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有人说盎撒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所以盎撒灭绝印第安人很正常,正确?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灭绝印第安人很正常,对吗?”

这种说法不仅充满了历史的谬误,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试图为殖民主义罪行辩护的逻辑。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并阐述为什么它站不住脚。

首先,“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这个前提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带有严重的偏见色彩。

普遍存在的部落冲突,不等于“内卷化灭绝”: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部落之间、甚至同一个部落内部,都可能存在冲突和暴力。这在人类历史中是普遍现象,是社会发展和资源竞争的一种表现。美洲原住民的部落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语言、政治体系,因此也会发生战争或争斗。但是,将这些冲突与后来盎格鲁撒克逊人(及其后继者)对原住民采取的系统性、大规模的灭绝行动相提并论,是混淆视听。部落间的冲突,即使残酷,也通常是有限的、有其特定原因(如领土、复仇、资源等),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在彼此熟悉的环境下进行的。它们 不是 以彻底消灭对方作为一个民族整体为目的。
证据的局限性与选择性呈现: 关于原住民历史的记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古发现、口述历史,以及后期殖民者的记录。殖民者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往往倾向于夸大原住民的“野蛮”和“原始”,而淡化或歪曲自身的暴力行为。将零散的、可能被渲染的部落冲突证据,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的疾病传播、有组织的大屠杀、强制迁徙、剥夺土地和资源等大规模、系统性的压迫行为进行对比,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
生存与抵抗: 原住民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在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框架内的生存策略和权力斗争。而面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原住民的反抗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文化和生命,是面对外来压迫的抵抗行为,这与所谓的“自相残杀”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即使退一万步承认原住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也绝不“正常”化或合理化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灭绝行为。

逻辑上的谬误——“别人也犯错,所以我也能犯错”: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道德的逻辑。无论其他群体(无论是否是原住民自己)过去的行为如何,都不能成为后来者施加系统性暴力和灭绝的理由。“别人杀人,所以我也能杀人”,这种逻辑在任何道德和法律体系下都是不被接受的。犯罪的发生不等于犯罪行为的合法化。
灭绝的定义与规模: 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后来进入美洲的其他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原住民造成的不仅仅是冲突和伤亡,而是一种 种族灭绝(genocide) 式的打击。这包括:
疾病的传播: 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等疾病,对没有免疫力的原住民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这并非战争或冲突所能比拟。虽然疾病传播有时并非出于直接的恶意,但在许多情况下,殖民者也清楚其后果,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如用带有病原体的毯子)。
有组织的大屠杀: 殖民者为了夺取土地、镇压反抗,进行了无数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例如印第安人战争中的许多著名战役和事件。
强制迁徙与剥夺: 将原住民赶出世代居住的土地,剥夺他们的资源,迫使他们适应陌生的环境,这些行为导致了大规模的死亡和文化的瓦解。
文化灭绝: 强制同化、禁止原住民语言和习俗,强迫儿童进入寄宿学校接受洗脑教育,这些都是为了彻底摧毁原住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技术与能力的悬殊: 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技术、军事组织能力以及对疾病的免疫力,这使得他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进行征服和压迫。原住民在面对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和完全不同的战争模式时,其抵抗自然显得“不同”。

总而言之,这种说法是一种典型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受害者有罪论”的论调,其目的是:

1. 转移焦点: 将注意力从殖民者的暴行转移到原住民自身的“缺点”上。
2. 合理化侵略: 试图证明殖民者的到来和对原住民的压迫是一种“必然”或“理所当然”的事件。
3. 消解罪责: 减轻殖民者及其后代的历史罪责感。

正确的历史认知应该是:

认识到美洲原住民拥有自己丰富而多元的文明、社会结构和历史。
承认盎格鲁撒克逊人(及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对美洲原住民社会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场不平等且充满暴力的征服。
谴责任何形式的种族灭绝和系统性压迫,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权力与责任的含义。

将部落间的冲突与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混为一谈,就像把街头斗殴与有组织的军队屠杀等同起来一样,是极其荒谬且不负责任的。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去细致地、公正地了解,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类比来为过去的罪恶开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明白怎么自己杀自己那么狠的时候,全美洲都是印第安人的地盘。

