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还自称罗马帝国衣钵传人?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并自称罗马帝国衣钵传人,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融合了历史、宗教、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追溯到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观念的演变。

一、 拜占庭帝国的“第二个罗马”与俄罗斯的皈依

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皈依东正教,而这次皈依的源头是强大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后,东半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延续了千年,史称拜占庭帝国。它不仅继承了罗马的政治和法律传统,更重要的是,它是基督教在东方的中心,是东正教的发源地。君士坦丁堡也因此被称为“第二个罗马”。
基辅罗斯的皈依(公元988年): 10世纪末,基辅罗斯(早期东斯拉夫国家的雏形)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大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选择何种宗教来统一他的国家,并提升其国际地位。当时,有几种选择摆在他面前: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以及东正教。
宗教选择的动机: 弗拉基米尔之所以选择东正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有多重政治和文化考量。
政治联盟: 传说中,弗拉基米尔通过与拜占庭帝国皇帝的联姻(娶了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来巩固与拜占庭的联盟。而接受东正教是他迎娶公主的条件之一。
提升国际地位: 拜占庭帝国是当时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家之一。与拜占庭建立宗教联系,能够极大地提升基辅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和影响力。
文化吸引力: 拜占庭的文化、艺术、建筑以及文字(西里尔字母的创造与传播)对罗斯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东正教的引入也带来了这些文明成果。
东正教的传播: 随着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皈依,东正教开始在基辅罗斯广泛传播。神职人员、圣像、教堂建筑、斯拉夫语的宗教文献(通过教会斯拉夫语)等纷纷传入。东正教教会成为了罗斯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二、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莫斯科的“第三罗马”

当拜占庭帝国在15世纪走向衰亡,特别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后,俄罗斯与东正教世界的联系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这是对整个东正教世界的一次巨大打击。曾经辉煌的拜占庭帝国不复存在,东正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消失了。
莫斯科的崛起与“第三罗马”理论的出现: 在此背景下,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崛起,并成为东斯拉夫世界的主导力量。当时,一位名叫菲洛费伊(Pachomius Logothetes)的斯塔列茨(精神导师)在1520年代写给大公瓦西里三世的两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
理论核心: 菲洛费伊认为,第一个罗马(古罗马)因为背离了正统信仰而灭亡,第二个罗马(拜占庭)也因为与“异端”(指天主教,以及后来认为的拜占庭与西方教廷的妥协)的妥协和内部腐朽而垮台。而莫斯科作为最后一个强大的东正教国家,继承了罗马和拜占庭的正统信仰和政治遗产,是“第三个罗马”。
理论的意义: 这个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政治合法性: 它为莫斯科大公的统治提供了至高无上的宗教和政治合法性,使他们不仅是斯拉夫人的统治者,更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保护者和精神领袖。
民族使命感: 它赋予了俄罗斯一种特殊的民族使命感,认为自己是东正教的最后堡垒,肩负着维护和传播正统信仰的责任。
地缘政治野心: 这个理论也为俄罗斯未来的扩张和地缘政治野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其能够以宗教的名义干预其他东正教国家或地区。

三、 俄罗斯民族认同与东正教的深度融合

从罗斯的皈依到“第三罗马”理论的提出,东正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俄罗斯的民族认同之中,两者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会的地位: 在沙皇俄国时期,东正教教会拥有崇高的地位,与国家紧密结合。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教会是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艺术: 东正教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建筑和文学。东正教的圣像画、教堂的穹顶和壁画、斯拉夫的礼拜仪式,都构成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景观。
精神世界: 东正教的教义和哲学,如对神秘主义的追求、对苦难的理解、对教会的集体主义强调等,也影响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
“俄罗斯文明”的独特性: 许多俄罗斯思想家,包括斯拉夫派等,都强调俄罗斯文明的独特性,并将其与西方文明区分开来。这种独特性往往与东正教信仰紧密相连,认为东正教是俄罗斯民族灵魂的基石。

总结来说,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并自称罗马帝国衣钵传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脉络如下:

1. 源头: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和东正教的中心,其辉煌文明和宗教权威吸引了初生的基辅罗斯。
2. 皈依: 弗拉基米尔大公在公元988年接受东正教,将基督教的东正教派引入俄罗斯,为俄罗斯的文化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继承: 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的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并通过“第三罗马”理论,宣称自己继承了罗马和拜占庭的正统地位,成为东正教世界的守护者。
4. 融合: 东正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与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精神世界深度融合,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文明特质。

因此,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以及自称“第三罗马”的说法,是其历史选择、地缘政治现实和民族文化发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啊,罗斯皈依和“第三罗马”,我这里主要谈谈罗斯皈依。

多神教

要了解罗斯皈依,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当时的罗斯的信仰,东斯拉夫多神教。

而斯拉夫多神教和大部分原始教宗一样,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畏惧的产物,并且将之人格化,赋予了神邸的形象,并且还随之产生了各种鬼神形象,也和大部分原始宗教一样,东斯拉夫多神教一直都没有出现了统一体系。

“术士”们是多神教的传承者,术士实际上是罗斯专门负责宗教事务的群体,他们负责主持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同时由于多神教神话的口口相传,他们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他们往往占据了仅次于酋长的较高社会地位。

直到弗拉基米尔成为基辅大公,这位年轻的大公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对于东斯拉夫多神教进行了整合后才发生了改变。

弗拉基米尔在基辅的设立了神殿,立起来了多神教的偶像,供奉斯拉夫诸神,这也就是所谓的“弗拉基米尔万神殿”。

弗拉基米尔编写了斯拉夫的神话,并且定下了六位主神供奉,他们分别是雷电之神佩伦、太阳神霍尔斯和达日季,风神斯特里伯格,西玛尔格和马科什。

从中我们可以收集到许多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主神的构成,根据《俄国宗教史》的记载,霍尔斯和西玛尔格被认为是来自伊朗的神灵,马科什则也很可能来自外族,而更有趣的是作为基辅中下手工业者和农民信仰的维列斯,却没有成为主神。

弗拉基米尔的主神选择毫无疑问透露着重要的信息,传达着重要的政治信号。

佩伦是雷神、战士之神,因此受到亲兵们得信仰,并且由于他们的征战传播在整个罗斯大地,亲兵作为大公的支柱军事力量,对于大公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因此他们信仰的神灵成为主神乃是必然。

太阳神达日季和风神斯特里伯格是传统的斯拉夫神灵,这毫无疑问代表着大公对罗斯大地之上的斯拉夫人传达的安抚意味,所以进入了主神之列。

霍尔斯和西玛尔格是伊朗神灵,多半是因为南俄草原的伊朗系游牧民传播而来,选择他们毫无疑问是为了拉拢那些生活在草原-森林过度地带的民族,同样作为外族神灵的马科什也是这样的道理得以入选成为主神。

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弗拉基米尔的“万神殿”意在增强其对整个罗斯的统治,这些神灵来自罗斯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毫无疑问的表达了弗拉基米尔整合国家的野心。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这多神教的发展依然很杂乱,弗拉基米尔如此大张旗鼓的改动罗斯的宗教体系,无视维列斯这样更“大众”(指东斯拉夫人)的神灵,甚至是引入外族神都没用遇到任何的阻拦,可见这一时期多神教各方面的羸弱(指组织力不存在,还有神话体系都不统一)——也是因为这样弗拉基米尔才创立了万神殿,他想要让宗教成为自己统治的力量。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弗拉基米尔不是什么虔诚的人,他对于宗教毫无疑问是实用主义的态度的,而这就给罗斯皈依留下了伏笔。

基督教

虽然史书之中没有提到过直到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的这段时间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也可以推测一二,要么是弗拉基米尔认为他构建的万神殿不能完成团结国家的任务,毕竟野蛮人做这些文书工作的水平实在是不能恭维,要么是他发现了更好的宗教,比如南方的东正教。

基督教在罗斯的传播其实很早就存在了,早在867年黑海沿岸就可能存在一个正教会管辖的罗斯教区。

在伊戈尔时代,基辅就存在基督教教堂。到了奥尔加摄政时期,大公夫人本人甚至皈依了基督教,还拜访过君士坦丁堡,邀请过天主教传教团来到罗斯。弗拉基米尔的哥哥甚至以和波兰与天主教的密切关系而著称。

