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疗为什么不彻底市场化?

回答
医疗领域之所以没有走向“彻底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伦理道德、社会公平、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公共卫生效益等。要讲得透彻,我们需要剥开它表面的经济学逻辑,看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如果医疗彻底市场化会是什么样子。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医疗服务,从打一针到做一台手术,都完全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你有什么能力支付,就能获得什么样的医疗。谁能买得起最顶尖的治疗,谁就能活得更长、更好。这听起来很“公平”,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交易。

然而,现实远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多。医疗之所以不彻底市场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需求之一——生存和健康。

1. 生存权与基本人道主义原则的冲突:

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生命是无价的。将生存和健康完全交给市场定价,意味着那些贫困、疾病缠身的个体,或者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可能因为支付不起而无法获得基本的救治。这在道德上是难以接受的。我们不允许市场去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吃到饭、是否有地方住,那么在涉及生死存亡的医疗问题上,就更不能完全市场化。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底线,保障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是一种超越经济利益的人道主义底线。

2. 信息不对称的极端严重性: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的信息大致是公开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比较来做出理性选择。但在医疗领域,这种信息不对称是极其严重的。患者往往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的效果、手术的风险等等,都处于信息劣势。医生是掌握信息的一方,而患者则是在焦虑和无助中做出决定。

如果医疗彻底市场化,缺乏监管的市场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些唯利是图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可能会利用信息差,过度诊疗、夸大病情、推荐不必要的高价项目,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那些真心为患者着想,提供合理价格和优质服务的医生或机构,反而可能因为成本高、利润低而难以生存。最终,患者可能会为不必要的治疗买单,而无法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医疗服务。

3. 市场失灵的可能性:

彻底的市场化依赖于有效的竞争和信息透明。但医疗服务往往不具备这些特征。

预防性医疗的外部性: 传染病防控、疫苗接种等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范畴。个人接种疫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更是为了群体免疫,降低疾病传播。如果完全市场化,个人可能不愿意为公共利益付费,因为他们无法直接从中获得经济回报,或者认为风险不在自己身上。这会导致公共卫生项目的不足,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健康。
健康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费: 健康的恢复和维护,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其回报(如工作能力、生活质量)往往是延迟的,并且难以量化。市场更擅长处理即时性的消费需求。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单纯的市场化可能难以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突发性、不可预测性: 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人们很难为未来的、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前做好充足的“储蓄”或“保险”。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巨额的医疗费用可能会瞬间击垮一个家庭。完全市场化意味着,谁都没有能力去应对这种高风险、高成本的事件,社会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

4. 社会公平与稳定性的考量: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其公民有能力参与社会生产和活动。如果大量人口因为缺乏医疗保障而陷入健康困境,这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政府通过一定程度的公共医疗体系来保障基本医疗,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提升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从而促进整体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5.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医疗服务与普通商品不同,它关乎生命和健康,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它不是简单的“你想要我就给你”,而是需要专业判断、伦理考量和人道主义关怀。医生在面对患者时,承担的不仅仅是经济交易的角色,更有着治病救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如果完全市场化,这种神圣的职业使命可能会被经济利益所侵蚀。

那么,为什么国家会采取“非彻底市场化”的模式?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国家,包括那些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都不会让医疗体系完全“自由放飞”。它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一种“市场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公共医疗保险/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 通过税收或强制性保险,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或者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这是最普遍的解决方式,旨在实现广覆盖和公平性。
政府对医疗价格的管制与监督: 对药品、医疗服务价格进行限制或指导,防止价格虚高,保障民众可负担性。
医疗行业监管: 建立严格的医疗执业许可、医疗机构审批、药品审批等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对特定疾病或人群的补贴: 例如,对癌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提供额外的医疗费用减免或补贴。
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并存: 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允许和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存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加医疗供给的多元性。

总而言之,医疗之所以不能彻底市场化,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品交易,它承载着社会对于生命、健康、公平的终极关怀。将生存的权利完全交给市场定价,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赌博,而赌注是人的生命,这种代价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因此,在医疗领域,“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始终是政府和社会需要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彻底市场化,那就是要取消医师资格证制度,取消非法行医罪,任何江湖游医都可以上岗,当年胡万林拿芒硝害人,结果入狱,如果市场化则是合法的医疗行为,

