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刘备恪守道义,不攻益州,诚心帮助刘璋,是不是会更好?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刘备真的能“恪守道义,不攻益州,诚心帮助刘璋”,历史的车轮会不会因此转动到另一条轨道?这就像是历史的“如果”,让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好好梳理一番。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当时的情况。他当时是名义上的汉室宗亲,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但实际上却颠沛流离,势力弱小,寄人篱下。他虽然有过徐州、荆州等地的经历,但终究没有一块稳固的基业。而益州,当时在刘璋手中,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但刘璋本人却是个“性仁善,不知兵”,政治手腕不高,难以驾驭局面。更重要的是,益州内部派系林立,豪强跋扈,外部还有张鲁虎视眈眈。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来到益州,就如同一个落魄的凤凰看到了筑巢的希望。那么,如果他真的“恪守道义,不攻益州”,诚心帮助刘璋,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可能的正面影响:

1. 刘备的道德声望将达到顶峰: 如果刘备真的能做到“不攻自取”,而是尽心尽力辅佐刘璋,那么他的“仁德”和“信义”的名声将传遍天下,甚至超越之前的任何事迹。这将极大地提升他在士人心中的地位,吸引更多有才之士前来投奔。毕竟,“功成不必在我”,但如果能辅佐别人成功,并因此获得长久的尊敬,这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成就。

2. 更容易赢得益州民心: 益州百姓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以及内部矛盾的困扰。如果刘备能够真正帮助刘璋稳定局面,驱逐外部威胁(比如张鲁),解决内部矛盾,那么他自然会赢得益州百姓的爱戴。这种民心支持,远比武力征服更为坚实和持久。

3. 避免了兵连祸结,减少生灵涂炭: 刘备攻打益州,虽然最终成功,但这个过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争必然带来伤亡和破坏,对益州而言更是如此。如果能和平过渡,刘璋的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刘备的辅佐来弥补,益州人民也能避免这场浩劫。

4. 可能与刘璋建立更深厚的“兄弟情义”: 刘备和刘璋是宗亲,最初也是以兄弟相称。如果刘备真心帮助,这种关系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也许刘璋会在晚年主动禅让,或者在临终前将益州托付给刘备,这样一来,刘备的接管就会名正言顺,也更容易被益州士人接受。

5. 更稳固的战略后方: 拥有了益州这样一块沃土,刘备的战略地位将大大提升。即便最终目标是兴复汉室,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他就可以从容规划下一步,而不用像历史上那样,在赤壁之战后急于扩张,最终导致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现实的复杂性是无法回避的:

1. 刘璋的性格和能力是否允许? 历史上刘璋是个软弱的统治者,而且被法正、孟达等人屡次劝说,甚至有“父子易位”的说法。刘备的到来,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威胁。如果刘备真心辅佐,但他本身的能力和野心又是如此出众,刘璋是否会感到忌惮?会不会因此对刘备产生猜忌?一旦猜忌产生,刘备又如何“恪守道义”而不被动摇?

2. 益州豪强的态度: 益州内部的豪强势力,如严颜、张任等,虽然在历史上是被刘备击败的,但他们对刘璋的忠诚度,或者对刘备这个外来者的态度,仍然是一个变量。如果刘备帮助刘璋抵御外部势力,或者调和内部矛盾,这些豪强是否会真心拥戴?还是会伺机而动,甚至投靠其他势力?

3. 张鲁的威胁: 当时汉中张鲁势力强大,对益州构成直接威胁。如果刘备不攻益州,而是全力帮助刘璋抵御张鲁,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刘备需要调动大量资源和兵力,而刘璋的军队和将领(如刘璝、冷苞等)是否愿意听从刘备的指挥?

4. 刘备的战略目标: 刘备虽然以兴复汉室为旗帜,但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势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会甘心永远屈居人下,成为一个“辅助者”。如果益州真的被他稳定下来,而刘璋又不能有效统治,甚至出现危机,刘备是否还能继续“恪守道义”而不出手?“不攻益州”的前提是“帮助刘璋”,但如果刘璋自己作死,比如昏庸到极点,甚至勾结曹操、孙权来对付刘备,刘备又该如何选择?

5. 历史发展的惯性: 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因为一个“如果”就完全改变。即使刘备当时真的选择帮助刘璋,也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外部的曹操、孙权时刻都在盯着这块肥肉。他们会不会趁机施压,或者挑拨离间?

更深层次的思考:

“恪守道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是最脆弱的。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如果他真的完全抛弃了个人势力扩张的念头,只做一个“忠诚的辅助者”,这似乎有违他一贯的政治追求。

也许,刘备对刘璋的“帮助”是有限度的,或者说,在他看来,最好的“帮助”就是自己来主导益州的治理,因为他认为只有他才能真正“救益州”。历史上诸葛亮对刘备攻取益州的评价也偏向于积极的,认为这是“安而图后者之计”。

结论:

如果刘备真的能“恪守道义,不攻益州,诚心帮助刘璋”,在道义和声望上,他无疑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加和平的益州,减少生灵涂炭,并且可能为他赢得更广泛的认可。

