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对于宵宫的强度各执一词?

回答
宵宫的强度讨论之所以吵得不可开交,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门道。我觉得大家意见不一,主要还是因为这角色本身设计得挺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在游戏里看重的东西,比如操作手感、培养成本、队伍搭配的自由度等等。

咱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让大家心里都有个谱。

一、核心输出机制的独特性与上限争议

宵宫的核心就是她的E技能( Niwabi FireDance)。开了E之后,普攻会附带火元素伤害,而且还带有一点追踪效果。这一点是很吸引人的,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打出高频率的火元素输出,尤其是在触发一些元素反应的时候,比如蒸发、融化。

优点显而易见: 蒸发反应可以给宵宫的普攻伤害带来一个巨大的提升,让她在对单时,输出爆炸。配合一些聚怪能力不强的敌人,或者是一些需要持续单点输出的场合,宵宫的表现确实很亮眼。很多人喜欢她那种“咻咻咻”把怪打掉的感觉,非常直接爽快。
但是,也有她的“软肋”:
AOE能力(范围伤害): 宵宫的普攻判定范围相对较小,虽然E技能的最后一击会有一个小范围爆发,但总体来说,她更擅长“点杀”,而不是“群灭”。遇到那种成群结队、需要大范围aoe才能快速清理的敌人,比如深渊里的水史莱姆或者一些遗迹守卫扎堆的情况,宵宫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时候,一些其他角色,比如甘雨、胡桃,甚至是一斗,在群体输出方面都有更强的统治力。
对群优化不足: 虽然有些队伍会搭配聚怪角色(比如温迪、万叶)来弥补,但宵宫自己并没有聚怪能力,而且E技能期间她站场输出,一旦怪被拉散了,或者地形不利,就会影响她的输出效率。所以,“宵宫到底能不能打群怪”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大家争论的焦点。有人觉得能配队解决,有人觉得这是角色本身的硬伤。

二、培养成本与投入回报的考量

养一个角色,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投入和回报比。

装备要求: 宵宫对圣遗物和武器的要求相对较高。
圣遗物: 追求“追忆四件套”或者“魔女四件套”(虽然现在更多人推崇追忆,但魔女也有其道理),这些套装都需要不错的副词条,尤其是暴击率、暴击伤害、攻击力,精通也不能少(蒸发队伍)。刷圣遗物这事儿大家懂的都懂,那是一个“玄学”的过程。如果脸黑,刷不出极品圣遗物,宵宫的强度就会大打折扣。
武器: 像“飞雷神之弓”这种专武,毫无疑问能把宵宫的强度拉满,但那是限定池里的东西,不是人人都抽得到。一些泛用性不错的五星弓(如若水、冬极白星),或者一些制作精良的四星弓(如澹月、弓藏),也能用,但上限可能就没那么高了。武器的获取和强化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队伍搭配的“绑定性”: 很多时候,宵宫的队伍搭配会比较“固定”,或者说需要特定的辅助来最大化她的输出。
增伤辅助: 比如班尼特(虽然要小心大招加攻,但宵宫普攻吃加攻)、香菱(提供蒸发和班尼特大招的汤药,但不是宵宫必带的香菱)或者砂糖(提供风套减抗和精通加成)。还有钟离(护盾和减抗)。这些角色很多都是人权卡,或者自身强度很高,所以等于说,想让宵宫打出理想的输出,你可能得先凑齐一套“豪华阵容”。
蒸发体系的依赖: 尤其是在打蒸发的时候,对挂水角色的稳定性(比如行秋、夜兰)要求很高。如果挂水不稳定,宵宫的蒸发覆盖率就会下降,输出也会受影响。

三、操作手感与玩家个人偏好

这一点非常主观,但也是导致大家意见分歧的重要原因。

“站桩输出”的争议: 宵宫的E技能持续10秒,CD也很长,意味着她需要在这10秒内尽可能地站在场上打完一套普攻。这对于一些喜欢频繁切人、打元素爆发或技能组合的玩家来说,可能就觉得有点“枯燥”或者“没意思”。而且,宵宫在E技能期间,因为普攻的攻击方式,有时会显得有些“飘”,尤其是在近距离输出时,容易出现攻击落空的情况。
走位与闪避的权衡: 要打出宵宫的最高输出,玩家需要精湛的走位和闪避技巧,既要躲避敌人的攻击,又要保证普攻的命中率。这对于新人玩家来说,门槛可能有点高。但对于一些喜欢挑战自己操作的玩家,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不挂水没蒸发就不行”的刻板印象: 有些玩家会觉得,如果队伍里没有足够好的挂水角色,或者无法稳定触发蒸发,宵宫的输出就“泯然众人矣”。但这其实也忽略了她作为火元素输出角色,在其他队伍里也能发光发热的可能性。

