本3600都打不住的,起码5400起步了

user avatar

哎……又是匿名……

匿名本来没问题,自我保护嘛,成都地铁倒不至于直接开个地铁去撞你家,但是突然出现几个黑衣人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毕竟安阳王的豪横才刚过去,小莉帮忙的眼泪都还没擦干。

但是匿名时候说的事情,和发生的事情完全不一样,那味道就变了,变成小作文了。

匿名求助的时候说的是瓷砖一块1200,人工每人300块,需要两个人,凑一起1800。

好家伙,光看这个,的确给人一种感觉,天价瓷砖。

这是找了金坷垃伯爵代言啊,还是德国最新纳米科技材料啊。

要价1200,如果不是成都地铁坐地起价,那就是整个工程的采买招标都有问题,这往下衍生就是个很劲爆的话题点。

结果,是乘客和设施维保人员一起看了现场,施工人员讲了要怎么修,为什么要这样修,要不要你自己去找人来修。

核心就是,讲明白了,给选择了。

这瓷砖的价格和运费,是539元,因为地铁白天要营运晚上才能修,所以是夜间普通工人3个,每个人300块,又因为要修下面的瓷砖需要把上面的干挂瓷砖拆了才行,所以还要把电子屏拆和顶部装饰条拆下来,这就要有持登高证的工人,这人贵点,要400块。

大家都看过大猛子的视频,也应该知道工人的价格大概是多少,这价格说实话,不是成本价但是是市面价;我爹妈都是做施工的,也知道行情价,这价格在成都,说实话都还有点低,尤其是晚上11点之后才能开工。

不要光看小时价,工人不是这样给你算账的,他算的是我大晚上要跑一趟。

要说值得讨论的地方,是三个地方。

第一,有必要请有登高证的工人么?

这就是思路不同,施工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风险的,哪怕现在安监局质监局天天查,你看哪个工地上没出过事故,为什么施工方开工之前那些一级二级建造师都还要搞点封建迷信杀个鸡么,没办法,这本身就是高危行业。

行,随便找个工人,没事儿还好,摔了,谁来兜底。

机构办事儿和个人办事儿不一样,我们主要看成本,机构主要看风险。

如果说成都地铁说必须我指定的人来修,那就是有问题。

但是……成都地铁说了你可以自己请人来修啊,万一摔了你自己兜底,这乘客自己选择的成都地铁的方案啊……

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同情打工人,说这乘客一个月工资没了,那谁来同情一下这些工人呢。

