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院不提供人血白蛋白,要叫病人家属去药店买?

回答
关于医院不直接提供人血白蛋白,而是让病人家属自行去药店购买的情况,这背后确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愿提供”或“懒政”。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医院确实会因各种因素将采购人血白蛋白的任务交给家属,但绝非普遍现象,且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无奈和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血白蛋白的特殊性。

1. 稀缺且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
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的一种,其原料是健康人的血浆。血浆的采集、分离、提纯、质量控制以及最终的成品制备,都受到国家极其严格的监管。血浆采集需要献血者符合严格的标准,并且要有完善的追溯体系。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昂,且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尽管现代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理论上无法完全排除),因此人血白蛋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相对稀缺且被视为战略物资的药品。

2. 成本高昂与医保支付的复杂性:
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不菲,即使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自付部分也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对于医院的药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来说,会形成巨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当医院的采购量较大,而回款周期较长时,现金流问题会更加突出。
从医保支付的角度来看,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相对明确,但有时也会出现超出医保目录或需要特殊审批的情况。如果医院大量采购,一旦出现医保报销不畅,或者患者支付能力不足,医院可能面临药品的积压和资金损失。

3. 医院的药品管理与库存压力:
医院作为药品的使用终端,需要承担药品采购、储存、管理和失效风险。对于人血白蛋白这种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通常需要冷藏)、且价格昂贵的药品,医院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来确保其质量。
更重要的是,药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处方,但实际使用量和具体时间并非完全可控。如果医院超量采购,而患者实际需求量减少,或者患者病情变化不需要使用,那么这些昂贵的药品就可能面临过期失效的风险,这对于医院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4. 避免“药房”变“商店”的考量:
在一些市场经济不那么发达或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如果医院完全承担了所有药品的购买和供应,药房可能会逐渐变成一个“百货商店”,需要备齐几乎所有可能用到的药品。这不仅会增加医院的运营负担,也可能导致一些药品因为使用率不高而被长期积压。
让家属自行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是将部分药品的“购买风险”转嫁给需求方,尤其是在一些非急需、非必备的药品上。

5. 应对突发性或季节性供应短缺:
有时,国家或地区的血液制品供应会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例如献血量下降、生产企业出现问题等,导致人血白蛋白出现暂时性的供应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即使有采购意愿,也可能无处可买。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不被耽误,鼓励家属自行多方寻找,甚至从其他地区或通过合法渠道采购,就成了另一种无奈的选择。

6. 促进家属的参与和责任感:
虽然听起来有些苛刻,但让家属参与到药品的购买环节,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病人治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当家属亲自去药店咨询、购买,并了解药品的价值和重要性时,他们可能更会珍惜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7. 市场化与专业分工的体现(特定情况):
在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或者对于一些非核心、非紧急的药品,医院可能更倾向于将采购环节交给更专业的第三方(如药店)来完成。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专业分工,医院专注于治疗本身,而将药品的流通环节部分外包。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真正危急生命的、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必须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病人,医院通常会尽最大努力协调供应。 如果医院因此而让家属去药店购买,往往意味着:

非紧急情况: 病情相对稳定,医生认为可以在短期内等待采购。
药品正在途: 医院的库存暂时告罄,但正在进行采购流程,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特殊医保报销问题: 患者的医保政策可能对医院的集中采购有影响,需要家属自行处理报销事宜。
医院管理和采购流程的僵化: 有些医院的内部流程可能不够灵活,无法快速响应个别患者的紧急需求。

总结来说,医院不直接提供人血白蛋白,而是让家属去药店购买,并非医院的“标准操作”,而更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应对策略。 这背后反映了人血白蛋白的稀缺性、高成本、严格监管以及医院在药品供应和管理上面临的种种压力。虽然这给家属带来了不便,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在现有医疗体系和市场环境下的一种权衡和选择。

当然,我们也应该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血液制品的生产和供应机制,加强医院的药品储备能力,并在医保支付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让患者能够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得必需的治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怪医保部门,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回答都说的很清楚了,让家属去买,是因为医保的报销控制的非常严,要求25-26以下才报,不止增加自费比例,还增加药费占比,这些都是医保部门对医院严加考核并罚款的项目。