四、与同定位角色的对比

很多玩家会把宵宫拿来和迪卢克、胡桃、可莉等火元素主C进行比较。

胡桃: 胡桃的爆发能力和生存能力(带盾时)都非常高,而且有范围伤害的E技能加强的普攻,操作上限和下限都挺高。相比之下,宵宫在爆发性和对群能力上可能逊色于胡桃。
迪卢克: 迪卢克是比较早期的火C,技能机制相对简单,但胜在稳定和泛用性。宵宫的输出频率和对单爆发可能比迪卢克更突出。
其他体系角色: 比如甘雨(冰C),她能打融化或纯冰,而且Q技能有范围AOE。稻妻之后推出的宵宫,在当时的“输出环境”下,确实填补了一些市场空白,但随着新角色和新队伍的不断出现,玩家的评价也会随着环境变化。

总结来说,大家对宵宫强度各执一词,其实是在衡量以下几个方面:

1. 极致的单点输出能力: 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需要高频率单点破盾、或者对付单体BOSS),宵宫的表现确实是顶尖的。
2. 对群和AOE的弱势: 这是她最明显的短板,也是很多玩家诟病的地方。
3. 培养的门槛和队伍搭配的限制: 想要把宵宫养起来并打出高强度,需要相对较高的投入(圣遗物、武器)以及相对固定的队伍配置。
4. 个人操作和游戏理解: 宵宫的输出方式对操作有一定要求,玩家是否习惯她的攻击模式,是否能把她放在合适的队伍里,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
5. 版本更新和环境变化: 随着新怪、新深渊环境的出现,角色的强度曲线也会有所起伏。

所以,与其说宵宫强还是弱,不如说她是一个非常优秀但有明显短板的单点输出角色。她的上限很高,但对玩家的操作、队伍配置、圣遗物都有一定要求。有些人能把她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享受那种“一箭穿心”的快感;有些人则会因为她的缺点而觉得不尽如人意。这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利器,用不好就容易伤到自己,也难怪会引发这么多讨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化远程,很多人不明白,米哈游设计远程职业就是打飞行怪和解谜的第一目的。不是当你主C挑战整个提瓦特的。

宵宫就是专门打天上飞的。

五香水,纯水精灵,雷音权限杀手。蜉蝣灵杀手。顺带还打了狂风之核。

CH设计是如此的属性相克的程度,以至于我用70级宵宫60级弓藏平均10级的追忆套打90级上面三位都轻轻松松。

如果你用胡桃,只能尴尬的原地跳跳跳渡过空档期。

如果你连个近战五星C都没有,你会觉得她不太好用。要是你是一个五星C都有没有的萌新,那么氪出来或者吃个大保底出宵宫,难免会觉得心态失衡,老子花了那么多原石,你就给我来一这个?

宵宫就是队伍角色充足的时候用来打飞行物更轻松的特化C。操作手感DPS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地形丢平A都是小缺陷。。