尤其是那个考了证的工人,本来以为技术改变命运的,能比小工多赚100块,现在居然也变成黑心劳工了,吓得旁边的钢筋工、焊工瑟瑟发抖。

第二,修下面的瓷砖有没有必要把上面的都取下来。

从直观感受来说,瓷砖嘛,坏了一块就修一块,咱们家里浴室瓷砖坏了也是定点修理的,没听说要上面瓷砖一起取的。

全靠我爸妈平时吃饭的时候聊工作,我在旁边刨饭的时候也听了一点修房子装房子的常识,这核心在于「干挂」两个字。

干挂算是新工艺,不需要灌浆粘贴,所以取下坏掉的瓷砖涂点水泥黏上的方法(或者按微博的说法,涂胶水)是行不通的。

干挂可以理解成背后的墙上有钩子,挂上去,但是挂不是直接就能挂的,那晃一下又掉了,而是要有空间你才能把瓷砖从上往下卡上去。

好,上面没空间,因为上面那块瓷砖挡着了,那就要把上面的取下来,取下来,又需要再上面的瓷砖让位子,一直让到最顶上。

这干挂的工艺不适合居家,主要是用在大规格瓷砖外墙上,优点是施工快,不返碱,不空鼓,稳定性更高,毕竟成都是有发生过地震的,所以现在商超之类的都用的干挂。

缺点嘛……修起来复杂,也就是现在遇到的情况。

这乘客如果自己找人,其实也是一样的步骤,可能有人会说那为什么这块不能特事特办,黏上就行。

破坏以后修复原样应该是常识,我把别人汽车的挡风玻璃踩碎了,别人要我赔原厂的,我说隔壁老头乐维修店的那块玻璃我看着也不错,也是透明的,很可能会被打。

第三个,就是用工时间了。

现在给出来的,是4个工人4个小时,这话其实说的不明确,是4个工人每个人四个小时,还是4个工人一共4个工时,这是公告里面的疏漏。

不过还是那句话,一共人工费1300,如果是4个工人每个人4个小时,分下来一个人一个小时还不到100块,这是压榨工人了。

所以是4个人一共4个小时,那这维修步骤大家也看清楚了,四个人凑在一起1小时搞定,也不算是成都地铁乱喊时间。

至于说登高的那个工人操作的时候其他三个人在摸鱼,这是施工里面的常态了,没办法,避免不了,硬要这样算精准到几分几秒,那工人还要给你算往返车马费呢。

所以这事儿,不是地铁一言堂,是乘客和地铁以及施工人员有商有量,一起决定不自己找人了,由地铁这边负责修缮,价格摊开了看的清清楚楚,最后取得了共识。

那为什么到了网上就是1200的瓷砖了呢?

这问题下面还有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大佬,说什么「维修这么一小块瓷砖居然需要四个人干活,这是侮辱工人的素质吧」「瓷砖和修复的工人也非技术含量有多高的问题,为什么你敢报出高于市场价10倍的价格呢」。

我只能说,当年还好没让我去北航学修火箭发动机,不然我肯定会和这大佬打起来,他要压成本做成二踢脚,我说要做成材料对得起名字的火箭,尴了个尬。

user avatar

做过公共工程的就知道1800挺便宜的。给大家讲讲工艺吧:

首先500多的砖没啥好说的,不算贵(便宜的用不了,为什么下面会讲)。最主要是维修费用:

这是地铁,属于公共场合,一般都不会采用胶贴(担心开胶脱落砸到人),普遍使用的是背栓干挂工艺。

说白了就是在瓷砖背面切出一个燕尾槽或者燕尾坑4(质量差一点的砖,这一步直接崩了),安装上背栓。

然后安装到墙面框架的底座上,一个人扶着砖(大的砖得俩人,这砖可沉),一个人拧螺丝调节。

螺丝只能从上方拧,而且挂这个动作也得从上往下放。所以安装的时候要从最下方开始安装,一片一片往上安装。如果下面的要维修,得从上往下全拆下来,修好下面的再装回上面的。如果最上面的顶着天花板吊顶…那就得拆吊顶。有显示屏压着还得拆显示屏。

而且这是公共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要有相应资质,履行相关手续。1800已经是旅客跟维保之间的私活了。正常手续1800下不来的。

有些人说随便找个人几百块就能装上…你阑尾炎的时候不去医院找医生,去菜市场找杀猪的把阑尾当下水给你割了?

如评论里的小伙伴所言,都是哺乳动物,差不多的。


有朋友私信问家装能不能用。可以用但不推荐,贵不说,最主要太厚占用室内面积。这几年流行地砖/石板上墙,担心湿挂不结实用干挂。之前普遍用的是铜丝:

现在还流行一种K钩

也不用龙骨,直接用射钉枪钉上墙就行。但砖不好容易钉的时候震开裂,也可以开孔用膨胀螺丝。

家装一般会干湿混合,即便干挂,砖背后也会填砂浆的,不然敲上去空心的体验不好。

但哪怕这种干挂,坏了的话,也是要把上面的全拆掉维修的。

更详细的可以看人家商家的商品介绍。


再更新:有小伙伴问为啥地铁要用成本这么高的装修工艺,节约一点不好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表:

这是全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收入情况:

地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房地产…卖地、卖房、卖铺子、出租铺面…所以地铁站装修的档次会直接影响地铁公司的最主要收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地砖比地铁公司的列车更重要。


另外,连水泥砂浆和混凝土都不知道区别的人就别跟我杠技术问题了OK?