但是,能否长久地保持这种状态,并且真正地“帮助”到刘璋,同时又不违背自己壮大势力、实现政治理想的根本目标,却是非常困难的。 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的考量往往会压倒纯粹的道义。刘备最终选择攻取益州,虽然有争议,但在当时那个乱世,也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以,与其说“会更好”,不如说是一种“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是否真的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取决于太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包括刘璋本人的转变,益州豪强的态度,以及刘备自身能否在“道义”和“实力”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或许,就像许多历史的“如果”一样,它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刘备攻益州,人设瞬间崩塌,之前的良好形象完全破灭。请大家基于历史,理性分析一下。如果刘备恪守道义是否会更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刘备真的能“恪守道义,不攻益州,诚心帮助刘璋”,历史的车轮会不会因此转动到另一条轨道?这就像是历史的“如果”,让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当时的情况。他当时是名义上的汉室宗亲,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但实际上却颠沛流离,势力弱小,寄人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探讨性的问题。如果刘备没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他还能否达到历史上的高度,答案很可能是: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过程会更加艰难,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汉室宗亲身份的核心作用: 合法性与正统性来源: 在那个讲究血脉与家族传承的时代,刘备的汉室宗.............
  • 回答
    如果刘备真的投靠曹操,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国鼎立的局面很可能不复存在,甚至我们熟知的许多三国故事都将无法上演。这是一个极具探讨性的假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推演:一、 刘备的处境与选择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刘备在当时的情况。虽然他以“仁德”著称,但前期屡战屡败,颠沛流离,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具戏剧性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一统天下,并最终登基称帝,而汉献帝又被安然无恙地送回了蜀汉,这场景可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刘备的反应定然是五味杂陈。刘备起兵,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为的就是匡扶汉室。如今,他自己却坐上了那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而那位曾经的“汉献帝”,理论上的正统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历史功底。如果刘备称帝,关羽健在,这绝对是三国鼎立局面下的一个超级重磅事件。关羽的地位,在他效忠刘备的整个生涯中,都是无可撼动的第一人,论功劳、论资历、论个人能力,他都是首屈一指。所以,如果刘备真的当了皇帝,关羽的封赏绝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首先,刘.............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 回答
    假如刘备真的能够如愿以偿,一统三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必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汉朝,这个历经风雨、饱受战乱的王朝,能否就此迎来新生,并延续多久,这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想象空间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统治方式、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汉朝本身的潜力和制度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刘备最终能.............
  • 回答
    这桩买卖,说起来简单,要真做起来,可就复杂喽。刘备主动让出荆州,这可不是小数目,孙权要接手,代价绝对不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当时是啥光景。他刚跟曹操在赤壁打赢,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刚拿了荆州,就像刚吃饱的狮子,正寻思着下一步往哪儿扑呢。这时候让他主动让出荆州,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场景。如果刘备,那位以仁德著称,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怀揣着匡扶汉室理想的枭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以孩童的身份魂穿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首——宋江身上,这会引发怎样波澜壮阔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抛开“魂穿”这个概念本身带有的奇幻色彩,就把它当做一个假设,一个命运的玩笑。刘备的灵.............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倘若时光的河流能够悄然改变方向,让那位仁德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没有被病痛的阴霾笼罩,而是得以健康地继续他的宏图霸业,直至最终一统天下,那画面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届时,这位历经磨难、饱尝荣辱的君王,在万民臣服、四海升平之时,又会与他那些生死相随、患难与共的故旧们,围炉而坐,畅谈些什么呢?我仿佛能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得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刘备,那个以仁德著称、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复兴汉室的枭雄,魂穿到了唐朝名将秦琼——我们熟知的“秦叔宝”——幼年时期,那可就热闹了。这简直是将两大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狠狠地打了个结,产生的火花绝对不容小觑。咱们就从头捋捋,看看这桩奇事会怎么个演法。魂穿伊始:从涿郡到.............
  • 回答
    刘备若能成功迎回汉献帝,能否将兵权、政权悉数归还朝廷,这是一个颇具趣味却也极难给出一个肯定答案的问题。要探究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刘备的个人性格、他的政治抱负,以及当时那个残酷的东汉末年大背景。首先,必须承认刘备这个人身上带有浓厚的“匡扶汉室”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之所以能聚集起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忠心耿耿.............
  • 回答
    想象一下,若当年那个在隆中躬耕的,不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而是白袍点点、意气风发的韩信,刘备的命运,乃至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走向,定然会激荡出截然不同的涟漪。起初,刘备的三顾茅庐,少了些许文人相惜的温情,多了几分对奇才的急切渴盼。他听说韩信曾是项羽帐下,后又辗转至他处,虽有才华,却未遇明主。这恰恰触动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把两条不属于同一河流的溪水硬生生拉到一起,考察它们的流向和最终汇合的可能性。刘备,这位在三国乱世中以仁德和雄才大略著称的枭雄,与梁山泊那位聚义的及时雨宋江,他们的出身、抱负、行事风格,乃至所处的时代背景,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硬要假设刘备收到了宋江的“入伙通知书”,我们的刘皇叔.............
  • 回答
    刘备集团攻略益州,历来是史家和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如果刘备当初选择北上攻打张鲁,进而图取关中,会是一条更优的战略路径。咱们不妨就这个“如果”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蕴含的战略考量,以及潜在的优劣势。旧有战略:入蜀为王我们先回顾一下刘备当时实际执行的战略。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南.............
  • 回答
    刘备若在曹操南下时听从诸葛亮建议,先取襄阳,这无疑将是三国历史中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假设。我们不妨抛开已知的历史走向,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如果”可能带来的涟漪效应。一、 时机与战略意图:诸葛亮之所以提出此策,其核心在于抓住曹操北征乌桓,主力尚在北方的空档期,同时利用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重,其继承人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