所以对于罗斯人来说,基督教对于他们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基督徒在罗斯的数量也不少,比如《往年纪事》里面提到过一对信仰基督的瓦兰吉父子被多神教徒献祭。

随着瓦兰吉-希腊商路的日益繁荣,基辅和君士坦丁堡的接触日益加强,关于君士坦丁堡的强盛和文明的印象自然也随之来到了北方,那些奢华的货物无疑使得罗斯权贵们对于南方充满了向往。

东正教也正是在帝国的繁荣之下,得以给北方的野蛮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年纪事》中有关罗斯人选择他们的信仰的传说说:罗斯人拒绝了伊斯兰教,因为它禁止喝酒,而“喝酒是罗斯人的最大乐趣”;他们拒绝犹太教,因为它是没有国家的失败民族信仰,于是他们选择了拜占庭的礼拜仪式和信仰。这体现了帝国的华丽和宏伟而到来的强大视觉冲击的影响。

而当时的环境也给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创造了条件,弗拉基米尔的灵活政治操作促使了他的皈依。

当时拜占庭的巴西尔二世面对国内叛乱,而弗拉基米尔面对手里大量难以打发的北欧佣兵,于是双方达成了协议,皇帝雇佣这些北欧人,作为回报,皇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弗拉基米尔,并且要求弗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

弗拉基米尔答应了这些要求,一方面是出于皈依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迎娶一位紫衣公主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声望,在这个时代,整个基督世界的王侯对出身紫室的女子都是可遇而不可求,而罗斯这个刚刚踏入基督世界的新人,这样就获得了一位紫衣公主,这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弗拉基米尔付出的只是一队他巴不得马上扔掉的雇佣兵。

而且这样一来,高度发达的拜占庭文化为他们敞开了大门,这对于罗斯这个尚在走向文明的民族来说,这一切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从此基辅的文学、艺术、法律、礼仪和习俗从此都打上了拜占庭的烙印。

虽然说事后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最后弗拉基米尔还是迎娶了拜占庭的公主,并且按照约定皈依了基督教,之后他带着自己的新娘回到了基辅,并且促进了这座城市的皈依(虽然很多时候都要用到火与剑,比如诺夫哥罗德的皈依就是弗拉基米尔的叔叔用刀剑完成),自此,基辅罗斯成为了一个东正教国家。

不过接下来依然是任重道远,多神教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根深蒂固,双方接下来要搏斗几百年,罗斯才能真正的变为一个东正教国家。