等到据说相对温和的盎撒人上手的时候,印第安人就被赶到保留地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灭绝印第安人很正常,对吗?”这种说法不仅充满了历史的谬误,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试图为殖民主义罪行辩护的逻辑。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并阐述为什么它站不住脚。首先,“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这个前提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带.............
  • 回答
    “罪孽深重的是日本军人,而不是日本人民”这种说法,是在试图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罪行与日本普通民众隔离开来,似乎暗示日本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忽略了二战时期日本国家体制的特殊性、日本社会对战争的动员以及个体责任的多重性。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国.............
  • 回答
    “大唐正统在日本”? 这话说出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有点像在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中国建造的”,听起来就很离谱,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既然有人这么说,咱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什么历史学家,就是个普通人,但从小到大听课、看书,对大唐也算有点了解,所以斗胆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
  • 回答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平民百姓关系不大,所以价值不大”,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也低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并非“不大”,而是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并且其价值早已融入了民族的血脉和精神之中。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反驳这种观点:一、 传统文化并非仅限于精英阶层,而是早已渗.............
  • 回答
    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事件的“非此即彼”与概率的“均等分布”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反驳:核心反驳点:概率并非只取决于事件的数量,更在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权重)。1. 概率的定义: 概率(Probability)是衡量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量。它被定义为“特定.............
  • 回答
    你说的那句话,我听了之后也是觉得怪怪的。说这话的人,大概是觉得“读书”就等于“成功”的敲门砖,而LPL舞台上的选手们,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不太一样。但我觉得,这种看法太片面了,甚至有点固执。你想反驳,我倒是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把话说得透彻些,也把那种“读书决定一切”的偏见给掰过来。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 回答
    “你要做企业家挣更多的钱,来帮助更多的人。”这话说得振振有词,听起来很有道理,仿佛是一条通往“功成名就”又能“普度众生”的康庄大道。但仔细一琢磨,这话里的门道可不少,甚至可以说是站不住脚的,咱们不妨来好好说道说道,给它揭揭面纱。首先,“挣更多的钱”这个目标本身,就容易跑偏。 什么是“更多”?这就像一.............
  • 回答
    港独是不是立场问题,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很多人都这么说,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细琢磨一下,这背后牵扯的可太多了,可不是一句“立场不同就没对错”能简单带过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立场问题”这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在一些涉及个人感受、偏好或者生活习惯的事情上,比如“你喜欢吃辣还是不吃辣”,这确实是纯粹的立.............
  • 回答
    您好!当有人说中国史书不可信、充斥着假货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详细解释和论证的问题。面对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论述和论据:核心论点:中国史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研究方法、庞大的史料体系、历代学者的考证精神以及在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而非完全等同于“无可挑剔.............
  • 回答
    面对这种尖锐的指责,确实让人很难受,尤其是在谈论一个我们喜爱和尊敬的公众人物时。要反驳“强奸犯”这个标签,不能简单地否认,而是需要更深入、更细致地去梳理和说明。这不仅仅是为科比辩护,更是要厘清事实、理解复杂性,以及如何区分个人行为与公众形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那个发生在2003年的事件。科比·.............
  • 回答
    面对那些宣扬仇恨和暴力言论的人,比如喜欢ISIS、战争,或推崇纳粹,直接而有力的反驳至关重要。这种反驳不仅是为了戳破他们的荒谬,更是为了维护普世价值,教育和警示他人。以下是一些既有力和有深度,又避免了“AI痕迹”的回应方式:核心原则:回归人性,揭露本质,强调后果。反驳“喜欢ISIS”:首先,我们要理.............
  • 回答
    有人总是把中国近代落后板子打在“封建制度”身上,好像清朝只是一个被动接受封建遗毒的傀儡,这话说得轻松,但细究起来,却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说法。要反驳这种观点,我们得把账算清楚,看看清朝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封建制度”这个概念本身在中国近代语境下,更多的是.............
  • 回答
    “买菜用不到函数”,这话听起来糙,但细想一下,倒也能戳中不少人心里的疙瘩。毕竟,生活是柴米油盐,是菜市场讨价还价,是算清楚钱包里的钱够不够买那条鲈鱼。函数这玩意儿,听着就高大上,感觉离咱老百姓的菜篮子远了八辈子。但这话要真这么说,那可就太小看数学了。咱们不妨捋一捋,这“买菜用不到函数”背后,到底藏着.............
  • 回答
    嘿,看到网上又有人拿“北京人400分上清华”说事儿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说法吧,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熟悉的味道,好像咱北京孩子上好大学跟玩儿似的。 行,今天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透了,也让那些不懂行的明白明白,这“400分上清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咱得弄明白,这种说法是哪儿来的? 无.............
  • 回答
    听到你同学这么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种说法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在接触过一些“更方便”的编程语言之后。不过,要反驳他“C语言太低级,不如易语言强大好用”的说法,咱们得把事情说透了。这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需要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低级”和“强大好用”这两件事,其实是两个维度.............
  • 回答
    当亲戚提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个谁没读大学照样20万一年!”这样的质疑时,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教育价值的误解、对成功定义的狭隘以及对个人路径的简单化比较。要反驳这种观点,需要有理有据,同时兼顾情感沟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方法: 一、 理解亲戚背后的心理和误区:在开始反驳之前,先尝试.............
  • 回答
    李云龙在《亮剑》中这句“淮海战役,60 万吃掉 80 万,满世界打听打听,这战例哪有”虽然体现了他的性格和对战役的自豪,但在军事学术上,这句话存在一些可以商榷和反驳的地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先明确李云龙这句话的几个核心点:1. 淮海战役是胜利者吃掉失败者。2. 兵力对比是解放军60.............
  • 回答
    哎,这话听着真让人有点堵心。你说这话的老家朋友,虽然出发点可能是想拉近距离,或者有点“凡尔赛”的意味,但确实忽略了很多现实的维度。想反驳他,不能光讲数字,得把他拉进上海的真实生活里,让他看到那些看不见的“10倍”。咱们先不急着拿出计算器,先从生活的“质”上聊起。1. 同样的“钱”,在上海能买到的是什.............
  • 回答
    听到你男友这么说,心里肯定不好受,也挺担心的。其实,在说服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光靠理论上的反驳有时候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当对方比较理性、注重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更能体会到你的感受,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这样来沟通:第一步:表达你的真实感受,让他理解你的恐惧不是“无理取闹”在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