user avatar

大家都在说值不值的问题,其实这是个有没有必要照价赔偿问题。地铁应该算公物,损坏公物一般是按比例处罚,而不能按原价。况且任何固定资产都是有折旧的,也不能照原价赔偿。

user avatar

从施工成本的角度来说赔偿数额,也对,也不对

对的原因当然容易理解,恢复原状就是要这么多的施工费用,你弄坏了,当然就该恢复原状

不对的原因则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 我们来考虑一个极端的情形:

假设这个瓷砖的铺贴工艺是很特殊的,全世界独一无二,只有某个外国专家才懂

为了恢复原状,需要把这个专家从国外请来,人工成本,来回机票,再加上入境14天的隔离以及可能的传播疫情的风险,需要18万

这时候是不是这18万,就该由肇事者全额承担呢?

更多人就会对这个赔偿金额提出质疑了

事实上,这就是很多时候「碰瓷」的逻辑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公允价格,成本是可以无限往上堆的

并不是说,恢复原状需要多少钱,肇事者就应该赔偿多少钱

  • 赔偿的数额应该和肇事者的责任相适应

比如在这个事件里

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 地铁运营方是否允许折叠电瓶车进入地铁站内?如果允许,电瓶车的破坏性,就比赤手空拳的行人危害大,这个破坏的风险,应该由地铁运营方承担一部分
  2. 折叠电瓶车失控是多大概率的事件?如果不是失控,而是自燃呢?
  3. 除了折叠电瓶车失控,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行为,比如行人的嬉闹,会不会导致瓷砖被撞坏?瓷砖的脆弱程度,也是赔偿金额的考虑因素
  4. 瓷砖原有的铺贴工艺,是综合成本较低的方案吗?
  5. 作为瓷砖的维护者,有没有成本更低的维修方案?他们比普通乘客,有更多的关于瓷砖修复成本方面的信息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会影响到赔偿数额的大小

  • 再举个例子

假设撞的不是瓷砖,而是人,受伤者的医疗费用花费了18万

这时候再向肇事者索赔18万,似乎又变得可以接受了

如果受伤者遭受重伤,失去劳动能力,或者造成死亡的后果,赔180万都有人表示赞同

  • 总之,赔偿金额不是单纯由施工成本决定的

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肇事者过错的大小,都会有影响

比如汽车,它造成伤害的风险就比电瓶车更大,所以强制要求汽车上路必须购买保险

比如金融机构,它面临的风险就比普通的营业机构更大,所以会在安保方面付出更多的花费

比如高空坠物伤人,禁止居民抛物,比要求所有路人都戴安全帽,成本更低;

但是,在施工场所,进出工地就必须佩戴安全帽,因为坠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造成损害者和受到损害者,都有义务避免损害事故的发生,在不同的情境下,二者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所不同
user avatar

合理。

但凡是有过类似维修经历的,就知道维修费用很合理。

公共场所的维修,需要有资质的企业/人员维修。为什么?出了事,能找的到承担责任的人/单位。

我们公司的所有维修,分成电子类,设备类,装修类,外包给不同有资质的公司。一旦需要维修,就网上报修,公司相关部门通知相应的维修公司,维修公司再派师傅/工程师来维修。

这个费用呢,绝对是很高的哈哈哈。

案例一:

一个吊灯坏了:上网报修-师傅上门检查-师傅根据检查结果列出需要更换灯泡的型号数量,报维修公司采购-新灯泡到达公司-师傅前来进行更换-维修完毕双方在维修单上签字确认。

不算灯泡的钱,师傅维修灯泡,维修公司收取300的维修费。如果同时维修灯泡和门锁,是两个维修单,600元。

案例二:

墙上的电视机是用一个大铁盒子框着的,设计问题,铁盒子把电视机接收遥控的地方挡住了,用遥控器无法遥控电视机。

报修,接到通知:师傅第二天22:00来维修(需要在非工作时间)。

师傅风尘仆仆,一问,刚刚从上海飞过来(铁盒制造公司是上海的),下飞机就直接来维修了。

师傅拆铁盒,搬电视机,一通操作,结果就是在遮挡接收遥控信号的地方,用电钻钻了一个小小的洞。

维修了两个小时,师傅来回机票食宿出差补助怎么也得2000元吧,我们两个员工得陪着,加班费,夜间餐补,车资也是要付出费用的。

案例三:

员工们想在洗手间里面安装一个淋浴房,问就是就是想要。员工的需求要满足,总公司很快就批了。然后设计,施工,采购设备,整了一个月,费用近15万。

八个平方的洗手间,一个马桶,一个洗手台,一个淋浴房,一个墩布池,15万。

使用了6年,所有东西没有坏过,防水做的真好。

公共场所的维修真的很贵。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人不解,其实只是因为对一个工程的流程不了解。

我就不说地铁公司本身的付出,人家跟你交涉,清理现场,联系维保,监督施工,后期验收等等都不算了,全算为人民服务了。

就说施工本身。假设你是这项维修服务的承包商你会怎么做。

如果这个事有先例还好。如果没有先例,只怕还要事先来看一下。不然到时候连带什么工具来都不知道。这大半夜的,你缺个什么玩意,买都买不到。

成都也不是小城市,走两步就能到,你施工负责人来看一看,就要小半天。

然后你要去找施工的工人,到了年底,坐家里没事做的工人,他给你钱你都不敢找他做事。真正有点能力的,你弄这一出,直接打乱人工作安排。人家情愿做200一天一个月30天的活,也不愿做你这种300一晚上的。你找齐这帮人,打电话什么的也要时间和精力。

施工的工人可能晚上九十点就在现场附近了,然后说是11点地铁停运,11点还不一定能直接开工,等你协调好可能到了11点半12点。

下面到了最复杂也是风险最高的点。你这是局部维修,还要拆除一部分好的部分,最后还要恢复。拆坏了算谁的?

按照施工计划里的4小时,施工的工人从12点干到4点,然后场地收拾收拾,人家住的近的还好,住的远的到家只怕就准备吃早饭了。第二天也废了。

其实这个里面最不值钱的反而是材料。因为这大概率不是现在外采的,而是当年做完剩下的材料。

就施工计划来说,4个工人1300真不贵。这应该是地铁承建商提供的后续维保服务,也就是收个友情价。我不知道四川工价是不是便宜些,这个真要算起来,没2000下不来。尤其又是年底,再过半个月,工人都没有了。赶工的夜班上到1000现结都不是奇闻。

而且这工程屁大一个,只怕还要开票让地铁公司做账。真的,给你1300,你绝对不会接,因为弄不好就倒贴。我猜这也是为什么当事人不愿意接受地铁工地自修的缘故。就这付出的时间精力等额外成本至少要干掉1-2个工。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地铁承建单位提供的维保服务,以及就是打平,收个成本的原因。

如果你没有理解。你就简单想个问题。假设,你家贴一块砖人工成本是20,现在这块砖坏了,你要把它弄下来,再贴一块砖上去。你看要不要200。而且这还涉及到,你去找工人,现场监督施工的成本。而且工人大概率还会给你加上先决条件,比如施工过程里,如果不是明显失误造成的损坏算你的。当然,如果你要找工人或者施工方要发票,可能就只能你自己动手了。

至于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其实这个说起来有点荒谬。如果不考虑拖欠等问题,如果跟着个好老板,能保证有事做,基本上是可以达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左右的。也就是说你觉得你是被马总平均了,其实你是被农民工平均了。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真不是技术和体力层面上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这职业上升空间约等于0,然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社会职业认同度也不高,再加上保障缺失,加上有一定风险。而且并没有跟其他中低端收入群体拉开太多,也就是你做个小白领一个月5000,他工地上班一个月6000这种,真要是拉大到倍数,绝对有人做的。

user avatar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很多对建筑的维护、修理工作,是通过招“年度标”、“一揽子项目”来整体解决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业主不用自己配备维护人员和设备,也不用为了每个小的维修项目单独招标;作为具体维修方,其服务的业主可能有多个,但每个业主不会同时有维修需求,因此就可以根据以往经验,用固定少量的人、设备即可满足公司运营需求。