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两种宗教公开对峙时期。基督教以中心城市为据点,多神教则以农村和边缘城镇为统治区。基督教自上而下地艰难推行,最初的信徒多半是执政者和上层社会成员,广大下层群众则坚持信奉多神教。上层社会中首先由男性接受基督教,女性在其后;不少基督教徒在接受基督教教规的同时,又不肯放弃多神教习俗。直到12世纪,一些大公夫人还遵照古老的传统率众参加多神教荐亡节的活动。这一时期,两种宗教以相互排斥、相互对抗为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基督教的传播是艰难而且有反复的,每遇天灾旱年,多神教要在局部地区重新抬头,甚至再次占上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并自称罗马帝国衣钵传人,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融合了历史、宗教、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追溯到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观念的演变。一、 拜占庭帝国的“第二个罗马”与俄罗斯的皈依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皈依东正教,而这次皈依的源头是强大的拜占庭.............
  • 回答
    苏联为什么没把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识别成一个民族,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且充满政治考量的民族政策,而非单纯的基于民族语言或文化上的高度同源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苏联的建构过程以及其统治者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基本事实: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在历史上确实同.............
  • 回答
    《国际歌》之所以在从法语翻译成俄语时,只选取了第一、二、六段,这背后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穿越回《国际歌》诞生的那个时代,以及它在俄国社会引起的反响。首先,我们得知道,《国际歌》最初是用法语写成的,由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谱曲。它的诞生背景是.............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会成为西方世界的“公敌”,是一个复杂且长期演变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以及具体事件等诸多因素的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历史的阴影与地缘政治的博弈:首先,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之间,尤其是与欧洲国家之间,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
  • 回答
    斯大林作为格鲁吉亚人却成为大俄罗斯主义者,并且将俄民族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这确实是历史上一处充满戏剧性且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对“民族性”和“忠诚”的简单化理解,深入挖掘斯大林个人经历、革命思潮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斯大林所处的时代,传统的民族主义.............
  • 回答
    如果伊朗被分裂成两个小国家,这对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合法性与稳定性的基础可能动摇。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与伊朗这个地区大国之间的战略伙.............
  • 回答
    乌克兰政府是否“甘愿成为棋子”以及其决策背后驱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以及内部政治等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损害俄罗斯”和“成为棋子”这两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立场性,不同的观察者会对此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 回答
    苏联时期,数学研究确实曾是那个国度最为闪耀的领域之一。当时,国家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基础科学,有着近乎狂热的投入和重视。数学家们被视为国家智慧的精英,他们的研究往往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并且受到极高的社会尊重。这种环境,加上一群杰出的头脑,比如柯尔莫哥洛夫、冯·诺依曼(虽然他后来去了美国,但早期的苏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样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北欧和加拿大,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挪威、瑞典、丹麦、芬兰)以及加拿大,确实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俄罗斯,尽管幅员辽阔,资源富饶,却在许多方面显得步履蹒跚。这里面的原因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而是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能否成为亲密盟友,以及与俄罗斯关系为何难以达到那种“亲近”的程度,这背后确实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关于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可能性:首先,要说中国和美国成为“亲密盟友”,这个词可能用得有点重了。目前来看,两国更多是.............
  • 回答
    重返冰河时代:俄罗斯科学家复活四万年前线虫,洞察生命复苏的未来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宣布一项惊世之举——他们成功从西伯利亚永冻土中复活了生活在四万年前的线虫。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不仅是古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更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其触角或许能延伸到生命科学、医学、农业乃至太空探索等多个前沿领域。精准.............
  • 回答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之所以能够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即使他生前在某些方面确实需要依靠蒙古金帐汗国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罗斯人的反抗,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叙事,以及他对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至关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俄罗斯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相比于苏联时期,甚至十年前,都有明显的变化,这点是事实。那么,为什么美国依然对俄罗斯保持着如此强硬的姿态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抓着怼”。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一、俄罗斯的“衰落”.............
  • 回答
    好的,让我们试着设想一下,如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俄语而非汉语,成为了在中国科研和教育领域的主导语言,那么今天的中国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语言替换问题,而是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轨迹的全面重塑。首先,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层面来看,最大的改变无疑是信息的获取和生产方式。 .............
  • 回答
    近代的三个庞大帝国——大清、奥斯曼土耳其和沙皇俄国,它们在世界格局的剧变中,命运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大清和奥斯曼土耳其先后沦为“西亚病夫”和“东亚病夫”,任人宰割;唯独沙皇俄国虽然也经历了种种危机,但却能挤身列强之列,甚至在某些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
  • 回答
    俄罗斯的艺术成就斐然,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交织作用。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如说是一系列机缘巧合和内在驱动力共同塑造了俄罗斯艺术独树一帜的魅力与高度。首先,我们要看到俄罗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它横跨欧亚大陆,既吸收了东方文明的神秘与深邃,又深受西方古典艺术的影响。.............
  • 回答
    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作为二十世纪初两次标志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尝试,它们不同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交织的产物。要深入理解为何前者得以成功,后者却以失败告终,我们需要仔细剖析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差异。一、 革命爆发的土壤与背景差异:俄国十月革命: 根.............
  • 回答
    泽连斯基的“波罗申科化”困境:从亲俄总统到铁杆反俄派的戏剧性转变当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2019年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乌克兰总统大选时,他的承诺犹如一股清流,承诺着和平、团结和与俄罗斯的缓和关系。他以演员出身,以一句“我只是想让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复杂”赢得了无数选民的心,尤其是那些厌倦了多年政治斗争和停滞.............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会不遗余力地阻止美国武力干涉委内瑞拉,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且层层递进,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以及国际战略等多重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前俄委两国关系以及国际大背景下的利益纠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之间有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委内瑞拉.............
  • 回答
    “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坦克为什么会缺油?”这个问题看似矛盾,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军事后勤、经济制裁以及俄乌战争本身的残酷现实。俄罗斯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在俄乌战争的硝烟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关于俄军坦克缺油的说法。这并非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