另外,医生使用的药品包含非常多的危险化学品,甚至毒品,如果彻底市场化,就意味着这些东西都可以自由购买,

任何国家都承担不了这种后果。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蓝鲸人,应该邀请宿迁人民来描述下 是什么让他们在zf卖掉各大公立医院后,不远万里来蓝鲸排队看病,还不能报销医保。

ps:其实医疗已经市场化,国家已经同意打包拍卖各大乡镇中医院及不饱和医院。蓝鲸某石化国企的职工医院被卖了之后那位老板赚钱的不少,但是业内也知道有名的坑钱地,坑不了本地人,但能坑那群进城的大学生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疗领域之所以没有走向“彻底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包括伦理道德、社会公平、信息不对称、以及长期公共卫生效益等。要讲得透彻,我们需要剥开它表面的经济学逻辑,看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如果医疗彻底市场化会是什么样子。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医疗服务,从打一针到做一台.............
  • 回答
    印度医疗产业在全球享有盛誉,尤其是在医疗旅游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方面,吸引了大量国际患者。然而,当谈到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国际医疗产业”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事实上,印度政府在推动医疗产业国际化方面,既有支持也有瓶颈,其发展路径也并非一路坦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国内医院在选用高端医疗设备时,倾向于进口品牌而非国产设备,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这并非简单地是“不愿意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考量。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1. 技术成熟度与性能稳定性:先天的信任鸿沟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CT、PE.............
  • 回答
    湖北省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却不向其他省份分流病人,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资源不足”或“其他省份压力不大”可以概括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疫情的传播规律、医疗系统的运作特点、以及社会层面的考量等多方面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疫情初期,尤其是湖北面临的“严重医疗资源不足”.............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现实了,道出了许多人心里的困惑。毕业的医学生们,怀揣着救死扶伤的理想,却发现自己可能连“正式医生”的门槛都摸不到,或者即使当上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远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我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医学院毕业生“当不了医生”。这可不是说他们.............
  • 回答
    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医疗从业者考虑或已经在从事副业以提高收入,这并非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而是反映了当前医疗行业从业者普遍面临的收入困境和职业压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医疗从业者收入不高的原因,以及副业成为他们“救命稻草”的背后逻辑。一、 医疗从业者收入为何不高?——多.............
  • 回答
    人体器官短缺是个长期存在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关于强制器官摘取死者的立法,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伦理、法律、宗教、文化以及人权等多个层面。即便是在器官资源极度匮乏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之所以普遍不推行强制器官摘取,原因远非“不作为”那么简单,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和多方面.............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价值”的认知、市场的运作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星巴克和医疗服务/药品虽然都是提供服务和产品,但它们在本质上、市场定位、消费者预期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公众对其价格接受度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解释:一、 产品的本质与需求: .............
  • 回答
    医生不搭理未挂号的病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一、 工作流程和医院管理规定: 规范的就诊流程: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有其一套严格的就诊流程。挂号是进入这套流程的第一步,它标志着病人正式进入了医疗体系,也为医院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如病历记录.............
  • 回答
    一部电影的命名,尤其是像《中国医生》这样带有时代印记和群体代表性的作品,其背后往往承载着复杂的考量和深远的意义。关于它为何不叫《中国医护》,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首先,“医生”作为一种职业的象征意义更加突出。当我们听到“医生”这个词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站在一线,直接面对病痛,通过专业.............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医生为什么都不愿意治疗不在他这里手术的病人”这个说法,我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医生依然秉持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并且他们的执业范围和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患者负责。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为什么医生不献血?一位有良心的老医生为你揭开献血惊人内幕》这篇文章,这很可能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煽动性或误导性的内容。它所宣称的“内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标题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医生不献血?” 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些非常根本的考量。你说的“镜头下行医”,我理解大概意思是让患者或公众能实时地、或者事后充分地看到医生手术或诊疗的整个过程,有点像录像或者直播的感觉。为什么这个在医院里没有成为普遍的做法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上来聊聊。首先,从效率和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医生每.............
  • 回答
    关于医院不直接提供人血白蛋白,而是让病人家属自行去药店购买的情况,这背后确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愿提供”或“懒政”。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医院确实会因各种因素将采购人血白蛋白的任务交给家属,但绝非普遍现象,且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无奈和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血白蛋白的特殊性。1. 稀缺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医疗公平和人道主义的底线,很多时候也牵动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为什么即便面对垂危的生命,医院在某些情况下似乎也无力或不愿施以援手?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救”那么简单,而是牵扯着一套复杂的系统运作、经济压力和法律法规。首先,要明白医院并非纯粹的慈善机构。虽然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带有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一笔带过的。医院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考量,不会让病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点:1. 床位资源有限,是硬道理。你想啊,医院床位就那么多,就像酒店房间一样,不可能无限供应。而来看病、需要住院的人却源源不断。如果一个床位被一个病人长期占用,那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有时候会“不同意”拔牙,或者说,他们会更倾向于找到其他替代方案。这其实是个很常见但又挺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医学、患者和成本等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拔牙虽然是牙科治疗中相对常规的一项操作,但它终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任何侵入性操作,医生都会首先评估其必要性和潜在风.............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听到,尤其是在国内的医学院校里,身边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或正在认真考虑过USMLE这条路。但最终选择不考,背后有很多复杂的考量,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或者“懒得”就能概括的。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我们这群人普遍的顾虑。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是经济和时间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明明咱们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经验,一些古籍里记载的疗效也确实惊人,那为什么现代的医院,尤其是那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好像很少见到纯粹的中医“治愈一切”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中医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医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