医保就是非常死板,抠门,教条。很多医院还要看医保的脸色过日子,没办法。

另外也确实拿不出硬材料,都是些宝贵的临床经验,以后还有机会,毕竟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刚刚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医学界顶级刊物,发表了一篇文章。

说在因失代偿性肝硬化住院的患者中,输注白蛋白以将白蛋白水平提高至每升30 g或更高的目标并不比英国目前的标准治疗更有益。

2021年3月,NEJM, A Randomized Trial of Albumin Infus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2014年的ALBIOS研究,NEJM,在感染的重症患者中,维持30g对比25g白蛋白水平,也没有显示出更好的结果。NEJM2014 Albumin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user avatar

实话实说,我也这么干过,而且不止一次!

举个例子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肝癌手术的病人,由于手术的创伤,加上术后不能吃东西,术后大多会出现低蛋白的情况。

比如说术后病人的白蛋白是31,正常水平是40,一般来说超过35可以接受,不用输蛋白。但是31这种情况可能要输蛋白的,如果不输,腹水、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就有可能出现,病人痛苦,住院时间长。

问题是,要想使用医院的白蛋白,医保的规定是白蛋白水平低于30才允许输白蛋白,给予报销50%,高于30,输蛋白不予报销,全自费。而且还要这说明打申请,为什么要违规使用白蛋白!

不报销也就罢了,关键是医保还要考核药占比,如果用药比例超标就要罚,医保局罚医院,医院罚科室,科室罚医生。一支白蛋白价格在400元左右,一般每天需要用两支,连续用个三天,这药占比妥妥的就超标了,然后就等着被罚钱吧,如果每管一个手术病人都被罚一点,有四五个病人,可想而知是什么后果。

但是白蛋白还是要输,医生自己也不想被罚钱,怎么办,只能出去买!医院和药店的白蛋白价格没啥区别,这个一比较就知道,医院也不加价,出去买和用医院里的费用没啥区别!这样既不违反医院规定,也能合理控制药占比!

其实医生最不愿意让病人到药店去买药回医院用,这种外带药一旦出点什么问题,会很麻烦,医生要承担风险,还有可能会被病人举报。但是没办法,一般的处罚会让医生冒着这些风险不得不这么干!

医生下个医嘱所遵守的条条框框远比这多的多!