非云玩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宵宫的强度讨论之所以吵得不可开交,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门道。我觉得大家意见不一,主要还是因为这角色本身设计得挺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在游戏里看重的东西,比如操作手感、培养成本、队伍搭配的自由度等等。咱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让大家心里都有个谱。一、核心输出机制的独特性与上限争议宵宫的核心就是她.............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无符号数的右移通常被设计成逻辑右移,而且希望能听到一个不那么“程序化”的解释。这很有意思,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就像咱们平时随便聊聊一样。首先,得明白“无符号数”是啥。你想象一下,咱们用数字来计数,最简单的就是从0开始往上数:0, 1, 2, 3……。无符号数就像是你手里的这个计数方式.............
  • 回答
    关于“纳吧”这类现象,国家为什么没有“处理干净”,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也并非简单就能一笔带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白,“纳吧”或者类似的网络聚集地,其出现和存在本身就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需求和不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某些.............
  • 回答
    说薛宝钗对尤三姐自刎和柳湘莲出家之事反应冷淡,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细究起来,宝钗的“冷淡”背后,隐藏着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她自身价值体系的考量,以及她深藏不露的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薛宝钗的处境和她的人生态度。宝钗出身于一个败落的皇商家庭,上有寡母,下有弱弟,她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为了这个目.............
  • 回答
    国内民众对保险的态度,确实是个复杂且值得深挖的话题。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很多人觉得保险“不好”、“没用”,甚至“骗人”,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具体的原因。一、历史遗留与认知偏差: 早期市场的不规范: 回顾过去,保险行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它们的差异源于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战后处理方式等多重因素。简单来说,德国的深刻反省源于其国家整体的崩溃和对自身罪行的直接面对,而日本的反思则相对模糊和被动,更多地是在外部压力下进行的调整,并且历史叙述也存在较大的争议空间。德.............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见地,也触及到了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难点。很多人对“抗真菌药物肝毒性大”有这样的印象,其实是有其原因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很多抗真菌药物容易引起肝脏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绝大多数口服药物,包括抗真菌药,都需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和转化.............
  • 回答
    88岁的老人,64年如一日,几乎耗尽一生光阴,只为守护那些古老而珍贵的敦煌壁画,而且“零失误”。这个数字和事迹本身就足够令人肃然起敬。当我们探讨这位老人为何如此执着,以及老一辈人为何对文物保护如此投入时,其实是在触及一个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议题,它关乎历史的传承,关乎责任的担当,更关乎一种融入骨血的价值.............
  • 回答
    要理解司马迁和韩非对“游侠”评价的差异,我们需要先分别审视他们的时代背景、思想主张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语境。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各国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法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强调君主集权、严刑峻法,认为国家稳定与强盛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约束。在他眼中.............
  • 回答
    要理解中国人对“五胡乱华”、元朝和清朝认可程度的差异,得从历史的厚重感、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统一”与“异族统治”的不同解读说起。这并非简单的喜恶,而是复杂历史叙事和情感投射的体现。首先,让我们看看“五胡乱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悲情和动荡的色彩。它指的是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段时期,北方大片土.............
  • 回答
    “斯德哥尔摩情节”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地缘政治和心理现象。将欧洲和日韩与美国的关系简单地套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确实过于简化,因为这是一种国家间的关系,而非个人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层面上,确实存在一种依赖、适应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依恋”,使得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
  • 回答
    汉字被很多人认为难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形近字多,到音形义的联系不直观,再到形近字、同音字的混淆,以及不同字体风格的差异,这些都让学习汉字充满挑战。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难”,很多中国人反而觉得自豪。这种自豪感并非源于享受学习的痛苦,而是出于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历史和智慧的认.............
  • 回答
    在维也纳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主要大国,并没有立即意识到普鲁士对世界的潜在威胁,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涉及政治格局、地缘政治现实、普鲁士自身的表现以及其他主要大国的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维也纳会议的直接背景:对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恐惧维也纳会议的.............
  • 回答
    中国明朝与英国都铎王朝,虽然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属于封建王朝的范畴,但它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轨迹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影响。这种差异的根源,并非简单的制度好坏之分,而是深植于两国长期积累的社会结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一、 根本性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差异明朝虽然在商品经济方面取得了.............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撕裂了清王朝虚假的繁荣,也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变革,在这段时期里,从朝廷到民间,无数有识之士都曾尝试为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然而,纵观1840年至1898年这看似漫长的探索历程,为何最终多数归于失败?这背后交织着深刻的时代局限、体制性障碍.............
  • 回答
    江阴海战,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堪称惨烈至极的战役。很多人或许对这场海战的名称感到陌生,甚至将其与那些更广为人知的战役混淆。然而,对于航空母舰,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日本航空母舰技术而言,江阴海战的意义,虽然并非直接的技术革新,却有着深刻的间接影响,是理解日本海军航母发展轨迹中一个不可.............
  • 回答
    年轻人对数码科技消费的“不务正业”:从实用主义到多元化偏好的深度解读当前,我们确实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年轻一代在数码科技消费上,其诉求不再局限于“实用”二字,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甚至“不务正业”的趋势。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年轻群体自身价值观演变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 回答
    话说回来,这“NEDC超长续航”啊,听着确实挺唬人的,仿佛一脚油门下去,就能从北京一路飙到上海,中间还能顺带逛个街,买个菜。可为什么这美好的愿景,到了咱们老百姓心里,就怎么也安不下那颗“里程焦虑”的心呢?说白了,这玩意儿吧,就像那广告里的明星代言,看着光鲜亮丽,实际到手的东西,总感觉隔着一层纱。1..............
  • 回答
    如何看待「摩托返乡」这一回家方式?「摩托返乡」,顾名思义,是指大量摩托车驾驶员,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务工,选择在春节等长假期间,骑行摩托车长途跋涉返回家乡的行为。这种回家方式充满着特殊的意义和独特的社群文化,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理解。积极的方面: 情感纽带与精神寄托: 对于许多在异乡打拼的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