就本例来说,如果让过错方自己来找人、找材料、设备来恢复,可能花费远远不止1800元,因为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个偶然事件,要解决问题,需要临时雇人、租设备,与运营方协调,等等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能用1800元解决似乎不贵。但对于运维方来说,他可能就是从附近项目临时抽调几个人,带上工具和设备(有些建筑会预留瓷砖等装修材料在库房的,就是防止日后破坏后再安装不好匹配,有色差),一会干完再去别的项目。因此,维修工作对于专业运维公司来说,其真正的投入其实是很低的,因为很多工人是要开固定工资的,不管有没有项目,都要结算工资,那么一旦有了项目要干活,对公司来说也不会多花多少费用。

因此按照单个项目标准收取维修费用,运维公司是赚钱的。不是说它赚钱不对,收取赔偿费毕竟还要考虑有点“惩戒效果”。

但就事论事来说,你收肇事者多少钱和你真正需要花费多少钱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运营方更换一块墙砖,真的需要花1800元,那只能说明运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user avatar

是否同意由损坏者找人来补。如果地铁方不同意,那么就是价格虚高。可以拍张照片,去当地建材市场问个价。但不能看到这个价格就认为高。现在家里的小修小补,想找个民工老爷,根本就喊不动。泥瓦匠的年收入,大多数白领都达不到。修补又麻烦。同样的工时,从零砌多舒服。

user avatar

我们把大猛子一个小时的工作量算作一个猛子时。

因为你请一个大猛子来,虽然真正干活就4小时,但大猛子从接活,到出发,到返回,基本6小时就用掉了,所以请4个猛子你就需要为24个猛子时付钱,其中还包括一个有登高证的精英大猛子(我们姑且不算他)。而且你得付晚上的加班费了,毕竟地铁停运后才能修。

这等于是24个猛子时收了1300,时薪54块钱,这是1.5倍时薪的加班时间,再除以1.5的话就是时薪36块钱,月薪6336,算是在二线城市的有一定技术的工人收入水平。