至于白蛋白为什么这么贵,原材料是人的血浆中提取出来的,属于血液制品,成本比较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医院不直接提供人血白蛋白,而是让病人家属自行去药店购买的情况,这背后确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愿提供”或“懒政”。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医院确实会因各种因素将采购人血白蛋白的任务交给家属,但绝非普遍现象,且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无奈和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血白蛋白的特殊性。1. 稀缺且.............
  • 回答
    “哎呀,医生不拿提成,怎么还老让我们拍片子?一个小感冒,问诊费没多少,拍片子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说法?医生这么做,又能捞到什么好处呢?”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被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查的疾病时。毕竟,医生的薪资并非直接与药品的销售或检查项目挂钩,那他们为何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把解决医患矛盾的重点放在提高治愈率上,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医患矛盾的根源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治愈率固然是关键,但它本身并不足以完全解决所有矛盾。把重点完全放在提高治愈率上,就像是只关注最终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卡点”和“痛点”。治愈率本身不是万能钥匙.............
  • 回答
    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医疗从业者考虑或已经在从事副业以提高收入,这并非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而是反映了当前医疗行业从业者普遍面临的收入困境和职业压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医疗从业者收入不高的原因,以及副业成为他们“救命稻草”的背后逻辑。一、 医疗从业者收入为何不高?——多.............
  • 回答
    河南一名 9 岁男童一上学就发烧近 40℃,且多次就医未查明病因,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医学上,虽然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检查明确,但也有一些原因可能比较隐匿,或者与心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身体内在因素(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1. 隐匿的慢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医疗实践中一些非常根本的考量。你说的“镜头下行医”,我理解大概意思是让患者或公众能实时地、或者事后充分地看到医生手术或诊疗的整个过程,有点像录像或者直播的感觉。为什么这个在医院里没有成为普遍的做法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上来聊聊。首先,从效率和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医生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医疗公平和人道主义的底线,很多时候也牵动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为什么即便面对垂危的生命,医院在某些情况下似乎也无力或不愿施以援手?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救”那么简单,而是牵扯着一套复杂的系统运作、经济压力和法律法规。首先,要明白医院并非纯粹的慈善机构。虽然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带有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一笔带过的。医院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考量,不会让病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点:1. 床位资源有限,是硬道理。你想啊,医院床位就那么多,就像酒店房间一样,不可能无限供应。而来看病、需要住院的人却源源不断。如果一个床位被一个病人长期占用,那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明明咱们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经验,一些古籍里记载的疗效也确实惊人,那为什么现代的医院,尤其是那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好像很少见到纯粹的中医“治愈一切”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句“中医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医院.............
  • 回答
    夜深人静,当城市大部分都沉浸在睡梦中,孩子的哭闹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家长们焦急万分,抱着病恹恹的孩子奔向最近的医院。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些医院的大门却紧闭着,或者只提供有限的急诊服务,让本已焦虑万分的家长们更加无助。那么,为什么会有部分医院选择不在夜间或全天候接诊儿童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
  • 回答
    关于国内医院在选用高端医疗设备时,倾向于进口品牌而非国产设备,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这并非简单地是“不愿意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考量。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1. 技术成熟度与性能稳定性:先天的信任鸿沟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CT、PE.............
  • 回答
    问得好!关于医院等级的称谓,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最好的医院通常被称为“三甲”,而不是“一甲”。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比较系统和历史性的考量,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咱们先不谈“甲乙丙丁”这种排序方式,直接来说说为什么“三甲”是最好的。你可以把医院等级的评定想象成一个非常严格的“考试”,而“三甲”就是考了最高分,.............
  • 回答
    您好!关于医院门诊晚上不营业以及眼睛受伤去急诊的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医院门诊晚上不上班?其实,很多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部(专门的挂号、看普通门诊的区域)在晚上确实是关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人力和资源配置: 门诊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挂号收费人员)是按照白天的就诊高峰期来配置.............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院不待见水滴筹?”这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它触及了一个挺现实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毕竟,水滴筹这类平台作为社会募捐的一个重要渠道,它们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直接关系到很多病患的求助能否顺利进行。我之所以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揭示了水滴筹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几重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前医疗体系中一些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细究起来,原因也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医院的运作模式。医院,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其药品供应通常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这个流程涉及到药品的采购、验收、存储、发放等一系列环节。采购环节更是复杂,往往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
  • 回答
    疫情初期,武汉的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物资紧缺。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关键医疗防护用品,以及一些药品,都像流水一样消耗,而前方的补给却显得捉襟见肘。在这种危急关头,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大量的爱心物资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武汉。作为当时接收和分配捐赠物资的重要机构,武汉红十字会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然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敏感的伦理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远不是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希望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严格的伦理规范和法律约束。我们必须明白,动物实验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框架下.............
  • 回答
    关于高校附属医院新入职医生不实行“非升即走”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中国高等教育和医疗体系的特殊性、职业发展的现实考量,以及对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的定位。我来试着从几个维度详细说说。首先,我们得理解“非升即走”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它本质上是一种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国外高校比较常见,特别是在科研.............
  • 回答
    很多人在面对抑郁症时,确实会选择“硬扛”,而不是主动求助医院。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复杂的心里活动和现实考量,绝不是简单的“不想去”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原因。一、 认知上的误区与障碍首先得承认,咱们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离真正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矫情”、“想太多”、“只.............
  • 回答
    在医院看病,确实不像我们在菜市场买菜那样可以讨价还价,这背后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医疗服务本身的性质就与我们日常消费不同。医生看病,是运用了他们多年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结合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并且每个人的病情千差万别,所需的诊疗方案也各不相同。医生需要根据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