当然以上计算仅限于现实宇宙,如果是在知乎宇宙的话又有不同算法了,快下班了不展开,挤三号线去了,希望别碰掉瓷砖……

user avatar

好家伙,还人工费,我不相信当时地铁施工时,工人能领到这么高的薪水。

这事儿让我想到了五角大楼超豪华的马桶和咖啡杯啊,和国际接轨了。

user avatar

这就是抓到冤大头了。

一片瓷砖加运费539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阳春才收了多少运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主要围绕着“赔偿是否合理”以及“如何看待此事”展开。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分析赔偿的合理性:要判断这 1800 元的赔偿是否合理,我们需要分解其构成,并了解相关行业的普遍情况:1. 赔偿构成分析: 材料费 (约 500 元.............
  • 回答
    滴滴司机反复撞击乘客致死,这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这样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早已超出了任何可以被理解的范畴,是对生命最赤裸裸的践踏和蔑视。首先,从法律和道德的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司机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本应保障乘客的安全,提供一个可靠的出行环境.............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一滴滴司机驾车撞向乘客致死的事件,无疑触及了社会公众对出行安全最敏感的神经。当生命在一次本应安全抵达的行程中戛然而止,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严肃追究相关方的责任,更要亡羊补牢,杜绝类似悲剧重演。司机与平台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这起事件中,肇事司机无疑是直接的加害者,其行.............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湖北的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细想之下,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个简单的尿急,竟然演变成了如此惊悚的后果——后排乘客勒晕司机,车辆失控,撞上护栏,最后还着火了。这绝对不是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其中涉及的责任问题,绝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说说这名后排乘客。他绝对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作为一名乘客,在乘坐飞机出行时,我们无疑希望旅途安全、顺畅。但有时候,飞机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机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乘客是否有权知道飞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核心原则:知情权与信息公开从根本上来说,乘客作为航班的消费者,与航空公司之间存在一份隐形的契约。这份.............
  • 回答
    飞机上的经历,总是充满了各种期待和一丝丝的紧张,而空姐的服务,无疑是这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希望旅途愉快,所以,难免也会对空姐的服务产生一些自己的“小偏好”。让大部分乘客感觉不舒服的空姐,通常会有以下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特点:一、冷漠疏离,像个机器人有时候,你觉得空姐好像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
  • 回答
    这起“外籍乘客一家三口高铁全程不戴口罩”的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并不仅仅在于“不戴口罩”这个行为本身,而是背后折射出的防疫政策的执行力度、乘客的权利与义务、服务行业的界限以及跨文化理解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下面我将详细梳理一下事件的多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点:一、 事件的基本情况与“关键人物”的回应: 事件.............
  • 回答
    中国乘客在英国维珍航空 (Virgin Atlantic) 上遭遇疑似种族歧视,维护自身权益是一个复杂但并非不可能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区分“怀疑”与“确凿”的歧视行为,这会影响后续维权的方向和证据收集。以下是详细的维权步骤和建议,力求具体可行,避免空泛的AI式表述:第一步:当下即时应对与证据收集一旦.............
  • 回答
    当然,关于“其他乘客是否应该等待残疾人上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让这个问题变得更立体、更有人情味。首先,从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和公民道德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其他乘客理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耐心和等待。 想象一下,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亲人,行动不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上车这个看似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非常棘手的情况。当飞机上所有人员(包括驾驶员)都失去意识,但飞机仍在正常飞行时,外部的救援行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进行这样的救援,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精密的设备和周密的计划,并且成功的几率本身就非常渺茫。以下是可能的外部救援思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并避免AI的痕迹:第一步:识.............
  • 回答
    桂林航空那起机长邀女网红机长座自拍的事件,确实让人担忧。如果说乘客座位显示器能实时检测驾驶舱,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或许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机长做出那些不合规的举动,比如打开舱门、邀请非机组成员进入驾驶舱,甚至是进.............
  • 回答
    针对深圳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件,涉及公共安全、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差异和法律合规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事件背景与问题分析1. 保安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保安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协助维护秩序.............
  • 回答
    货拉拉女乘客坠亡案二审维持原判,判处周某(司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一判罚结果无疑是复杂且引发多方面讨论的。要理解和看待这个判罚,我们需要从法律适用、社会情绪、受害者权益、司机责任以及缓刑的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案件回顾与核心争议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案件的关键事实: 事件经过: 20.............
  • 回答
    货拉拉乘客坠亡案是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悲剧事件。司机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日前,司机提出了上诉,这一举动再次将案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看待司机提出上诉?司机提出上诉,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其合法权益的行使。在中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框架下,被告人对判决不服,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
  • 回答
    从法律角度解读“货拉拉女乘客坠亡案”涉事司机判决: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货拉拉女乘客坠亡案”因其特殊性,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涉事司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一判决在法律上具有多重解读维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法律定性: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关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
  • 回答
    “女乘客诬陷男司机性侵后,男司机被迫向女乘客道歉”这一事件,从其公布的信息来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不同角度的解读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构成要素与初步事实梳理(基于公开信息):要评价此事,首先需要尽量还原事件的脉络和核心冲突点.............
  • 回答
    钻石公主号邮轮的乘客开始下船,首日约有500人下船,这无疑对日本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其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详细分析:一、 增加病毒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 潜在的无症状和轻症传播者: 尽管下船前进行了体温检测和症状筛查,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存在感染者(尤其是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混在人群.............
  • 回答
    安检员要求乘客喝墨水这一行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极其不合理、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的行为,并且完全违背了安检工作的宗旨和职业道德。为了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法律层面: 侵犯人身权利: 强迫他人摄入任何物质,特别是已知对人体有害的墨水,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身体健康权和人身自由.............
  • 回答
    飞机在即将坠毁前的最后时刻,对于乘客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且无能为力的情况。然而,即便是在最绝望的时刻,乘客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尽管这些措施的目的更多是为了 减轻伤害、提高生存几率(虽然非常渺茫),以及在最坏的情况下留下一些痕迹。以下是一些在飞机坠毁前乘客可能能够做的事情,按照可能性和有效性排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